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神化过度的刘伯温:他的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

被神化过度的刘伯温:他的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06 更新时间:2024/1/20 22:34:49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本来面目,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

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朱元璋的军事高参。二是他性情刚烈,以直言敢谏、不徇私情著称,所以朱元璋才会把他任命为专管纠劾百官的御史中丞,因此把他比作诸葛亮未免以偏概全,他的性格和经历其实更像魏征或者包拯

另一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伯温也不例外,他也并不能做到时时处处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也会犯错误捅娄子。他的一记昏招,曾导致明朝军队战斗力迅速下滑,变成了一头没牙的老虎。

明朝开国后,百废待兴,刘伯温全面参与了明初军政构架的制定与搭建。《明史》记载,刘伯温曾向朱元璋提出过一项影响深远的建议,“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刘伯温向朱元璋建议推行“军卫法”。

所谓“军卫法”,是明代的一种独特的军队管理与运作体系。“军卫法”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全国军队化整为零,五千多人为一卫,一千多人为一所,分别驻扎各地边防要隘,担任守土之责。各个卫所,都归京城大都督府和兵部共同交叉管理。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防止统兵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危及朝廷。

二是各地卫所普遍实行军队屯田。各地驻军按人数拨给田亩,士兵分为“守备军”和“屯田军”两部分,轮流担任军事作战任务和耕种田地。各地驻军自给自足,不必依赖朝廷千里迢迢运输军粮,给朝廷省去一大笔养兵费用。

三是各地军队实行“军户”制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世袭职业军人制度。军户家中的男丁,世世代代为国家服兵役,不得“脱籍”或改行。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朝廷有源源不断的兵额补充,省缺繁杂的招兵之劳。且士兵都是出身军旅世家,从小舞刀弄棒,兵员质量也有保证。

这套“军卫法”,看似完美无瑕,益处良多,但具体实行起来,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首先,军队屯田全面推行之后,给一些贪婪无良的武将提供了捞取不义之财的良机。他们把要么军屯田地私自霸占为个人资产,役使士兵无偿耕种,田地产出收益却全被武将私吞。很多士兵实际上形同奴隶,终年劳苦不得休息,却衣不蔽体,啼饥号寒。

其次,“军户”制度,严格限制了士兵的择业自由,用强迫手段挟制士兵世代为朝廷服兵役,不得人心。明初频繁战争造成大量士兵伤亡,幸存士兵又因屯田制被破坏而生活困苦不堪,导致士兵不堪忍受,大量逃亡,军队中出现大量空额。《筹海图编》记载,有的地方士兵逃亡数量占到十分之七。主管将官却隐匿不报,借机大肆“吃空饷”,导致明朝军队实际数量严重不足。

凡此种种,使得明朝军队战斗积极性极为低下,战斗力根本无从谈起,逐渐退化成一头没牙的老虎,空有其表,却无法完成守土卫国的重任。明朝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明英宗带领国家最为精锐的部队御驾亲征,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前提下,却被瓦剌人全歼,就是典型的恶果。

此后,朝廷上下有识之士深感“军卫制”弊端极大,纷纷上书请求对此进行调整革新。最终,屯田制和军户制在很多地方被取消,明朝兵制逐渐开始推行“募兵制”和“军饷制”,刘伯温的“军卫法”至此名存实亡。

参考资料:《明史》《筹海图编》《续文献通考》《名卿绩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不要江山要老娘的大孝子宋高宗,为什么换不来后人一句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高宗为什么退位,一句话评价宋高宗,宋高宗对自己的评价

    在历代皇帝中,宋高宗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昏暴之君。他对金国畏敌如虎,屈膝投降,冤杀抗金名将岳飞,重用奸臣秦桧,史称“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简直说得他一无是处。但换个角度而言,宋高宗的历史功绩也不容否定。靖康之变后,新生的南宋既要面对金国大军的巨大军事压力,

  • 永乐朝三个女人宫斗,引发了怎样的血雨腥风?朱棣剐了三千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永乐十九年朱棣败了吗,朱棣为何斩杀宫女,永乐皇帝对朱棣的评价

    在通俗的认知里,作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始终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雄主,在他君临天下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他的帝王生涯几乎都是在统兵征伐中度过的,就连死也是在回师的路上。但这并不等于朱棣就是个清心寡欲的帝王,事实上,创造了“永乐盛世”的朱棣在广招天下佳丽上同样霸道,或许他将之视成了彰

  • 崇祯十二年紫禁城中“九莲菩萨显圣”事件,背后真相让人一声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紫禁城崇祯,崇祯政令出不了紫禁城,九莲菩萨图片

    李太后出身平民之家,最初不过是隆庆帝身边的一个婢女,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古代,李太后常因为这一点被人背地里鄙视。为了塑造自己的尊严和形象,李太后导演了一出“造神”行动。《帝京景物略》记载,李太后声称有一次做了个梦,梦见佛菩萨现身,赐给她一部《九莲经》。于是她下令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慈寿寺,寺中供奉了一尊九

  • 都说天启皇帝是昏君,事实证明他比崇祯要英明得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天启皇帝是崇祯害死的吗,崇祯皇帝不如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多当十年皇帝会如何

    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准确也不符合事实的。综合天启帝和崇祯帝的一生梗概,在很多方面可以明显看出,天启皇帝比崇祯高明的不是一点半点。如果天启皇帝不是英年早逝,而是继续统治明朝,明朝的结局很可能是另外一番光景,能让明朝国祚大为延长,绝不至于像崇祯那样断送祖宗江山。仅仅在用人方面,天启皇帝就显现出独具一格的

  • 马皇后下葬时大雨倾盆,朱元璋发怒,之后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哀嚎,马皇后死了朱元璋的反应,马皇后不死的话会给朱元璋陪葬吗

    就在此时,朱洪武和马皇后恩恩爱爱30年的情景,浮现在了眼前。想当年20岁的马秀英,在义父郭子兴的主持下,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他。两个苦命的人从此连在了一起,妻子马秀英本来家道殷实,但是因为父亲乐善好施,散尽家财,日子捉襟见肘。后来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马秀英之父把马秀英托付给好兄弟郭子兴后,客死他乡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忽必烈凭什么赢得最终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继位之争,忽必烈是怎么当上大汗的,历史上忽必烈有跟蒙哥争汗位吗

    元宪宗九年二月,蒙哥汗起三路大军,攻伐南宋,志在统一南北。不想自己亲率的部队在四川钓鱼城遭到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而蒙哥本人竟命丧于此。此后,忽必烈接过兄长的大旗,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灭亡南宋,结束了南北分裂,开启了蒙古人统治华夏的数十载历史。但事实上,忽必烈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蒙哥汗事先并未对

  • 宫女要勒死嘉靖,真是因为一粒红铅丸吗?不,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宫女勒嘉靖脖子,嘉靖为啥被宫女刺杀,嘉靖真的差点被宫女勒死吗

    嘉靖九年之前,他奉玄修道,主要是因为他自幼身体虚弱,想祛病延年;嘉靖九年到嘉靖十八年,他痴迷这一套,主要是在此之前他生不出儿子,为的是祈求子嗣。因为常年清心静修,十年间,嘉靖的病痛渐去,体魄也渐渐壮硕起来,更让整个大明王朝欢欣鼓舞的是,自嘉靖十五年后,嘉靖迭生皇子,解决了事关江山社稷安稳的无后问题。

  • 导致大明崩盘的白银短缺,竟从宋朝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银短缺导致明朝灭亡,明朝发现白银短缺了吗,大明帝国白银流向

    时下的热播剧《成化十四年》中,西厂提督汪植向宪宗提议由唐泛调查云和一案,而根据剧情的介绍,此案牵扯的官银关系着大明根基的稳固与否。在历史之上,明政府在中后期也是头疼于白银短缺,并有学者分析,明朝建国后出现的白银短缺,既有前朝宋、元的影响,也包含自身的原因,更是与明朝灭亡息息相关,是一个令明中后期帝王

  • 朱元璋为何要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沈万三太有钱沈万三祖上世代经商,广辟田宅,先是买了很多土地,又收购了很多农家土地,积累了一定财富,以后又开始做珠宝生意,卖珠宝,开当铺,开银号,做海外贸易,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的家产折算成美元的话,有20000亿美元,可以买下当时的整个大明朝,民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

  • 李自成炮制一则谎言骗了世人几百年,硬把好皇帝崇祯黑成了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奇故事崇祯与李自成,崇祯对李自成的三个错误,崇祯为何不接受李自成

    明朝的灭亡的原因,涉及到诸多方面,但很多人习惯性地会把罪魁祸首指向明朝当家人崇祯帝,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才会导致亡国之祸。这种看法乍一看很有道理,但细细翻阅史书资料,会发现此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从崇祯在位期间的表现来看,并不是他胡作非为把明朝搞垮,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在竭尽全力挽救明朝,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