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中央与地方之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国,国内矛盾复杂,周边民族关系也复杂。所以,历代朝廷都是既希望中央势力强大,又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保持相应的势力,以应对边境冲突或者境内暴乱。
然而,愿望总是美好。地方势力一旦,往往就会逃脱中央政府的控制。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弱,楚庄王就敢挑战中央,问鼎中原。再比如唐朝末年,地方节度使势力庞大,中央政府都无力驾驭,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有鉴于此,宋代就强力削弱地方势力,搞出了一套兵将分离的制度,这倒是使得政府稳固,国内安宁。然而,这样举动导致的副作用也很大,整个宋朝虽然富足安宁,但却成了羊圈里的肥羊,只能忍气吞声地被辽金元三个邻国暴打。
到了大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借鉴唐宋两朝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矛盾的举措,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那就是卫所制度加上文官制度。
再说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所谓君权,就是君主的权力,相权就是宰相的权力。自从有了君主那一刻起,宰相就必然应运而生。想想随便一个大老板,家大业大的,总不能事必躬亲、亲临亲为吧。所以,为了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为了事业能够更加红火,大老板就必定会指派一个人,来去帮助自己管理家业,处理一些相对琐碎的事情。而这个人,在家就叫管家,在国就叫宰相。
所以,不管是君主被称作大老板,还是宰相称作管家,君权和相权都必定会相互依存,不可改变。这也是朱元璋之前,历朝历代的明君圣主们所深知的。
但是,朱元璋到底不是一般人。在朱元璋心中,宰相是块儿绊脚石,一定得搬走,不然的朱老板手里的权力就得被别人分享,这点是万万不能的。再说了,虽然古往今来有不少明相,但是专权欺君的奸相也不在少数,万一哪一天朱家儿孙也遇到了这样一个奸相呢?
那就废掉吧!虽然没了宰相会累一点,但是咱朱老板不怕。
于是,宰相制度就在太祖朱皇帝手里被废掉了。老朱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放心了,自己打下了江山,又设计了一套稳定江山制度,还把数千年困扰历代皇帝的问题也搞定了,从此以后,天下必定一直是朱家的。
然而,宰相制度虽然废除了,但是掌握相权的机构依然存在。而这个机构,在朱元璋之前,叫做宰相,之后,叫做内阁,再之后,叫做国务院。
所以,朱元璋的目的最终也没有达到。
当然,朱元璋的目的不仅仅是没有达到,相反的,还造成极其严重的政治后果。
在没有废除宰相制度之前,君权和相权都有自己的行使范围。这点就不用细说了,毕竟君王和宰相已经配合上千年,上方都有一套祖传下来的套路和规矩。然而,朱老板废掉了宰相制度,那就意味传承几千年的套路和规矩也需要被打破了。
所以,继宰相制度而产生的内阁制度,就再也没有了传统的约束,内阁的权力可以肆意增长。试看中华两千年封建史,几曾有宰相肆意插手君王晚上夜生活的?
可怜啊!如果朱皇帝泉下有知,看到后代儿孙的囚徒生活,真不知道会不会后悔自己废除了宰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