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城隍庙里的一幅画,令朱元璋觉得好笑,刘伯温却告诉他其中的含义

城隍庙里的一幅画,令朱元璋觉得好笑,刘伯温却告诉他其中的含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4/2/4 22:06:58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首先要对功臣加以封赏。和前王朝的许多皇帝一样,他担心他的大臣会功高盖主,动摇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有件事困扰了朱元璋三年。此外,刘伯温为朱元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大家都担心刘伯温的处境。正当大家都以为朱元璋要过河拆桥、杀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巧妙地用一幅画解决了危机,活了下来。

当刘伯温被邀请到应天府时,朱元璋面临着两个困境:富甲一方的张士诚和兵强马壮的陈友谅。他的权力显然不如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刘伯温成为谋臣后,提出了避免两路作战,并逐一突破的策略,帮助朱元璋消除了面前的两大障碍,建立了大明王朝。仅这两项成就就足以使他成为宰相了。初朝以后,朱元璋向刘伯温询问南方的洪水情况。刘伯温很快就解决了,朱元璋仍然郁郁寡欢。因此,刘伯温趁机建议朱元璋到宫外放松,这不仅能有效缓解疲劳情绪,还能体察民情,做一代明君。

朱元璋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换上便服,跟他一起出了宫。南京是六朝的古都。街道熙熙攘攘,车马喧闹。看到一片繁华景象,朱元璋立刻心情很好。他笑着问刘伯温:这里最繁忙的地方在哪里?

刘伯温说有很多人在观看城隍庙。朱元璋决定去城隍庙看看。的确,正如刘伯温所说,人山人海好热闹。朱元璋和他的大臣进入寺庙后,许多人都盯着大厅旁边的墙壁。他们中的一些人用嘴和舌头说话,还有一些尖尖的手指。朱元璋立刻产生了兴趣,挤进人群进行探索,并在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在这幅画里,一个人的头发有很多簇,每簇都有一顶帽子,像草堆一样散落。朱元璋不明白这幅画的意思,但觉得很有趣。

回来的路上,朱元璋忍不住问刘伯温:“城隍庙里的画真奇怪,不知是谁画的?”刘伯温表示,这一点也不奇怪。朱元璋问:“谁会戴这么多帽子?”刘伯温回答说:“画这幅画的人并不奇怪,但很聪明。他用画来告诫明,比喻(官)官多(法)乱。”

听了这话,朱元璋沉默了。这次出来真的解决了他心中的悲伤。此后,他明确了奖惩,并根据功绩封官进爵。无论何时被任命为官员或男爵,都必须是有理有据的,大臣们都非常信服。

至于为什么城隍庙里的怪画其实是刘伯温自己的画,他挂在城隍庙里,让朱元璋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负责最后的解释。这不会是深思熟虑的。它不仅可以保护朱元璋的面子,而且不会损害立功者的利益,甚至对朱元璋面前表示忠诚。巩固他的地位。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说说你们的观点,写在评论区中,我们共同交流。我是华夏历史,请关注我,一起研究探讨中国古代历史,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更多文章

  •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这三位便足以反驳其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晓松谈明朝三大朝代,高晓松讲明朝是哪一期,高晓松关于明朝的话

    明朝的名相——张居正张居正是一位为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的大臣,虽然他的结局并不好,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为明朝做出的奉献。张居正幼时就十分喜爱读书,而且成绩优异,周围的人都以张居正为榜样。在成年之后,张居正便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那时他才二十几岁。优秀的人不论做什么都是优秀的,官场上的生活张居正也是如鱼得水

  • 她是一代贤后 丈夫千古第一仁君 临死挽救苏轼 保护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石与苏轼三个故事,苏轼王安石资料,苏轼赠王安石诗四首

    在北宋时期,也发过一次宫廷卫士叛乱事件。这次挺身而出的是一位皇后,她挽救了千古第一仁君,自己也成了一代贤后。这位第一仁君就是宋仁宗,一代贤后曹皇后。我们先来了解下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他在位期间,也曾励精图治,改革弊政。他推行范仲淹、富弼、韩琦的“庆历新

  • 大臣穿破衣服也不换,朱元璋都夸他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准许刘伯温告老还乡,刘伯温朱元璋陈友谅,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杀胡惟庸

    古代的政治家在打天下的时候,都声称自己很爱才,"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恨不得把天下英才尽收囊中。而且招降纳叛,不计前嫌,即使是对方阵营里的反骨仔也要收入麾下。但是这些统治者并不是真正爱才,他们的礼贤下士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利用他们。一旦取得天下,达到目的,他们的狰狞嘴脸就暴露无遗,过客拆桥,念完

  • 朱元璋和刘邦很相似,自己亲外甥是如何死的?权力和金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还是略有所不同,朱元璋和刘邦比起来,对女人和爱情还是比较忠贞的,相对于刘邦的花心,朱元璋对马皇后可是专一的爱情;朱元璋在早期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这人也是比较有本事,在自己的圈子内打出了名声,让许多人都来投奔他,对他也是比较言听计从。早期的朱元璋是比较有情有义的,他有一个姐姐,而后嫁个了一个小财

  • 包拯的龙,虎,狗三把铡刀,竟是上古三把邪刀,真实来历并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实的包拯有没有三口铡刀,包拯三大铡刀,大宋皇帝御赐包拯铡刀

    说起这三把铡刀,都有着先斩后奏的功能,不管是平常老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做违法的事,在那个年代都是难在这三把刀下保命。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三把铡刀还有另外的名字叫青天三铡。看到小编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会认为这三把铡刀都是来保护老百姓的,都应该是良刀,但是历史上这三把铡刀却被称之为邪刀,这又

  • 陈德身中9箭救朱元璋,被许诺“永不负卿”,27年后却遭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对陈德的态度,朱元璋手下陈德怎么样死的,陈德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朱元璋以草根起家一路升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才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因为他的多疑和猜忌,死在他手下的朝臣也有很多,其中不乏跟随他多年、出生入死陪伴他打下大明江山的开国元勋。甚至有为了救他替他挡下9支利箭的陈德,朱元璋当时说得好听“永不负卿”,却最终还是灭了陈家满门。朱元璋真的这么嗜杀?还是这件事

  • 宋代“信托“机构—检校库:主管遗孤财产,副业放贷也做得风生水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信托,古代信托公司,中国古代家族信托

    宋代繁荣景象宋代出现了一种专业的信托机构,被称为检校库。这种官方经营的信托机构能够代为管理有纠纷的财产,还有无人认领的财产等。在王安石的变法之下,由检校制度衍生出的放贷职能更是对宋代经济起到了推进作用。由最初的核查、保管、发放财产转变为更丰富的经济效用。并且引导了国子监、武学等官府机构纷纷将资金投放

  • 扬国威,还是伤国乱?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对历史走势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历抗倭援朝地图,万历抗倭援朝打了几年,万历抗倭援朝双方兵力

    但明朝也于此次战争中元气大伤,被历史称之为明朝不是颠覆在崇祯之手,而是颠覆在万历手中,所以历史对神宗朝政批评的十分严厉,这也是因为大明王朝在数年之久的抗倭援朝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国力,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可此场战争到底是福还是祸,让我们前来一探究竟。在当时那个动荡战乱的时代,中央集权无从谈起,就连至高

  • 同是削藩,康熙成功了,明宣宗成功了,而建文帝却把江山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文大帝,建文削藩有多狠,建文皇帝朱允炆

    经过顺治朝,到了康熙朝,三番已然是成为了一个个小朝廷,手握重兵,部将遍布全国,更掌握了地方赋税,康熙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所谓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酣睡,为了加强皇权,在其未曾秦政时就已经将平定三番作为自身功业中的一步了。在剪除家臣鳌拜之后,与康熙十二年也就是1673年,终于被他抓住了机会,平南王尚可喜

  •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却为何不敢动这4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为何将一同打江山的人杀了,历史上的朱元璋杀了多少将领,历史上朱元璋到底都杀了谁

    但是如此为国为民的君主为何会被冠上“暴君”的称号?这其实跟他的性格有关,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的时候,骁勇善战、慎谋能断、仁慈宽厚,这让众人对他心悦诚服,愿为他所用。但是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却显露出自己残酷霸道的一面,将当年跟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都杀得不剩几个。有人说是朱元璋出身卑贱,自卑心作怪,有人说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