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飞的燕云十八骑究竟是怎样的队伍?为何后来离奇消失了

张飞的燕云十八骑究竟是怎样的队伍?为何后来离奇消失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94 更新时间:2024/1/7 15:38:43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明争暗夺。在那样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是个人物都会有些保命的底牌,譬如亲兵。像是曹操的虎卫营、孙权的车下虎士、刘备的白毦近卫都属于亲兵的一种。而其他的一些统兵的将领也有类似的亲兵,比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高顺的陷阵营等等。张飞也有一支这样的亲兵部队,这支部队战斗力彪悍,堪称古代的特种部队。他们就是燕云十八骑,又称十八骑燕将。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中并没有关于张飞麾下那十八个精锐骑兵的信息,这支与隋唐时期声名大噪的燕云十八骑同名的部队,只存在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后来毛家父子编辑整理的《三国演义》当中。所以本文也将从三国演义的剧情中,对这十八个人后来不再出现的原因进行剖析。

我们要知道这支神秘的队伍第一次出现在何时何地,最后一次又在哪显露踪影。根据三国演义里的描述,这支部队第一次出现是在吕布夜袭徐州的时候。那时吕温侯趁着张飞醉酒而偷袭徐州,慌乱无措的张飞在燕云十八骑的掩护下冲出东门,逃出生天。最后一次出现,则是在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之战。当时张飞虎目圆睁,雄踞当阳桥,以一人之力吼退百万曹军,曹操则疑惧桥后树林里的四起烟尘而退兵,在树林后面飞土扬尘虚张声势的就是燕云十八骑,只不过当时已经增加到二十多骑了。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信息:

从剧情来看,燕云十八骑人数最少但是战斗力极强;对张飞无条件的忠诚与信任,并且是张飞最得力的部下;十八骑只是个部队名称,人数并不是恒定十八。那么既然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都很高,为什么长坂坡一战后就再没有出现了呢?

这其中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这支部队消失了。首先,这种特种部队性质的亲卫一般都是干些最危险的活,职业风险极高,在漫长的南征北战中,他们可能相继战死沙场了。其次,张飞的脾气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他的二哥-关羽死后,张飞的暴躁脾气达到了一个顶峰。无故鞭打手下不说,还经常设置一些根本完不成的任务。这种煎熬下,有些人选择了抗争,比方说捅死了张飞的张达范疆。燕云十八骑不太可能造反,但是辞职还是可以的。所以十八骑就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散的散……

第二种可能就是这支部队解散了。这不同于第一个原因中燕云十八骑因为对张飞的恐惧或者是自身伤亡得不到补充等原因,解散可能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比如张飞的思想发生转变,他认为战争形势的变化让亲卫的存在形同虚设。也可能是张飞的年岁渐渐增长,他没有了太多的精力去单独操心一支小部队,张飞年轻时可能敢闯敢拼精力充沛,这样的他有余力顾及一支亲卫部队。但是这种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悍就是训练辛苦。所以张飞年老之后,也就没有力气再操心一支独特的亲卫部队了。

第三个可能,这支部队没有消失,但是之后的剧情不需要他们出现了。这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原因。因为第一次出现是要给张飞逃出吕布的攻势找一个原因,一支近乎无敌的亲卫保护就是个很好的理由。最后一次的长坂坡之战是为了凸显张飞的勇猛,而燕云十八骑也配合演出了一下。在这之后,无论是张飞大破张郃也好,还是张飞折兵武都也罢,张飞都既没有危在旦夕,也不需要相关情节塑造形象。之后张达、范疆刺杀张飞更不需要燕云十八骑的出场了,因为这时候张飞必须死。而且亲卫也不是时时刻刻陪在主将身边,主将睡觉时亲卫也是无法立即出现的。

你是如何看待燕云十八骑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更多文章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为什么相比海瑞,领导更喜欢郭嘉这类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如果郭嘉不死魏国能统一吗,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真相,郭嘉是三国中最出色的吗

    那么,郭嘉为何深受曹公器重?一是:他对曹操忠心不二,从不做反复无常的小人;二是:郭嘉多智近妖,在曹操创业之初郭嘉已经为主公规划了一幅霸业蓝图,甚至,有人对其评价道: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三是:郭嘉“达于世情”,深谙处世之道,办事非常“接地气”,每当郭嘉发表言论,总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令人如沐春风。在小说《

  • 三国这女子生前被恶霸欺凌,忍无可忍挥刀报仇,最终青史留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最悲惨的女将,三国中最凶悍的老人,三国历史三次复仇事件

    每谈起三国时期这段历史,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诸多成名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中尤其让人热血沸腾、情绪高亢的,就首推一众三国战将,他们分属不同派系,但却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个个武艺高超、膂力过人、勇敢威猛,是战场上敌人眼中的恶神,是故事书中让我们惊心动魄的存在。除了威风凛凛之外,如果再较真般的归类一下的话

  • 关羽身高九尺,放到如今有多高?出土的一把汉尺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身高9尺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米,关羽在古代身高有多高,关羽身高9尺是现在的多少

    在《三国演义》这部为人熟知的小说中,蜀国的三位代表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率先登场,他们各有长处,其中关羽以其忠义的性格至今依然被视为“关二爷”,是会被放在祠堂里祭拜的人物。同时,在小说中对于关羽的外貌描写也是让人感到如见其人,分外威武。那么,关羽身高九尺,放到如今有多高呢?从墓葬中出土的一把汉尺给出了

  • 清华教授陈寅恪:华佗可能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寅恪说华佗是印度人,陈寅恪个人简历,陈寅恪为什么当上教授

    也许我们可以从证据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这就要说到陈寅恪的一件趣事,他正好就出生在一个中药世家,但他自己对中医里面的各种比较玄的理论较为嗤之以鼻,因为跟西药相比起来,后者相对更为有着科学上的严谨,陈寅恪作为一名教授,他更愿意相信哪一边就不言而喻了。 首先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华佗的一生着实太过于传奇

  • 都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知这2人,才决定着三国归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事实是,诸葛亮和庞统,刘备都得到了,非但没“安天下”,反而确定了三国鼎立格局。以至于许多人都调侃:刘备之所以没一统天下,就是因这两人他都得到了,若只要一个,就没问题了。其实,换个角度看这句会发现,这相当于三国最牛“广告”,让诸葛亮和庞统的知名度达到了顶峰。至于“安天下”与否,不是后面还一句“虽得

  • 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绝世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三顾茅庐是如何打动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为什么选诸葛亮,刘备真的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了吗

    “三顾茅庐”一是为了展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正面形象,二是为了从侧面全方位说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后者自然才是全文的重点,不过当前人后世纷纷赞叹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用一己之力勉强托住了刘阿斗的时候,也有一个声音与众不同认为: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为了请出诸葛亮,错失了绝世高人。这位绝世高人是谁?

  • 刘备想让诸葛亮继位?把他4个儿子名字连起来读,才知野心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让诸葛亮自立为王是真心的吗,刘备为何让儿子认诸葛亮为相父,历史上诸葛亮如何劝刘备登基

    “有野心”在世人眼中是件令人羞愧的事,如果一个人被定性为“野心勃勃”,那他就一定面目可憎,如果一个人被冠以“狼子野心”,那他一定骂名在身。但是有野心真的那么不堪吗?并不,甚至还是一件大好事,既然是大好事,那即便是刘备,处于三国背景之下,其实野心也是非常大的。当然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没有野心且宅心仁厚

  •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之外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赤壁曹操五大谋士,赤壁时曹操身边的谋士,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

    那么赤壁之战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非也非也,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其实都看出了赤壁之战的不同寻常。 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另一方面便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导致。 曹操为人奸诈,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要让他上当受骗,用计的人必须是高层次的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历史中只写了三国?被抹去的是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汉末年的三国是哪几国,四国鼎立,东汉为什么是四国鼎立

    前言我们都知道,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五千年历史当中,诞生过许许多多的王朝。这些王朝更替,都遵循着一定的道理。回溯历史,我们印象最多的,还是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一说到三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想到的就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鼎立已经成为众多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就连我们熟悉的现代流行歌曲《曹操》当中,也有

  • 匈奴是否还有后代?中国的这5个常见姓氏,或许就是匈奴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后代5大姓氏,匈奴主要姓氏,匈奴的后代现在都在哪里

    前言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高原游牧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一直充当着骚扰中原地区的角色,其实匈奴部族的历史还是十分悠久的,这都能够从三皇五帝时期说了。从很多史料中都可以查到在尧舜禹时期,匈奴的名字称为獯粥,秦朝之前又改为猃狁,慢慢发展中原百姓又称他们为戎狄和夷狄。最开始的时候,匈奴主要的活动范围在黄河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