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虽然中饱私囊可憎可恶,但是,实际上将赈灾的问题勉强解决掉了,纪大人所作所为虽然光明磊落,但是,实际上他的方法根本行不通。从这个片段倒是可以看出这位大贪官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比两袖清风的纪大人要丰富的多。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只可惜,这位全能型人才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已经位极人臣的他还在不断敛财,他跟随着乾隆皇帝二十年有余,在乾隆朝也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了,但是,他对自己的权势还不满足。为了能够在新朝之中保住自己的地位,这位前朝重臣千方百计调查那些在京官员们的黑历史,到了后来他竟然都敢窥探皇子们的隐私。
他就是想通过调查抓住这些人的把柄,这样一来自己坐的的位子就会更加稳固。权力的欲望已经让这位臣子丧失了理智,他对那些皇子们的监视以及暗中调查一旦被发现就是掉脑袋的罪,但是,那时的他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只想继续拥有现在这样的地位,甚至得到接近于皇帝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嘉庆看到他不仅贪图钱财,还妄想着能够拥有无限大的权力,恐怕日后会成为大清朝的一个祸患,但是,乾隆爷尚且在世,想要扳倒和珅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直等到了嘉庆四年,和珅最大的靠山乾隆驾崩之后第二天,这位大贪官就被嘉庆判处了死刑。
根据历史的记载,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初四和珅就被撤职,他和他的那些党羽们一同被软禁了起来,初五群臣的奏折就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嘉庆皇帝那里,他们一直要求弹劾这个大贪官。实际上群臣都是在皇帝的暗示之下才敢向朝廷递送奏折,和珅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这就表明皇帝终于要对这个大贪官动手了,可是缺乏确凿的证据,这个时候就是要群臣们将自己手里的证据全部上奏给朝廷,将和珅的罪给彻底定下来。
初八日就下令将有关人等抓捕起来进行审讯,正月十五他们的罪名基本上就都定下来了,在此之后的三天内对和珅及其党羽纷纷下达了赐死的诏书,这样的办事效率足以看出嘉庆皇帝对他的痛恨程度。从古至今可能都没有这样一宗案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被判定完,嘉庆皇帝也深知和珅的势力之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解决掉这个祸患,随着时间推移事情说不准就会发生转变,那样一来这一切的准备不就全部付诸东流了吗?
不过,在这次事件中和珅的家人们却没有遭受牢狱之灾。毕竟和珅也算是个皇亲国戚,他的儿子娶了公主,和皇家结了亲家,嘉庆皇帝即使再痛恨他也不忍心惩罚自己的皇室成员。嘉庆皇帝还准备将这个大贪官凌迟处死,但是,还是由于公主的求情,加上一些大臣们的建议,最终才改为赐他自尽而亡,和珅死时年仅49岁。
我们平时对于和珅的印象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加上在影视作品中王刚老师将这一人物演绎的活灵活现,大家在心里就默认了王刚老师的模样就是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的样子,但是,事实恰好相反,和珅在历史上的形象可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长相俊美,武艺还十分高强,原本就是乾隆身边的一个侍卫。
后来还学习了藏语,英语等语种,能够给皇帝和前来朝拜的外国使者充当翻译。
这种既有才华又有颜值的男人自然少不了风流韵事,他的两个小妾就在和珅被赐死之后也相继自尽身亡,一个小妾听闻噩耗之后悲痛欲绝,几日都不吃饭。不管家里人怎么劝就是不开房门也不许别人再来打扰她,没过几天下人们就发现屋里连一点动静都没有,她又在里面反锁着门。情急之下这些人找来工具破门而入,却发现这个小妾早已经上吊身亡了,年仅三十岁。
还有一位小妾自尽之前写下了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和珅的思念之情,从楼上一跃而下,当场就死亡了。这种情深义重的事情,居然能在和珅这个大贪官的家中见到!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认可。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虽然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但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按职级标准而言,称为中堂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