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皇帝完全可以媲美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但却被骂了上千年

这个皇帝完全可以媲美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但却被骂了上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78 更新时间:2024/1/18 22:08:12

这一个“负”字,道出了一个帝王内心的多少辛酸。可以说,他真的有负于百姓,为了自己那急切的建功立业之心,一生都在大兴土木,掘长堑、营东都、开运河、造龙舟、游江都,更是役使了百万子民。有统计,仅仅8年时间,他就造了22项大工程,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计其数。

那么,作为一代君主,隋炀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帝王呢?

最早对隋炀帝进行评价,当属李世民。有一次,他读完《隋炀帝集》后,对身边的人说,隋炀帝曾说过:“认同舜的功绩,否定纣的暴行,但为何他从始至终的做法都完全相反呢?”魏征回答:“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李世民对魏征的分析非常认同,之后,这一君一臣的普通一次谈话,却无形之中奠定了后人对杨广的评价。历史总是很残酷的,有伟大的开国君主,有伟大的中兴之主,但是,绝无伟大的亡国之君,人们对亡国之君的评价大多都是消极的。能站在一个非常公平的位置,客观地评价一个亡国之君确实很少见。

事实上,杨广作为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并不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

根据当代历史学者的不完全总结,杨广总创造了很多个“史上第一”:

第一次开凿了“利在千秋”的大运河;

第一次建起了被誉为“土木工程里程碑”的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第一次创建了有防御体系的活动宫殿和报警器,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医校“太医署”和古代最精美的图书馆;

第一次进行了空前的文化建设,整理了数千部文化典籍;

第一次在中国修筑了25000多里的交通干路,建起全国空前的水陆交通网络和水利灌溉系统;

第一次开拓了“过于秦汉远矣”和超过唐宗宋祖的疆域;

第一次扶植了佛教宗派的产生,开始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第一次有了领先世界的外伤断肠吻合手术的记载;

第一次在法律上废除“十恶”之条;

第一次取消商品入市税;

第一次免除妇女的课税,揭开了取消妇女人头税的序幕;

第一次确立了为以后历代沿袭的教坊制和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文艺演出队伍;

第一次在京都设立专管少数民族的“四方馆”,提出“混一戎夏”、诸族一家的思想政策,把郡县制推广到了西域;

第一次在“无隔华夷”的开放政策下,隆重接待数十国使团、商人及留学生,进行了空前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这些“史上第一”,均发生在杨广执政的14年间,可以说,对中国此后1300多年的王朝历史,影响可谓非常深远。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皇帝,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对他的评价,都是暴君、亡国之君。

历史学者胡戟说:“我们差不多可以说,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唐太宗没有开凿大运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可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其实,对于杨广多次下江南,外人都以为,那是一国之君想下江南寻找美人。但很多人却不知道,那是他笼络江南人心的一种方式,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打破了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文化隔阂。都知道,隋朝的建立仰赖关陇贵族集团,于是,杨广即位后,有意引入江南的士族力量,并对关陇贵族集团进行抑制。所以,在反隋的势力中,除了农民起义,还有关陇贵族集团的集体造反。

那么,你肯定会问:“即使隋炀帝大兴土木,也只会对农民增加赋税和徭役,几乎不会影响到贵族的利益呀?”

那么,贵族集体造反是为何呢?

原来,杨广在位期间,创立了进士科,以此取代了九品中正制,让中下层地主甚至贫寒子弟都能通过读书应考走上仕途,从而,打击豪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这一做法,虽然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直到清末废科举为止。但在当时,科举制剥夺了关陇贵族集团的世袭特权,动摇了他们作为贵族的利益链条。所以,就引起了这些贵族的严重不满,为后期关陇贵族集团的叛乱埋下了伏笔。杨玄感李密李渊,隋末几股大的起义,领导者都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

如此看来,杨广创立进士科,为贫寒子弟进入仕途打开了一扇大门,使得“鲤鱼跳农门”不再是天方夜谭。但是,杨广做的这个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到头来却给自己招来了大麻烦,使得自己成为了亡国之君,背负了上千年的恶名。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世的最后一年。随驾南下的十多万侍卫骁果将士,最终举火起事,内外呼应,攻入宫中。至此,隋朝灭亡,杨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其实,回顾杨广的一生,做的好事不计其数,只是,因为他的好胜心太强,让所有的事情,变成了限期完成。巨大的工程,不计代价的投入,造成了苛政和暴政的表象,才有了历代史学家对他偏差性的评价。现今,历史已经走远,我们对杨广的评价是否应该客观一点?

参考资料: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资治通鉴·隋纪》】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才能怎样,是否如《三国演义》里如神人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很厉害吗,正史上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历史上各代军事家对诸葛亮的评价

    有句话叫做捧的越高,跌得越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虽没一统三国,恢复汉室,却因其忠贤智慧,一直为历代统治者和民间所尊崇。但是到了明代,罗贯中依据《三国志》等史料和一些传闻野史,以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形式,写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这部书中,诸葛亮成了神机妙算、智慧绝伦的第一智者,他呼风唤雨、锦

  • 藤甲兵非常厉害且好用,诸葛亮为什么后来不再组建一支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一个人能打过70万兵吗,诸葛亮在哪火烧藤甲军,诸葛亮为什么要火烧藤甲军

    因为:诸葛亮的铠甲比藤甲好多了。比起作甲来,藤还是做成盾牌更靠谱一些。诸葛亮遇到的藤甲《三国演义》中提到,诸葛亮南征时期,遇到了一支藤甲兵。这些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兵。不过,诸葛亮脑子好使,发现藤甲怕火,遂设计用火攻,一把火烧了藤甲兵,并感叹:“我虽有功于社稷

  •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汉武帝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能是千古一帝吗,为什么说汉武帝是中国第一帝王,汉武帝是名副其实千古一帝吗

    在众多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两个朝代的繁盛。尤其是一度为人们所喜爱的《西游记》,更是展现出了大唐的风华。唐太宗德才兼备,令无数少数民族和番国都尊称他为“天可汗”,也是他把唐朝带入到了一个最为鼎盛的时期。而汉朝呢?上有文景之治,下有汉武盛世,尤其是那个可以与千古一帝秦始皇比肩的汉武帝,更是

  • 曹操为何会善待关羽,却斩杀吕布?他的识人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对关羽的真实评价,正史上曹操对关羽真的好吗,曹操为什么重视关羽

    曹操能在汉末乱世中崛起,他的才能确实是非常出色,虽然他在后世的形象也是褒贬不一,但曹操的才能还是受到了人们的肯定。虽然没有称帝,但已经与皇帝没有什么区别,曹操能有这样的作为,自己的用人之术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曹魏政权在曹操的时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文武都出现了不少的名臣,这些人很多还一直影响了曹丕曹

  • 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有怎样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落凤坡庞统和诸葛亮,庞统被谁射死在落凤坡,庞统是为了去哪里死在落凤坡

    而后世有些人不知怎么的,就喜欢贬诸葛而拨高庞统。总说诸葛亮不知兵,却偏要对诸葛亮以一州之力六伐大国,令强魏也不得不避其锋芒的事实故作视而不见,也真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开句玩笑,若谁觉得诸葛亮以一州伐天下不是什么本事,那大可玩个游戏验证一下,让他带领十人模拟对打八十人,看看他能否赢得了。若能赢,或能打

  • 历史上的商朝一共迁都过几次,商朝为什么要频繁迁都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朝历史曾多次迁都,商朝多次迁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商朝不断迁都

    也就是说,在商朝时期,商王汤继位之前殷商就迁都了八次,而汤即位后又迁移了五次都城所在地,其迁都的频繁程度,比后来的王朝都多。像是如今山东的曹县、滕州,河北的泜水,河南的商丘、郑州、安阳,甚至于安徽北方的亳州等地,全都有商朝王城建立的遗址。迁都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并非闹着玩儿的,商朝如此频繁迁都,每

  • 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材是如何介绍夏朝的?不得不说教材越来越理智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朝历史书推荐,中职历史教材,中国历史课本记录夏朝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首先,文章介绍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旧石器时代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是新石器。正文中介绍了中国发现的最典型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元谋人和北京人。然后给出一张旧石器遗址分布地图,并且让学生思考其分布规律(主要位于河流两边)。文中并没有说元谋

  • 周朝依靠什么,延续了八百年的江山呢?底层社会的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朝1800个诸侯国,周朝为什么可以延续八百年的江山,周朝的兴衰原因

    自古以来,毁灭一个王朝的根本规律,乃是来自底层社会的动荡力量,而不是上层社会的权力交替,后者只是一切具体的结果,前者才是最大的动力,所谓“天下大势”,说的也是这件事。首先周朝的“基因”,决定了周朝的中央权力并不强,在商时,周国并不是什么顶尖大国,牧野之战中,周也是“联军”组合才起了作用,所以才有了持

  • 远古传说: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夏朝龙,远古时代的龙,在远古的夏朝是否有人养过龙

    常闻夏朝人养龙传说,正经史书如《史记》和《左传》都有类似记载,传的有鼻子有眼。夏朝人到底有没有吃龙?或者说他们到底养了什么东西,后被世人传为养龙?夏朝人吃龙的故事①"孔甲畜龙"典故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 如果发现了西周王墓,那或许发现夏朝都城遗址就更近了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周王墓发现夏朝都城,夏相王之墓,夏王墓全过程图

    殷墟如今,快100年过去了,我们似乎还没有发现像殷墟那样重要的遗址。国内主要朝代的帝王陵墓都挖掘得差不多了,只有个别的得到了保护,如秦始皇陵、乾陵等。在考古价值上,秦始皇陵远远大于乾陵,因为秦始皇陵的时代更加古老,规模更大。许多考古学家都猜测:秦始皇陵中是否藏着大量先秦的竹简,甚至有六国的史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