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是略有所不同,朱元璋和刘邦比起来,对女人和爱情还是比较忠贞的,相对于刘邦的花心,朱元璋对马皇后可是专一的爱情;朱元璋在早期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这人也是比较有本事,在自己的圈子内打出了名声,让许多人都来投奔他,对他也是比较言听计从。
早期的朱元璋是比较有情有义的,他有一个姐姐,而后嫁个了一个小财主,但不幸一场瘟疫让他姐姐去世了,而他姐夫也破产,而后带着自己的儿子来投奔他。那时候朱元璋已经混的不错了,对于自己的姐夫和外甥他也是十分的看顾,但在最后很多人猜疑,朱元璋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和成功的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就把他的外甥给弄死了。
朱元璋的晚期和刘邦的晚期很像,他们都是性情大变,然后开始杀功臣,削减他们的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发达后的朱元璋早已失去了最初义薄云天豪爽,将同甘共苦时的承诺抛在脑后,因为他们都尝到了权力带来的味道。
朱元璋在诛杀众多人当中,其外甥的死,让世人十分困惑;朱元璋外甥的死,据说是被太医给害死的,朱元璋就拿这个理由把太医给全杀了,这个行为让许多人猜测朱元璋是先让太医害死自己的外甥,而后再杀太医灭口,这真是“此地无疑三百两”欲盖弥彰。
有人说,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在仁义道德上占领制高点,自己的名声也就不会受到什么影响;毕竟是太医,如果治不好提前会和朱元璋说一声,而且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病,可最后却直接死了,这个就让人十分疑惑了。
朱元璋为何要杀外甥呢?因为那时候,他的外甥手中的权力也是挺大的,尽管朱元璋是绝对忠心的,可惜的是在朱元璋杀那些旧部忠臣的时候,他多次阻挠,这也使得两人之间有了矛盾,这个矛盾被后世人认为是朱元璋杀死外甥的理由之一。
但是还有些人却不这样认为,古代医疗技术很差,就是是太医医疗技术再高也有治不好的时候,或者有失误的时候,虽然是小病,但是古代一场感冒都能夺去性命,那时候的病很多都是治不好的,最后病死的人也是十分得多。况且朱元璋虽然和他的外甥有所矛盾,但是毕竟外甥和他也是血缘至亲,而且也是他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
而且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开明的仁君,得到满朝文武大臣的支持,有自己的外甥在,来辅助自己的儿子那么朱家的地位就能更加的得到巩固,如果把外甥给害死了,那么权力还是要交托在别人的手里,那么不就更加的不放心。所以,朱元璋对自己的外甥还是有情谊的,并不是他害死的。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刘邦,把功臣杀害而把权力收回,这个做法在古代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只是手段不同,措施激励程度不同而已,刘秀的“退功臣,进文吏”使绝大多数开国功臣享受荣华富贵得善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也使开国功臣平安着陆,唐太宗李世民更有自信为功臣建立“凌霄阁功臣榜”与群臣共治国家,历史上这样的皇帝善待功臣的例子很多。
朱元璋在朱标死后,为了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继位而拔刺,又杀死了不少功臣;朱元璋以为自己做好了一切准备,却没有算到朱棣会反,最终夺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这就是皇位权力的诱惑,自古以来多少人为权力诱惑所折腰。
我们研究历史,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古鉴今;历史上很多人都是他们被权力和金钱冲昏了头脑,致使性情大变,六亲不认。其实在这个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一样存在,一个人如果突然变得有钱,那么他的说话方式和言行举止,甚至交际圈都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别人都感觉他性情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