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鸿门宴上的救命恩人樊哙?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鸿门宴上的救命恩人樊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85 更新时间:2024/2/3 13:03:59

戚姬是刘邦的宠妃,刘如意是他们夫妻两个的爱子。刘邦晚年十分担心自己一旦死去,生怕戚姬母子随之也会遭遇不测。为此,刘邦煞费苦心得分封刘如意到赵地为王,由忠诚耿直的周昌辅佐赵王,让他远离帝都长安的政治斗争漩涡。

能做的都尽量做了,但刘邦心里仍然极为放心不下。恰巧这时又传出樊哙举兵的消息,已经有些老糊涂的刘邦情急之下,竟然不去做进一步的调查求证,当即命令陈平去斩杀樊哙,提头回来复命。

刘邦作出这样的决策,除了太过于爱护戚姬母子,情感上关心则乱外,还有一层比较符合正常逻辑的理由——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

牵着这层亲戚关系,由亲妹夫出手帮姐姐铲除政敌,不是也合情合理吗?

说到这里,小编先来理一理汉朝初年的政治势力格局。

汉朝建立之初,把持顶层政治权力的,除了刘氏宗亲外,主要还有三股势力:

一是异姓诸侯王。这部分势力以韩信、彭越、英布为代表。他们在楚汉战争的过程中立有赫赫战功,因功受封了帝国将近三分之二的版图,而且手底下掌握着大量的土地、人口和兵权,是威胁汉朝中央政府的最不稳定因素。

二是吕氏外戚集团。吕氏亲族以吕后为中心,以支持和巩固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为奋斗目标。吕后性格强悍,政治手段十分阴狠毒辣,在反秦灭项的战争岁月,没少给丈夫刘邦出力。

三是丰沛功臣集团。这些是刘邦起兵初期,在故乡丰县、沛县一带拉扯起来的造反班底,代表人物有萧何、樊哙、曹参周勃等。他们打小与刘邦一块长大,一块游荡吃喝,“革命意志”最坚定,打起仗来也最卖力,是刘邦最信得过的一帮人。

尤其是跟着刘邦“有酒一块喝、有狗肉一块吃”的樊哙,生性勇猛,攻城略地、冲锋陷阵,是刘邦阵营中最给力的一把好手。俗话说功高不如救驾,而这个杀猪屠狗的樊哙,正是对刘邦有救命之恩的护驾功臣。

当年项羽摆下鸿门宴,项营谋士范增设下计策,安排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精彩好戏,只等项庄剑锋所指,沛公刘邦命丧宴席。

生死时刻,是樊哙手持宝剑、挺着盾牌,强行闯入鸿门宴搅局,成功转移了项羽的注意力。随后,刘邦借“尿遁”逃离险境返回汉营,途中紧随护送的还是这个樊哙。

樊哙立下如此大功,自然在刘邦眼里要高出其他人一等。况且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按辈分关系算起来,刘邦与他还是亲密的“连襟”。

然而,刘邦对樊哙,由亲密到不信任,再到刻意戒备,最后竟然恶化至严令斩杀!这当中的转变,还是脱不开樊哙是“吕后亲妹夫”的这个身份。

西汉初立,刘邦生怕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一不小心被人夺了去,于是着手去除一系列影响汉朝稳定的潜在威胁。

威胁最大的,当然还是手里有地、有人、又有兵的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而要剪除诸侯王,最保险的做法,自然是先联合外戚、功臣两家,人多势众得斗倒诸侯王一家。因而一个消除诸侯王对汉朝中央威胁的共识,自西汉刚一建国,就在刘邦、吕后、萧何三人中达成了。

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多吃草。刘邦剪除韩信、彭越、英布的行动,在所难免得要加强吕后的政治权力。等到诸侯王一个个相继死去,回过神来的刘邦发现,吕氏外戚集团已经呈现尾大不掉的势头。

更要命的是,由于吕后在杀韩信、杀彭越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铁腕残忍手段,连边上的丰沛功臣集团也感到深深的恐惧,从此不敢得罪强悍的吕后。

唯有同时身兼“吕氏外戚集团——吕后妹夫”,和“丰沛功臣集团——刘邦发小”的樊哙,算是活得比较舒心,在刘邦和吕后面前都能混得开、说得上话。

刘邦生前,也曾尝试通过用刘如意取代刘盈的方式,消除外戚集团对刘氏江山的潜在威胁。可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吕氏外戚和功臣勋贵的激烈抗议,甚至连刘邦最为信任的张良也站到了太子一边,可见此时的吕后势力该有多大!

刘邦的内心是苦闷的,眼看身边的戚姬和刘如意难以周全、朝不保夕,自己又年老体弱、死期将至,不能长长久久得守护他们。心烦意乱的当口,又听到樊哙举兵的流言,一气之下就下达了斩杀樊哙的命令。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胜利的不是陆逊而是刘备,结局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夷陵之战刘备陆逊,夷陵之战陆逊和刘备多少岁,夷陵之战刘备为何败给陆逊

    刘备起兵讨伐孙权之时,孙权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两线作战,派遣使者称臣于魏国。魏文帝曹丕非常高兴,准备接受孙权降书,可是刘晔却建议曹丕拒绝孙权受降。他认为孙权之所以委身臣服魏国,是因为夺取荆州以后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又恐惧大魏乘机也进攻江东。现在东吴和蜀汉本来就很弱小还不能同心协力互相攻伐,是自取灭亡之道。

  • 司马懿一眼就能看穿空城计,为何还是不杀诸葛亮?原因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不知道吗,司马懿早已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司马懿破诸葛亮空城计后来怎么样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三国的时代也就此开启,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还有许多拥有顶尖智慧的人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被称为“三国第一人”的诸葛亮了。不管是各种历史还是小说甚至是游戏,三国时期最具有谋略的人,总是诸葛亮,他聪明无比,有过无数的奇谋神计,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他,最终出山助刘备

  • 赵高在秦朝根基并不深厚故子婴可以刺杀之法将其诛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子婴不杀赵高秦朝会灭亡那么快吗,赵高为什么不让子婴称王,赵高为何斗不过子婴

    赵高弄权,陷害李斯、冯去疾等大臣,掌控秦朝大权秦二世胡亥依靠赵高,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就开始骄奢淫逸,荒废朝政,将大权交给了赵高。代理皇权的赵高,与以李斯为首的朝臣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李斯保持着维护秦朝统治安定的志向。眼看秦二世荒废朝政,山东群雄并起,天下危亡,内心也是很煎熬的,希望辅政秦二世重整大

  • 赵高“通于狱法”是其得以留在秦始皇身边的原因,也是焚书令的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随着一统六国,秦始皇迫切需要解决一个紧迫且重要的问题:以什么形式来整合这个规模空前、矛盾错综复杂的首个中央集权王朝。最终,通过两次大型“廷议”,这一课题的解决方案被敲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刚刚完成统一大业,丞相王绾提议,鉴于燕、齐、楚三国旧地距离关中过于遥远,不如分封皇子为王

  • 谯周在蜀威望极高,反对北伐并降晋,被司马炎调至洛阳不久便病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谯周投降,三国谯周的结局,历史上的谯周

    谯周在蜀地的名望较高,一直反对姜维北伐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谯周是不敢有怨言的,因为谯周佩服诸葛亮的为人。诸葛亮在前线病死以后,谯周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跑到前线奔丧的,随后刘禅就禁止任何人前往前线奔丧,谯周跑得快,所以只有他一个人成功了,可见谯周对诸葛亮是百分百崇拜和尊敬的。不过他的内心是反对北伐的,因

  • 诸葛亮未必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而有可能是毛遂自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刘备重用诸葛亮的事例

    当然,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一个故事,而在《三国志》中,对于这段事情只给了轻描淡写的五个字:“凡三顾,乃见。”那么三顾茅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三顾茅庐的就一定是刘备而不是曹操或是袁绍那些大佬呢?为什么诸葛亮只能为刘备所用,而不会为曹操、袁绍或是孙权那些势力强劲的诸侯所用呢?要弄明白这个问

  • 诸葛亮和法正性格有很大不同也是一种互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法正和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不如法正,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故事

    第一,诸葛亮对法正的违法行为有所不满法正是刘备夺取益州的关键人物,功劳在诸葛亮之上。但是,法正这个人毛病比较多,他属于睚眦必报的人,别人跟他有仇,他也一定会报。刘备夺取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法正公报私仇,对以前的仇家打击报复,擅自杀死一些仇人。当时有人就向诸葛亮举报法正违法乱纪的行为,诸葛亮对法

  • 曹操派六员猛将一起围攻吕布,难道就不怕丢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布大战曹操六将,曹操擒吕布完整版视频,新三国曹操杀吕布视频

    这些大将中,除了吕虔稍弱,其余全部都是非常厉害的大将,随便挑哪一个都不简单。曹操大军压境,气势汹汹,陈宫建议暂时不要出战,但是吕布不听,立即率兵出战,横戟大骂曹军,和曹操手下六位一流猛将交手。曹操这么多人围攻吕布一个,难道就不怕丢人吗?在一对六的情况下,吕布为何还能全身而退?吕布大战曹操手下许褚、典

  • “狼顾之相”的司马懿是否被世人曲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因此我们研究历史,看待历史人物,必须认真研究其成长的轨迹,然后使用严密的科学及逻辑,结合历史史料,对于某一历史人物及事件,给出尽可能真实的还原。至于什么“震惊”、“吓尿”、“万万没想到”等等,未免有为搏眼球而哗众取宠之疑,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这是有充分科

  • 诸葛亮不行?声东击西,取魏国武都和阴平二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北伐夺取阴平,诸葛亮预言偷渡阴平,武都阴平

    图-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咱们换个角度看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曹魏皇帝和诸将,哪怕对手是儿皇帝阿斗一样的人物,诸葛亮也很难取胜。难在哪呢?从地图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占据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的曹魏,像一个身在北方、手拿大刀砍向南方的战士,关中平原就是这把砍刀。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渭水横穿东、西,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