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儒林外史》: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

《儒林外史》: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81 更新时间:2024/1/15 12:22:52

《儒林外史》中,最出名的要属范进。

中举前被羞辱成现世报,中举后被吹捧成曲星。

殊不知,范进中举的转折点,全靠一位贵人相助。

这个人就是周进。

一个同样从底层爬起,为功名耗了大半辈子光阴的人。

现在的范进,就是周进的过去。

两段循环往复的人生,足以我们揭露一个扎心真相:

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范进五十四岁中举,而周进六十多岁,还只是个童生。

好在周进学问做得还不错,顾老相公请周进当儿子的先生,不出三个年头,儿子就考中了。

放榜那天,顾家儿子头方巾,身披大红绸,骑着老爷棚子里的马,大吹大打,回到家门口。

一路上,衙门的人都拦着街,抢着递酒。

顾老相公摆了宴席,他把周进安排在首席,亲自敬了三杯酒,还点了一出好戏。

咿呀的戏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梁灏八十岁才中状元,而他的学生十八岁就高中了。

正如周进的人生处境。

当然,这还不是最膈应人的事。

因为周进教出了秀才,申祥甫其他几家人请周进当私塾先生。

开学前几天,申祥甫在家摆酒,请来周进,还请了新进学的梅相公当陪客。

梅相公先到了申家,看到周进来了,他刻意起来行礼作揖。

周进怕坏了规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旁人倒是以他年纪大劝他。

这时,梅相公回过头来向众人说:

“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

要知道,明朝士大夫,称儒生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称进了学的秀才是“老友”。

梅相公的弦外之音就是,他这位“老友”不跟周进这位六十多岁的“小友”一般见识。

不仅标榜自己身份,反而暗讽周进不懂规矩,乱了辈分。

接着,周进没怎么动筷子,他说自己吃长斋,也就是保持过午不食的斋戒。

就在这时,梅相公又说自己想到一个笑话:

“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说的不就是周进吗?

众人会意过来,全都捧腹大笑。周进没了面子,却不得做声。

最后,梅相公还不忘指出,周进还不是秀才。

说罢,他又起哄,怂恿大家一起给周进敬酒,预祝周进考中秀才。

觥筹交错间,听着大家满是揶揄的祝愿,周进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心里真不是滋味。

宴席上的周进,像极了被坏人奚落、被生活重锤的我们。

在最穷最弱的时候,环顾周围,我们竟然发现自己压根没什么朋友。

正如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时说的那句话:

“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眼。”

真实又扎心。

当你弱的时候,在他人眼里,你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什么人都可以嘲弄你几句,什么人都可以踩你两脚。

我们总怪世事险恶,但其实,不是这个世道本来就坏,而是身处于底层,满目皆是魑魅魍魉。

受尽侮辱,尝尽委屈,我们才真正明白:

在我们最弱的时候,豺狼最凶,坏人最多,情意最薄。

当你走到足够高的高度,你会发现自己身边,全是好人。周进教了一年书,因为申祥甫和各家对他不满意,嫌他呆头呆脑,就把他辞了。

周进丢了工作,在家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正逢姐夫准备上省城做生意,就给周进找了个记账的工作。

在城里的时候,有一天,周进去街上闲逛。

偶然看到工匠在修理贡院,周进刚想进去看看,就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

姐夫用了几个小钱领他进了贡院,来到天字号房。

一进号房,看到两块供考生答卷兼睡觉的号板摆得齐齐整整,周进仿佛看到深夜发奋读书的自己。

无奈蹉跎到了一把年纪,还被迫成为账房,多年苦读全付东流。

累年蹭蹬,终岁凄凉。

周进只觉眼睛里一阵发酸,他长叹一声,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怨气都抒出来。

突然,周进猛地撞向号板,一瞬间,直僵僵地不省人事。

好在,周进只是昏了过去。

等到众人把周进救回来,看到号板,周进像发了狠一样,又想撞过去。

众人拉着周进不让他寻死,拉扯间,从前读书的痛苦与煎熬,还有对功名求不得的委屈,全都一齐涌上心头。

终于,周进扛不住了,他崩溃大哭。

他趴在号板上不停地哭,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直到口吐鲜血。

从前看周进大哭,只觉这个老人实在懦弱可笑。

现在再读,周进的老泪,落在每一个中年人肩上,全是生活的洪水。

最后,众人看不下去了,决定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给周进纳监进场。

就这样,周进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到了八月初八,周进进了考场。这一次,他文思泉涌,文章做得花团锦簇一般。

放榜那天,他果然中了举人。

从那之后,周进惊奇地发现,身边人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不少晚生拿着帖子上门来贺,争着认他作“老友”。

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以前没有关系的人,全都来攀关系。

热热闹闹忙了个把月,从前嫌弃周进的申祥甫听见他中了举,连忙在家集收了份子钱,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饭团之类,亲自上门来贺喜。

之前学生更不用说,都想再拜周进为恩师。

想起黄渤在采访中说过的一句话:

“以前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啊,各种什么的。去了以后也结不出账来,谁搭理你啊?但现在(成名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都是洋溢的笑脸。”

所以说,别人的态度从来不分善恶和好坏,它只取决于你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强者,还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弱者。

弱者被人欺,强者受人尊,这就是最真实残酷的丛林法则。

要知道,只有你走到足够高的高度,才会发现自己身边,全是好人。

谁都靠不住,除非你有用。卧闲草堂曾写过一句很深刻的评语:

“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不管是周进,还是范进,其实都是在生活中努力向上爬的我们。

想起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我们每一天都过得小心翼翼。

随时保持警惕,生怕工作出错;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杂事琐事抢着做,却还是没有人把自己放在眼里。

毫无疑问,身为小职员的我们,总是背锅被欺负的那一个。

可渐渐的,当我们做出成就升了职,竟然发现周围人都变得亲切客气,从前的刁难也少了许多。

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自己说话底气更足,连腰板都挺得更直了。

说实话,不是这个社会改变了,而是我们变强大了。

正如那句很经典的话说的:

当你强大时,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这世上,或许谁都靠不住,除非你自己有用。

风雨人生路,实力才是我们最坚固的保护伞。

所以,当你遇到牛鬼蛇神的时候,与其纠缠不清,不如努力跳出来,甩掉一身泥泞,他们便再难伤你分毫。

当别人喊你“奋斗精”的时候,不如再跑快一点,那些风言风语自然就消失在耳边。

正如崩溃大哭后的周进,在得到来之不易的考试机会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抛开他人的讥讽,全身心地苦读书。

之后便火力全开,一中举人,再中进士,最终担任广东学道。

就像受尽嘲弄的范进,他若要继续追求功名,就必须把所有的白眼和侮辱,全都咽进肚子里。即使乞乞缩缩,也要再战考场。

从前因为弱小,我们发现,选择权、话语权和主动权,统统不在我们手里。

但只要咬紧牙关向上爬、向前奔,你每往上一步,你生活里的枪暗箭就会少一些。

往后生,所有的鲜花和掌声,都是我们凭实力挣来的。

海明威说过一句话: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其实,老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即使手拿一幅烂牌,也要打出惊人的炸。

就算开局不利,也要一步步过关升级,战胜一切困难,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愿你鼓足勇气,大步向前,攀登不辍。

与朋友们共勉。

更多文章

  • 16岁少年2次从朱元璋手里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跟随朱元璋却暴毙而亡的人,朱元璋从小就被人追杀是真的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史书记载: 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

  • 朱元璋制定的一句话,如今影视剧都在用,成为宫廷戏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最经典的一句话,朱元璋流行口头禅,朱元璋的霸气宣言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朱元璋的故事为题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究竟是哪一句话现在历史剧都在用?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不理解。首先,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命令并不是都被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

  • 朱元璋发明一酷刑,刑具只有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没有犯人能熬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明的十大酷刑,朱元璋研究的酷刑,朱元璋发明什么刑具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咏燕子矶》 这是一首歌颂明太祖朱元璋的七绝,朱元璋绝对称得上是盖世英雄,对外,他扫灭元朝,重新建立汉人王朝。对内朱元璋也毫不手软,面对腐败和犯罪,朱元璋重拳出击,朱元璋的残暴,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大明建立之

  • 官员被判死刑,朱元璋问他祖上何人,听到答案后免他5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处决犯人,朱元璋对官员犯下的罪行,朱元璋杀行刑官员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对于贪官污吏相当厌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在《快园道古》写道,朱元璋将一些办事怠惰的官员治以死罪,不过在这之中,唯独有一个御史“范从文”觉得部分的人罪不致死,阻止刑部行刑。不料,随即被刑部的官员报告范从文“忤逆圣旨”,朱元璋随即将他赐予死罪。明朝有这

  • 梦华录结局:萧钦言奸臣洗白,原型王钦若两次入相,赵盼儿命好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梦华录赵盼儿历史原型,梦华录萧钦言是真实的吗,梦华录里萧钦言有历史原型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萧钦言淡然若定,吟诗作赋,果然具有当朝宰相的风度……这首诗是唐朝李白所写的《侠客行》,后面两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绝对的有气势、有格局!这使得我们对这个被清流派称之为“奸相”的老者肃然起敬……随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齐牧一族所谓的德高望重

  • 数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东京梦华录》北宋首都东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都城,东京梦华录北宋汴梁的繁华记忆,北宋东京城的繁荣和昌盛

    除了产品本身的卓越性,《梦华录》这与北宋的生活图景也有很大关系。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赵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几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梦华录》添加了许多文化含义。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北宋王朝的首都东京——带来了生机。《梦华录》它

  • 三国非常离奇的死亡:魏国功臣被诸葛亮骂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魏国,诸葛亮最怕的魏国人,诸葛亮死后的魏国的故事

    [var1]▲三国时代许多人不得好死 王朗 首先是王朗,他可以说是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不过最后竟然是被“骂死”,也令人啧啧称奇。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76岁,在古代可以说是相当老龄。[var1]王朗上前对阵,并向诸葛亮挑起舌战,但最后当然被智商超高的诸葛

  • 夷陵之战前,孙权曾两次主动求和,为何刘备就是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孙权还了多少兵马,夷陵之战刘备能打过孙权吗,夷陵大战孙权为什么要出兵

    刘备伐吴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刘备和孙权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当时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军南下,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荆州,把刘备逼得走投无路。与此同时,孙权也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胁,且当时的东吴内部,投降派占了一大半,连孙策留给孙权的托孤之臣张昭,都极力劝说孙权投降,可见东吴内部的形势是多么的糟糕!幸亏当时的孙

  • 三国:贤臣择主而事?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跳槽经历让吕布都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最顶级的10位武将,三国正史中的十大武将,三国时期的几位顶级谋士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伴随着诸侯们的起起落落,跳槽的历史名人非常多。徐晃、张郃、陈群、黄权、赵云、黄忠、马超、徐庶、贾诩、荀彧、郭嘉等等,这些三国历史中算是顶级的那一批文臣、武将

  • 刘备骗他,诸葛亮欺他,关羽小瞧他,他竟是三国最有能力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羽和诸葛亮在刘备心里谁地位高,关于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小故事,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谁厉害

    三国时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起义四起。但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本事。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卧龙先生诸葛亮计谋举世无双,博学多识。仁德天下的刘备,招揽各路名将。但要论谁是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上述的几位却都不在其列,因为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在东吴。他就是吴国的第二大军师鲁肃,鲁肃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