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发明一酷刑,刑具只有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没有犯人能熬过

朱元璋发明一酷刑,刑具只有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没有犯人能熬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62 更新时间:2023/12/22 3:43:50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咏燕子矶》

这是一首歌颂明太祖朱元璋的七绝,朱元璋绝对称得上是盖世英雄,对外,他扫灭元朝,重新建立汉人朝。对内朱元璋也毫不手软,面对腐败和犯罪,朱元璋重拳出击,朱元璋的残暴,在历史上是有名的。

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会灭亡,就是因为纲纪败坏、官吏贪腐,所以立国后采取了“乱世用重典”的原则,发明了许多酷刑;其中,他曾经发明了一种刑罚,任何女子只要一听到,无不闻风丧胆!这刑罚只是用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过去!

为了维持社会秩序,朱元璋非常讲究三纲五常,要求做臣下、子女和妻子的必须对君主、父亲、丈夫绝对服从;对于那些不忠的女子,只要犯法,用刑毫不手软;因此,他发明了一种刑罚叫“梳洗”。

▲朱元璋认为“乱世用重典”,因而采用严刑峻罚。(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这个刑罚听起来非常温柔,但其实它非常残酷,而这里所说的梳洗,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梳洗完全是两码事;在这刑罚中,这把梳子可不是一般的梳子,而是专门用精铁打造的铁梳子。而真正的恐怖之处,其实是后面的洗字所带来的痛楚;指的是用铁梳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

据沈文的《圣君初政记》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会把犯人的衣服剥光,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的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然后用铁梳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间杀猪用开水烫过之后去一般,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后早就气绝身亡了。

▲“梳洗”刑罚残忍之极,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到最后。(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不少明朝犯人在听到自己将要遭受这个刑罚的时候,都会祈求自己早早死去,恨不得一口气赶紧咽下去,不再受到这种生不如死的非人折磨。

朱元璋发明这一刑罚的用意很简单,他希望能将礼教纲常所稳定的社会秩序,重新稳定下来;可是,不得不说朱元璋的手段实在是太过残忍;在整个明朝乃至于清朝,女子们一听到梳洗刑罚,都会被吓得退避三舍、闻风丧胆,朱元璋的残暴果然是有目共睹。

但凡经历过梳洗之刑的犯人必死无疑,即便是身强体壮的男人也熬不过这项酷刑,更遑论是女犯人,当下只求快速死去,才能减少痛苦。而这项酷刑,之后也因为太惨无人道而被废除。

其实,“梳洗”刑罚并非朱元璋发明的,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人用过这个刑罚。据《旧唐书.桓彦范传》记载,武三思曾派周利贞逮捕桓彦范,把他在竹槎上曳来曳去,肉被尽,露出白骨,然后又把他杖杀。可以说非常残忍。

参考资料:《圣君初政记》《旧唐书.桓彦范传》

更多文章

  • 官员被判死刑,朱元璋问他祖上何人,听到答案后免他5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处决犯人,朱元璋对官员犯下的罪行,朱元璋杀行刑官员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对于贪官污吏相当厌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在《快园道古》写道,朱元璋将一些办事怠惰的官员治以死罪,不过在这之中,唯独有一个御史“范从文”觉得部分的人罪不致死,阻止刑部行刑。不料,随即被刑部的官员报告范从文“忤逆圣旨”,朱元璋随即将他赐予死罪。明朝有这

  • 梦华录结局:萧钦言奸臣洗白,原型王钦若两次入相,赵盼儿命好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梦华录赵盼儿历史原型,梦华录萧钦言是真实的吗,梦华录里萧钦言有历史原型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萧钦言淡然若定,吟诗作赋,果然具有当朝宰相的风度……这首诗是唐朝李白所写的《侠客行》,后面两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绝对的有气势、有格局!这使得我们对这个被清流派称之为“奸相”的老者肃然起敬……随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齐牧一族所谓的德高望重

  • 数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东京梦华录》北宋首都东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都城,东京梦华录北宋汴梁的繁华记忆,北宋东京城的繁荣和昌盛

    除了产品本身的卓越性,《梦华录》这与北宋的生活图景也有很大关系。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赵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几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梦华录》添加了许多文化含义。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北宋王朝的首都东京——带来了生机。《梦华录》它

  • 三国非常离奇的死亡:魏国功臣被诸葛亮骂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魏国,诸葛亮最怕的魏国人,诸葛亮死后的魏国的故事

    [var1]▲三国时代许多人不得好死 王朗 首先是王朗,他可以说是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不过最后竟然是被“骂死”,也令人啧啧称奇。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76岁,在古代可以说是相当老龄。[var1]王朗上前对阵,并向诸葛亮挑起舌战,但最后当然被智商超高的诸葛

  • 夷陵之战前,孙权曾两次主动求和,为何刘备就是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孙权还了多少兵马,夷陵之战刘备能打过孙权吗,夷陵大战孙权为什么要出兵

    刘备伐吴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刘备和孙权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当时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军南下,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荆州,把刘备逼得走投无路。与此同时,孙权也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胁,且当时的东吴内部,投降派占了一大半,连孙策留给孙权的托孤之臣张昭,都极力劝说孙权投降,可见东吴内部的形势是多么的糟糕!幸亏当时的孙

  • 三国:贤臣择主而事?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跳槽经历让吕布都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最顶级的10位武将,三国正史中的十大武将,三国时期的几位顶级谋士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伴随着诸侯们的起起落落,跳槽的历史名人非常多。徐晃、张郃、陈群、黄权、赵云、黄忠、马超、徐庶、贾诩、荀彧、郭嘉等等,这些三国历史中算是顶级的那一批文臣、武将

  • 刘备骗他,诸葛亮欺他,关羽小瞧他,他竟是三国最有能力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羽和诸葛亮在刘备心里谁地位高,关于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小故事,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谁厉害

    三国时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起义四起。但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本事。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卧龙先生诸葛亮计谋举世无双,博学多识。仁德天下的刘备,招揽各路名将。但要论谁是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上述的几位却都不在其列,因为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在东吴。他就是吴国的第二大军师鲁肃,鲁肃的一

  • 历史上真正的刘禅,在位长达41年,诸葛亮临终才发现他的城府很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诸葛亮与刘禅,历史上诸葛亮死后刘禅的态度,诸葛亮死后刘禅有多强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三国时期纷飞战火,在这乱世之中造就了更多的能人志士。诚然许许多多的人才在现实的大势中崭露头角,但这也不能否认有着一群人选择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就像变色龙一样,善于利用环境隐藏自己。这类人常常被人们误认为一无是处、不思进取的人,“扶不起的阿斗”常常被用来形容这些人。世人皆

  •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世界其他国家在干啥,看到日本时,可别笑出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全过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哪六国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用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不管是世界中的哪一个国家,都是经过多少代人的辛苦和努力创造出来的。就好比我国的秦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但也是在经历了众多的纷争和战火之后,才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秦朝吞并六国后,国家的综合实

  • 关羽因两个字失去4位人才,这才大意失荆州,导致诸葛亮难出西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帮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为何让关羽守荆州,诸葛亮关羽历史

    自古三国出英雄,其中也不乏忠义勇武之士,关羽就是其中之一。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关羽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佳话,自桃园三结义开始,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等都成为后人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传奇事迹,更是被世人封神,争相拜祭。在三国历史之中,细数各类英雄豪杰,关羽算的上是一个近乎完美之人。在蜀汉国内,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