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绶: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又是怎么成一代北宋名臣

宋绶: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又是怎么成一代北宋名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87 更新时间:2024/1/16 11:36:24

我叫宋绶,是真、仁宗年间的名臣。回顾自己的一生,我自认为对大宋是颇有贡献的。朝廷也很认可我,追封我为燕国公。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的外祖父杨徽之,历经五代到北宋几朝,文采十分出众。爸爸叫宋皋,曾经担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等职位。

我从小就跟别的小孩子显得有些不同。

一是我继承了父辈的文学才能,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的外祖父杨徽之本来也酷爱文学,见我有天赋,便把自己的藏书都给我了。

二是我奇特的外形。

孩子甲:宋绶啊,为什么你额头突突呢?

宋绶: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啊。

01

我的外祖父杨徽之过世前,还不忘好好提携我,给我谋求一个太常寺太祝的职位。

十五岁的时候,我被召去中书省考试,宋真宗看了我的文章,十分高兴。

宋真宗:年轻人,你文章写得很好。可以到我们国家图书馆去多看书,再增长一些见识啊。

我从此可以遨游书海。

过了几年,我参加学士院的考试,成了集贤院校理,在官场上和父亲平起平坐。

有一次我被召去和宋真宗一起到汾阳拜祭河神。我觉得既然都是出远门去祭祀,这趟旅程可不能白走。于是和同行的钱越等人一起,将路过那些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搜集记录下来,之后再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

皇上认为我留心民间的状况,所以在亳州太清宫祭祀时,任命我为签书亳州判官事。现在想想,由于我比较有政绩,所以我基本都是一路升迁。对于我来说,让我坐什么位置,我就要做好什么事。所以我对一些黑暗面也是直言不讳。

神秘人:所以你是宋怼怼对吧?

嗯,这么说也没错,话糙理不糙。我看到朝政出现什么问题,一定要说出来提醒皇上。

02

比如说对于机构管理。记得我还是判三司凭由司那会,宋真宗大赦天下,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让人有改邪归正的机会。但是有些地方部门就是磨磨唧唧,叫他放人他不放,给财政管理方面造成很大的压力。于是我上奏说:

“比岁下赦令释逋负,后期未报者六十八州。请于诸路选官考核,欺半月以闻。”

宋真宗爽快地采用了我的建议,成功节省了数百万经费。

又比如说对于官职任免。宋仁宗即位以后,想让我做端明殿学士,我推辞,并且认为现在的选官制度很有问题:

“如今虽对官吏恩赏,但人们却议论说这恩赏来自大臣。如果大臣们拉帮结派欺瞒皇上,将会怎么样?拉帮结党是朝廷的一个弊病,这点古今都一样。有人揣测皇帝旨意,再暗示下官顺着皇帝的意思来;有人传旨附着自己的想法,控制官吏的升降。大臣给予恩惠以此揽权,小人购买官位追逐利益,这种风气增加,会损害国家政治。”

朋党在宋仁宗时期可以说是一种很坏的政治现象。好在宋仁宗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认为:“今中外臣僚屡有称范仲淹者,事涉朋党,宜戒谕之。”

天下太平,而我也年老了。本来臣子应该对太平充满自豪感,但我仍然有隐隐的忧患。于是我孜孜不倦地给宋仁宗上奏:

“人的心沉醉于安逸中,时间长了,灾祸就会在人疏忽的时候发生。所以应该在平安无事的时候加以防范,在变乱初露苗头的时候将其消灭。灾患真的来了再设法应付,这难道不危险吗?臣希望皇上能整顿并且劝励各级行政部门,不会因为天下太平自己就怠慢懒散下来。”

关心完朝政方面,我又关心起宋仁宗本身的状况:

“这里有三点驾驭下级的原则:办事要坚守原则,注重当机立断,在事前周密地分析。能坚守原则,则奸人不能蛊惑;抉择果断,则不会被邪恶的事物迷惑;能周密地谋划事情,则这件事情就不能阻挠他。希望陛下铭记这三点啊!如果您在后宫之中能够深居简出,声乐和口味能够与六气相和,节敛和宣泄能够顺从四季的变化,能够保护调养您的圣体,那就是国家和宗庙的福分了!”

03

我担心这些事情不是没有道理的。宋仁宗当政的时候大宋非常有钱。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国朝混一之初,天下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太宗皇帝以为极盛,两倍唐室矣……嘉佑间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余万缗。”

嘉佑就是宋仁宗的年号。看得出来,宋仁宗刚刚当政,财政收入就已经是大宋建国之初的四倍了。

我们大宋之前经常跟什么契丹等发生冲突,可宋仁宗当政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很太平。

有钱又没有外患,当然容易滋生懈怠之心。并且宋仁宗后宫佳丽三千,当初想把美貌的商人女陈氏立为皇后,后来又宠爱出身卑微的张妃,看来色心不小。

我不告诫宋仁宗,怎么做一个好臣子呢?

04

当然,我上谏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这一点宋真宗知道,宋仁宗也知道。他们认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愿意认同我。但刘太后就曾经很看不惯我,我记得那时我是这么说的:

"唐先天年间,唐睿宗是太上皇,每隔五天上朝一次,处理军国重务,任免三品以下的官员,判决服劳役的刑罚。如今应该参照唐朝先天时期实行的制度,命令群臣在前殿上奏汇报情况,不是军国大事,类似任免官员的事情都可让臣子到前殿,听从皇上的旨意。”

当时的刘太后穿着龙袍临朝听政,听到我这话,觉得我是在藐视她的权威,暗戳戳讽刺她不把权力交给宋仁宗,于是把我贬到应天府。

这一辈子,我上了很多奏章,或多或少都对帮助大宋有好处。而皇上也很器重我,最高让我做到参知政事的高官。希望下辈子我还能做大宋人!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夏祯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烛影斧声,这一千古谜案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斧光烛影之谜,斧声烛影中国四大悬案,宋朝斧光烛影咋回事

    众所周知,宋朝建立后的第一次皇位传承,留下了“烛影斧声”这一千古谜案。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场谜案始终是众说纷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干预,事情的真相或许将永无出头之日。但透过现存史料的蛛丝马迹,我们多少还是能够一窥该案的是是非非。那么,这场谜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宋太祖的死和宋太宗的继位之间,到底有没有阴

  • 被神化过度的刘伯温:他的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成没牙的老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本来面目,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

  • 不要江山要老娘的大孝子宋高宗,为什么换不来后人一句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高宗为什么退位,一句话评价宋高宗,宋高宗对自己的评价

    在历代皇帝中,宋高宗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昏暴之君。他对金国畏敌如虎,屈膝投降,冤杀抗金名将岳飞,重用奸臣秦桧,史称“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简直说得他一无是处。但换个角度而言,宋高宗的历史功绩也不容否定。靖康之变后,新生的南宋既要面对金国大军的巨大军事压力,

  • 永乐朝三个女人宫斗,引发了怎样的血雨腥风?朱棣剐了三千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永乐十九年朱棣败了吗,朱棣为何斩杀宫女,永乐皇帝对朱棣的评价

    在通俗的认知里,作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始终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雄主,在他君临天下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他的帝王生涯几乎都是在统兵征伐中度过的,就连死也是在回师的路上。但这并不等于朱棣就是个清心寡欲的帝王,事实上,创造了“永乐盛世”的朱棣在广招天下佳丽上同样霸道,或许他将之视成了彰

  • 崇祯十二年紫禁城中“九莲菩萨显圣”事件,背后真相让人一声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紫禁城崇祯,崇祯政令出不了紫禁城,九莲菩萨图片

    李太后出身平民之家,最初不过是隆庆帝身边的一个婢女,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古代,李太后常因为这一点被人背地里鄙视。为了塑造自己的尊严和形象,李太后导演了一出“造神”行动。《帝京景物略》记载,李太后声称有一次做了个梦,梦见佛菩萨现身,赐给她一部《九莲经》。于是她下令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慈寿寺,寺中供奉了一尊九

  • 都说天启皇帝是昏君,事实证明他比崇祯要英明得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天启皇帝是崇祯害死的吗,崇祯皇帝不如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多当十年皇帝会如何

    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准确也不符合事实的。综合天启帝和崇祯帝的一生梗概,在很多方面可以明显看出,天启皇帝比崇祯高明的不是一点半点。如果天启皇帝不是英年早逝,而是继续统治明朝,明朝的结局很可能是另外一番光景,能让明朝国祚大为延长,绝不至于像崇祯那样断送祖宗江山。仅仅在用人方面,天启皇帝就显现出独具一格的

  • 马皇后下葬时大雨倾盆,朱元璋发怒,之后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哀嚎,马皇后死了朱元璋的反应,马皇后不死的话会给朱元璋陪葬吗

    就在此时,朱洪武和马皇后恩恩爱爱30年的情景,浮现在了眼前。想当年20岁的马秀英,在义父郭子兴的主持下,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他。两个苦命的人从此连在了一起,妻子马秀英本来家道殷实,但是因为父亲乐善好施,散尽家财,日子捉襟见肘。后来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马秀英之父把马秀英托付给好兄弟郭子兴后,客死他乡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忽必烈凭什么赢得最终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继位之争,忽必烈是怎么当上大汗的,历史上忽必烈有跟蒙哥争汗位吗

    元宪宗九年二月,蒙哥汗起三路大军,攻伐南宋,志在统一南北。不想自己亲率的部队在四川钓鱼城遭到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而蒙哥本人竟命丧于此。此后,忽必烈接过兄长的大旗,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灭亡南宋,结束了南北分裂,开启了蒙古人统治华夏的数十载历史。但事实上,忽必烈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蒙哥汗事先并未对

  • 宫女要勒死嘉靖,真是因为一粒红铅丸吗?不,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宫女勒嘉靖脖子,嘉靖为啥被宫女刺杀,嘉靖真的差点被宫女勒死吗

    嘉靖九年之前,他奉玄修道,主要是因为他自幼身体虚弱,想祛病延年;嘉靖九年到嘉靖十八年,他痴迷这一套,主要是在此之前他生不出儿子,为的是祈求子嗣。因为常年清心静修,十年间,嘉靖的病痛渐去,体魄也渐渐壮硕起来,更让整个大明王朝欢欣鼓舞的是,自嘉靖十五年后,嘉靖迭生皇子,解决了事关江山社稷安稳的无后问题。

  • 导致大明崩盘的白银短缺,竟从宋朝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银短缺导致明朝灭亡,明朝发现白银短缺了吗,大明帝国白银流向

    时下的热播剧《成化十四年》中,西厂提督汪植向宪宗提议由唐泛调查云和一案,而根据剧情的介绍,此案牵扯的官银关系着大明根基的稳固与否。在历史之上,明政府在中后期也是头疼于白银短缺,并有学者分析,明朝建国后出现的白银短缺,既有前朝宋、元的影响,也包含自身的原因,更是与明朝灭亡息息相关,是一个令明中后期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