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当的“泗水亭长”,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刘邦当的“泗水亭长”,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02 更新时间:2024/1/25 11:23:59

历史上能够作为开国皇帝的人,基本都具有自身的长处。有的能征善战,有的智虑深远,还有的善于笼络人心。其中的某些优秀的君王兼具其中的多项优点,所以才能在一个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和本就是门阀世家或者带兵之将的人不同,有的君王是从微末之中,一步一步打拼下的江山。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除了自身作战能力强以外,不但心狠手辣而且善于识人用人,这些人辅佐着他从一个普通义军首领,成为九五至尊。像朱元璋这样白手起家的君主不多,还有一位比较知名的就是汉高祖刘邦了。他也算得上是草根出身,但和朱元璋乞丐的身份不同,他曾经是位“亭长”,那么这个亭长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又对他的飞黄腾达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

刘邦的发迹史

刘邦字季,生于战国时期的江苏省,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在正式场合别人叫他刘季,而平时的街坊乡亲们就叫他刘三儿。由于在家中是老幺,所以自小他就没什么责任感,每天最喜欢跑到街上和闲汉们厮混,慢慢的自己也就成为了一名标准的闲汉。

据史料记载,刘邦生的一副大富大贵之像,可是家中的父亲却总因为他整天不务正业而责怪他。可是刘邦心中一直有一个封侯拜相的理想,所以对于别人的看法不怎么放在心上。

刘邦从小的偶像就是战国四公子,其中最喜欢的是信陵君。在他出门游历的时候,碰巧遇见了信陵君从前的门客张耳,于是他拜在张耳门下作了这位门客的门客。

在跟随张耳四处游历的过程中,刘邦渐渐学会了如何招揽人心为己用,也明白了想多交朋友的话,态度和好处缺一不可的行事准则。虽然刘邦没读过什么书,可是这一套社会大学的教育,为他日后聚众起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时隔不久,秦国凭借自身的强大,逐渐吞并诸国,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随着秦朝的建立,各地对于基层管理者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交友广泛的刘邦得到消息,也对于做官跃跃欲试。

正巧在秦国灭楚后,该泗水郡为泗水亭,面向全社会招聘亭长。刘邦参加了考核并成功选上,成为了泗水亭长。做了亭长的刘邦并没有忘记初心,一贯的贪杯好色又憧憬大富大贵。

泗水亭长是什么官

秦代的“亭”是附属在乡一级架构下的单位,但又不是县的意思。在秦朝,亭是一个联络和治安管理单位。因为秦朝由于变法的缘故,所以治国理念属于法家的范畴,这也就出现了连坐和类似保甲的制度。

一甲之中的人们互相监督,防止犯罪和外来嫌疑人的渗透。而亭长则管理所属地的缉盗和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从现代的角度来说,刘邦的亭长属于当地的公安和邮政一把手的位置。

这个官职说大不大,可是它的权利却是实打实的。首先既然主管治安,那么在街面上做买卖的各家各户,对于这位刘大人的孝敬和好处自然少不了。喝酒不给钱自不必说,每到年节的小意思也是人之常情。

而深谙社会规律的刘邦也自然懂事,对于他们的一些小动作自然假装看不见,而且如果有公务需要请客的话,使用公款消费也从不含糊。一方面刘邦固然在市井混的如鱼得水,另一方面他也凭借着独特的交友方法,聚集了一大批游侠为他效命。

在战国时期,游侠这个群体人数不少,刘邦原来也算是其中的一员。这些人不顾社会法制,因为自身的义愤就可能作出杀人的事情来。许多战国时期的刺客都是这一群体,比如荆轲聂政等等,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群亡命之徒。

刘邦靠着亭长职位的庇护,收留了不少这样的人作为手下,可见他的志向不小,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在这个时机来到之前,另一个机会却来到了他的面前。

一切从亭长开始

刘邦的事情传到一位大族的耳朵里,他就是临县的吕公。这个人是一位世家大族的家主,本来和刘邦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可是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对刘邦的看法。据说一次吕公宴请宾客,县里的各级官员都来参加。

刘邦也来了,可是在门口被拦下,看门人说必须随礼1000才能入席。刘邦没钱,可是又不甘丢了脸面,于是他冒充唱礼人高喊:“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一万”,边说边走了进去。

吕公听到这么大的手笔,自然询问这位刘季是谁?有知道底细的人告诉他刘季只是个小小的亭长,随礼一万大概率是吹牛。吕公微微一笑,找到一个机会见到了刘邦。

他对刘邦说自己擅长相面,见到刘邦一表人才,将来肯定是大富大贵之象,所以想把女儿嫁给他。刘邦白捡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媳妇自然愿意,可是吕公的夫人却不愿意女儿嫁给一个泼皮。可是吕公坚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虽然吕家是个大族,可是这次因为受到政治株连,被贬斥到当地,急需和当地人搞好关系,而这刘邦就是典型的地头蛇,把女儿嫁给他第一可以帮助自身,而且凭他的能力,女儿以后也不至于过得不好。家人无奈只好同意,就这样他的女儿吕雉从这一刻起,开始了随着刘邦从底层到山峰的逆袭之路。

在亭长的位置上,除了媳妇,刘邦还收获了几位好友,其中就有未来的汉朝宰相——萧何这位家世清白的优等生也倾心于刘邦的为人,不但在刘邦任亭长时多有照顾,后来更是一路辅佐刘邦,建立了一统天下的西汉王朝。

结语

对于刘邦来说,亭长的位置也许刚刚好。如果是个平民,他可能没有机会认识萧何,吕公甚至娶到吕雉,也就失去了很多助力;如果官阶太高,恐怕他就会站在统治者一方,不会心生叛逆之心反而钻营如何升官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汉献帝最恨的人不是董卓,也不是曹操,而是一位汉贼,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献帝为什么不恨董卓,董卓为何废掉汉献帝,汉献帝和董卓谁更聪明

    人性都是具有多面性的,皇帝也不例外,但无论是作为暴君还是明君,他们都曾意气风发地掌控过整个王朝的发展和走向。其实做皇帝最无奈的并不是成为怎样的君王,而是想成为怎样的君王却无法做到。这就是皇帝分类中的第三种:傀儡皇帝,这种类型的皇帝很多,但要轮到最为悲惨的,三国时期的汉献帝就算一个。他被董卓推上皇位,

  • 秦始皇的心腹为啥全是姓“蒙”的?蒙家到底是什么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细节映射全局。”的确是这样的,在我国古代,因为古人的隐晦,所以很多的时候,人们很多的行为看似是无关紧要,但是仔细探究其中,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是有很多的联系的,而且也是让人大为震惊的。而很多时候,虽然人们的姓氏看似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其中也是映射出了很多的秘密和真相,甚至很多时候也是折射出

  • 曾国藩子孙兴盛200年,只因“敬恕”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为啥子孙发达,曾国藩的子孙有多厉害,曾国藩的后世子孙

    今曰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凌我之子孙。有人说,按照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标准,中国5000年历史,一共产生了2个半圣人。前面两个圣人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而最后半个圣人则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但是,比起个人的功名荣辱,曾国藩更加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传承百年的治家之道。曾

  •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年后清亡了,剩下的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辛丑条约赔款还清了吗,辛丑条约赔款9.82亿是怎么算的,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两白银

    但是像明抢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早就不是第一次了,早在清朝末年的中国,就被八国联军明抢了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等总合计下来接近10亿两白银,这笔“赔款”对于当时的清政府而言,相当于掏空了多少年的国库。这笔赔款,中国用了整整37年才全部还清,在这37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不仅仅是还款的历程,还经历了一段血泪

  • 拉林: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至今保留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后裔现在在哪里,拉林满族镇八旗,和珅与索额图关系

    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比较了解清朝的历史。再加上不少电视剧都拍摄清朝的故事,导致大家对清朝的统治和政策都非常感兴趣。当时,努尔哈赤建立军队,想要攻打明朝的时候,他选择的人都是正四旗里面的子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更纯正的且地位更高的满族人。但是,清朝建

  • 《儒林外史》: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儒林外史人生哲理,儒林外史感悟简短,儒林外史中的人情世故

    《儒林外史》中,最出名的要属范进。中举前被羞辱成现世报,中举后被吹捧成文曲星。殊不知,范进中举的转折点,全靠一位贵人相助。这个人就是周进。一个同样从底层爬起,为功名耗了大半辈子光阴的人。现在的范进,就是周进的过去。两段循环往复的人生,足以向我们揭露一个扎心真相: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你弱的时候,坏人

  • 16岁少年2次从朱元璋手里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跟随朱元璋却暴毙而亡的人,朱元璋从小就被人追杀是真的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史书记载: 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

  • 朱元璋制定的一句话,如今影视剧都在用,成为宫廷戏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最经典的一句话,朱元璋流行口头禅,朱元璋的霸气宣言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朱元璋的故事为题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究竟是哪一句话现在历史剧都在用?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不理解。首先,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命令并不是都被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

  • 朱元璋发明一酷刑,刑具只有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没有犯人能熬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明的十大酷刑,朱元璋研究的酷刑,朱元璋发明什么刑具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咏燕子矶》 这是一首歌颂明太祖朱元璋的七绝,朱元璋绝对称得上是盖世英雄,对外,他扫灭元朝,重新建立汉人王朝。对内朱元璋也毫不手软,面对腐败和犯罪,朱元璋重拳出击,朱元璋的残暴,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大明建立之

  • 官员被判死刑,朱元璋问他祖上何人,听到答案后免他5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处决犯人,朱元璋对官员犯下的罪行,朱元璋杀行刑官员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对于贪官污吏相当厌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在《快园道古》写道,朱元璋将一些办事怠惰的官员治以死罪,不过在这之中,唯独有一个御史“范从文”觉得部分的人罪不致死,阻止刑部行刑。不料,随即被刑部的官员报告范从文“忤逆圣旨”,朱元璋随即将他赐予死罪。明朝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