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满都是干货,梳理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比一代“悲惨”

满满都是干货,梳理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比一代“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87 更新时间:2023/12/18 16:48:34

第一位 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赵构出生于都城东京汴梁大内,生母韦贤妃。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日,进封为康王。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北宋靖康元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金军下令宋朝的亲王、宰臣前去军中议和。宋朝拟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地,派宰辅前去交割土地,亲王前去送金军过黄河。宋钦宗召赵构前去参加,赵构不畏生死,自请前去。是年二月,适逢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在夜里袭击金人的营垒,金人责备宋朝使臣,张邦昌十分恐惧,伏地痛哭,赵构不为之所动,斡离不对此感到诧异,以为赵构不是真正的皇子,于是请宋朝廷更换五皇子肃王赵枢。张邦昌进为太宰,和肃王一起在金军大营为人质,赵构得以回朝。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公元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后重用主和派的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主战派大臣。公元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在的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赵构死后,棺木未下葬,直到淳熙十六年三月丙寅日,才下葬于绍兴府会稽县之永思陵。

第二位 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字元永,秀州人,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绍兴三十年二月二十四日,赵瑗被立为皇子,改名赵玮。同月二十七日,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王。绍兴三十一年,金帝完颜亮南侵,朝中多数大臣主张逃跑,时年三十五岁的赵玮主动上书,请求领兵与金军决战。但经老师史浩的提醒,赵玮为了避免高宗疑心,再次上书,请求在赵构亲征时随驾保护,以表孝心与忠心。公元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赵昚在位时,替岳飞平反,用主战派大臣,锐意收复中原。他在内政上加强集权,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形成“乾淳之治”,被后世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公元1194年,赵昚崩逝,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第三位 宋光宗赵惇

宋光宗赵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淳熙十四年十月,宋高宗去世,孝宗悲痛欲绝,欲为高宗守孝三年。再加上此时的孝宗对政事心生倦怠,于是打算禅位给儿子赵惇。淳熙十六年二月,赵惇受父宋孝宗禅位登基,以次年为绍熙元年,是为宋光宗。赵惇继位之初,确有革故鼎新之意,能听取臣下谏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但他“宫闱妒悍”,惧内心理严重,以致后期荒废朝政,又听信谗言疏离太上皇赵昚,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机,使“乾淳之治”的成果渐消,南宋开始由盛转衰。赵惇在位五年后,禅位于次子赵扩,公元1200年,他病逝于寿康宫,终年54岁,葬会稽永崇陵,谥号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

第四位 宋宁宗赵扩

宋宁宗赵扩,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乾道四年生于恭王府,次年赐名赵扩,淳熙五年十月封英国公,淳熙十二年封平阳郡王,淳熙十六年进封嘉王。绍熙五年,被立为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赵扩在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的拥戴下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宋宁宗继位后,重用了助其登上皇位的赵汝愚和韩侂胄两位大臣,任命赵汝愚为宰相,韩侂胄为枢密院都承旨,册立韩夫人为皇后,韩侂胄由此得势。宋宁宗在韩侂胄集团的策划下,下令禁止道学,定理学为伪学,罢斥朱熹等理学家,对当时的许多知名人士进行清洗,禁止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史称“庆元党禁”。晚年的宁宗很少去妃嫔处,由于身体原因,他开始迷上道教修炼术。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宋宁宗病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在位30年,享年57岁。《宋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宁宗去世是身患何病。而据《东南纪闻》记载:宁宗病危时,史弥远进献金丹百余粒,宁宗服用后不久即去世,由此可见史弥远毒害宁宗的嫌疑之大。宋理宗宝庆元年正月,为其上谥号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庙号宁宗,同年三月,葬于会稽永茂陵。

第五位 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赵昀,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昀原名赵与莒,绍兴府山阴人。嘉定十七年,宁宗驾崩,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赵贵诚为新帝,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派兵联蒙灭金,金哀宗自缢而死,末帝完颜承麟为乱兵所杀,金国灭亡。同年三月,理宗派人前往河南拜谒北宋皇陵,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不久,赵昀将金哀宗的遗骨奉于太庙,告慰徽、钦二帝在天之灵。理宗执政后期,厌倦朝政,追逐声色,先是听任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乱政,后来又把朝政交给贾似道。他完全没有了端平更化时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国势急衰。每日沉湎在诗酒之中,同时开始追求奢侈豪华,在临安大兴土木,造佛寺道观祈祝长寿,建楼榭亭阁专供游幸。鄂州之战,宰相贾似道以赵昀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景定五年,赵昀在临安去世,在位四十一年,仅次于仁宗,享年六十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葬于永穆陵。

第六位 宋度宗赵禥

宋度宗赵禥,宋朝南渡后第六位皇帝,祖籍绍兴府山阴县,宋理宗之侄,理宗之弟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因宋理宗无子,赵禥被收为养子,先后被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景定元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度宗接受遗诏,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咸淳”。宋度宗即位后,孱弱无能,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所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赵禥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咸淳九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消息传来,贾似道假装率军出征,胆小无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贾似道,不让他出征。赵禥在位10年,咸淳十年驾崩于临安,终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葬会稽永绍陵。

第七位 宋恭帝赵显

宋恭帝赵显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公元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祐。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中。德祐二年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同年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元世祖下达诏书,要伯颜送南宋君臣速往大都朝见,赵显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启程北上。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王朝正式结束。宋室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又失于孤儿寡母之手。后人写诗讥讽道: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又被送到甘州去学佛,法名合尊,又称为木波讲师。他在大都作“客”十二年,出家时才十八岁。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宋恭帝才结束他作为喇嘛的生活,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这一年他52岁,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第八位 宋端宗赵昰

宋端宗赵昰,也称宋帝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两年。赵昰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宗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元军攻克临安,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相继被俘。就在临安城投降前夜,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护送下潜出城外,逃往婺州,后又至温州,为赵宋王朝保留了一丝血脉。此后,张世杰、陆秀夫也陆续率残部到温州江心寺会合。文天祥、陆秀夫决定效仿宋宋高宗故事,拥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图谋再度中兴。几日后,赵昰一行从江心寺辗转来到福州,于德祐二年五月一日称帝,史称宋端宗,改元景炎,加封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景炎三年在碙洲去世,葬于永福陵,年仅九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第九位 宋怀宗赵昺

宋怀宗赵昺,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曾先后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临安城危急时,他在母亲杨淑妃的带领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宋端宗于景炎三年四月病死,赵昺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在冈州拥立为帝,五月,改年号为“祥兴”,六月,迁到崖山。与此同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公元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海战开展决战,宋军全军覆灭,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广东崖山背起时年八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标志着宋王朝的彻底覆亡,后元末起义首领韩林儿为其上谥号为“怀宗恭文宁武哀孝皇帝”。

更多文章

  • 蜀汉在宋代地位的变化,从割据政权到汉室正统,只为对抗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蜀汉发展历史,蜀汉在宋朝的地位,当时蜀汉的形势

    不管魏晋怎么得国不正,有多少龌蹉事,走的终究是传统政权交接的方式——禅让。从历代官修的史书中也可见一斑,有《魏书》而无《蜀书》,司马光修的《资治通鉴》更是将蜀吴一起放到了《魏纪》里。直到南宋的朱熹率先提出了“无统”的理论,认为魏蜀吴都没能统一天下, 不能以任何一家为正统。然后再缓缓图之,以自己的主观

  • 明朝最矛盾的锦衣卫:陷害忠臣超一流,祸害奸臣更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锦衣卫贺世忠,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谁是明朝时期最强的锦衣卫

    锦衣卫这一机构,虽然在朱元璋年代,被废除10多年,但总体却一直存在。在接近300年的时间里,锦衣卫中涌现了无数能人异士,但唯独此人最矛盾,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陷害忠臣超一流,祸害奸臣更一流!此人叫陆炳,祖父、父亲都是锦衣卫,算是子承父业。和一般的锦衣卫官员不同,陆炳的母亲身份特殊,因为他妈妈是朱厚熜的

  • 包拯“拆池疏流”的行动,不但解决了开封水灾问题,还气死了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包拯查水灾大结局,整治水灾包拯拿庞太师开刀,开封包拯

    宋仁宗时,开封城的惠民河两边,大官们筑了大大小小的堤坝,把河面圈为私人的荷花池和养鱼塘。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亲叔父张尧佐的“青莲池”,“清莲池”所圈的地段把整个河面占了五分之四,因此,遇到天下大雨,洪水不能畅通,往往导致汴京城内外大水泛滥,难民流离失所,痛苦不迭。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后

  • 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明朝劳模”朱由检的几个错误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由检简介,明朝朱由检死后怎么样,朱由检对明朝皇帝的看法

    理想主义者—朱祁镇他干了什么事?有着远大理想的他想带兵去打瓦剌,一个不注意全军覆没自己还给瓦剌人当了俘虏,简直丢脸丢到了家。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一战举国震荡,还好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于谦力挽狂澜才不至于社稷易手。而这一战的负面影响还不止于此,至此勋贵集团彻底没落,文官开始崛起,旧有体系被彻底打得支离破碎

  • 包拯包青天陵墓在安徽被找到,棺墓被打开后,考古学家:不能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在任期间,几乎没有判错过一起冤案,一辈子为老百姓伸冤造福,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当官的时候在开封任职,也是他名声最盛的地方,所以很多的人都误以为他是开封人,其实包拯并不是开封人,而是安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有落叶归根的想法,所以包拯死后葬在了老家安徽。1973年,合肥市准备建造一个钢铁厂,

  •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看到饭菜后,对大家道:我们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请刘伯温吃馒头,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说众人必死,刘伯温朱元璋陈友谅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看到饭菜后,对大家道:我们必死无疑说到古代的君主,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享受以及幸福,但是在古代,其实君主就是一个非常多虑的动物。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非常的谨慎,就好像身边的一切随时都可能背叛他,随时都可能夺走他的江山。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的江山也是从别人手中夺过来的,所以古代

  • 常遇春带兵出征,朱元璋提了3个要求,中国多了一位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常遇春不死朱元璋会杀他么,朱元璋和常遇春是什么关系,常遇春对朱元璋评价

    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朱元璋25岁那年,参加红巾军,回乡下募兵,徐达前来投奔,此时徐达22岁,农民出身,没想到日后竟然成了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两年后,朱元璋准备攻打和县,有一天,朱元璋骑马经过田间地头,突然从田里窜出一条大汉,此人面相粗犷,见到朱元璋就作揖,表示要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还以为这个人是

  • 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的下场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高桂英之死,杀害李自成的凶手什么下场,李自成为何杀了妻子

    古人一直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在现代已经不再适用,但是在古代,因为女性地位低下,所以很多时候嫁人是能够改变女性的命运的,而一旦出嫁,女性也就完全依附于自己的丈夫,没有任何的地位。李自成作为我国著名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又有着怎样的下场呢?其实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难以

  • 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松锦决战,洪承畴大战清军,松锦之战清军伤亡

    后金进围锦州,朝廷令洪承畴率军驰援皇太极继位之后,通过两征朝鲜、拉拢和进攻蒙古诸部,已经基本解决了入关的后顾之忧。然而由于关宁锦防线的存在,使得皇太极多次无功而返。因此,清军和明军长期围绕关宁锦防线展开了争夺。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汲取过去强攻教训,制定了长期围困、围点打援、迫其出降的

  • 金朝灭亡后,南宋趁机收复开封、洛阳,为何却迅速丢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朝是被南宋灭亡的吗,金朝灭后南宋多久被灭,南宋与金朝的战争

    一、战守不一,仓促出兵关于是否北伐的问题,南宋朝廷内部产生了一场争论,赵范、赵葵、全子才等人纷纷向宋理宗上书,提议出兵收复河南,丞相郑清之对此也表示支持。不过,朝中也有很多人反对出兵,参知政事乔行简抱病上书;真德秀也认为,“移江、淮甲兵以守无用之空城,运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废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