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臣穿破衣服也不换,朱元璋都夸他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大臣穿破衣服也不换,朱元璋都夸他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74 更新时间:2024/1/17 13:32:11

古代的政治家在打天下的时候,都声称自己很爱才,"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恨不得把天下英才尽收囊中。

而且招降纳叛,不计前嫌,即使是对方阵营里的反骨仔也要收入麾下。

但是这些统治者并不是真正爱才,他们的礼贤下士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利用他们。

一旦取得天下,达到目的,他们的狰狞嘴脸就暴露无遗,过客拆桥,念完经就打和尚。

这就像一个穷小子追一个姑娘,追的时候甜言蜜语,对这个女的过去的所有过往也表示不介意;但是得到了之后就不珍惜了。

特别是自己发迹之后,身边女人多了,就会讨厌原先那个她,还会对原先这个姑娘的曾经耿耿于怀。

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是这样那种人,口口声声说自己爱才,一旦目的得到了,立马就过河拆桥,还要把桥烧了。

比如当年朱元璋创业的时候,有个谋士李善长,为朱元璋打天下出谋划策,功劳不低于刘伯温。但是朱重八当上皇帝就翻脸,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把老李杀了,连九族都株连,其中有一条罪名是当年李善长在朱元璋事业低谷的时候曾经动摇过。

可见朱元璋是多么心胸狭窄,所谓的海纳百川都是演戏。

我们今天要说的,朱元璋拆掉烧掉的"桥"名叫张昶,杀他的理由是因为他总是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服。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明朝推翻元朝建立的,而元朝跟清朝一样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像这样的政权,想要统治汉族人,必须要以汉制汉,很多汉人一看大势已去,就情愿不情愿地跟元朝人干事,张昶就是这样一个人。昶,北平之宛平人,仕元为户部尚书,以奉使来,上与语,初默然,后见其才敏,留用之,累授参知政事。"(明史)

这段话大意是:张昶很有才华,但是起初却是为元朝效力,后来到朱元璋手下当了官。

那时候为元朝效力的汉人多了去了,因为大家没有别的出路,就像曾国藩李鸿章为清朝打工一样。

张昶是元朝的官员,后来为什么到朱元璋那里做官了?

张昶很受重用,是元朝末期的户部尚书,元朝末期义军四起,元朝皇帝就让张昶带领一个团队去全国各地诏安起义军。

由于张昶能说会道,他们的诏安执行还卓有成效,说服了割据东南的方国珍,接受了元朝皇帝的敕封。

可是当张昶一行再接再厉到了朱元璋那里,却碰了钉子,朱元璋其实也当过元朝的臣子,接受过元顺帝的封赏。可是现在的朱元璋今非昔比,翅膀硬了,军事上连连得胜,所以朱元璋根本不会理会元朝的诏安团队,还杀了元带队的马合谋,把副手张昶扣留了。

朱元璋之所以没有杀张昶,是因为欣赏他的才华,苦口婆心劝说张昶为自己效力。张昶经不住劝说,答应为朱元璋打工。张昶在那之后,真为朱元璋发挥出自己的才干,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元璋登基当皇帝后,张昶担任大明的中书省参知政事。张昶兢兢业业,把工作弄得有条不紊,而且待人宽厚,威信非常高,在单位里口碑很好。

朱元璋对张昶也非常欣赏,尤其是对张昶的艰苦朴素赞赏有加,在大臣面前表扬过他,说他的朝服破旧了还舍不得扔,要百官向他学习,不忘革命本色。

但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帝王的脸五月的天,翻脸往往比翻书都快。

朱元璋对张昶的欣赏很短暂,不久之后就翻脸了,还将张昶杀头。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张昶被杀,本来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朱元璋还是罗织了一些罪状。

罪状二:跟元朝俘虏勾勾搭搭,里通外国,有反明言论。

张昶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当初为元朝工作被朱元璋扣留,儿子老婆都滞留在元朝,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张昶即使利用接触战俘的机会,打听自己老婆孩子的下落也很正常,即使捎个信报个平安也不过分。以元之旧臣,心常怏怏",尝日:"吾仍思归故土也。罪状三:喜欢穿旧衣服,恋旧,就是怀念元朝的反动统治,想变天、复辟;这条罪状是刘基(刘伯温)给整出来的。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原来思乡也是罪。

旧衣服也是明朝官服,跟复辟风马牛不相及。同样是穿旧衣服,喜欢你的时候是坚持艰苦朴素优良传统,是优点。找你麻烦的时候就成为罪状,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欲穷治,但斥之,焚其书。"碎其骨,投之于江水"。(明史)

如果说元朝得势,张昶心生二意还好解释。元朝皇帝已经被赶到大漠中,苟存延喘。张昶何等明智之人,怎么会弃明投暗?

再说明朝跟元朝的实力对比非常明显,张昶也不会企图以一己之力能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扭转乾坤让元朝咸鱼翻身。

说白了就是一个离开故乡的人怀旧,思念亲人。但是由于朱元璋的反复无常,刘伯温的嫉贤妒能,将一个能臣杀掉,还粉碎了人家的骨头,扔到大江里,做得有点过分。

这正是:张昶朴素成罪名,思念亲人惹祸端,大臣刘基毒计献,碎骨投江太野蛮。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和刘邦很相似,自己亲外甥是如何死的?权力和金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还是略有所不同,朱元璋和刘邦比起来,对女人和爱情还是比较忠贞的,相对于刘邦的花心,朱元璋对马皇后可是专一的爱情;朱元璋在早期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这人也是比较有本事,在自己的圈子内打出了名声,让许多人都来投奔他,对他也是比较言听计从。早期的朱元璋是比较有情有义的,他有一个姐姐,而后嫁个了一个小财

  • 包拯的龙,虎,狗三把铡刀,竟是上古三把邪刀,真实来历并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实的包拯有没有三口铡刀,包拯三大铡刀,大宋皇帝御赐包拯铡刀

    说起这三把铡刀,都有着先斩后奏的功能,不管是平常老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做违法的事,在那个年代都是难在这三把刀下保命。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三把铡刀还有另外的名字叫青天三铡。看到小编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会认为这三把铡刀都是来保护老百姓的,都应该是良刀,但是历史上这三把铡刀却被称之为邪刀,这又

  • 陈德身中9箭救朱元璋,被许诺“永不负卿”,27年后却遭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对陈德的态度,朱元璋手下陈德怎么样死的,陈德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朱元璋以草根起家一路升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才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因为他的多疑和猜忌,死在他手下的朝臣也有很多,其中不乏跟随他多年、出生入死陪伴他打下大明江山的开国元勋。甚至有为了救他替他挡下9支利箭的陈德,朱元璋当时说得好听“永不负卿”,却最终还是灭了陈家满门。朱元璋真的这么嗜杀?还是这件事

  • 宋代“信托“机构—检校库:主管遗孤财产,副业放贷也做得风生水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信托,古代信托公司,中国古代家族信托

    宋代繁荣景象宋代出现了一种专业的信托机构,被称为检校库。这种官方经营的信托机构能够代为管理有纠纷的财产,还有无人认领的财产等。在王安石的变法之下,由检校制度衍生出的放贷职能更是对宋代经济起到了推进作用。由最初的核查、保管、发放财产转变为更丰富的经济效用。并且引导了国子监、武学等官府机构纷纷将资金投放

  • 扬国威,还是伤国乱?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对历史走势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历抗倭援朝地图,万历抗倭援朝打了几年,万历抗倭援朝双方兵力

    但明朝也于此次战争中元气大伤,被历史称之为明朝不是颠覆在崇祯之手,而是颠覆在万历手中,所以历史对神宗朝政批评的十分严厉,这也是因为大明王朝在数年之久的抗倭援朝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国力,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可此场战争到底是福还是祸,让我们前来一探究竟。在当时那个动荡战乱的时代,中央集权无从谈起,就连至高

  • 同是削藩,康熙成功了,明宣宗成功了,而建文帝却把江山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文大帝,建文削藩有多狠,建文皇帝朱允炆

    经过顺治朝,到了康熙朝,三番已然是成为了一个个小朝廷,手握重兵,部将遍布全国,更掌握了地方赋税,康熙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所谓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酣睡,为了加强皇权,在其未曾秦政时就已经将平定三番作为自身功业中的一步了。在剪除家臣鳌拜之后,与康熙十二年也就是1673年,终于被他抓住了机会,平南王尚可喜

  •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却为何不敢动这4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为何将一同打江山的人杀了,历史上的朱元璋杀了多少将领,历史上朱元璋到底都杀了谁

    但是如此为国为民的君主为何会被冠上“暴君”的称号?这其实跟他的性格有关,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的时候,骁勇善战、慎谋能断、仁慈宽厚,这让众人对他心悦诚服,愿为他所用。但是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却显露出自己残酷霸道的一面,将当年跟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都杀得不剩几个。有人说是朱元璋出身卑贱,自卑心作怪,有人说他是

  • 考古发现宋代陵墓,出土两块墓志铭,墓主人竟是王安石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代王安石家族,最新考古发现的宋墓,王安石墓志铭完整版

    在南京的一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施工,这时,一位工人正用铁锹挖土时,突然挖不动了,再往下挖时,却听见了一声清脆的响声,于是,工人们怀着好奇的心理继续往下挖,这时可不得了,工人们发现了古代的瓷器等文物裸露在表土上,工人们十分震惊,工地怎么会出现古代的瓷器呢?会不会下面埋着什么东西?工人们没有犹豫,立刻告

  • 明朝灭亡后,曾经让满朝文武大臣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灭亡时15万锦衣卫在干嘛,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去了哪,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

    既然是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那锦衣卫也发挥了它的作用,他们只效忠于皇帝,充当皇帝的眼睛,行踪诡秘,来无影去无踪,专门打探大臣家中机密,很多大臣的一举一动都会出现在锦衣卫的聚焦范围,他们无孔不入,只要发现大臣有反常的,或者对皇帝大不敬的,马上汇报给皇帝,或者直接逮捕审讯,被抓的官员也基本离死期不远了,而

  • 明朝的灭亡,不全是人为因素,“小冰期气候”也是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灭亡深层原因,老梁讲明朝灭亡完整版,明朝的建立与灭亡历史讲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它的强硬和骨气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不和亲、不纳贡”的国家政策更是让后人们纷纷怀念这个刚毅的王朝。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崇祯皇帝才能平庸,不会治国理政导致国家灭亡;有人说是因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清军的猛烈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