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5年,湖北发现1男7女合葬墓,墓主人是朱元璋第24子

2005年,湖北发现1男7女合葬墓,墓主人是朱元璋第24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32 更新时间:2024/4/2 1:13:07

但是,就在大家期待的时候,一缕缕白烟从一个大门缝隙中冒了出来。

一时间,大家都以为是毒气,瞬间都紧张了起来,考古学家为了不让意外发生,只好暂时终止行动,等待白烟散尽。

图1

这一幕发生在湖北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不得不说,这座墓室在过去经历了很多,曾有很多盗墓人为了获得一笔不菲的钱财,将这个墓室盗过九次,但幸运的是,由于墓室的特殊构造,让这些盗墓人迟迟都没有得手。

最终,为了不让墓中的珍贵宝物落入非法人员的手中,我国政府派出了非常有经验的考古学家开始抢救性发掘行动。

不得不说,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坚持以及以往经验的帮助,这座墓室的大门终于被打开,墓室中出现了一男七女尸骸,以及珍贵的物,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帮助。

九次盗墓,引起政府重视

那是在2004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当时身为湖北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的村支书周兴贵接到了一个报告,当时来报告的人说村子旁边的郢墓室可能又一次遭到了盗窃。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周兴贵,立刻就开始了调查。

周兴贵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三岔河村人,自从他在六十年代出生后,他的耳边时常就会听到村旁墓室被盗窃的消息,在1998年的时候,郢王墓室被盗,直到2004年郢王墓室共遭到过九次被盗,但幸运的是,郢王墓室的构造非常的复杂,再加上周围村民发现的及时,因此,这些盗墓贼都没有得手。

图2

在接到墓室第九次盗窃未遂的消息的周兴贵,经过自己勘探发现,距离郢王墓室的不远处,有很多新挖出来的小洞,在得到核实之后,周兴贵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就立刻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上级领导。

最终经过不断地商议与讨论,政府做出了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在2005年11月21日的时候,郢王墓室的挖掘工程正式开始。

此次挖掘工作的领队是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院文清担任,为了让此次抢救发掘活动顺利进行,当时还派出了曾在2001年参加过发掘梁庄王墓室的刘卫东。

不得不说,此次的挖掘工作大到社会各界,小到附近村民都非常关注此次挖掘,大家都非常想知道被盗墓贼一直惦记的郢王墓室内,到底都有一些什么东西。

其实,在2001年的时候,湖北地区还挖掘过一个名为梁庄王墓的墓室,在此次的挖掘中,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与收获,丰富了当地的文化与经济。

图3

于是在此次发掘郢王墓室的准备工作中,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不仅仅有公安以及武警人员都驻留在现场,以此避免出土的文物遭到破坏。

开始发掘,遭遇困难,发现爱情悲剧

在决定这项工作后,考古工作人员就立刻开始了自己的发掘工作。首先,发掘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清理出墓道,对于这样的岩坑墓,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大揭顶的方式,来打通墓道,然后打开墓室的大门,那么墓室内的一切情况就都会一目了然。

为了能让清理墓道这项工作足够的顺利,考古人员在清理前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勘探。

本以为第一步骤会非常顺利地完成,于是在2005年12月2日,墓道挖掘工作正式开始,但是很快,他们就遇到了困难,因为他们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挖出来的土非常的干燥,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杂物,于是本来打算用一个星期的清理出墓道的时间,不得不延后,整整清理了半个多月。

图4

工作人员在面对干燥坚硬的土壤与杂质时,没有选择放弃,终于在他们的坚持下,在12月18日的时候,墓室中的金刚墙和墓室甬道的券顶都显现了出来。

这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内心都非常的激动,因为他们以为即将可以看到郢王墓室的封门砖。然而并没有,因为考古人员在清理现场的时候发现了一组比较破败,但是形似墓志铭的墓碑。

于是,考古学家通过以往的经验,将墓碑带到了考古工作室中观察,工作人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这块墓碑,经过考古人员对这块墓碑的研究以及结合对《列传第六.诸王三》中的相关内容,发现了一个让人感动至深的爱情悲剧。

那是在公元1414年12月12日,年仅27岁的郢王(朱元璋的第24子朱栋)因病离开了人世,面对郢王的忽然离世,郢王妃是非常悲痛的,因此在郢王离开人世后,郢王妃也选择追随自己的丈夫。

图5

在离开人世前,郢王妃对镜自容,将自己的画像交给了身边的侍女,让自己的孩子记住自己的样子就足够了,然后就跟随着自己的丈夫离开了人世。

其实,郢王妃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除了对丈夫深切的爱恋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她只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丈夫的王位,这种生活对于郢王妃而言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再加上郢王妃是名将之女,是一个非常勇敢有远见的女子,因此,这才有了爱情悲剧的发生。

白色雾气,令人心慌,共同努力,打开墓室

很多人在了解到这段爱情故事后,内心非常的感动,但是在感动之余,工作人员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在面对三块呈品字的巨石的时候,想出了很多解决办法。

最终,考古工作人员为了不让郢王墓室的内部受到破坏,于是他们选择了比较古老的方法打开这三块巨石。

图6

首先,工人们运来了一些轮胎将这些轮胎都重叠至和巨石一样高的位置,然后工人站在轮胎上,一遍一遍地对着石头的缝隙凿门,在工人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这座由三块巨石组成的大门轰然倒塌。

可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这个石门的背后是一个金刚门,但是奇怪的一点就是,这个金刚门和以往墓室的有所不同,因为郢王的这个金刚门上的石头歪歪扭扭,没有一丝一毫的庄重感,这与郢王高贵的身份不符。

面对这种情况,考古人员并没有多想,只是让工人将金刚门上的石块,撬开了一条缝隙,可谁知,缝隙刚刚撬开,就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因为缝隙中有很多白烟在慢慢的冒了出来。

考古人员在看到这种情况后非常的紧张,于是立刻让所有的人都撤离到了安全的范围之内。大家都纷纷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口鼻,因为大家害怕这些冒出来的白气是有毒气体。

图7

为了研究清楚这种气体到底是不是有毒气体,于是工作人员穿上了相应的防毒工作服,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这样的气体,带回去研究。

在等到这些白气散尽之后,考古人员就立刻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也查明了这种气体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水蒸气,并不是毒气。在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后,大家干劲十足,将这个金刚石门终于被拆除。

可谁知,金刚石门的背后,还有一道门,这个门的颜色是鲜艳的朱砂色,而且这个朱砂色看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的退却,反而在时间的冲刷下,显得非常的鲜艳。

考古专家的心中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郢王墓室即将被打开,而担心的是如何将这扇门打开。正当专家们头疼的时候,这是一个工作人员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因为这个的门上有一处比较宽的缝隙,恰好可以将摄像机放进去,这样不仅仅可以探测到墓室内部的情况,也可以对下一步的计划指明方

于是,他们立刻准备好了电脑,小型的摄像机以及一节导管,然后通过将支架放了进去,没过多久,墓室内部的情况,清清楚楚的呈现在了电脑的屏幕上,在确定情况后,工作人员为了保险,就用千斤顶打开了其中的一扇门。

图8

墓室结构复杂,展开调查,获得意外收获

就这样,墓室的前室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但是这个前室的景象非常的奇怪,因为什么重要的东西都没有,只有一层厚厚的白石灰铺在地上。

看到这个场景之后,考古专家的心中,不禁紧张了起来,会不会郢王墓早就被盗取了,毕竟在过去就发现过九次盗墓的案件。

与此同时,考古专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昏暗的墓室东侧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窝,这时工作人员的内心更加确定了墓室被盗的想法,就在这时此次发掘工作的领头人,发现了一个推翻众人想法的事件,因为他发现,这些小窝是安置木俑留下的。

但是这些木俑为什么会腐烂得如此严重呢?经过考古专家从墙壁上的情况研究发现,这个东边的墓室中曾进去过很多水,当时水面最高至一米七零。因此,木俑在水的侵泡下,才会腐烂严重。

图9

于是专家们来到了西室进行考察,经过调查发现,西室内并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物品,只是一些零碎的小物品。

然而两个耳室的几个大箱子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经过调查发现,这里有六个不同的基因,经过推断,这个六个人可能是郢王夫妻二人的陪葬侍女,他们年龄可能都不会超过18岁。

与此同时,这六个侍女的身边还各放着一个梅瓶。放这个梅瓶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蕴意,因为这个梅瓶的意思是要去吸收这个六个陪葬侍女的魂魄。

紧接着,考古专家来到了后室之中,在这里安置着郢王夫妇的棺材,他们的棺材由于时间的侵蚀,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金碧辉煌,棺材的表现变得破烂不堪。

图10

但是他们夫妇两人的棺材中间放着两个非常珍贵的瓷瓶,这两个瓶子和那些侍女的瓶子都有着同一层意思,那就是回魂,但是,他们的瓶子却和侍女的瓶子却大用不同,先不说瓶子的外观,就连瓶子的价值都大相径庭,这些瓷瓶是元代非常珍贵的青花瓷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了10个木箱,当时专家在看到这是个木箱的时候,非常的激动,于是,立刻打开了这十个箱子,一探究竟。

可谁知,箱子中的结果让众人都非常的失望,因为这十个箱子中任何珍贵的东西都没有,只是一些被水侵泡过的书画与丝绸。

其实如果这些书画没有遭到水的侵蚀,那么这些书画的价值可比十箱黄金珍贵得多。

但幸运的是,专家们并不是一无所获,因为考古学家在这里还发现了很多其他珍贵的物品。例如,玛瑙,玉兽,以及各式各样的金银首饰。这些从郢王墓室中找出的陪葬物品,为我国的考古文化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图11

纵观此次发掘工作的开展,其实一开始湖北政府并不愿意发掘郢王夫妇的墓室,但是由于遭到了那些盗墓贼的破坏,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政府才决定开始了这场抢救性的挖掘工作。

不得不说,此次抢救挖掘工作虽然过程非常的曲折,但是,我们的确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了解到了一段美好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也通过从这其中发现的文物,为我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因此,生活在现当代的我们,对待这些文物与古墓,我们都要用一种尊敬和珍惜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因为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代表着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因此,我们以后要保护历史文物以及古墓,弘扬华夏文明。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击败蒙古军后,以礼相待蒙古女子,背后有着这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打蒙古时的将领,朱元璋与蒙古大军,朱元璋对蒙古贵族的处理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统治者,必须能够对于形势进行比较精准的判定,然后才能够依据这种判定进行适合的决策,而从明成祖的做法来看,他本人就是具备着这样的思想,因此在一些事情的分析上面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推测,就在战胜蒙古军队对待女性的态度而言,其中包含着几点原因,首先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出的就是为了建立良好关系,虽

  • 明代皇帝多早亡探析:值得现代人反思的长寿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早亡”一说我们以朱棣之后的朱高炽和朱瞻基为例子来说。朱高炽出生于1378年,死于1425年,也就是说朱高炽活了47年,但是最后只当了一年皇帝,因为其即位的时间非常短,因此给了我们一种错觉是朱高炽属于那种早亡的皇帝。但是不要忽略,朱高炽是在年近50的时候才去世的。朱瞻基出生于1398年,死于14

  • 城隍庙里的一幅画,令朱元璋觉得好笑,刘伯温却告诉他其中的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跟刘伯温一起逛夫子庙,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的意思,朱元璋与刘伯温谈骄兵悍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首先要对功臣加以封赏。和前王朝的许多皇帝一样,他担心他的大臣会功高盖主,动摇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有件事困扰了朱元璋三年。此外,刘伯温为朱元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大家都担心刘伯温的处境。正当大家都以为朱元璋要过河拆桥、杀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巧妙地用一幅画解决了危机,活了下来。当刘

  •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这三位便足以反驳其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晓松谈明朝三大朝代,高晓松讲明朝是哪一期,高晓松关于明朝的话

    明朝的名相——张居正张居正是一位为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的大臣,虽然他的结局并不好,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为明朝做出的奉献。张居正幼时就十分喜爱读书,而且成绩优异,周围的人都以张居正为榜样。在成年之后,张居正便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那时他才二十几岁。优秀的人不论做什么都是优秀的,官场上的生活张居正也是如鱼得水

  • 她是一代贤后 丈夫千古第一仁君 临死挽救苏轼 保护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石与苏轼三个故事,苏轼王安石资料,苏轼赠王安石诗四首

    在北宋时期,也发过一次宫廷卫士叛乱事件。这次挺身而出的是一位皇后,她挽救了千古第一仁君,自己也成了一代贤后。这位第一仁君就是宋仁宗,一代贤后曹皇后。我们先来了解下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他在位期间,也曾励精图治,改革弊政。他推行范仲淹、富弼、韩琦的“庆历新

  • 大臣穿破衣服也不换,朱元璋都夸他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准许刘伯温告老还乡,刘伯温朱元璋陈友谅,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杀胡惟庸

    古代的政治家在打天下的时候,都声称自己很爱才,"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恨不得把天下英才尽收囊中。而且招降纳叛,不计前嫌,即使是对方阵营里的反骨仔也要收入麾下。但是这些统治者并不是真正爱才,他们的礼贤下士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利用他们。一旦取得天下,达到目的,他们的狰狞嘴脸就暴露无遗,过客拆桥,念完

  • 朱元璋和刘邦很相似,自己亲外甥是如何死的?权力和金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还是略有所不同,朱元璋和刘邦比起来,对女人和爱情还是比较忠贞的,相对于刘邦的花心,朱元璋对马皇后可是专一的爱情;朱元璋在早期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这人也是比较有本事,在自己的圈子内打出了名声,让许多人都来投奔他,对他也是比较言听计从。早期的朱元璋是比较有情有义的,他有一个姐姐,而后嫁个了一个小财

  • 包拯的龙,虎,狗三把铡刀,竟是上古三把邪刀,真实来历并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实的包拯有没有三口铡刀,包拯三大铡刀,大宋皇帝御赐包拯铡刀

    说起这三把铡刀,都有着先斩后奏的功能,不管是平常老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做违法的事,在那个年代都是难在这三把刀下保命。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三把铡刀还有另外的名字叫青天三铡。看到小编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会认为这三把铡刀都是来保护老百姓的,都应该是良刀,但是历史上这三把铡刀却被称之为邪刀,这又

  • 陈德身中9箭救朱元璋,被许诺“永不负卿”,27年后却遭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对陈德的态度,朱元璋手下陈德怎么样死的,陈德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朱元璋以草根起家一路升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才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因为他的多疑和猜忌,死在他手下的朝臣也有很多,其中不乏跟随他多年、出生入死陪伴他打下大明江山的开国元勋。甚至有为了救他替他挡下9支利箭的陈德,朱元璋当时说得好听“永不负卿”,却最终还是灭了陈家满门。朱元璋真的这么嗜杀?还是这件事

  • 宋代“信托“机构—检校库:主管遗孤财产,副业放贷也做得风生水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信托,古代信托公司,中国古代家族信托

    宋代繁荣景象宋代出现了一种专业的信托机构,被称为检校库。这种官方经营的信托机构能够代为管理有纠纷的财产,还有无人认领的财产等。在王安石的变法之下,由检校制度衍生出的放贷职能更是对宋代经济起到了推进作用。由最初的核查、保管、发放财产转变为更丰富的经济效用。并且引导了国子监、武学等官府机构纷纷将资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