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的下场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的下场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4/1/19 9:24:40

古人一直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在现代已经不再适用,但是在古代,因为女性地位低下,所以很多时候嫁人是能够改变女性的命运的,而一旦出嫁,女性也就完全依附于自己的丈夫,没有任何的地位。

李自成作为我国著名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又有着怎样的下场呢?其实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那就让我们结合历史的背景,从李自成的经历故事出发来分析高桂英结局的真相。

朱明朝大顺帝——李自成

李自成出生于陕北,被黄土所围绕的陕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历代人才辈出,英雄如云,而李自成也是其中一个声名远扬的豪杰人物。他在明朝末年发动了农民起义,建立起了自己的朱明王朝。而当时他带领的起义军之所以能够风起云涌,其实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成果。

首先,在当时,明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各种矛盾接二连三的显露出来。朝廷的统治由内而外都爆发出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激化了官民矛盾,导致了大量的农民起义,而李自成也在这个时期揭竿而起。

除了时机成熟外,李自成起义的成功还和他自身的才智分不开。李自成虽然仅仅上了四年学,但是却酷爱读书,十分勤奋,在筹备起义时期,他更是白天练兵,而夜间则读书。这就使得他不管是在军事还是政治上面都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不仅如此,李自成因为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所以对于地貌十分熟悉,这也有助于带兵作战。

因此,李自成自身实力越发雄厚,再加上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他在后来所发起的农民起义成为了当时众多起义中声势最为浩大的,而且持续的时间最长的。并且李自成也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要知道这可是很多的农民起义队伍都望尘莫及的水平。

陷入低谷,最终被杀

虽然一开始,李自成凭借着自己的果断敢战和战略眼光使得自己的队伍从弱小逐步壮大,势力范围也不断的扩张,但是之后李自成却走了下坡路。在经过了短暂的辉煌和势力扩张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逐渐开始接连遇阻,开始陷入了遇到了危险和困境。

而到了崇祯十七年三月开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迅速由低谷期进入衰落期。最终,在清军的追击下,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宫山,他的起义也宣告失败。而在李自成死后,他的大顺军也四处逃散,四分五裂。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之所以失败,其中的原因也是复杂的。首先就是因为李自成没有根据阶级关系的变动而调整自己的政策,使得自己的队伍逐渐落后于整个大局面。

第二点原因就要从李自成自身说起,他因为出身平民,所以还是有很多的流寇习气,而这种风气也使得他不能够为自己的队伍做表率,最终自己的起义走向了覆灭。

除了这些外,敌军的实力过于强大也是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开始李自成的敌人是将要灭亡的明朝,这个时候想要打败已经堕落腐朽的大明王朝的确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到了后期,骁勇善战的清军逐渐入侵中原,双方的实力差距悬殊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最终李自成未能打败清军。

妻子高桂英的下场如何?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李自成被杀后,他手下的士兵开始四分五裂,那他的妻子高桂英,作为本该依附于他的女人,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李自成和夫人高桂英之间也是感情十分深厚。高桂英是当时出名的美人,不仅仅是容貌优美,更是具有超常的军事头脑。他们两人是通过高桂英的弟弟高立功认识的。在一见钟情后,两人就此结为了夫妻。从此高桂英就开始跟随着丈夫李自成四处征战。

从那之后,高桂英不仅仅是丈夫的贤内助,更是李自成的不可或缺的智慧锦囊,很多时候都会帮他出谋划策,甚至亲自指挥带领了很多场的战役,可谓是真正的女中豪杰。而在李自成被杀后,高桂英当然是痛不欲生。但是她没有容忍自己沉溺在伤痛中,而是继续带领着丈夫当时所剩不多的兵力坚持奋起反抗清军。因为在她心中明白,只有继续起兵战斗才是对于李自成最好的交代。

但是毕竟实力差距悬殊,再加上首领李自成去世后整个队伍已经没了主心骨,所以即使高桂英用尽全力攻击,可是仍旧不抵清军。最终高桂英不忍节节战败的屈辱,选择自焚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追随了自己的丈夫。

而高桂英的结局是很多人都难以置信的。首先,作为女人,在当时她竟然在丈夫去世后带兵作战,这已经让人们感到十分惊讶了。而她在战败后又选择自杀身亡追随亡夫,这种做法更是让人不得不感叹高桂英的勇敢和他们夫妻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就这样,高桂英不仅是为李自成的起义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更是留下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

结语

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各种农民起义一直都是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在唐末有勇猛的黄巢起义,在明末有来势汹汹的李自成起义。虽然农民起义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故事和化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该忘记的。

就像李自成,虽然他的起义最终也因为各种原因而走向了末路,但是他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妻子的勇敢更是让后人纷纷赞叹不已的。而只有更好的从这些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我们才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当下的生活,推动当下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松锦决战,洪承畴大战清军,松锦之战清军伤亡

    后金进围锦州,朝廷令洪承畴率军驰援皇太极继位之后,通过两征朝鲜、拉拢和进攻蒙古诸部,已经基本解决了入关的后顾之忧。然而由于关宁锦防线的存在,使得皇太极多次无功而返。因此,清军和明军长期围绕关宁锦防线展开了争夺。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汲取过去强攻教训,制定了长期围困、围点打援、迫其出降的

  • 金朝灭亡后,南宋趁机收复开封、洛阳,为何却迅速丢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朝是被南宋灭亡的吗,金朝灭后南宋多久被灭,南宋与金朝的战争

    一、战守不一,仓促出兵关于是否北伐的问题,南宋朝廷内部产生了一场争论,赵范、赵葵、全子才等人纷纷向宋理宗上书,提议出兵收复河南,丞相郑清之对此也表示支持。不过,朝中也有很多人反对出兵,参知政事乔行简抱病上书;真德秀也认为,“移江、淮甲兵以守无用之空城,运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废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

  • 起草明世宗遗诏时徐阶排除高拱引发二人矛盾,张居正借机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他取严嵩而代之,在内阁直庐朝房墙壁上写了一个条幅:“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尽管有自我标榜的成分在内,但也反映了他拨乱反正的决心。学者对徐阶标榜“以威福还主上”云云,如此评论:“尽反嵩政,务收人心,用物望严杜筐篚,天下翕然想望风采。初,阶与嵩同事,天下赂贻多寡,虽不能尽同,

  • 西辽建立后双方一度都想与对方大规模作战但却始终未发生大战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辽被谁所灭,西辽和北辽的关系,历史上的西辽简介

    (1124年),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认为辽天祚帝无法完成复兴辽国的大业,又害怕天祚帝会杀他,于是他便杀掉了天祚帝派去监视他的两员大将萧乙薛和坡里括,其后他自立为王,决心单干。当时,辽军基本上被打得全军覆没,辽国的富庶领土已基本都被金军攻占,耶律大石环顾四周后,发现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就是漠北草原。

  • 袁崇焕的性格缺陷和对君臣关系处理的不当导致被明思宗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崇祯为什么杀袁崇焕,袁崇焕死于崇祯几年

    其实在天启年间,袁崇焕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立体的性格特征。当初还在福建当知县期间,袁崇焕就喜欢讨论兵法,并且从一些退伍老兵老兵那里了解了不少边塞的状况。天启二年(1622年),他进京觐见朱由校,被欣赏自己的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进兵部,从此算是弃文从武了。不久后,后金势头渐盛,朝廷正讨论镇守山海关的人选。袁崇

  • 袁崇焕勤王却被认为是与皇太极合谋,被凌迟时百姓争相食其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崇焕勤王,袁崇焕对皇太极的态度,袁崇焕皇太极巅峰之战

    袁崇焕是一位英雄人物,这点确凿无疑。在面对清军主力的时候,在所有的明军将领当中,只有袁崇焕能获胜,就凭这一点,袁崇焕就是个英雄人物。可以对比其他的明军将领,无论是洪承畴、卢象升还是吴三桂等人,他们在面对清军主力的时候,谁能赢下来?每一个人能赢下来,所以当时要想击败清军,非袁崇焕不可。很多人说袁崇焕擅

  • 行省在金国已经出现,元朝正式设定,但非常混乱,明清时期才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行省制度元朝,元朝的驿站与行省

    早期的“省”,下方为“目”,也就是眼睛,上方类似“生”,其本意就是视察、察看。对于“省”这个字到底是怎么诞生的,目前最广泛的说法是,因为早期农民非常关心禾苗的生长情况,经常其察看情况精心管理,所以称之为“省”。在甲骨文之中,就有“王其省田”的记载,也就是商代君王视察农田的样子。作为中枢部门机构存在省

  • 蒙古最初想将西夏变为自己臣属,随后则将其彻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灭西夏的血泪史,西夏被蒙古的哪个大汗所灭,蒙古和西夏的关系

    蒙古为什么攻夏?开禧二年(1206年),统一草原诸部的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了忽里勒台(贵族会议),会上宣布建国,众贵族和萨满尊铁木真为成吉思尊位,号成吉思皇帝,俗称成吉思汗。根据《蒙古秘史》的说法,会议上成吉思汗及蒙古贵族们就制定了全面攻打世仇金国的国策。为了能削弱金国的实力,会议决定了全面攻打

  • 朱高燧受封后一度主持顺天军政,曾计划弑杀朱棣,失败后小心翼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高燧毒杀朱棣,朱高燧活了几年,历史上朱棣对朱高燧的评价

    明宗室制度,亲王诸子,世子外,其余年十岁即封,朱高燧长兄即燕世子朱高炽,次兄朱高煦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高阳郡王;但是朱高燧不知何故,查不到洪武年间受封郡王的资料。而建文年间,燕王已经起兵“靖难”,朝廷自然不可能再册封燕藩宗子。所以,朱高燧一直都没有爵位。朱高燧是燕王朱棣最在世最小的儿子(朱棣

  • 五代十国武将排行,看到第一不禁吐血三升,太能瞎编了!不是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国武将实力排名,五代十国名将一览表,五代十国正史猛将排名

    来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大武将惊世骇俗的功绩吧:TOP、10 葛从周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祖父葛阮,父亲葛遇贤,曾被授兵部尚书之职。葛从周少年时就很豁达,而且极有智谋,最初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在军中逐渐升至军校。朱温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大败黄巢军队后,葛从周便和霍存、张归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