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代背景处于元末的话,那么时代则完全属于朱元璋这样的平民英雄时代了,自两宋开国以后,世家门阀已经彻底退出他的历史舞台。在这样一个属于大众英雄的时代,朱元璋无疑可以战胜曹操与李世民的。因为朱元璋会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李世民和曹操则不会,这是性质决定的。在元末的时代,朱元璋可以完胜曹操和李世民。
如果论野心的话:
嬴政>朱元璋>李世民>曹操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嬴政把持朝政后便立即征讨六国,欲立不世之功,野心可当第一;朱元璋出身最贫寒,如果没有足够的野心只会仅求安身立命,不可能完成这华丽的逆袭;李世民的野心主要体现在玄武门之变,其中含有一部分被逼的成分,但即位后东征西讨扩大疆域又加了很多分,因此放在第三位;曹操南征败于赤壁以后便放弃了统一的野心,“既得陇又望蜀”又减了一波分,因此放在最末位。
如果论权谋的话:
朱元璋>曹操>李世民>嬴政
朱元璋,四人之中唯一一个屠杀有功之臣的君主,中央集权在其即位后推向了巅峰,锦衣卫更是其杰作,权谋当排第一;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足以说明一切,因此排第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逼父退位,平定太子李承乾之乱,皆是其权谋的表现,当排第三;嬴政皇二代,出生就接手了稳定强大的秦国,因此也无需耍弄权谋巩固王权,没有表现机会,故放在末位。
如果论政治手段的话:
嬴政>朱元璋>李世民>曹操
嬴政,灭六国后建立帝制,“废分封,定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长城,驰道,直道等等,足以让他排在第一;朱元璋,政治上废除宰相制,于经济文化军事均有较大改革,史称“洪武之治”,可排第二;李世民,即位之后以亡隋为戒,虚心纳谏,励精图治,终有“贞观之治”,可排第三;曹操,在治理北方时,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比之以上三位略有逊色,因此放在末位。
如果按识人用人能力的话:
曹操>李世民=朱元璋>嬴政
乱世之中,人才是最大的资源。“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基本上就是曹操的写照了,光脚迎许攸也是一段美谈,可排第一;李世民,善于打感情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与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流传千古;朱元璋,善于恩威并施,能知人善任,因此两人并列;嬴政,擅容人,用人不拘一格,但比之以上三位略有不足,因此放在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