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6岁少年2次从朱元璋手里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

16岁少年2次从朱元璋手里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3/12/10 19:28:36

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史书记载:

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给事中。

也就是说,明朝曾经有位16岁的少年名叫周琬,他的父亲是安徽知府。因为一件案子,他的父亲被判秋后问斩。但是周琬知道他的父亲是冤枉的,为了替父亲伸冤,周琬跑到京城告御状。朱元璋当时在京城专门设立了鸣冤鼓,任百姓都可以直接来这里告御状。

周琬因为告御状见着了朱元璋,他一直声称父亲是无辜的,但也拿不出明确证据来证明;只凭一面之词,朱元璋无法就此放了他父亲;周琬见朱元璋不肯原谅父亲,就大胆提出“代父受刑”的请求,这个请求让朱元璋很吃惊,因为这个少年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自若,没有一丝紧

▲朱元璋弑杀大臣毫不手软。(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但律法毕竟无情,不能仅凭少年的几句话,就免除一个要斩首的朝廷官员,于是朱元璋就随便找个理由打发周琬回去。没想到周琬不但不回去,还一直说父亲是冤枉的,胡搅蛮缠赖着不走。要知道人都是有耐性的,尤其朱元璋个性喜怒无,所谓天威难测,没多久朱元璋就怒了,他立马下旨将周琬拖出去斩首。

周琬被押到刑场之后,没有丝毫的害怕,相反还一直大笑。这让负责监斩的官员很是惊讶;于是他就上前询问周琬:你才16岁,马上就要死了,难道不害怕吗?周琬答道:死有何惧,若我死了,能换回父亲一条命也值,换不回我就父亲共赴黄泉。

▲周琬行刑前毫无惧色。(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监斩官听到周琬的话后,快马加鞭去朱元璋报告此事,朱元璋听到后,被周琬的孝心所感动,当即宣布免去周琬的死罪,并亲笔在身旁的屏风上写下“孝子周琬”四个字,后来为表彰周琬的孝行,朱元璋不仅赦免了周琬的父亲,还破格赐给周琬兵科给事中的官职。

历史上能够让朱元璋改主意的人极少,马皇后算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周琬也算一个。从朱元璋手中能够2次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最终还因祸得福混得个官位,除周琬外,我想历史上恐怕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参考资料:《明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制定的一句话,如今影视剧都在用,成为宫廷戏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最经典的一句话,朱元璋流行口头禅,朱元璋的霸气宣言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朱元璋的故事为题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究竟是哪一句话现在历史剧都在用?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不理解。首先,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命令并不是都被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

  • 朱元璋发明一酷刑,刑具只有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没有犯人能熬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明的十大酷刑,朱元璋研究的酷刑,朱元璋发明什么刑具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咏燕子矶》 这是一首歌颂明太祖朱元璋的七绝,朱元璋绝对称得上是盖世英雄,对外,他扫灭元朝,重新建立汉人王朝。对内朱元璋也毫不手软,面对腐败和犯罪,朱元璋重拳出击,朱元璋的残暴,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大明建立之

  • 官员被判死刑,朱元璋问他祖上何人,听到答案后免他5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处决犯人,朱元璋对官员犯下的罪行,朱元璋杀行刑官员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对于贪官污吏相当厌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在《快园道古》写道,朱元璋将一些办事怠惰的官员治以死罪,不过在这之中,唯独有一个御史“范从文”觉得部分的人罪不致死,阻止刑部行刑。不料,随即被刑部的官员报告范从文“忤逆圣旨”,朱元璋随即将他赐予死罪。明朝有这

  • 梦华录结局:萧钦言奸臣洗白,原型王钦若两次入相,赵盼儿命好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梦华录赵盼儿历史原型,梦华录萧钦言是真实的吗,梦华录里萧钦言有历史原型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萧钦言淡然若定,吟诗作赋,果然具有当朝宰相的风度……这首诗是唐朝李白所写的《侠客行》,后面两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绝对的有气势、有格局!这使得我们对这个被清流派称之为“奸相”的老者肃然起敬……随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齐牧一族所谓的德高望重

  • 数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东京梦华录》北宋首都东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都城,东京梦华录北宋汴梁的繁华记忆,北宋东京城的繁荣和昌盛

    除了产品本身的卓越性,《梦华录》这与北宋的生活图景也有很大关系。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赵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几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梦华录》添加了许多文化含义。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北宋王朝的首都东京——带来了生机。《梦华录》它

  • 三国非常离奇的死亡:魏国功臣被诸葛亮骂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魏国,诸葛亮最怕的魏国人,诸葛亮死后的魏国的故事

    [var1]▲三国时代许多人不得好死 王朗 首先是王朗,他可以说是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不过最后竟然是被“骂死”,也令人啧啧称奇。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76岁,在古代可以说是相当老龄。[var1]王朗上前对阵,并向诸葛亮挑起舌战,但最后当然被智商超高的诸葛

  • 夷陵之战前,孙权曾两次主动求和,为何刘备就是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孙权还了多少兵马,夷陵之战刘备能打过孙权吗,夷陵大战孙权为什么要出兵

    刘备伐吴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刘备和孙权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当时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军南下,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荆州,把刘备逼得走投无路。与此同时,孙权也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胁,且当时的东吴内部,投降派占了一大半,连孙策留给孙权的托孤之臣张昭,都极力劝说孙权投降,可见东吴内部的形势是多么的糟糕!幸亏当时的孙

  • 三国:贤臣择主而事?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跳槽经历让吕布都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最顶级的10位武将,三国正史中的十大武将,三国时期的几位顶级谋士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伴随着诸侯们的起起落落,跳槽的历史名人非常多。徐晃、张郃、陈群、黄权、赵云、黄忠、马超、徐庶、贾诩、荀彧、郭嘉等等,这些三国历史中算是顶级的那一批文臣、武将

  • 刘备骗他,诸葛亮欺他,关羽小瞧他,他竟是三国最有能力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羽和诸葛亮在刘备心里谁地位高,关于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小故事,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谁厉害

    三国时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起义四起。但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本事。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卧龙先生诸葛亮计谋举世无双,博学多识。仁德天下的刘备,招揽各路名将。但要论谁是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上述的几位却都不在其列,因为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在东吴。他就是吴国的第二大军师鲁肃,鲁肃的一

  • 历史上真正的刘禅,在位长达41年,诸葛亮临终才发现他的城府很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诸葛亮与刘禅,历史上诸葛亮死后刘禅的态度,诸葛亮死后刘禅有多强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三国时期纷飞战火,在这乱世之中造就了更多的能人志士。诚然许许多多的人才在现实的大势中崭露头角,但这也不能否认有着一群人选择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就像变色龙一样,善于利用环境隐藏自己。这类人常常被人们误认为一无是处、不思进取的人,“扶不起的阿斗”常常被用来形容这些人。世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