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子孙兴盛200年,只因“敬恕”二字

曾国藩子孙兴盛200年,只因“敬恕”二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49 更新时间:2024/1/19 10:28:06

今曰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凌我之子孙。

有人说,按照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标准,中国5000年历史,一共产生了2个半圣人。

前面两个圣人分别是孔子阳明,而最后半个圣人则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但是,比起个人的功名荣辱,曾国藩更加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传承百年的治家之道。

曾氏兄弟五人的家庭,绵延至今将近200年,传至第八代孙,共走出有名望的人才240多人。

曾国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二儿子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

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

第四代,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教育家。

第五、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香火延续至今已是第八代,期间没出过一个废人,更没出过一个纨绔子弟。

其中的秘诀,无非曾国藩在其诫子书中留下的两个字:

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01

一曰敬

曾国藩在《挺经》中,曾经和孩子们说过一个故事。

老家的荷叶塘住着一位老人,一天,家里要邀请贵客,老人便让儿子到街上买些酒菜。

可儿子挑着一担空箩筐出去,一直到日落西山还不见回来。

老人心急自己出门去找,却在半路的一丘水田田埂上看到奇怪的一幕:

儿子担着一担东西站在那里,在他对面也站着一个挑担子的人。

两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一动不动。

老人一阵气急,连声呵斥儿子:

“家里等你的酒菜,你却像个死人一样地站在这里,到底要做什么?”

儿子委屈地说:“他不让我过去。”

老人马上对那人笑说:“兄弟,你放他过来吧!”

那人怒道:“你好偏心,你为什么不叫你儿子下田,放我先过去呢?”

老人耐心地回到:

“兄弟,你人高,他人矮,再说你是杂货,他是吃的东西,你的货可以沾水,他的货不能沾水。”

这一番解释,对面那人不仅没有接受,反倒是越发生气了:

“他小我大,他应该要让我,我不能让他。”

老人见状无可奈何,只能自己脱去鞋袜道:

“罢,罢,只有我下田了。”

那个人见老人这么做,心里过意不去了,连忙喊:

“既然老丈这么费事,我就下到水田里,让你把担子挑过去。”

说完便立刻下到水田,让出路来。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尊重是相互的。

人就是这样,你对我态度傲慢,那我也绝不能吃亏。

但是一方若是表现出敬意,对方一定会以敬意回报。

《曾国藩家书中》曾言:“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

官宦人家子女容易沾染上骄矜的习气,生出傲骄的心理,轻视别人。

曾国藩强调“敬”在治家中的重要性,就是因为他深知骄矜之气在导致一个家庭败落上的影响,而敬畏之心,正是戒除骄躁的成家之本。

曾国藩教育子弟:“修身以道,修道以人,修人以孝,修孝以敬。”

对待亲人时敬爱,才能家庭和睦。

对待他人时敬重,才不招惹祸端。

对待事业时敬畏,才能稳步提高。

曾国藩在《诫子书》中写:

“主敬则身强,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将心比心,一个人懂得尊敬他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所以,“敬”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家族的成家之基。

02

二曰恕

曾国藩常言:“善莫大于恕。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一个人,以宽恕自己的心态去宽恕别人,则与他人的交情会越来越深,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以责备他人的心态来责备自己,则可以使自己过错越来越少。

做好“恕”字功夫,朋友多,人缘好,路也会越走越宽。

曾国藩为官一求才若渴,因此也有被人忽悠的时候。

一次,一人冒充校官,上门拜见。

曾国藩见这个人言词伶俐,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也说得头头是道。

于是大喜,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

第二天见了一众将领,此人煞行介事地对曾国藩说:

“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

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

此人立马推举出涂宗瀛和郭远堂。

这两个人都是军中翘楚,曾国藩认为此人颇有眼光,便待为上宾。

不过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位给他,就暂时派他督造船炮。

没想到几天后,此人竟然携带巨款,逃之夭夭。

贪污公款可是大案,属下建议立即通缉此犯,曾国藩默然良久,叹口气,摆摆手,说:

“算了,算了,由他去罢。”

众人不解,曾国藩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

过了几天,手下人追问他为什么不发兵追捕。

曾国藩道:“此人不过是为了区区钱财,若是追捕得紧,必然逃到太平军中,反为不美。这事就算了吧。”

苏东坡言,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其实指的是一种做事的策略,话不说尽,事不做绝,凡事留有余地。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诫语中说: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曰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艰难少矣。”

做人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谁都有难念的经,谁也不会完美无缺,都有无奈,没有人保证一生得意,说不定有一天,拉你一把的,正是你嘲笑的人。

史学家钱大昕说过一句话:

“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已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

器量阔宏,使我们能检点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不但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相交以诚,大度宽容,遇事不走极端,不仅使曾国藩提升了人格魅力,还减少了树敌。

更重要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使得世人对曾氏一族的支持和真心相助。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历史的关键时刻,曾家都能逢凶化吉、绵延发达的重要原因。

道光二十九年(1849),身在京城十多年,在事业上高歌猛进的曾国藩,内心却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风光。

在当年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他流露出关于家族传承的无限焦虑: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充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家族传承最重要的不是财富,不是知识,而是德行。

“敬恕”两个字是曾国藩留给后世子孙的作人之道,更是曾氏一族立德、立业,人才辈出,传承不绝的基础。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愿我们亦能谨守“敬恕”二字,从修身成人开始,成为自己和家人积攒行走世间的底气。

与诸君共勉。

更多文章

  •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年后清亡了,剩下的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辛丑条约赔款还清了吗,辛丑条约赔款9.82亿是怎么算的,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两白银

    但是像明抢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早就不是第一次了,早在清朝末年的中国,就被八国联军明抢了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等总合计下来接近10亿两白银,这笔“赔款”对于当时的清政府而言,相当于掏空了多少年的国库。这笔赔款,中国用了整整37年才全部还清,在这37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不仅仅是还款的历程,还经历了一段血泪

  • 拉林: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至今保留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后裔现在在哪里,拉林满族镇八旗,和珅与索额图关系

    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比较了解清朝的历史。再加上不少电视剧都拍摄清朝的故事,导致大家对清朝的统治和政策都非常感兴趣。当时,努尔哈赤建立军队,想要攻打明朝的时候,他选择的人都是正四旗里面的子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更纯正的且地位更高的满族人。但是,清朝建

  • 《儒林外史》: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儒林外史人生哲理,儒林外史感悟简短,儒林外史中的人情世故

    《儒林外史》中,最出名的要属范进。中举前被羞辱成现世报,中举后被吹捧成文曲星。殊不知,范进中举的转折点,全靠一位贵人相助。这个人就是周进。一个同样从底层爬起,为功名耗了大半辈子光阴的人。现在的范进,就是周进的过去。两段循环往复的人生,足以向我们揭露一个扎心真相: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你弱的时候,坏人

  • 16岁少年2次从朱元璋手里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跟随朱元璋却暴毙而亡的人,朱元璋从小就被人追杀是真的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史书记载: 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

  • 朱元璋制定的一句话,如今影视剧都在用,成为宫廷戏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最经典的一句话,朱元璋流行口头禅,朱元璋的霸气宣言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朱元璋的故事为题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究竟是哪一句话现在历史剧都在用?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不理解。首先,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命令并不是都被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

  • 朱元璋发明一酷刑,刑具只有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没有犯人能熬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明的十大酷刑,朱元璋研究的酷刑,朱元璋发明什么刑具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咏燕子矶》 这是一首歌颂明太祖朱元璋的七绝,朱元璋绝对称得上是盖世英雄,对外,他扫灭元朝,重新建立汉人王朝。对内朱元璋也毫不手软,面对腐败和犯罪,朱元璋重拳出击,朱元璋的残暴,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大明建立之

  • 官员被判死刑,朱元璋问他祖上何人,听到答案后免他5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处决犯人,朱元璋对官员犯下的罪行,朱元璋杀行刑官员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对于贪官污吏相当厌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在《快园道古》写道,朱元璋将一些办事怠惰的官员治以死罪,不过在这之中,唯独有一个御史“范从文”觉得部分的人罪不致死,阻止刑部行刑。不料,随即被刑部的官员报告范从文“忤逆圣旨”,朱元璋随即将他赐予死罪。明朝有这

  • 梦华录结局:萧钦言奸臣洗白,原型王钦若两次入相,赵盼儿命好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梦华录赵盼儿历史原型,梦华录萧钦言是真实的吗,梦华录里萧钦言有历史原型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萧钦言淡然若定,吟诗作赋,果然具有当朝宰相的风度……这首诗是唐朝李白所写的《侠客行》,后面两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绝对的有气势、有格局!这使得我们对这个被清流派称之为“奸相”的老者肃然起敬……随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齐牧一族所谓的德高望重

  • 数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东京梦华录》北宋首都东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都城,东京梦华录北宋汴梁的繁华记忆,北宋东京城的繁荣和昌盛

    除了产品本身的卓越性,《梦华录》这与北宋的生活图景也有很大关系。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赵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几千年前,市场充满了美丽和优雅《梦华录》添加了许多文化含义。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北宋王朝的首都东京——带来了生机。《梦华录》它

  • 三国非常离奇的死亡:魏国功臣被诸葛亮骂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魏国,诸葛亮最怕的魏国人,诸葛亮死后的魏国的故事

    [var1]▲三国时代许多人不得好死 王朗 首先是王朗,他可以说是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不过最后竟然是被“骂死”,也令人啧啧称奇。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76岁,在古代可以说是相当老龄。[var1]王朗上前对阵,并向诸葛亮挑起舌战,但最后当然被智商超高的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