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首先要对功臣加以封赏。和前王朝的许多皇帝一样,他担心他的大臣会功高盖主,动摇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有件事困扰了朱元璋三年。此外,刘伯温为朱元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大家都担心刘伯温的处境。正当大家都以为朱元璋要过河拆桥、杀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巧妙地用一幅画解决了危机,活了下来。
当刘伯温被邀请到应天府时,朱元璋面临着两个困境:富甲一方的张士诚和兵强马壮的陈友谅。他的权力显然不如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刘伯温成为谋臣后,提出了避免两路作战,并逐一突破的策略,帮助朱元璋消除了面前的两大障碍,建立了大明王朝。仅这两项成就就足以使他成为宰相了。初朝以后,朱元璋向刘伯温询问南方的洪水情况。刘伯温很快就解决了,朱元璋仍然郁郁寡欢。因此,刘伯温趁机建议朱元璋到宫外放松,这不仅能有效缓解疲劳情绪,还能体察民情,做一代明君。
朱元璋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换上便服,跟他一起出了宫。南京是六朝的古都。街道熙熙攘攘,车马喧闹。看到一片繁华景象,朱元璋立刻心情很好。他笑着问刘伯温:这里最繁忙的地方在哪里?
刘伯温说有很多人在观看城隍庙。朱元璋决定去城隍庙看看。的确,正如刘伯温所说,人山人海好热闹。朱元璋和他的大臣进入寺庙后,许多人都盯着大厅旁边的墙壁。他们中的一些人用嘴和舌头说话,还有一些尖尖的手指。朱元璋立刻产生了兴趣,挤进人群进行探索,并在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在这幅画里,一个人的头发有很多簇,每簇都有一顶帽子,像草堆一样散落。朱元璋不明白这幅画的意思,但觉得很有趣。
回来的路上,朱元璋忍不住问刘伯温:“城隍庙里的画真奇怪,不知是谁画的?”刘伯温表示,这一点也不奇怪。朱元璋问:“谁会戴这么多帽子?”刘伯温回答说:“画这幅画的人并不奇怪,但很聪明。他用画来告诫明,比喻(官)官多(法)乱。”
听了这话,朱元璋沉默了。这次出来真的解决了他心中的悲伤。此后,他明确了奖惩,并根据功绩封官进爵。无论何时被任命为官员或男爵,都必须是有理有据的,大臣们都非常信服。
至于为什么城隍庙里的怪画其实是刘伯温自己的画,他挂在城隍庙里,让朱元璋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负责最后的解释。这不会是深思熟虑的。它不仅可以保护朱元璋的面子,而且不会损害立功者的利益,甚至对朱元璋面前表示忠诚。巩固他的地位。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说说你们的观点,写在评论区中,我们共同交流。我是华夏历史,请关注我,一起研究探讨中国古代历史,鉴古知今,学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