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国古代的“巨贪”并不是和珅,而是另有其人,名字鲜为人知

我国古代的“巨贪”并不是和珅,而是另有其人,名字鲜为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52 更新时间:2023/12/18 2:58:09

历史上因为贪腐而“名留青史”的人非常多,但是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清朝的大贪官和珅了。《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优秀影视剧里,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刚老师,将和珅那种贪得无厌的形象演绎得可笑又可恶。

因为他的出色表演,这个在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纵览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称得上第一贪的并非是和珅,而是另有其人。

其贪腐程度与和珅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北宋六贼之一的王黼(fǔ)。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初入官场,身无长技一进士,靠巧舌如簧上位

聊到大贪官王黼,我们要从他的仕途说起。王黼原名王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人,作为崇宁年间的进士,王黼从一介书生,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考取功名。

不过,在当时考取进士,只是步入政坛的前提条件,想要加官晋爵、甚至位极人臣,要走的路比考取功名要更艰难也更凶险。和其他同届进士相比,王黼的真才实学差了一大截,所以他没办法像其他人那样靠实力平步青云,

考取功名后,王黼被调为相州司理参军,负责编修《九域图志》。一个小小的司理参军,在官场上确实有些不够看,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地位,他开始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捷径。

王黼口才出众,善于巧言献媚,当时与王黼一同参与修书的,有一个名叫何志的人,他就被巧舌如簧的王黼给成功唬住了。何志听着王黼滔滔不绝的纸上谈兵,觉得这个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修志”简直埋没了才华。

于是,何志便向在朝中担任要职的父亲何执中,推荐了王黼。来到何执中面前,王黼更是唾沫横飞,把眼前这位贵人拍得五迷三道。后来,何执中兴致勃勃地向皇帝大力举荐王黼。

就这样,王黼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被升为为校书郎,迁左司谏,这也就让他有机会直接和皇帝接触,能通过拍皇帝的马屁获得好处。

过河拆桥,卑鄙小人靠拉踩一路高升

俗话说得好:“干得好不如跟对人”因为只要跟对人,并把上司马屁拍好了,晋升速度比那些苦哈哈埋头实干的人快多了!深受这一理念发的王黼,开始了自己仕途晋升的第二个阶段——跟着得势的人走,通过捧一个踩一个来加官晋爵。

当他发现何执中只能帮自己到这一步时,王黼果断放弃了这个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领路人,开始依附新的势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发现老宰相张商英的权势已经慢慢衰弱,反倒是蔡京的势力慢慢变大。

为了上蔡京这只老狐狸的贼船,王黼利用自己可以上书进言的机会,在宋徽宗面前把蔡京当时推行的一些政策,大书特书地夸赞了一遍。

他甚至还蔡京和管仲诸葛亮等人相提并论,不仅如此,王黼在捧蔡京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诋毁张商英,说这个老宰相本职工作没做好,已经不中用了。

可想而知,对蔡京早就青睐有加的宋徽宗,看到王黼这一捧一踩的言论,顿时下定决心换相。于是,北宋六贼里的“大佬”之一蔡京,一时间位极人臣,开始走上了祸害大宋的道路。

蔡京对于王黼上书推荐自己的行为非常适用,为了答谢王黼,他一番运作后,让王黼担任左谏议大夫。这可是朝中四品大员,在北宋这个品级,意味着此人已经进入了朝廷的核心圈里

不过,王黼的仕途还远远没有结束。当蔡京的势力满足不了自己的晋升,王黼通过踩蔡京,捧梁师成的方式,加入了梁师成的团队中。

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贞”,王黼不惜用父亲的礼仪对待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梁师成,谄媚姿态令人作呕。

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样是北宋六贼之一的梁师成,对王黼的这一套“恶心到家”的操作也很适用了。不出意料,在梁师成的提携下,王黼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宰相,这在北宋开国以来是前所未有的。

小人得志位极人臣,贪得无厌,把国家贪没了

回看王黼的晋升史,他把“卑鄙无耻,谄媚奉承的小人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更让人咬牙切齿的是,这身居高位的大臣,不为国为民肝脑涂地,反而在贪腐的路上走出“特色”,走出“风采”。

当上宰相的王黼,朝堂上拍着皇帝的马屁,背地里结党营私,不仅如此,他还大肆搜罗政敌们的金银财宝。王黼有一个夺人妻妾的变态癖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会构陷别人,让别人锒铛入狱,进而霸占别人的妻子。

另外,在贪污钱财这方面,王黼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向徽宗奏请设立应奉局,自己则兼任提领。表面上,这个应奉局是帮助徽宗搜罗天下财宝的,实际上,局里搜刮来的钱财都被他收入囊中、肆意挥霍。

当时,被蒙在鼓里的宋徽宗,还觉得王黼办事得力。可他却不知,自己手中的珍宝,仅有王黼府内的十分之一。一个臣子的贪腐来的财宝竟然十倍于当今皇帝,这个贪腐力度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王黼还曾设置应奉局、经抚房等,专门负责边事,这个机构主要是统计劳动力的数量,可在王黼的巧妙运作下,这个机构也成为了敛财的工具。

据悉,靠着这个机构,王黼竟然敛财六千二百万贯之巨。贪得连自己都不好意思的王黼,在战时竟然买了五六座空城作为报捷,讨得徽宗欢心,这种奇葩的操作历史少有。

贪尽天下的王黼,想到了项羽“锦衣夜行”的典故,开始堂而皇之地向众人炫耀,而他炫耀的对象竟然是大宋的死敌——金人。更有意思的是,看到王黼府中堆积如山的财宝,金人对于大宋的财富更是垂涎三尺。

一时间,金人铁了心地要攻占北宋都城,将这些无穷的财富掠夺回去,可以说王黼炫耀赃物的举动,为北宋的灭国埋下隐患。只是,还没等金人发动靖康之役,贪得人神共愤的王黼就被制裁了。

朝中像李纲这样的忠良,检举王黼罄竹难书的贪污罪行,徽宗派人查明真相后将王黼抄家灭族,这个巨贪最后罪有应得,结束了自己贪腐的一生。

说王黼比和珅贪,不仅仅因为他贪腐的数目远远超过和珅,更是因为他贪得低劣:为了自己的贪腐,他可以过河拆桥,恩将仇报。

那些在他仕途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旦失去利用价值,王黼就会毫不留情地出卖他们用以加官晋爵。王黼不仅贪得低劣,他还贪得无道,极尽所能地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民不聊生,人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不仅贪得无法无天,他还贪得丧权辱国,擅长窝里横的王黼,面对金国他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直接把江山给贪没了。这种奴颜屈膝的“卖国贼”,注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万世之人唾弃。对于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慈禧曾写过一首诗,第三句、第四句常被人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慈禧最好的十首诗,慈禧诗原文全文,慈禧一生就写了一首诗

    不过,慈禧太后也曾做过有意思的一首诗,这首诗歌与她的“人设”截然相反。曾经,或许你的父母经常挂在嘴边,但却不知道是慈禧太后写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故事。出身低微的女人清朝时期,有很严格的等级制度,内外有别、尊卑有序,除了皇族以外,其余的人都可以说是“奴才”。在奴才之中,也分有一定的等级,满清贵

  • 慈禧晚年,深夜召戏子入宫,第二天戏子被太监抬出宫门,奄奄一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18岁真实长相,戏子与慈禧,慈禧最后一次入殓

    慈禧与武则天在我国的历史上,真正登上过政坛的女人有很多,但非常著名的却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唐盛世时的武则天,另一个就是在现代饱受骂名的慈禧。两者虽然都在史书上留下了名,但是却留下了完全不一样的评价,首先作为我国历史上真真正正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能力是真真正正可以说的上是巾帼不让须眉。甚至于,在某些杀

  • 慈禧寡居期间,召一男子到房里弹琴,事后为了保命,男子连夜出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守寡后召一男子弹琴,慈禧18岁真实长相,琴师为慈禧弹琴

    其中,有一部分甚至违反了我们的常识,在这些荒诞又奇特的事件之中,有关慈禧的事情占了一大部分。慈禧太后慈禧的政治生涯始于1875年,这一年咸丰帝驾崩,而慈禧已经四十多岁了。作为中国最后一位拥有极大权力的女性,在历史之中慈禧太后的名声并不算太好。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女性,在清朝明争暗斗的宫廷之中,到底是如

  • 康熙去世后,如果皇位传给他,大清朝很有可能更强,西方也不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传位给谁清朝会强大,康熙临死前的传位,正史中康熙到底把皇位传给了谁

    这一制度在封建时代,起到了维系宗法继承,维护社会纲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但是制度终究是制度,在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里,这个法则是阻挡不了野心勃勃之人对于皇权的觊觎和追求的。所以嫡长子继承制像斯芬克斯之谜一般,横亘在天子一族中,使父子反目,手足相残,左右着王朝的兴衰更迭。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便是最著名的

  • 张之洞的汉阳造究竟有多厉害?生产的数量,连起来能绕地球2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汉阳造,中国的汉阳造有多厉害,现实中的汉阳造

    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经验,修固边防、加固长城,抵挡外族的入侵。在沿海地区关闭各口岸,减少跟外国人的联系,只留了很小的口岸跟外国人通商。这样一来,外国人没有机会来抢占中国的地盘,保证了清朝统治的完整性。可是,后来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彻底让清政府认识到,闭关锁国已经不可行了。国家的城墙再坚固,也挡不住八国联军

  • 康熙驾崩当天,随侍60多年的心腹之臣被杀,雍正究竟发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驾崩雍正处死谁,康熙死前给雍正耍了一个阴谋,康熙死时雍正掌握了多少兵权

    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将清朝的疆域推向了历史的巅峰。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康熙能够成就这么大的功劳,也少不了一些人的帮助,比如周培公、姚启圣等。然而,在这些人中,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人物,比如太监赵昌。他曾是康熙皇帝的心腹,与康熙共事六十余载,忠心耿

  • 康熙祭拜孔子时,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个字,他立刻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为孔子题字,康熙到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康熙为什么不给孔子下跪

    关于这位皇帝,其实很多人都是从各类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对这个皇帝的政绩也大致有所了解,但似乎他的趣闻轶事更加吸引人。比如,曾经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祭拜,结果看见碑文后却迟迟不跪。此时,有一个聪明的大臣遮住了一个字后,他立刻下跪了,这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康熙和孔子的趣闻轶事。康熙与孔子一说起孔子和

  • 康熙擒鳌拜时,为何要用一群孩子而不用大内高手?这一选择很睿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智擒鳌拜是真的吗,康熙智擒鳌拜始末,康熙晚年时为何会后悔擒鳌拜

    康熙也不负孝庄太皇太后的期望,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学习甚至学到咳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康熙登基成为了大清皇帝。可康熙满腔宏图之志却不敢有所作为,因为当时的整个满清朝堂都被鳌拜控制,而鳌拜也对清朝皇位觊觎已久。但康熙天资聪颖,他竟然设计派了一群孩子降服鳌拜,最后成功将鳌拜生擒。满清大内高手不敢说是江湖顶

  • 雍正王朝:康熙帝究竟何时下定决心,立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王朝康熙传位给谁,雍正王朝里面康熙到底传位给了谁,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封四个亲王

    那么,根据影视剧中的演绎,康熙皇帝究竟何时下定决心,将皇四子胤禛确定为皇位继承人呢?首先,在太子胤礽第一次因花钱买命、宫闱丑事、被陷害兵变等原因被废黜太子之位之前,皇四子胤禛并未真正进入康熙皇帝选择皇储的选项之中,最多只是对胤禛用心办事、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态度和做法比较赞赏和认同。有这样一个宁做“

  • 马谡临死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心如死灰,蜀中大将个个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谡临死前说的话,诸葛亮怎么评价马谡的,谁临死前告诉诸葛亮马谡不得重用

    公元228年,诸葛亮得知魏将曹休败走,魏军退守东南,关中正是空虚,所以想要趁虚而入,一举北伐。于是在安稳南部的势力之后,诸葛亮发动了生平的第一次北伐。曹睿不可能想到,诸葛亮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北伐。在选人的会议上,诸葛亮力排众议,一意孤行让马谡去守街亭,一众大将虽有怨言,但是军令难违。马谡自认为谋略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