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诸葛亮的文章很多,对于人民百姓来说,可谓众所皆知了。虽然老生常谈的事,但那种情感依旧难以释怀,就像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没有逃避,天子守国门,郡王死社稷,让人热血沸腾。
也许诸葛亮不早逝,蜀国有可能续命一波,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然而一切皆是命,蜀国的国运如此,诸葛亮病逝的时候,蜀国已经青黄不接,败相已露了。
许多有名且有能力的人物,早已逝世,没有一位能够挑起大梁。就像诸葛亮逝去,接手工作的是蒋琬,也仅仅是人才,而不是人杰,更比不上诸葛亮,能用,却不是不可或缺的。
知道三国历史的,估计都会感叹一声:是也!命也!
也许蜀汉本就没有,那个一统天下的命。蜀汉最大的敌人曹魏,有雄主曹孟德,有很多人说他是枭雄,但只是阵营立场不同罢了。如果你与曹操是同一个阵营,他作为主公,该有的品行能力,曹操都有,并且某些方面是极优秀的。
曹操以自己的能力,加上一些气运,除去了许多对手,远征乌恒之后,在华北地区已经站稳脚跟了,所拥有的地盘、资源、人口、兵将等等,是蜀汉的几倍。
此后,曹操因赤壁之战吃了亏,休养了几年,便多地出兵谋取利益,建安二十年——建安二十四年,期间有胜有败,却没有吃亏。
反而是蜀汉的大将关羽,城池被攻破,自身战死沙场。虽然关羽死后,第二年曹操也病逝了,但冥冥中自有天意。诸葛亮晚年,又遇上对手——司马懿。
此人未必比诸葛亮强,但是曹魏坐拥地利,又有更多的将士,诸葛亮机关算尽依旧没能讨得便宜。所以诸葛亮临死前,才会这么悲哀。
因为到死都没能完成自己所说的话——《隆中对》,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中有句话出自司马徽,说的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那么是否得二便能一统天下呢?然而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都是不成立的。
东吴著名谋士,字凤雏,名庞统,按他的事迹来看,庞统在军事谋略上机巧百变,更凶更狠,诸葛亮善守和排兵布阵,所以多数时候,庞统更适合攻城略地。在内政上,史料中少有记载,预估应该是弱诸葛亮一筹的。
说到这里,有一事不得不提,网上有些人说,庞统因为相貌丑陋,而得不到上位者的看重。其实不然,按史记庞统虽身材较矮,面貌也较为普通,比起那些有本事,且相貌堂堂身高八尺的人,确实有所不如。
并且,庞统虽有本事,却不爱显露,除了一些别的原因,更多的是没有遇到,想要投效的明主,顶多加一点待价而沽罢了。
同时,三国未定,庞统依旧是东汉体制内的人,官职是南郡功曹,而且孙权和周瑜,也没有征辟过他,所以他不效忠任何人,仅效忠于东汉朝廷而已。后来辞官投效刘备,仅仅是投效,而不是改投。
同样很可惜的是,庞统投效刘备之时,刘备实力很弱,他这第一代军事参谋,只能身先士卒,在落凤坡被流矢所伤,最后不治身亡。
如果庞统能活到七八十岁,蜀汉是否能更强盛呢?
或者是诸葛亮逝世后,庞统能挑起大梁,延续蜀汉的国祚?
“又或者是庞统不死,诸葛亮与关羽合守荆州,正好可以和诸葛亮分兵两路,一路出秦川,包抄侧翼 一路走荆州,两面夹击大胜曹操,后封他为“安乐公”。再劝降孙权,自此天下一统。”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想法,但可惜的是,庞统早早身亡,任何想法都仅仅是猜想而已。蜀汉后主刘禅,也不是雄才大略之主,或者说是太平庸了,不能明辨忠奸,导致黄皓弄权,陈祗乱政,蜀汉最后一点气数都被耗尽,自然无力回天。
同样的原因,刘禅没有君主的威严,臣子中没有能挑大梁的,也就是没有主心骨,让谯周主张投降成功。如果坚决防守,邓艾仅靠3000人,怎么可能攻破都城。
当然,守城这一点,只是“事后诸葛亮说的罢了”,就算能守蜀汉也撑不住几年。蜀国的覆灭,也许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