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海经:神秘的众神聚居地大荒,为何从“海外“升至天界?

山海经:神秘的众神聚居地大荒,为何从“海外“升至天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02 更新时间:2024/1/15 12:00:15

[var1]

大荒之上居住着几乎山海经之中的所有神仙和他们的后代,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昆仑墟。这些神仙有重要的女神西王母和五帝,甚至还有提到了更久远的创世者女娲。书中描述,女娲是远古的女帝,人面蛇身,一日之中有七十种变化,而住在大荒之上的女娲之肠是一个女神,她便是由女娲的肠子幻化而来的。

帝俊颛顼帝比较能生,他们的儿子都在大荒之上成家立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大荒掌管着和人类有关的一切,太阳、月亮从那里升起,又回归到那边;海水也是尽数归于大荒,海神归帝尊管理。

[var1]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人们生存在一片土地之上,与他们隔海而望的,就是神。这些神时时刻刻监督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人类所赖以生存的一切,都是来源于神明的施舍。如果神明觉得不高兴了,就可以降下惩罚。

神创建了世界,构建了世界的秩序,还没有和人们隔离。这似乎能解释一些问题了,比如为什么周穆王会有机会和西王母一起约会呢?还不是因为当时神仙没有直接断了人类通往大荒的路。

[var1]

然而这样的世界格局却在慢慢改变,在大荒西经之中,出现了大荒渐渐上升到天上的记录。颛顼生了老童,老童又生了重和黎,颛顼帝让重上天,却让黎去了地上。这个时候的大荒已经渐渐远离人界,并不和人界待在一个平面之上。而人们和神的交流已经不能直接交谈,而是要通过巫术通灵了。

产生这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史前大洪水!

山海经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共工一头装上了天柱,随着一声巨响,整个宇宙发生了重大的偏转,从而出现了"天倾东南,地陷西北"的现象。之前笔者在一篇文章之中提到过,我国河南河北发现过大象的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热带地区,而西伯利亚的猛犸象在吃着鲜草的时候活活冻死。所以,有专家认为,地球曾经发生过一场巨大的灾难,原因就是地球的轴心曾经发生过偏转。

[var1]

山海经的范围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中国,而是整个世界大陆,昆仑虚在埃及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海外的人长相奇特,语言不同,加上中原真正能活着走出去再活着走回来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带来的对于海外人的传说是不准确的,往往添油加醋,说得神乎其神。海外的仙人世界,就这样产生了。

在那个时代,人们最大恐惧就来自于灾难,而那些带领他们抗击自然灾害和猛兽的英雄们,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成为神的候选人。英雄们总有死了的一天,他们死后,人们就又开始战战兢兢。这个时候,如果去海外的人们带回来英雄后人的消息,告诉他们大荒之地有不死山,不死树,不死药……人们会感觉到慰藉。

这也就可以说明,为何大荒之上几位神仙的描写,最详细的就是没有对人们有过贡献的西王母,因为她可能就是一个外国人的首领,是凭空捏造出来的神。而对于那些我们熟悉的英雄,黄帝或者炎帝之类,往往只有他们居住过的地方、坐过的平台、寥寥几个子孙的聚居处,对于他们的形象是很少描写的。女娲之肠这个女神的存在,更是能说明这一点,因为女娲不可能复活,留下的只能是她身体的一部分。

人们将这种精神的慰藉一一传给下一代,每次遇到了灾害,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去寻找当年那个带领他们扛过去的英雄。但是地球轴心偏转,一场大洪水带走了无数人的性命,人们无力再横渡海洋,去寻找他们心中的神之国度,所以逐渐出现了可以和神明"沟通"的巫师,与此同时,大荒已经升至天上的传闻,就渐渐出现了。

[var1]

我一直认为,山海经不是神话,它是一部我们的先民和自然、和敌人抗争的灾害史,其过程是十分残忍而悲壮的。先民心目之中的神明,再也不能亲自带着他们去抗击灾难,但是他给了他们心灵的慰藉,让他们有勇气去和自然抗争。因为条件有限,人们的语言并没有现在这般丰富,于是就会留下了只言片语,模模糊糊的记载。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魏国赵国楚国齐国先后称霸?为何韩国屡受大国欺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韩国赵国,赵国魏国韩国分别是现在哪些地方,齐国vs楚国

    [var1]战国初期,战国七霸还未真正形成,魏国成为当时第一霸主战国初期,战国七雄的格局还没有正式的形成;当时秦国还偏居西北,实力也没有后期那么强盛,甚至秦国还不断的被魏国、匈奴不断侵扰。在这个时期的秦国国穷民弱,人口也不多,军队规模也远比不上中原其他的国家。那么,为什么秦国的人口会远少于中原各国呢

  • 明朝首富沈万三,资助朱元璋险丧命,具有范蠡天赋命运却似胡雪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和沈万三的故事,明朝首富沈万三与朱元璋,范蠡胡雪岩沈万三

    [var1]那么说到沈万三,就得谈谈他这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和明太祖朱元璋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切的谜题根源其实都来源于沈万三心态上的变化,如果沈万三巨富之后保持低调,那么屠刀也不至于落在他的头上。沈万三出身于富农家庭沈万三的原名其实叫沈富,万三其实是个称呼,表示万户之中的三秀,这也是社会对沈

  • 战国七雄中,为什么韩国的国号一直不被后世王朝使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韩国新军,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战国时期韩国皇帝顺序

    [var1]首先,对于古代的王朝或者割据势力,命名国号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一般来说,国号的来源通常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以爵位为国号,例如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后,就采用魏作为国号,这来自于之前的魏公、魏王等爵位。同样的道理,司马炎以晋作为国号,也是因为他继承了晋王的爵位。二是创立者自诩为前朝的继

  • 《荀子》9句名言,句句精辟,受益匪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荀子语录霸气,荀子名言名句大全,荀子修身经典名言

    一、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荀子.修身》点评:好的农夫,能够积极主动,不会因为天气干旱,就不去耕种了。推而广之,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学习、工作,都不能因为遇到了困难,就轻言放弃,不去付出努力了。二、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点评:一个人不仅有聪明才智,还能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向别人虚心求教,

  • 秦穆公的一系列战略错误导致秦国始终被晋国压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穆公两次帮助晋国,秦穆公和晋国的战争,秦穆公被晋国阴了三次

    《秦晋交兵表》这样统计过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的交兵情况:“考春秋之世,秦、晋七十年之战伐,以争崤函。而秦之所以终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这里的崤函就是指崤山和函谷关,这两个地名一出来有些读者就明白了,这两处都是极为易守难攻的要害关隘。无论是崤山还是函谷关,自古以来都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著称,在春秋时期更

  • 秦国统一过程中楚国和赵国是其最大的两个难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国和赵国的资料,楚国vs赵国,秦国如何灭掉赵国

    战国后期,秦国继续深化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都超过了六国一大截。而反观当时的六国,原本的三大强国:魏国被秦国彻底打报废、齐国被燕国狠狠地祸害了一把、楚国直接被秦国打得迁了都城。至于燕国和韩国这两个存在感极低的国家,对秦国压根没有什么威胁。因此当时唯一还有能力跟秦国在军事上对抗的国家,就只剩下

  • 齐桓公虽在管仲辅佐下称霸,但其势力范围有限,影响力远大于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和齐桓公,齐桓公称霸春秋几年,齐桓公称霸的历史影响

    昔日小霸郑国随着内乱逐渐中衰,黄河下游的宋国方兴未艾,齐、鲁两国又锋芒毕露。齐国在灭掉纪国以后,后方大定,战略重心放到中原。鲁国在长勺之战和乘丘之战先后击败齐国、宋国,更是风光无限。然而戎狄入侵之势越演越烈,诸侯又都无法抵御他们,中原未来变得扑朔迷离……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齐桓公小白继位。他

  • 魏国强盛时未能在制度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后来的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国巅峰实力有多强,魏国后期的现状,魏国实力增强的原因

    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国土地彼此犬牙交错,尤其是魏国的土地,被韩国、赵国切割得支离破碎。魏国的土地有两个主要地区,以安邑为核心的河东地区和以邺城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两块核心区之间由上党走廊联系,魏国的国土呈哑铃状。魏国自认是三晋老大,对近在迟尺的韩、赵竭尽笼络之能事,自然不能对身边的兄弟下手。因此,

  • 秦国统一过程中卫国因太过弱小反而得以存国,秦二世才将其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统一简介,秦国统一天下的全过程,秦国统一天下最厉害的原因

    不过卫国在战国末期只不过是一个小国,别说是秦国,就连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韩国也能轻易灭了卫国,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对卫国加以侵害,一直到最后病崩,秦始皇始终都默认了卫国的存在,那么秦始皇既然连山东六国都灭了,又为何要单独留下卫国呢?主要原因是卫国太过弱小,因此得以存国。并且在秦始皇攻灭六国之

  • 易中天:母亲是总理妻子的闺蜜,祖先是明朝忠良,为何富不过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易中天简历,易中天母亲是干什么的,易中天说明朝完整版

    但是有些人甚至没有被命运赐予进入比赛的资格,原生家庭的苦难让他们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生活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就连吃饱穿暖都是巨大的奢求。在众人的眼中,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老师,似乎一直以来,都属于那种幸运的、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比起在凡尘世间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他有着显赫的家世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