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人甚至没有被命运赐予进入比赛的资格,原生家庭的苦难让他们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生活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就连吃饱穿暖都是巨大的奢求。在众人的眼中,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老师,似乎一直以来,都属于那种幸运的、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比起在凡尘世间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他有着显赫的家世与数不尽的名誉,广义上说,易家是真正的世家大族、狭义上来说,易家也绝对称得上一句"书香门第",这个名号比那些真正的财富更加弥足珍贵,财富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挥霍一空,但是永远伴随着自己生命而存在的,却是祖上传下来的知识和财富。
先辈楷模
说起国学大师,喜欢看电视栏目《百家讲坛》的观众一定不会对易中天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百家讲坛》的主持人,易中天这三个字本身就是电视剧栏目组的一个很好的招牌,他幽默诙谐的讲述方式,令原本枯燥无味的一个个典故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在为《百家讲坛》栏目组狂揽收视率的同时,他自己本人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优秀的,并不仅仅只有易中天本人,他的家世也相当令人震撼。易中天的二爷爷叫做易甲鹇,是一个革命志士。也许比起闻一多等人这个名字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实际上,易甲鹇在革命方面付出的努力并不少。他曾经是黎元洪的部下,与黎元洪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能有今日的社会景象,与易甲鹇的努力也断然分不开关系。
当时袁世凯非常赏识易甲鹇,曾经一度以高官厚禄作为诱惑,邀请易甲鹇与他一起共事,成为她的左膀右臂,但是易甲鹇却不为利益所动,认为袁世凯有卖国之举,不屑在他手下从事,这份气节,也不是常人可以比拟的。
易家出色的人,并不仅仅只有易甲鹇一个,还有易中天的大伯父,名叫易仁荄。易仁荄不像自己的先辈易甲鹇一般混迹官场政坛,他是文人,妙手著文章为生。那个年代战火纷飞,条件特别艰苦,但是易仁荄依然坚持亲手查阅所有参考资料,日以继夜的埋首写作,最终编写了湖南的中学历史教材用书,完成了对于教育事业极大的贡献。
包括几百年前易中天的第十八世祖先易先也是抵抗外寇,为明朝捐躯的烈士,易家不仅仅是书香世家,更是代代忠良。除此之外,易中天的母亲作为一个女子,也称得上一句巾帼英雄的赞颂。在那个抵御日寇的年代,战火连绵的时刻,她没有惧怕麻烦与危险,而是以自己的力量默默的在幕后保卫着战士们的家庭安全。
她与总理的妻子、蒋先生的妻子宋美龄都是闺中密友,三人合起伙来开了一个保育院,免费赡养照顾战士们的遗孀、孤儿、父母。甚至亲力亲为为他们洗衣做饭,伺候起居,令人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一个个人,一幕幕景象,都体现着这个家族的光鲜并不是表面的,正是世代忠义礼让,才能够培养出易中天这般优秀的子孙后辈。
富不过三代究竟为何
在当今社会,随着机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挑战也随之浮现出了水面,在这个车水马龙,遍地商机的时代,富有已经不是名门望族的代名词,白手起家者比比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缺乏那些靠着自己努力创造一番天地的成功人士。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的家大业大者,都是典型的"富不过三代",这是为什么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袁世凯的家族一直都是高门显贵,咸丰年间,袁家曾经出现过整整六个一品官员,可见这个封建大家庭是如本的兴盛,比之我们现在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看到的贾家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同样令人感到扼腕叹息的,是袁世凯这一代过后,袁家的辉煌几乎就已经完全分崩析离、不复存在了。
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很多家族衰败的原因,归根结底还要属于只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巨额的财富,却没有真正把关注点放在文化与精神的积累和传承上。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曾经辉煌的家族长辈们固然留下了数之不清的巨额财富,但是金山银山毕竟都是有限的,依照那些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们的吃穿用度,花完那是迟早的事情,就像八旗子弟们不学无术,只知道斗蛐蛐遛鸟,最后也终将迎来覆灭是一个道理,这也就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反观书香世家之所以能够做到永久的传承,即是因为优秀的精神不仅仅引导了子孙后辈的价值观,更取决了子孙们的人生态度。就像满门忠良的易家培养出了一整天这样的国学大师,虎父无犬子也正是这个道理不错了。
无论如何,精神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丰盈要重要得多,人们往往只顾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却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也是究其根本富不过三代的原因。而这个道理,更应世世代代的传承,不然也只能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哀复后人也"了。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