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拉林: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至今保留传统

拉林: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至今保留传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6 更新时间:2024/1/25 11:23:28

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比较了解清朝的历史。再加上不少电视剧都拍摄清朝的故事,导致大家对清朝的统治和政策都非常感兴趣。

当时,努尔哈赤建立军队,想要攻打明朝的时候,他选择的人都是正四旗里面的子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更纯正的且地位更高的满族人。

但是,清朝建立以后,为了让满族发扬光大,也为了防止汉族人复辟,清朝让所有的满族人都可以参军,这让满族人的优越感一下子上来了。

而这个政策不但没有让满族发扬光大,反而影响和限制了满族的发展,因为满族人沾沾自喜,开始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为了让满族开疆扩土,当沙俄开始骚扰清朝边境的时候,乾隆皇帝让一部分满族人迁移到了拉林。

如今这个地区都是纯正八旗的后人,血统十分高贵,而且他们一直保持着清朝的传统。

为何迁徙到拉林

少数民族的统治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人数太少了,如果只让自己民族的人担任要职,一个是人才不够,另一个是会让汉族人有异心。

但是,如果不保持自己民族的纯正,当汉族人掌握了朝廷,那么统治地位也会受到威胁,毕竟非我族人,其心必异。

因此,如何掌握平衡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清朝统治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采取什么政策也直接关系到清朝的统治地位。在努尔哈赤刚刚建立军队的时候,他的军队几乎由满族贵族组成,他是为了保持本民族的纯正。

但是,当清朝建立以后,皇太极为了让自己的民族发展起来,他开始让所有的满族人都可以参军,甚至给满族人开了很多特权。这样一来,满族人便有了天生的优越感,好像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比别人高一等。

不过,在古代这样的等级制时代,出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有时候,人的出生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而满族人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开始满足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奋发图强,甚至开始好吃懒做,不思进取。

慢慢的,清朝的军队和贵族开始变得贪图享乐,没了危机感,也没有了积极向上的勤奋,导致满族人没有可用的人才。

从眼前看,这种贪图享乐不会影响太多,也不会影响太大,但是从长远看,清朝没了自己民族的人才,就不得不使用汉族人,那时才是危机的开始。

康熙时期开始,沙俄开始不断骚扰清朝的边境,虽然他们一时攻打不进来,但是我们也不能将自己的土地拱手相让。所以,到了乾隆时期,他采取了一种政策,那就是让一部分人到边境去开拓边境。

这样一来,这里有了人气,沙俄不再好骚扰,而且真的有了战争,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后顾之忧。但是,选择谁去是一个问题,乾隆不想让汉族人去占领边疆,因为那里远离朝廷,不好统治,容易发生兵变。

所以,乾隆最后派出了最纯正的满族人迁移到这个地方,这里就是拉林,乾隆选择的就是和珅索额图的后人,他们的身份高贵。

和珅与索额图的一生

索额图是辅佐康熙的大臣,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康熙对抗鳌拜,他是康熙的心腹。他还平定了三番之乱,索额图的一生战功累累,不容小觑。

但是索额图最后的死却也是因为康熙皇帝,他与太子产生了争斗,所以被幽禁在密室里,最后被康熙赐死。

可见,不论对康熙皇帝多么重要的人,也不如他的孩子重要,做大臣最重要的就是要会审时度势。和珅是乾隆身边的大臣,他深深得了乾隆的信任,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精明人。

大家对于和珅的了解可能来自于纪晓岚的这部电视剧。但是,这时已经是他的后期,那时的和珅开始为了权力和金钱,不惜一切代价贪污受贿。

不过,年轻的时候,和珅还是兢兢业业的,在自己的职位上恪尽职守,因此被乾隆喜爱,还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两家成为了姻亲之后,和珅的地位又高了一些,他也开始更加向往金钱与地位,变得狡猾奸诈起来。

索额图和和珅都是正经的满族人,他们本身的家庭背景都是很好的,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更是让自己的族人增光添彩。但是,他们功劳太大,并且都有一些错误,所以乾隆在选择迁移目标的时候选择了他们的族人。

故而,如今在拉林的人大多为和珅和索额图的后代,他们的血统是很高贵的,在没有迁移之前,他们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

如今拉林还保持着曾经的传统

拉林的人到现在也保持着曾经在清朝京城的传统和他们本身满族人的传统。比如说,拉林的人当中还有一部分说的是北京话,也就是有一股京腔,这就是这位他们是从北京过来的。

尽管已经过了很久,但是还是有一些特点是抹不去的,这是跟随他们的传统,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除了说话的口音之外,拉林的人在食物上也保持着曾经满族人的习惯,比如说,他们会经常吃萨其马。

现在其他地方的人肯定也吃过这种零食,但是这种零食的开端是满族人发明的,拉林的人爱吃萨其马,而且完全是原汁原味的。

除了零食之外,拉林的早餐也经常吃满族人爱吃的粘豆包,这都是传承下来的习惯和喜好。当初,满族人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开疆拓土的人,而是继续保持着曾经的贪图享乐。

可是,拉林的这个地方在当时是更为荒凉的,如果一直没有作为,那么迁移过来的人只能被饿死。为了改变这种命运,他们开始种地,把拉林改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城市。

更多文章

  • 《儒林外史》: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儒林外史人生哲理,儒林外史感悟简短,儒林外史中的人情世故

    《儒林外史》中,最出名的要属范进。中举前被羞辱成现世报,中举后被吹捧成文曲星。殊不知,范进中举的转折点,全靠一位贵人相助。这个人就是周进。一个同样从底层爬起,为功名耗了大半辈子光阴的人。现在的范进,就是周进的过去。两段循环往复的人生,足以向我们揭露一个扎心真相: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你弱的时候,坏人

  • 16岁少年2次从朱元璋手里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跟随朱元璋却暴毙而亡的人,朱元璋从小就被人追杀是真的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史书记载: 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

  • 朱元璋制定的一句话,如今影视剧都在用,成为宫廷戏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最经典的一句话,朱元璋流行口头禅,朱元璋的霸气宣言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朱元璋的故事为题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究竟是哪一句话现在历史剧都在用?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不理解。首先,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命令并不是都被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

  • 朱元璋发明一酷刑,刑具只有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没有犯人能熬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明的十大酷刑,朱元璋研究的酷刑,朱元璋发明什么刑具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咏燕子矶》 这是一首歌颂明太祖朱元璋的七绝,朱元璋绝对称得上是盖世英雄,对外,他扫灭元朝,重新建立汉人王朝。对内朱元璋也毫不手软,面对腐败和犯罪,朱元璋重拳出击,朱元璋的残暴,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大明建立之

  • 官员被判死刑,朱元璋问他祖上何人,听到答案后免他5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处决犯人,朱元璋对官员犯下的罪行,朱元璋杀行刑官员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对于贪官污吏相当厌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在《快园道古》写道,朱元璋将一些办事怠惰的官员治以死罪,不过在这之中,唯独有一个御史“范从文”觉得部分的人罪不致死,阻止刑部行刑。不料,随即被刑部的官员报告范从文“忤逆圣旨”,朱元璋随即将他赐予死罪。明朝有这

  • 梦华录结局:萧钦言奸臣洗白,原型王钦若两次入相,赵盼儿命好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梦华录赵盼儿历史原型,梦华录萧钦言是真实的吗,梦华录里萧钦言有历史原型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萧钦言淡然若定,吟诗作赋,果然具有当朝宰相的风度……这首诗是唐朝李白所写的《侠客行》,后面两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绝对的有气势、有格局!这使得我们对这个被清流派称之为“奸相”的老者肃然起敬……随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齐牧一族所谓的德高望重

  • 数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东京梦华录》北宋首都东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都城,东京梦华录北宋汴梁的繁华记忆,北宋东京城的繁荣和昌盛

    除了产品本身的卓越性,《梦华录》这与北宋的生活图景也有很大关系。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赵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几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梦华录》添加了许多文化含义。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北宋王朝的首都东京——带来了生机。《梦华录》它

  • 三国非常离奇的死亡:魏国功臣被诸葛亮骂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魏国,诸葛亮最怕的魏国人,诸葛亮死后的魏国的故事

    [var1]▲三国时代许多人不得好死 王朗 首先是王朗,他可以说是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不过最后竟然是被“骂死”,也令人啧啧称奇。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76岁,在古代可以说是相当老龄。[var1]王朗上前对阵,并向诸葛亮挑起舌战,但最后当然被智商超高的诸葛

  • 夷陵之战前,孙权曾两次主动求和,为何刘备就是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孙权还了多少兵马,夷陵之战刘备能打过孙权吗,夷陵大战孙权为什么要出兵

    刘备伐吴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刘备和孙权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当时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军南下,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荆州,把刘备逼得走投无路。与此同时,孙权也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胁,且当时的东吴内部,投降派占了一大半,连孙策留给孙权的托孤之臣张昭,都极力劝说孙权投降,可见东吴内部的形势是多么的糟糕!幸亏当时的孙

  • 三国:贤臣择主而事?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跳槽经历让吕布都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最顶级的10位武将,三国正史中的十大武将,三国时期的几位顶级谋士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伴随着诸侯们的起起落落,跳槽的历史名人非常多。徐晃、张郃、陈群、黄权、赵云、黄忠、马超、徐庶、贾诩、荀彧、郭嘉等等,这些三国历史中算是顶级的那一批文臣、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