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最大的愿望,刚说出口就遭赵光义的反对,不出半年一命呜呼

赵匡胤最大的愿望,刚说出口就遭赵光义的反对,不出半年一命呜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99 更新时间:2024/1/20 13:20:10

开宝九年(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携群臣西巡洛阳。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故地重游,洛阳是赵匡胤出生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二是考察洛阳,为迁都做好准备。

然而,洛阳之行却成为了赵匡胤最大的遗憾,以至于从洛阳回到都城开封不到半年就暴毙了。这个最大遗憾就是迁都洛阳的目标未能实现,遭到了群臣包括弟弟赵光义的强烈反对。赵匡胤迁都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充分考虑的结果。

开封,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四战之地,隋朝大运河经汴梁入江淮,使得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五代时期,开封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国都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到了周世宗柴荣在位时,开封城墙坚固、道路规整,帝都之气开始显现。

当赵匡胤称帝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开封已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就是最好的证明,“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

优点越大,往往意味着缺点也很明显,开封处于平原上,意味着这里无险可守,需要在周围驻守大量禁军,这将给朝廷财政带来严重负担。反观洛阳,这里拥有山川之险,历史上多次享有国都的地位。

在赵匡胤看来,迁都洛阳将有利于大宋江山稳固。赵匡胤迁都想法刚说出来,随行群臣大骇,强烈反对。赵匡胤急了,索性在洛阳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两个月,无论群臣如何劝说,赵匡胤就是不愿意起程返都。

万般无奈之下,群臣请来了救兵赵光义。还没等赵匡胤把迁都原因说出来时,赵光义一句话让他一时语塞。赵光义反对迁都,给出的理由是“在德不在险。”赵光义反对的理由引用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和魏武侯两人曾讨论过地理和政治两个因素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吴起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根本因素在于政治因素,在于君主的远见卓识,即“在德不在险”。赵光义的反对让赵匡胤颇感无奈,群臣可以不听,但弟弟的话不能不听,否则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听了赵光义的话后后,赵匡胤仰天长叹:“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历史证明了赵匡胤的远见卓识,为了拱卫开封的安全,唯一办法就是大量驻军。时间一久,朝廷财政告急,只能增加赋税,老百姓苦不堪言。当迁都计划彻底失败后,赵匡胤只得返回开封,结果不久就一命呜呼,原因至今迷雾重重。

参考资料:《宋太祖实录》、《宋史》

更多文章

  • 史上最惨的状元,刚当上状元20天后,朱元璋说:车裂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做了三件奇葩事,明朝历史上最惨的状元,朱元璋对状元的评价

    曾经有人研究过明朝的史料,统计出明朝的状元只有八十九人,传承数百年,而科举考试却是三年一次,从数不胜数的学子中挑出仅仅八十九人,足以可见科举考试的严苛程度了,可他们成为状元之后享受的待遇,也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平步青云,前途无量,所以每次科举考试仍然是最大型的一次人员“迁徙”活动。可在这仅有的八十九

  • 明朝极无耻的首辅,因一事致王朝覆亡,气得皇帝大骂:你死有余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十大首辅排名,明朝历史上最厉害的首辅,历史对明朝首辅的评价

    崇祯帝在位17年间,虽然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但最终却依然丢掉江山,落得自缢殉国的下场,究其原因,除了他的刚愎自用、性情急躁外,还跟他任用了一大批庸才、佞臣有关。在这些祸害明朝的罪臣中,内阁首辅陈演尤其罪大恶极。那么,陈演究竟做过哪些坏事?他最终额结局如何?陈演是四川井研人,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

  • 成吉思汗征战之时碰到了一个硬茬子,硬抗了22年还把他活活耗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最怕谁,成吉思汗的最大对手,成吉思汗作战能力

    据其他史料记载,西夏并算不得弱小,曾经面对势不可挡的成吉思汗时,硬抗了二十二年才被灭国,这在当时可是颇为了不得的大事件。所以,这等事件不应该被正史所舍弃。如此看来,那定然是有所隐情,才导致西夏的这段历史没有进入正史。在笔者看来,这段隐情实为蒙古人故意抹去,因为,西夏人曾经让他们吃过大亏。十三世纪初,

  • 戚继光厉害,她的老婆更厉害,敢给倭寇摆一道“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戚继光杀了多少倭寇,戚继光在哪里打败倭寇,戚继光为平定倭寇做了什么

    然而,对于这位为国有功的将军来说,我们对他最最熟知的除了他驱逐倭寇的英雄事迹,更还有的就是他的夫人了。早年间的戚继光本来是个穷酸小子,在元朝蒙古人的统治下只能心含发怒,却也无可奈何。但是,幸运的是,戚继光偶然间得到了当时的王家小姐的欣赏,还因此成就了一段好姻缘。而这王家也并非什么普通人家,王家的老爷

  • 为何说锦衣卫是双刃剑,暗杀敌人却也沾满功臣的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锦衣卫的历史教训,锦衣卫历史真相大揭秘,真正的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

    为何很多人如此害怕锦衣卫呢?原来,锦衣卫制度是明朝的一大特色组织,这个组织被皇帝赋予了很多特权,甚至有些特权是大大超过了明朝的司法部门。例如,一个地方官员,甚至是封疆大吏,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之下,只要皇帝认为此人有胡作非为,居心叵测,甚至是谋逆造反的嫌疑,只要皇帝同意,锦衣卫就可以对其秘密进行逮捕、审

  • 皇帝无能累死三军,松锦之战明清兵力相当,都怪崇祯急于求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松锦之战后明朝还剩哪些将领,松锦决战,明朝松锦大战txt

    俗话说得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可大家有没有听到过皇帝无能累死三军,中国历史上曾经就有过这么一个例子。 这位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他虽然勤政爱民,但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急于求成。不能完全说他是个昏君,但庸君绝对跑不了,比起哥哥天启爷爷万历来说差太多。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材料,硬是命运把

  • 于谦有再造明朝的大功,明英宗复辟成功后,却为何非要将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英宗不杀于谦会怎么样,于谦为何不拥立明英宗复位,明英宗为什么选择于谦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年仅30岁的明景帝朱祁钰一病不起,越来越接近生命的终点。然而,由于独生子朱见济先前已经夭折,而储君之位空虚,一旦皇帝驾崩,江山社稷将无人可以托付。正因如此,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等人为帝国安危考虑,决定联合奏请复立朱见深(明宪宗,明英宗的长子,明景帝的

  • 成吉思汗幕被挖,接二连三出现诡异的事情,最后挖掘者被迫停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吉思汗墓被专家发现,成吉思汗墓挖没挖,成吉思汗墓打开了没有

    这个考古队三年以来一直在寻找成吉思汗陵墓,是由投资人克拉维兹、历史教授伍兹和几位蒙古学者组成的一支专业考古探险队。但挖掘进行了仅仅两个月,他们便终止了考察行动,撤离了当地。考察队在挖掘一处包围着墓穴的墙壁时,发现里面尽然都是毒蛇,专门攻击考古工作人员,没几天,好多人都被咬伤,甚至在甬道里还发现了很多

  • “叛徒收割机”辛弃疾杀人无数,却被朝廷多次“放鸽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辛弃疾军事资料,辛弃疾讽刺朝廷的诗句,辛弃疾杀贼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当时的济南正处在金国的统治下。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后方的宋朝遗民难以忍受压榨,决定反抗。当时辛弃疾一心想要报效宋朝,恰好老乡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辛弃疾见后便主动加入了耿京的队伍。当时有一名叫义端的僧人,对当今局势的变化也心存焦虑,甚至聚集了一批人马准备起

  • 明朝史上最有名的帝妃恋:她比皇帝大了整整十七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三十六帝顺序表,明朝哪位皇帝宠爱比自己大的妃子,明朝最痴情的皇帝和皇后

    万贞儿本是官员的女儿,可宣德八年,她的父亲犯了事,家产被抄没,三岁的她也没入宫中成了宫女,伺候在孙皇后身边。土木堡之变后,年仅两岁的朱见深被任为太子,而当朝的皇帝却是他的叔叔朱祁钰。这样的关系让孙太后(先皇去世,孙太后变成孙皇后)十分担心,于是派贴身婢女万贞儿来到朱见深身边服侍,一方面照顾太子的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