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给“中国”取了1个名字,2千多年从未改名,现在人们还在用

秦始皇给“中国”取了1个名字,2千多年从未改名,现在人们还在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68 更新时间:2024/1/7 15:16:19

引言

中国有上千年历史,化底蕴十分深厚,除此之外便是一望无际的领土。在封建社会时期,将近出现了上百位帝,每个帝王对国家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只是在这众多皇帝当中,不知哪一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说到秦始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要说他在执政期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可谓是十分传奇的,不仅凭借自己的实力统一了六国,同时还做出了很多跨时代的社会制度改革,让封建社会迈进了一大步,除此之外,他还做出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比如同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因为他的众多举措让国家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封建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那个时候,秦始皇还给中国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中华”,这个名字一直被用到现在。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这两个字又有什么特殊含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每个词有着不同含义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中国有很多个称呼,就像是中原、华夏、中国、中华等,虽然它们有相同的部分,但本身还是有着不同内涵的。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华夏。在这里,华夏本来指的是中原地区,在古代时期,夏和华的意义是能够进行互换的,不过后来在《尚书》开始,这两个字就能放在一起叠用也就是华夏。

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华指的是美丽的宫廷礼仪以及服饰,而夏的意思是高雅,这个解释也赋予了华夏特别的、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华夏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代指的是古时部落的血统,其中包括以长江黄河流域的神农氏和轩辕氏为代表的五大部族。从这里就能够看出“华夏”这个词代表着血脉、地域以及文化等多重内涵。

紧接着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原的含义。其实中原可以当做华夏的同义词,不过它主要指的是现如今河南开封到洛阳这一片地区。在周朝时,这个地方作为周天子的直属管辖地,作为中心,天子脚下四方诸侯来朝,于是这个地方就被称为中原,在那个时候,中原地区代表着最高权利中心。

这就让人想到了楚国,楚国强大后楚庄王的野心就更大了,竟然还周天子询问鼎的重量,通过这件事就能看出,楚庄王很想得到有着最高权力的中原地区。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这个词所代表的含义。中国这个词的含义就比较丰富了,在字典里中国有三重含义,第一是中国的宽泛含义,第二是我国的简称,第三是指国家首都或者中央。

我们主要了解的是第一种含义。广义上,中国主要是指起源于5800年前居住在黄河长江流域经过汉代的文化统一,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统称。这主要是因为它带指的,国家的内涵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更多的还是以文化进行统一认同的国家,所以从广义上来说,秦汉之后的国家都可以称之为是中国。

这也是国内外学者把“China”看做一个历史从来没有中断过的并延续到现在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原因。中华这个词最早是作为天文观测所指代的观念,而华夏则是中华的古称,之后由于这种血脉的大融合,领土范围的扩大以及文化上的交融,这就原本华夏的范围得到了扩大,转为了中华,从广义上理解,这也是它跟中国广义概念最接近的。

中华的含义

中华这个词代表着黄河流域起源地理上中国全境,并且跨越了时间空间认同统一文化的国家和人群,除此之外,还代表着绵延5000年的历史文化,还有社会方面所沉淀在中国人心中的观念。像这样的观念和认同感早已深扎在人们心中,可能你会很难体会,但这却是十分重要的。就像是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甚至是更多的国家,这人这个国家内部你有种多样,而且还会不断接收外来移民,从表面上来看,这个国家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新鲜血液,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这个国家并没有经历过人种,民族、文化的融合,所以这个国家内部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利益代表。

因为少数族裔的文化并没有得到融合和尊重,即便表面上看不到种族歧视,但内在却是根深蒂固。如果这样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在经济能够支撑的时候,一些比较小的矛盾和冲突并不会特别明显,但如果出现了经济放缓的情况,那这就会导致其中出现严重的内部纷争,所以说没有真正达到民族融合的国家,内部在任时候都会存在分裂力量。但我国不一样,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融合,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就算是多民族的文化,但都得到了兼容,而且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样的独特文明。这就能理解为何美国的专家会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了。

秦始皇给中国取了个名字

中华这个词,跟我国历史上的秦始皇有很大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所在的位置跟河南是有一段距离的,刚开始这是周天子放马的地方,之后由于秦始皇的祖先成功击退了入侵中原的外敌,于是陕西这个地方就被周天子划给了始皇帝的祖先。之后在战国末期,诸侯各国不断扩展和吞并,秦国的土地就越来越大,最后还统一了六国,在那个时候秦始皇就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帝,称自己为皇帝。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既然给自己改了称呼,那国家的称呼肯定也是要改的。在以前秦国并不是中地区,而且秦国也不会称自己是中原,但是处在天下中心,而且还是长江黄河两域的第一个帝国,所以他就给中国取了“中华”。

被沿用至今

中华这个词一直被沿用到现在,它代表的是民族文化内涵,跟中国一样厚重而深远。其实国民都称自己是中华儿女,最后希望中国在未来能发展的更加繁荣富强。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飞的燕云十八骑究竟是怎样的队伍?为何后来离奇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飞身边的燕云十八骑,张飞身边的燕云十八骑杀了张飞,张飞的燕云十八骑是真的吗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明争暗夺。在那样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是个人物都会有些保命的底牌,譬如亲兵。像是曹操的虎卫营、孙权的车下虎士、刘备的白毦近卫都属于亲兵的一种。而其他的一些统兵的将领也有类似的亲兵,比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高顺的陷阵营等等。张飞也有一支这样的亲兵部队,这支部队战斗力彪悍,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为什么相比海瑞,领导更喜欢郭嘉这类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如果郭嘉不死魏国能统一吗,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真相,郭嘉是三国中最出色的吗

    那么,郭嘉为何深受曹公器重?一是:他对曹操忠心不二,从不做反复无常的小人;二是:郭嘉多智近妖,在曹操创业之初郭嘉已经为主公规划了一幅霸业蓝图,甚至,有人对其评价道: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三是:郭嘉“达于世情”,深谙处世之道,办事非常“接地气”,每当郭嘉发表言论,总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令人如沐春风。在小说《

  • 三国这女子生前被恶霸欺凌,忍无可忍挥刀报仇,最终青史留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最悲惨的女将,三国中最凶悍的老人,三国历史三次复仇事件

    每谈起三国时期这段历史,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诸多成名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中尤其让人热血沸腾、情绪高亢的,就首推一众三国战将,他们分属不同派系,但却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个个武艺高超、膂力过人、勇敢威猛,是战场上敌人眼中的恶神,是故事书中让我们惊心动魄的存在。除了威风凛凛之外,如果再较真般的归类一下的话

  • 关羽身高九尺,放到如今有多高?出土的一把汉尺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身高9尺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米,关羽在古代身高有多高,关羽身高9尺是现在的多少

    在《三国演义》这部为人熟知的小说中,蜀国的三位代表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率先登场,他们各有长处,其中关羽以其忠义的性格至今依然被视为“关二爷”,是会被放在祠堂里祭拜的人物。同时,在小说中对于关羽的外貌描写也是让人感到如见其人,分外威武。那么,关羽身高九尺,放到如今有多高呢?从墓葬中出土的一把汉尺给出了

  • 清华教授陈寅恪:华佗可能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寅恪说华佗是印度人,陈寅恪个人简历,陈寅恪为什么当上教授

    也许我们可以从证据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这就要说到陈寅恪的一件趣事,他正好就出生在一个中药世家,但他自己对中医里面的各种比较玄的理论较为嗤之以鼻,因为跟西药相比起来,后者相对更为有着科学上的严谨,陈寅恪作为一名教授,他更愿意相信哪一边就不言而喻了。 首先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华佗的一生着实太过于传奇

  • 都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知这2人,才决定着三国归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事实是,诸葛亮和庞统,刘备都得到了,非但没“安天下”,反而确定了三国鼎立格局。以至于许多人都调侃:刘备之所以没一统天下,就是因这两人他都得到了,若只要一个,就没问题了。其实,换个角度看这句会发现,这相当于三国最牛“广告”,让诸葛亮和庞统的知名度达到了顶峰。至于“安天下”与否,不是后面还一句“虽得

  • 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绝世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三顾茅庐是如何打动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为什么选诸葛亮,刘备真的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了吗

    “三顾茅庐”一是为了展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正面形象,二是为了从侧面全方位说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后者自然才是全文的重点,不过当前人后世纷纷赞叹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用一己之力勉强托住了刘阿斗的时候,也有一个声音与众不同认为: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为了请出诸葛亮,错失了绝世高人。这位绝世高人是谁?

  • 刘备想让诸葛亮继位?把他4个儿子名字连起来读,才知野心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让诸葛亮自立为王是真心的吗,刘备为何让儿子认诸葛亮为相父,历史上诸葛亮如何劝刘备登基

    “有野心”在世人眼中是件令人羞愧的事,如果一个人被定性为“野心勃勃”,那他就一定面目可憎,如果一个人被冠以“狼子野心”,那他一定骂名在身。但是有野心真的那么不堪吗?并不,甚至还是一件大好事,既然是大好事,那即便是刘备,处于三国背景之下,其实野心也是非常大的。当然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没有野心且宅心仁厚

  •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之外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赤壁曹操五大谋士,赤壁时曹操身边的谋士,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

    那么赤壁之战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非也非也,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其实都看出了赤壁之战的不同寻常。 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另一方面便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导致。 曹操为人奸诈,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要让他上当受骗,用计的人必须是高层次的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历史中只写了三国?被抹去的是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汉末年的三国是哪几国,四国鼎立,东汉为什么是四国鼎立

    前言我们都知道,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五千年历史当中,诞生过许许多多的王朝。这些王朝更替,都遵循着一定的道理。回溯历史,我们印象最多的,还是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一说到三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想到的就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鼎立已经成为众多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就连我们熟悉的现代流行歌曲《曹操》当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