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穆公的一系列战略错误导致秦国始终被晋国压制

秦穆公的一系列战略错误导致秦国始终被晋国压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54 更新时间:2024/1/26 21:49:34

《秦晋交兵表》这样统计过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的交兵情况:“考春秋之世,秦、晋七十年之战伐,以争崤函。而秦之所以终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这里的崤函就是指崤山和函谷关,这两个地名一出来有些读者就明白了,这两处都是极为易守难攻的要害关隘。无论是崤山还是函谷关,自古以来都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著称,在春秋时期更是如此,秦国活生生被晋国挡在这里数百年。

秦国的东进意图可以说非常明确,从今天的角度,秦国数次迁都,其迁都轨迹从地图上看就是一条东进的曲线。秦穆公继位第一年就亲自带兵东伐茅津戎,兵峰直指函谷天险,这一下刺激到了晋国君臣。晋献公随即在第二年发动“假灭虢”之战,灭虢吞虞后抢夺了崤函和茅津渡的控制权,有效地限制了秦国的东进之路。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晋国的地利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但秦国无法东出,也有人的因素。

秦国之所以被晋国压制,最大责任人就是秦穆公。如果不是秦穆公在战略上犯了几次大错,秦国就不至于长年被晋国压制,长期不能东进了。

而促成秦国被晋国长时间压制的人,却是一位长期被国君边缘化的不起眼小人物。

[var1]

秦穆公

秦国地处关中,四塞之地。在历史进入春秋后,秦人默默在渭河平原上开拓,到秦穆公时已经占领了关中大部分地域,向东扩展到黄河边。关中地形,西部是六盘山,东部是黄河,南边是秦岭,北部是北山山系。出入中原可以走两条道:一条是东出崤山,走崤函通道,经三门峡进入洛阳平原;另一条是通过武关道,经南阳盆地,再从南阳一带出入中原。

春秋早期,楚国在南阳盆地崛起,扼守住了武关道出口。而楚国又自视蛮夷,周王国体系下的诸国,都视之为异类。因此,秦国不可能走武关道进出中原。

如此情形之下,秦国就只剩下了崤函通道一条道进出中原。

晋献公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灭了西虢国后,晋国就事实上控制住了崤函要道,堵住了秦国东进之路。这对于秦国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战略上的重大阻碍:秦国与周王室及中原诸侯的联系完全被隔断了。

但是,秦穆公是有机会占据这一交通要道的。

周襄王七年(前645年),因为晋惠公的背信弃义,秦穆公冒险率军攻打晋国,结果在韩原之战中侥幸俘虏了晋惠公,获得大胜。为赎回晋惠公,晋人被迫答应将黄河对岸五城(包含西虢国旧地)献给了秦国。崤函要道,就此侥幸地落入了秦国怀中!

[var1]

晋献公

拥有了崤函要道,秦国进出中原的通道从此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对秦国来说,这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次大丰收!可是,这场胜利却引发了秦穆公的家庭矛盾:秦穆公夫人穆姬是晋献公之女,听说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就开始寻死觅活。为缓和家庭矛盾,秦穆公被迫放回了晋惠公。两年后,晋惠公把太子姬圉送入秦国做人质,秦穆公居然又把到手的崤函要道控制权又送还给了晋国!——这等于是秦穆公自己放弃了称霸江湖的机会!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因为晋惠公父子的背信弃义,秦穆公又扶持晋文公回国。但是,在关键时刻,秦穆公再次掉链子:当周王室发生动乱时,秦国兵马都已到了黄河边,却因晋人的劝阻,秦穆公便放弃了这次扬名立万的机会。其后,晋文公在狐偃劝说下,于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出兵平王室之乱,一举而名扬天下。周襄王十八年(前634年),晋文公更是在城濮战胜了楚国,成为新一代江湖霸主!

此时情形,晋国虽然称霸,但因为秦穆公对晋文公的恩惠,秦国进出中原其实机会还很多。只要保留进出中原的机会,秦国还是有望称霸。

但是,此时秦穆公再次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与晋国决裂。

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为报复郑国当年的无礼,晋文公联合秦穆公一起伐郑。这些年来,秦、晋合作极为频繁:秦国助晋国征战中原,晋国则助秦国突破武关道,而且战果极其丰富。这次合作伐郑,只不过是双方的一次小合作。但就是因为这次伐郑,一位原本被边缘化的小人物却改写了历史。

面临秦、晋两强国的攻击,郑文公被迫用了名不见经传的老臣烛之武,让他去离间秦、晋关系。烛之武趁夜色私入秦军大营,见到了秦穆公,以利害关系说服了秦穆公。最终,秦穆公私自与郑国达成和解,留下了一支军队替郑国驻守城墙,便单独退兵了!

[var1]

先秦形势图

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此时两国关系并未决裂。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此时,秦穆公却受驻守在郑国的部属怂恿,异想天开地想去偷袭郑国!因此,秦军不经晋人同意,私自通过崤函要道,劳师以袭远,去攻打郑国。最终,郑国没能偷袭成功,秦军反倒是在崤山被晋人伏击,全军覆没!

秦、晋从此彻底决裂。

虽然后来秦国为此对晋国发起了多次报复,也取得了一定战果,但是强大的晋国始终是阻碍秦国东向发展的一座大山,岿然不动。为此,秦国被迫转而与楚人合作,走武关道进出中原。但晋人的强大武力和政治资源,使得秦国直到战国时代,才因为三家分晋慢慢得以重新强大起来突破三晋的封锁而自由进出中原。可见,与晋国决裂,是秦穆公所犯的最大战略性错误。

所以,晋人之所以能压制秦国,使其不能东进,最主要是秦穆公犯了太多的战略性错误。而促成秦穆公犯最大战略性错之人,恰恰是长期郁郁不得志的烛之武。从这个角度来看,崤之战,对于秦国和晋国,都是一场失败。

更多文章

  • 秦国统一过程中楚国和赵国是其最大的两个难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国和赵国的资料,楚国vs赵国,秦国如何灭掉赵国

    战国后期,秦国继续深化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都超过了六国一大截。而反观当时的六国,原本的三大强国:魏国被秦国彻底打报废、齐国被燕国狠狠地祸害了一把、楚国直接被秦国打得迁了都城。至于燕国和韩国这两个存在感极低的国家,对秦国压根没有什么威胁。因此当时唯一还有能力跟秦国在军事上对抗的国家,就只剩下

  • 齐桓公虽在管仲辅佐下称霸,但其势力范围有限,影响力远大于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和齐桓公,齐桓公称霸春秋几年,齐桓公称霸的历史影响

    昔日小霸郑国随着内乱逐渐中衰,黄河下游的宋国方兴未艾,齐、鲁两国又锋芒毕露。齐国在灭掉纪国以后,后方大定,战略重心放到中原。鲁国在长勺之战和乘丘之战先后击败齐国、宋国,更是风光无限。然而戎狄入侵之势越演越烈,诸侯又都无法抵御他们,中原未来变得扑朔迷离……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齐桓公小白继位。他

  • 魏国强盛时未能在制度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后来的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国巅峰实力有多强,魏国后期的现状,魏国实力增强的原因

    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国土地彼此犬牙交错,尤其是魏国的土地,被韩国、赵国切割得支离破碎。魏国的土地有两个主要地区,以安邑为核心的河东地区和以邺城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两块核心区之间由上党走廊联系,魏国的国土呈哑铃状。魏国自认是三晋老大,对近在迟尺的韩、赵竭尽笼络之能事,自然不能对身边的兄弟下手。因此,

  • 秦国统一过程中卫国因太过弱小反而得以存国,秦二世才将其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统一简介,秦国统一天下的全过程,秦国统一天下最厉害的原因

    不过卫国在战国末期只不过是一个小国,别说是秦国,就连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韩国也能轻易灭了卫国,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对卫国加以侵害,一直到最后病崩,秦始皇始终都默认了卫国的存在,那么秦始皇既然连山东六国都灭了,又为何要单独留下卫国呢?主要原因是卫国太过弱小,因此得以存国。并且在秦始皇攻灭六国之

  • 易中天:母亲是总理妻子的闺蜜,祖先是明朝忠良,为何富不过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易中天简历,易中天母亲是干什么的,易中天说明朝完整版

    但是有些人甚至没有被命运赐予进入比赛的资格,原生家庭的苦难让他们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生活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就连吃饱穿暖都是巨大的奢求。在众人的眼中,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老师,似乎一直以来,都属于那种幸运的、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比起在凡尘世间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他有着显赫的家世与数

  • 靖难之役,建文帝一家下场可怜,皇后自焚而死,皇子被软禁五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仁静建文,建文皇帝下落之谜,建文皇帝朱允炆

    影视剧中的建文帝朱允炆马氏(1381年—1402年),名恩慧,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光禄少卿马全,公元1396年(洪武二十八年),马氏嫁给太孙朱允炆,成为太孙妃,同年生下长子朱文奎,据说朱文奎出生后,明太祖朱元璋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不知是否预料到后面要发生的事。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

  • 朱允炆不是朱元璋嫡长孙,却以皇太孙身份继位,因此朱棣不服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封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儿子还是孙子,朱元璋为何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嫡长子,因此也不是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并不是朱标的原配,朱标的原配是常遇春的长女,因为常遇春是开国元勋,因此和朱元璋结为了儿女亲家,而且当时的常氏生下一个嫡长子叫朱雄英。这也就是说,即使朱标崩逝,继承皇位也应该朱雄英继承,而不是朱允炆,然而朱雄英在八岁的时候夭折,常氏受

  • 高晓松称“郑成功是如假包换的大倭寇“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言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高晓松为了证实这个观念,确实还摆出了几点理由。首先,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母是一个日本人。我想,大约高晓松弄错了"倭寇"的概念。倭寇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期间,对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和朝鲜有着侵略行径的海盗集团。日本人不直接等于倭寇,相反,倭寇之中还有诸多江浙地区的流民。而郑成功的母亲并非是倭寇的子

  • 北苑贡茶为何会盛行于宋代?深入探讨其中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代北苑贡茶福建,北苑贡茶距今多少年,宋代北苑贡茶多为什么

    究其能够在两宋时期盛行的原因,除了其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和精良的制作工艺外,宋代自皇室到民间对茶饮文化的推崇以及文人士大夫平远清淡的价值追求都为北苑贡茶登上宋代茶饮艺术的巅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 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北苑贡茶产于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凤凰山,这里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而

  • 她是徐皇后之妹,朱棣要把她也纳入后宫,她却削发为尼也不嫁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正史的朱棣和徐皇后,朱棣在徐皇后死后宠爱谁,朱棣徐皇后有几个孩子

    影视剧《郑和下西洋》中的明成祖朱棣徐妙锦(1380年-1440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第三女,明成祖朱棣徐皇后异母妹,比徐皇后小18岁,自幼天生丽质,精通琴棋书画,有人甚至说她比姐姐徐皇后更加青出于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婚姻,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钦点的,有一次他把徐达找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