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天下之腹
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大致的管辖范围是现在的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来的治所是汉寿,今湖南常德,后来的治所改为襄阳(刘表执政期间)。荆州下辖七郡(后来分为九郡),赤壁之战后其实被三家所分。其中孙权占据了南郡和江夏郡,刘备占有长沙、武陵、零陵、桂阳,曹操握有南阳郡。
在当时,荆州所处的位置恰是天下之腹,此地交通便利,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所以成了争天下的必取之地,正是因为如此重要,这才引得两大才子的观点碰撞。
占荆州——战略意义大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无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目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说此话时,正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正是诸葛亮说给刘备的隆中对策。当时刘备还处于寄人篱下的时候,这种战略构想确实很振奋人心,不过当时的刘备可能也想不到自己能在未来取得三分天下之一。
诸葛亮的“隆中对”确实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妙策论。其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策略性、思想性无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刘备也是按照此对策来实施自己的计划的,还取得不不错的效果。
可为何庞统反对一直占据荆州呢?
舍荆州——现实意义小
“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庞统说此话时,正是建安十六年(211年)。此时的刘备已经占有荆州大部,已经准备入益州,实现诸葛亮的战略计划了。庞统则认为荆州的意义不大,也是有道理的。看其中一句“东有孙权,北有曹操”,就说明问题了。
荆州最大的问题是:谁都想要!
刘备和诸葛亮天然的将曹操作为对立面,但别忘了还有孙权!刘备取得的利益越大,不仅让曹操难受,孙权其实也难受。如果刘备的一支军队从荆州北上统一中国,最害怕的其实是孙权!因为下一个必然轮到他,而且孙权也一直觊觎荆州,他不会坐视刘备做大的!所以荆州未来必然会战事不断,所以诸葛亮的“外结好孙权”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事实也证明如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上进攻樊城,孙权偷袭取荆州,刘备也彻底失去了荆州,丧失了竞争天下的资本。
所以说,刘备占据荆州其实就是一个雷,有它可以使自己实力增加,但无法使其完全稳定,并不能争天下,而无它确实使自己实力削弱,但可以维持三分天下的局面。对于蜀汉来说,占据益州和汉中,并北上取得凉州,这才是正道,而不是一味的霸占荆州。而孙权拿下荆州更有利于三分天下的稳定,至于曹操,人家本来就是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