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83 更新时间:2024/1/19 9:24:36

后金进围锦州,朝廷令洪承畴率军驰援

皇太极继位之后,通过两征朝鲜、拉拢和进攻蒙古诸部,已经基本解决了入关的后顾之忧。然而由于关宁锦防线的存在,使得皇太极多次无功而返。因此,清军和明军长期围绕关宁锦防线展开了争夺。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汲取过去强攻教训,制定了长期围困、围点打援、迫其出降的计划,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作为阵地,同时收割锦州城外庄稼、扫除外围据点,切断锦州驻军与外部联系,着手准备长期作战。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皇太极在锦州城外铸造营垒、挖掘壕沟、竖起栅栏,将锦州围的水泄不通。之后,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军攻占锦州外城。锦州守将祖大寿自然知道锦州的重要性,于是急忙向朝廷告急。崇祯皇帝则令洪承畴率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下旬,洪承畴率领大军到达松山与杏山之间。四月二十五日,双方在乳峰山交战,清军失利,几乎溃败。但洪承畴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有轻敌冒进,而是驻扎宁远,探查锦州态势。而兵部尚书陈新甲则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促迅速进军,崇祯帝于是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同时分别任命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明清双方于松山大战,明军最终战败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二十八日抵达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后,则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

而此时,得知清军先战失利的消息后,皇太极也已经率兵到达了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随即便在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就地挖壕,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断绝松山要路”。

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密令阿济格突袭塔山,夺取明军囤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明军因粮饷缺乏,于是打算回宁远修整再战,决定次日一早分成两路向南突围。结果大同总兵王朴回营之后便立即率领本部人马率先趁夜突围逃跑,结果各军统率争相率领本部人马各自突围,结果黑夜中各军相互拥挤践踏,混乱无比。

最终,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之后在“转饷路绝,阖城食尽”的情况下,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落,总兵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

松锦之战失败的原因

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那么松锦之战明朝到底因何而败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朝廷盲目催战。早在萨尔浒之战时,明军就因为朝廷不断催战而最终导致失败,结果松锦之战依然没有汲取教训。在初战告胜之后,如果明军按照洪承畴的建议,步步为营的稳步推进,那么即使无法战胜清军,也不会导致最终的惨败,至少还有一战之力。结果崇祯皇帝、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偏信辽东监军张若麟的轻敌冒进之言,一味催促速战速决,最终导致洪承畴所部落入陷阱。

2、监军胡乱插手。当时蓟辽总督洪承畴和锦州守将祖大寿其实都是赞同稳步推进的战略,但却遭到了监军张若麟的坚决反对,甚至“振臂奋袂,扶兵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直接插手军队的指挥,于是明军“但知有张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无可为矣”。明军最终的惨败,监军张若麟难辞其咎。

3、战略指挥失误。洪承畴虽然熟知兵事,但奈何最终败给了权力,在张若麟和陈新甲等人的干预下,他最终选择了屈服。对方提议速战速决,他便选择了孤军深入;张若麟提出应该退回宁远,重新整顿之后再战,他便率军向南突围。可以说,除了初战之外,洪承畴已经将指挥权力交了出去。

4、将官畏死怯战。在松山与清军决战时,明军其实并不弱于清军,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结果,一些明军将领畏死怯战,不服将令,胡乱突围,如总兵王朴为了自己活命,不顾全军安危,违约先遁,造成明军松山大败。又如明廷为了解救洪承畴,命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军赴松山解围,可是他们却“皆敛兵不敢出”。

可以说,松锦之败,“非战之罪”,明朝的整个运转体系都已经出现了问题。松锦之战与萨尔浒之战何其相似,如果明廷能够汲取萨尔浒之战的教训,不胡乱敢于前线将领的指挥,那么战败并非不可避免。

更多文章

  • 金朝灭亡后,南宋趁机收复开封、洛阳,为何却迅速丢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朝是被南宋灭亡的吗,金朝灭后南宋多久被灭,南宋与金朝的战争

    一、战守不一,仓促出兵关于是否北伐的问题,南宋朝廷内部产生了一场争论,赵范、赵葵、全子才等人纷纷向宋理宗上书,提议出兵收复河南,丞相郑清之对此也表示支持。不过,朝中也有很多人反对出兵,参知政事乔行简抱病上书;真德秀也认为,“移江、淮甲兵以守无用之空城,运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废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

  • 起草明世宗遗诏时徐阶排除高拱引发二人矛盾,张居正借机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他取严嵩而代之,在内阁直庐朝房墙壁上写了一个条幅:“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尽管有自我标榜的成分在内,但也反映了他拨乱反正的决心。学者对徐阶标榜“以威福还主上”云云,如此评论:“尽反嵩政,务收人心,用物望严杜筐篚,天下翕然想望风采。初,阶与嵩同事,天下赂贻多寡,虽不能尽同,

  • 西辽建立后双方一度都想与对方大规模作战但却始终未发生大战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辽被谁所灭,西辽和北辽的关系,历史上的西辽简介

    (1124年),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认为辽天祚帝无法完成复兴辽国的大业,又害怕天祚帝会杀他,于是他便杀掉了天祚帝派去监视他的两员大将萧乙薛和坡里括,其后他自立为王,决心单干。当时,辽军基本上被打得全军覆没,辽国的富庶领土已基本都被金军攻占,耶律大石环顾四周后,发现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就是漠北草原。

  • 袁崇焕的性格缺陷和对君臣关系处理的不当导致被明思宗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崇祯为什么杀袁崇焕,袁崇焕死于崇祯几年

    其实在天启年间,袁崇焕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立体的性格特征。当初还在福建当知县期间,袁崇焕就喜欢讨论兵法,并且从一些退伍老兵老兵那里了解了不少边塞的状况。天启二年(1622年),他进京觐见朱由校,被欣赏自己的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进兵部,从此算是弃文从武了。不久后,后金势头渐盛,朝廷正讨论镇守山海关的人选。袁崇

  • 袁崇焕勤王却被认为是与皇太极合谋,被凌迟时百姓争相食其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崇焕勤王,袁崇焕对皇太极的态度,袁崇焕皇太极巅峰之战

    袁崇焕是一位英雄人物,这点确凿无疑。在面对清军主力的时候,在所有的明军将领当中,只有袁崇焕能获胜,就凭这一点,袁崇焕就是个英雄人物。可以对比其他的明军将领,无论是洪承畴、卢象升还是吴三桂等人,他们在面对清军主力的时候,谁能赢下来?每一个人能赢下来,所以当时要想击败清军,非袁崇焕不可。很多人说袁崇焕擅

  • 行省在金国已经出现,元朝正式设定,但非常混乱,明清时期才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行省制度元朝,元朝的驿站与行省

    早期的“省”,下方为“目”,也就是眼睛,上方类似“生”,其本意就是视察、察看。对于“省”这个字到底是怎么诞生的,目前最广泛的说法是,因为早期农民非常关心禾苗的生长情况,经常其察看情况精心管理,所以称之为“省”。在甲骨文之中,就有“王其省田”的记载,也就是商代君王视察农田的样子。作为中枢部门机构存在省

  • 蒙古最初想将西夏变为自己臣属,随后则将其彻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灭西夏的血泪史,西夏被蒙古的哪个大汗所灭,蒙古和西夏的关系

    蒙古为什么攻夏?开禧二年(1206年),统一草原诸部的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了忽里勒台(贵族会议),会上宣布建国,众贵族和萨满尊铁木真为成吉思尊位,号成吉思皇帝,俗称成吉思汗。根据《蒙古秘史》的说法,会议上成吉思汗及蒙古贵族们就制定了全面攻打世仇金国的国策。为了能削弱金国的实力,会议决定了全面攻打

  • 朱高燧受封后一度主持顺天军政,曾计划弑杀朱棣,失败后小心翼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高燧毒杀朱棣,朱高燧活了几年,历史上朱棣对朱高燧的评价

    明宗室制度,亲王诸子,世子外,其余年十岁即封,朱高燧长兄即燕世子朱高炽,次兄朱高煦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高阳郡王;但是朱高燧不知何故,查不到洪武年间受封郡王的资料。而建文年间,燕王已经起兵“靖难”,朝廷自然不可能再册封燕藩宗子。所以,朱高燧一直都没有爵位。朱高燧是燕王朱棣最在世最小的儿子(朱棣

  • 五代十国武将排行,看到第一不禁吐血三升,太能瞎编了!不是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国武将实力排名,五代十国名将一览表,五代十国正史猛将排名

    来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大武将惊世骇俗的功绩吧:TOP、10 葛从周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祖父葛阮,父亲葛遇贤,曾被授兵部尚书之职。葛从周少年时就很豁达,而且极有智谋,最初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在军中逐渐升至军校。朱温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大败黄巢军队后,葛从周便和霍存、张归霸

  • 虽然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却开启了更混乱的五胡十六国,人不如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到司马懿孙子司马炎的时候,终于忍不住了,于是就篡位自立为晋朝,司马炎早期的时候还算雄才大略;于公元279年,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完成大一统后,司马炎也是雄心勃勃想当一个千古明君。于是就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在西晋早期的时候,由于司马炎的政策让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