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连中六元的明朝旷世奇才,因得罪皇帝被除名,两百年后才恢复名誉

连中六元的明朝旷世奇才,因得罪皇帝被除名,两百年后才恢复名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04 更新时间:2024/1/15 18:28:44

在科举时代,读书的士子们若想在各级考试中都占得头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壮举,个中有侥幸连中“三元”者(元,即考试中的头名),已被视为莫大的荣耀。然而令世人震惊的,明朝有位大才子竟然破天荒的完成连中“六元”的奇迹,此人便是本文的主角黄观。不过黄观的状元名头在成祖朝却被剥夺,直到近200年后才被恢复名誉,这究竟是为何呢?

黄观是明朝第一位“连中六元”的奇才

黄观字澜伯,元末池州贵池县人,因为父亲入赘许家的缘故,所以黄观在成名之前一直被唤作“许观”。黄观受大儒黄冔的蒙,自幼便表现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特点,很是受老师的青睐,夸赞他以后必成大器。黄冔在元朝官至翰林待制,以一介汉儒的身份,最终竟然为蒙元殉葬。虽然在外界纷纷议论黄冔死非其所,但在黄观看来老师的选择很正确,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忠贞的种子。

黄冔死节后,黄观虽然只是个孩童,但已经学会鞭策、勉励自己,在学业日益精进的同时,也养成一种注重时论、不尚浮夸的好文风,这为他连中“六元”打下良好的基础(“父赘许,从许姓。受学于元待制黄冔。冔死节,观益自励。”见《明史·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

黄观在殿试中一举夺魁,成就“连中六元”的奇迹

从参加贵池县试开始,黄观一路考下来,凭借着扎实、稳健的文风,竟然在六级考试(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拔得头筹,完成从秀才到状元的最完美蜕变。天下士子们对黄观的成就膜拜至极,纷纷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考取状元,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而他之所以能拿到状元,是因为他在殿试中做了一篇《御戎策》的文章,针对北方的防务问题,非常有见地的提出“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的建议,让深有所悟的明太祖朱元璋大为赞赏。殿试结束后,黄观按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职务,成了国家的高级储备人才。

朱元璋对黄观的才华很是欣赏,不断委以重任

朱元璋因为欣赏黄观的才能,便对其刻意提拔,经过五年时间的历练,便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并恩准他恢复原姓,此后,“许观”正式更名为黄观。朱元璋临终前,又叮嘱太孙朱允炆一定要重用黄观,后者含泪应允。

所以等到惠帝朱允炆上台后,黄观便被提拔为右侍中,与方孝孺等人一起参决国政,并积极谋划削藩事宜。当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身份,对朝廷的态度非常傲慢,入朝时竟然不向惠帝叩拜。满朝文武慑于朱棣的权势,大都沉默不语,唯有黄观站出来指责朱棣不尊人臣之礼,使得后者惶恐之余,心中更生了几分恨意。

朱允炆登基后,对黄观更加器重

朱棣在北平举兵造反后,黄观代表朝廷起草诏书,指责朱棣悖逆无礼,并要他停止叛乱、解散军队,并亲自到南京来谢罪,用语极为严厉(“改观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并亲用。燕王举兵,观草制,讽其散军归籓,敕身谢罪,辞极诋斥。”引文同上)。朱棣接到诏书后气得横蹦,便将黄观列入“文职奸臣”第六名,发誓入京后一定要对他食肉寝皮。

可黄观的文章即使写得再好,但对于时局依然于事无补,所以没两年的时间,局面便溃败的一发而不可收拾。建文四年(1402年),局势愈发危急,黄观遂自请到长江上游募兵,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黄观突闻朱棣入京、惠帝蒙尘的消息,自知无力回天,便在船首穿戴好衣冠,然后投江自尽(“命舟至罗刹矶,朝服东向拜,投湍急处死。”引文同上),时年才38岁。

朱棣夺权篡位后,黄观投水自杀

黄观虽然已殉国而死,但朱棣却依然不肯放过他,除了将他的妻女配给驯象人外(黄观的妻女因不愿受辱,最终投江而死),还下令把他的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试图抹去黄观中过状元的记录。直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的名誉才得以昭雪,并被补谥为“文贞”,而此时早已是黄观自尽后近200年后的事情了。

史料来源:《明史》

更多文章

  • 都说是因“一扇门”毁了明朝天下,八旗子弟进门后300年都没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时八旗子弟原住哪里,明朝的六扇门到底是干什么的,明朝可以抗住满清八旗吗

    吴三桂毫不畏惧,他不能眼睁睁看着父亲死在眼前,于是他带着二十多个家丁冲出了城,竟也解救了父亲!无论是他匹夫之勇也好,用兵有道也好,总之,从此吴三桂名声大噪。历史上对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因为他“冲冠一怒为红颜”说他是真性情,敢作敢当,但也有人说他没头脑,为了女人抛弃天下,卖主求荣,造成了明王朝彻

  • 史上唯一“遥拜”为皇后的女子,竟在靖康之耻中备受凌辱含恨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靖康之乱的资料,靖康美女,靖康之变女人的下场

    作者:月小妆她是生前唯一被册立为皇后,却未得享皇后尊荣的女人。然而,这个头衔给予她的不是荣耀也不是宋高宗赵构不离不弃的爱情,而是屈辱,是更大的屈辱。邢氏14岁的时候,嫁给长她一岁的康王赵构为妻,后被封为嘉国夫人。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渡黄河破宋京东京(今开封),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难起,邢秉懿与康

  • 韦小宝的岳父,在历史上是以身殉国的明朝忠臣,死前连杀九名敌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韦小宝岳父简介,韦小宝真实历史原型,鹿鼎记韦小宝和岳父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在韦小宝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中,有一位是来自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剑屏,而沐剑屏的父亲、末任黔国公沐天波,是位誓死效忠明朝的封疆大吏。其实,沐天波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他究竟有怎样一段传奇的人生?沐剑屏正是末代黔国公沐天波之女沐天波的先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沐英。沐英因征战

  • 盗墓贼偷挖朱元璋儿子墓地,盗洞直入墓室,结果往下一看匆匆撤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墓被盗的全过程,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儿子墓室

    盗墓,经久不衰的行业,古代亦如此。古代权贵阶层为了防盗,可谓绞尽脑汁,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你问考古人员在发掘一座墓地时,最担心的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就怕发掘过程中看到盗洞。一旦一座大墓出现了盗洞,意味着地宫陪葬品会被洗劫一空。然而,凡事都有意外,朱元璋一个儿子墓地被盗墓者炸开了,结果里面绝大

  • 元朝统治下的汉人,究竟惨不惨?专家说:元朝是被故意黑化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朝真的打算杀掉所有汉人吗,元朝对汉人的影响力有多大,元朝后没真正的汉人

    为了真正了解个中因由,我们先来看一看汉人在元朝时期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我们都知道,经历过战争以后,一个新王朝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经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了重振被战争严重破坏的中原经济,创立了一个叫做“劝农司”的机构,这个机构汇集了农业方面的各类人才,指导和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土地进行生产。与此同时,为

  • 赵匡胤坚持要迁都洛阳,赵光义五个字阻止,从此埋下北宋灭亡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初年赵匡胤为什么考虑迁都,赵匡胤为什么要传位赵光义,赵匡胤迁都赵光义极力反对

    公元976年3月,赵匡胤西巡洛阳。此时的北宋在赵匡胤领导下,已经统一了中原乃至南方,各地叛变势力基本被肃清。之所以西巡洛阳,一方面是为了故地重游,另一方面则是为迁都考察。一天,赵匡胤宴请陪同他西巡的群臣,酒酣之际他突然提出迁都洛阳。大臣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无一例外都反对迁都,赵匡胤恼怒不已。眼

  • 中国国都为何只选这四个地方?朱棣说的五个字太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迁都的真正原因,朱棣老婆徐皇后简介,紫禁城是由什么皇帝朱棣开始建的

    中国的历史很长,王朝更迭也很频繁,有人问,为何在中国这么长的历史时期,被选为国都的城市只有那么几个?这几个城市何德何能,竟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首先,我们知道,首都不是一般的城市。首都是一国的首善之地,要成为一国的首都,不仅仅是看这个城市的大小和容纳度的多少,也不仅仅是看这个城市经济是不是繁荣,交

  • 明朝最有权利的一个机构,此位置是所有太监的梦想,结局往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太监级别排名,明朝三大机构谁权力最大,明朝太监邓瑛

    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宰相权利过大而威胁到天子的情况,如:东汉末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这就导致古代帝王大都对于宰相设有防备,并不能完全信任的情况出现。随着朝代的变更和时间的推移,宰相一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宰相一职在明代被彻底废黜,明朝初期,朝廷中的职位配置和历朝历代差别不大,宰相一职仍

  • 靖康之难,她2度被凌辱被要求裸身执行仪式,成了唯一殉节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靖康之耻太后被百人羞辱,靖康宫女被俘事件,靖康之变后宫廷女人们的悲惨下场

    作者:月小妆靖康之难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无法抹去的屈辱和伤痛,在靖康之难中,大批的女子如牲口般被赶往金国。她们备受凌辱,被当成营妓一样遭受金兵凌虐,像猪狗一样被参观展览。这里面有皇后、嫔妃、公主,都是曾经非常高贵的女子。靖康之难完整的诠释了在国破家亡之际,女子所承受的耻辱,是我们汉人永生都不该忘记的耻辱

  • 赵匡胤最大的愿望,刚说出口就遭赵光义的反对,不出半年一命呜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为什么斗不过赵光义,赵光义杀死赵匡胤的事件,赵匡胤与赵光义的争斗

    开宝九年(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携群臣西巡洛阳。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故地重游,洛阳是赵匡胤出生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二是考察洛阳,为迁都做好准备。然而,洛阳之行却成为了赵匡胤最大的遗憾,以至于从洛阳回到都城开封不到半年就暴毙了。这个最大遗憾就是迁都洛阳的目标未能实现,遭到了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