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拆池疏流”的行动,不但解决了开封水灾问题,还气死了奸臣

包拯“拆池疏流”的行动,不但解决了开封水灾问题,还气死了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4/1/19 9:23:40

仁宗时,开封城的惠民河两边,大官们筑了大大小小的堤坝,把河面圈为私人的荷花池养鱼塘。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仁宗最宠爱的贵妃的亲叔父张佐的“青莲池”,“清莲池”所圈的地段把整个河面占了五分之四,因此,遇到天下大雨,洪水不能畅通,往往导致汴京城内外大水泛滥,难民流离失所,痛苦不迭。

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后,决心疏导惠民河。他也知道,前几任府尹都立下开通惠民河的志愿,就是不敢得罪张尧佐,别的人家修筑的堤坝先后拆除了,可张家的青莲池依然完整无缺。这些人家便又重新修筑了堤坝,包拯知道,张家的青莲池不拆除,重开惠民河就无从谈起。

于是有一天,包拯亲自到张尧佐府上商谈,谈论拆除“清莲池”的事情,希望张尧佐为了民生可以配合一下。哪知这张尧佐傲慢地说:“这水早灾情,自古到今是有的,百姓受难,这和我的青莲池有什么关系?我劝包大人不要逼人太甚,伤了彼此和气,我张某不是好惹的,若是再谈此事,定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包拯也不发怒,他拿着绘制的惠民河地图,指给张尧佐看,并且说道:“你自己来看吧,惠民河宽八丈,你这青莲池一段就占去了七丈三尺,你说河水怎能畅流,遇到大雨,汴京怎能不成灾?这就如同骨梗不顺,怎能不妨碍饮食呢?”

哪知张尧佐蛮不讲理地说:“包拯,你休想让我拆掉青莲池。”

包拯也不客气地说:“拆除青莲池,为的是黎民百姓,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这个青莲池是非拆不可。”

张尧佐知道包拯说话算数,心里十分焦躁。他一边派亲信火速进宫,求宋仁宗下圣旨阻止包拯拆除青莲池,一边对包拯施加压力说:“我已派人进宫,去问万岁,圣旨不到,你不能动手。”

张尧佐这一说,倒提醒了包拯,他想万一仁宗插手,事情就辣手了。于是便对张尧佐说:“我身为朝廷官吏,只知救民如水火,刻不容缓。你仗势阻挠,也是自费气力,皇上问罪下来,要杀要砍,都由我包拯担当,决不推给别人。我包拯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尧公尽可放心。”

当即,包拯就让差役动工铲去青莲池。这一来,其他官员都畏惧三分,都很快拆除了惠民河里的荷花池、养鱼池。

正当包拯大功告成之时,宋仁宗派钦差前来阻止,说:“皇上下旨,不准拆除尧公的青莲池。”

包拯没有接旨,反倒递上一份奏书,请钦差呈给皇上。

张尧佐见包拯连仁宗的话都不听,急忙进宫告状,他对皇帝说:“包拯眼里没有皇上,不治他的罪,今后就没有我们的活路啦。”

宋仁宗看到包拯的奏章,其中言辞诚恳,全部是为民请命,为了黎民百姓,而且拆除青莲池已成事实,又看到开通惠民河确实有利于民,于是训斥了张尧佐一顿,把奏折给挡了回去。”

张尧佐见皇帝不但不治包拯的罪,反而训斥了自己,心中非常不快,气郁在胸,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包拯顺利拆除张尧佐的莲花池,疏通了惠民河,解决了惠民河水灾泛滥危害百姓的问题,受到百姓的普遍赞誉和爱。不但解决了惠民河泛滥的问题,还气死了奸臣,这更让百姓拍手称快。

更多文章

  • 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明朝劳模”朱由检的几个错误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由检简介,明朝朱由检死后怎么样,朱由检对明朝皇帝的看法

    理想主义者—朱祁镇他干了什么事?有着远大理想的他想带兵去打瓦剌,一个不注意全军覆没自己还给瓦剌人当了俘虏,简直丢脸丢到了家。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一战举国震荡,还好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于谦力挽狂澜才不至于社稷易手。而这一战的负面影响还不止于此,至此勋贵集团彻底没落,文官开始崛起,旧有体系被彻底打得支离破碎

  • 包拯包青天陵墓在安徽被找到,棺墓被打开后,考古学家:不能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在任期间,几乎没有判错过一起冤案,一辈子为老百姓伸冤造福,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当官的时候在开封任职,也是他名声最盛的地方,所以很多的人都误以为他是开封人,其实包拯并不是开封人,而是安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有落叶归根的想法,所以包拯死后葬在了老家安徽。1973年,合肥市准备建造一个钢铁厂,

  •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看到饭菜后,对大家道:我们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请刘伯温吃馒头,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说众人必死,刘伯温朱元璋陈友谅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看到饭菜后,对大家道:我们必死无疑说到古代的君主,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享受以及幸福,但是在古代,其实君主就是一个非常多虑的动物。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非常的谨慎,就好像身边的一切随时都可能背叛他,随时都可能夺走他的江山。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的江山也是从别人手中夺过来的,所以古代

  • 常遇春带兵出征,朱元璋提了3个要求,中国多了一位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常遇春不死朱元璋会杀他么,朱元璋和常遇春是什么关系,常遇春对朱元璋评价

    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朱元璋25岁那年,参加红巾军,回乡下募兵,徐达前来投奔,此时徐达22岁,农民出身,没想到日后竟然成了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两年后,朱元璋准备攻打和县,有一天,朱元璋骑马经过田间地头,突然从田里窜出一条大汉,此人面相粗犷,见到朱元璋就作揖,表示要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还以为这个人是

  • 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的下场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高桂英之死,杀害李自成的凶手什么下场,李自成为何杀了妻子

    古人一直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在现代已经不再适用,但是在古代,因为女性地位低下,所以很多时候嫁人是能够改变女性的命运的,而一旦出嫁,女性也就完全依附于自己的丈夫,没有任何的地位。李自成作为我国著名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又有着怎样的下场呢?其实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难以

  • 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松锦决战,洪承畴大战清军,松锦之战清军伤亡

    后金进围锦州,朝廷令洪承畴率军驰援皇太极继位之后,通过两征朝鲜、拉拢和进攻蒙古诸部,已经基本解决了入关的后顾之忧。然而由于关宁锦防线的存在,使得皇太极多次无功而返。因此,清军和明军长期围绕关宁锦防线展开了争夺。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汲取过去强攻教训,制定了长期围困、围点打援、迫其出降的

  • 金朝灭亡后,南宋趁机收复开封、洛阳,为何却迅速丢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朝是被南宋灭亡的吗,金朝灭后南宋多久被灭,南宋与金朝的战争

    一、战守不一,仓促出兵关于是否北伐的问题,南宋朝廷内部产生了一场争论,赵范、赵葵、全子才等人纷纷向宋理宗上书,提议出兵收复河南,丞相郑清之对此也表示支持。不过,朝中也有很多人反对出兵,参知政事乔行简抱病上书;真德秀也认为,“移江、淮甲兵以守无用之空城,运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废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

  • 起草明世宗遗诏时徐阶排除高拱引发二人矛盾,张居正借机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他取严嵩而代之,在内阁直庐朝房墙壁上写了一个条幅:“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尽管有自我标榜的成分在内,但也反映了他拨乱反正的决心。学者对徐阶标榜“以威福还主上”云云,如此评论:“尽反嵩政,务收人心,用物望严杜筐篚,天下翕然想望风采。初,阶与嵩同事,天下赂贻多寡,虽不能尽同,

  • 西辽建立后双方一度都想与对方大规模作战但却始终未发生大战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辽被谁所灭,西辽和北辽的关系,历史上的西辽简介

    (1124年),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认为辽天祚帝无法完成复兴辽国的大业,又害怕天祚帝会杀他,于是他便杀掉了天祚帝派去监视他的两员大将萧乙薛和坡里括,其后他自立为王,决心单干。当时,辽军基本上被打得全军覆没,辽国的富庶领土已基本都被金军攻占,耶律大石环顾四周后,发现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就是漠北草原。

  • 袁崇焕的性格缺陷和对君臣关系处理的不当导致被明思宗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崇祯为什么杀袁崇焕,袁崇焕死于崇祯几年

    其实在天启年间,袁崇焕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立体的性格特征。当初还在福建当知县期间,袁崇焕就喜欢讨论兵法,并且从一些退伍老兵老兵那里了解了不少边塞的状况。天启二年(1622年),他进京觐见朱由校,被欣赏自己的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进兵部,从此算是弃文从武了。不久后,后金势头渐盛,朝廷正讨论镇守山海关的人选。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