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献帝最恨的人不是董卓,也不是曹操,而是一位汉贼,他是谁?

汉献帝最恨的人不是董卓,也不是曹操,而是一位汉贼,他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57 更新时间:2024/1/24 12:57:29

人性都是具有多面性的,皇帝也不例外,但无论是作为暴君还是明君,他们都曾意气风发地掌控过整个王朝的发展和走向。其实做皇帝最无奈的并不是成为怎样的君王,而是想成为怎样的君王却无法做到。

这就是皇帝分类中的第三种:傀儡皇帝,这种类型的皇帝很多,但要轮到最为悲惨的,三国时期的汉献帝就算一个。他被董卓推上皇位,但傀儡皇帝一做就是三十多年,满腔的抱负无法实现。

被推上皇位

汉献帝刘协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概括,他本就生在乱世之时,又是皇室中人,身边少不了尔虞我诈。就从他出生开始,权利倾轧就从未停止过,但老天对他也颇为眷顾。

他的母亲王美人是汉灵帝的宠妃,她出生于名门之后,举止优雅有着大家闺秀的风范。但她的才华和美貌却引来了何皇后的嫉妒,这何皇后的父亲是个屠夫,她是依靠贿赂宦官才得以进宫侍奉皇帝。

她生性嫉妒,得知王美人怀孕之后屡次迫害,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逞,也许这是老天爷在眷顾刘协,所以让他得以平安的出生。可他出生没几天,王美人就被何皇后给毒死了。

汉灵帝害怕何皇后对刘协下毒手,于是便将他交给董太后抚养。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长大后的刘协完全遗传了母亲的才华和智慧,长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贵公子。

当时汉灵帝的长子是何皇后所生的刘辩,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他本该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此人生性傲慢且举止轻浮,一点国君的风范都没有。

而刘协刚好相反,因此汉灵帝更喜欢刘协多一点,他心中也倾向于立刘协为皇太子,但由于那个传统一直无法下定决心。此时与汉灵帝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还有董卓。

但那时董卓的权力还没那么大,他的上头还有大将军何进。汉灵帝死后,何进拥立刘辩为少帝并把持了朝政大权。后来随着宫中宦官与朝中重臣争权夺利,何进也死在了宦官的手上。

在混乱中,袁绍、袁术带兵攻入宫中杀死两千多宦官,并劫持了刘辩和刘协出逃宫外。但外逃的路途中他们遇到了董卓的三千骑兵,随后在他的保护下,刘协两兄弟便又得以重返宫中。

到了京城后,董卓掌控了这个朝堂的局势,他废掉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史称汉献帝。那一年刘协才九岁,幼帝登基没有任何权势依靠,他被董卓推上皇位,必然也成为了他的傀儡。

没有实权的皇帝

汉献帝刘协继位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傀儡人生,在他的一生中与三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是董卓、李傕和曹操。

董卓在将刘协扶上皇位之后,就掌控了朝政,他自封为丞相,在朝堂上肆意妄为。他的军队在洛阳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干着人神共愤的勾当。

当时关东地区的州郡牧守都联合起来讨伐董卓,他们以袁绍和韩馥为首将兵力集合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洛阳城。董卓见势挟持刘协逃到长安躲避,留下司徒王允主持朝堂政务。

自此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便开始了,此时的刘协被董卓劫持到长安心有不甘,为了摆脱董卓的束缚,他想倚靠关东军的力量重回洛阳。

可是关东联军的各州郡牧守正互相打得火热,都在为了抢占底盘互不相让,根本无暇顾及到刘协的困境,无奈之下刘协只能倚靠内部解决问题。

王允虽然表面上臣服与董卓,但暗地里却向着刘协。后来在他经过一番谋划后,利用董卓与义子吕布的矛盾完成了刺杀董卓的任务。

董卓死后,王允和吕布共同执掌朝政,刘协转了一圈还是没能拿到属于自己的权利。然而没过多久,没有管理才能的王允彻底镇不住局势了,这给了李傕夺取政权的一个契机。

李傕原是董卓的部将,董卓死后他没了依靠,于是在贾诩的建议下向长安发起进攻夺取政权。李傕攻克长安后,杀了吕布和王允,进而成为了东汉的最新掌权者。

可怜的刘协空有皇帝的名号,却看着自己的权利一次次地旁落他人。李傕占据长安,挟持刘协封他为车骑大将军,封郭汜为后将军,以此两人共同把持朝政。

不久之后,李傕、郭汜和樊稠之间发生内讧,李傕乘机将樊稠杀死,与郭汜各自佣兵自重。刘协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想让尚书和侍中前去调节,但两人害怕得罪他们就没去。

当两人的争斗到达白热化的时候,郭汜想劫持刘协,但被李傕提前知晓,于是他便先下手为强了。随后两方在长安城大打出手,使得城中死伤无数,一座繁华都城成了一片废墟。

不久后刘协在杨奉等人的帮助下得以逃脱,他一路辗转东行,当他抵达兖州的时候遇到了前来相迎的曹操。

最恨的人

刘协得到曹操的协助下终于回到心心念念的洛阳城,但他仍然没有实权,掌权的人从李傕变成了曹操而已。

而曹操也借此机会占领了洛阳城,并打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号妄图实现统一的目的,此时孙策占领了江东地区,刘表也居于荆州,三国鼎立之势初步成型。

刘协非常不甘心做个傀儡皇帝,于是便让董承去诛杀曹操,谁知行动还没开始就暴露了,后来他们都死在了曹操手里。

伏皇后不满曹操的残暴不仁,于是想让父亲伏完铲除曹操,但他不敢。之后曹操知道这件事,逼迫刘协罢黜伏皇后,改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

伏皇后去世前向刘协求救,他无奈地说:“我连自己的命到何时结束都不知道,还能救谁”?从登基到现在的境遇,刘协心中满是悲凉。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他的魏王之位,后来他逼迫刘协禅位于他,自此东汉划上了句号。

董卓、李傕和曹操,三个曾经桎梏着刘协命运的三个人,刘协心中对他们的怨恨绝不少,但刘协最恨的还是李傕。

首先董卓虽然骄横跋扈,但若没有他,刘协也不会继承皇位。而且在他掌权期间对刘协还是非常尊敬的。

曹操也一样,即使他利用刘协来达到“令诸侯”的目的,但他并没有称帝的篡位之心,对刘协也相当优待,给足了他作为皇帝的尊严。

然而李傕却不是如此,他掌权的时候从未将刘协当成皇帝对待。刘协在他的羽翼之下活得还不如一个普通人,特别是被他劫持出长安之后,李傕更是对刘协百般侮辱。

他不仅让长安变得生灵涂炭,而且还抢走了刘协原本用来赈灾的钱财全部充入他的军队。并且他还肆意地掠夺百姓,使得饥荒更加严重,关中地区饿殍满地,上百万人口死于饥饿。

因此要说刘协最痛恨的人,非李傕莫属,此人的行径比董卓和曹操还要恶劣。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心腹为啥全是姓“蒙”的?蒙家到底是什么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细节映射全局。”的确是这样的,在我国古代,因为古人的隐晦,所以很多的时候,人们很多的行为看似是无关紧要,但是仔细探究其中,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是有很多的联系的,而且也是让人大为震惊的。而很多时候,虽然人们的姓氏看似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其中也是映射出了很多的秘密和真相,甚至很多时候也是折射出

  • 曾国藩子孙兴盛200年,只因“敬恕”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为啥子孙发达,曾国藩的子孙有多厉害,曾国藩的后世子孙

    今曰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凌我之子孙。有人说,按照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标准,中国5000年历史,一共产生了2个半圣人。前面两个圣人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而最后半个圣人则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但是,比起个人的功名荣辱,曾国藩更加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传承百年的治家之道。曾

  •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年后清亡了,剩下的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辛丑条约赔款还清了吗,辛丑条约赔款9.82亿是怎么算的,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两白银

    但是像明抢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早就不是第一次了,早在清朝末年的中国,就被八国联军明抢了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等总合计下来接近10亿两白银,这笔“赔款”对于当时的清政府而言,相当于掏空了多少年的国库。这笔赔款,中国用了整整37年才全部还清,在这37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不仅仅是还款的历程,还经历了一段血泪

  • 拉林: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至今保留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后裔现在在哪里,拉林满族镇八旗,和珅与索额图关系

    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比较了解清朝的历史。再加上不少电视剧都拍摄清朝的故事,导致大家对清朝的统治和政策都非常感兴趣。当时,努尔哈赤建立军队,想要攻打明朝的时候,他选择的人都是正四旗里面的子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更纯正的且地位更高的满族人。但是,清朝建

  • 《儒林外史》: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儒林外史人生哲理,儒林外史感悟简短,儒林外史中的人情世故

    《儒林外史》中,最出名的要属范进。中举前被羞辱成现世报,中举后被吹捧成文曲星。殊不知,范进中举的转折点,全靠一位贵人相助。这个人就是周进。一个同样从底层爬起,为功名耗了大半辈子光阴的人。现在的范进,就是周进的过去。两段循环往复的人生,足以向我们揭露一个扎心真相: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你弱的时候,坏人

  • 16岁少年2次从朱元璋手里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跟随朱元璋却暴毙而亡的人,朱元璋从小就被人追杀是真的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史书记载: 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

  • 朱元璋制定的一句话,如今影视剧都在用,成为宫廷戏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最经典的一句话,朱元璋流行口头禅,朱元璋的霸气宣言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朱元璋的故事为题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究竟是哪一句话现在历史剧都在用?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不理解。首先,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命令并不是都被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

  • 朱元璋发明一酷刑,刑具只有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没有犯人能熬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明的十大酷刑,朱元璋研究的酷刑,朱元璋发明什么刑具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咏燕子矶》 这是一首歌颂明太祖朱元璋的七绝,朱元璋绝对称得上是盖世英雄,对外,他扫灭元朝,重新建立汉人王朝。对内朱元璋也毫不手软,面对腐败和犯罪,朱元璋重拳出击,朱元璋的残暴,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大明建立之

  • 官员被判死刑,朱元璋问他祖上何人,听到答案后免他5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处决犯人,朱元璋对官员犯下的罪行,朱元璋杀行刑官员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对于贪官污吏相当厌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在《快园道古》写道,朱元璋将一些办事怠惰的官员治以死罪,不过在这之中,唯独有一个御史“范从文”觉得部分的人罪不致死,阻止刑部行刑。不料,随即被刑部的官员报告范从文“忤逆圣旨”,朱元璋随即将他赐予死罪。明朝有这

  • 梦华录结局:萧钦言奸臣洗白,原型王钦若两次入相,赵盼儿命好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梦华录赵盼儿历史原型,梦华录萧钦言是真实的吗,梦华录里萧钦言有历史原型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萧钦言淡然若定,吟诗作赋,果然具有当朝宰相的风度……这首诗是唐朝李白所写的《侠客行》,后面两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绝对的有气势、有格局!这使得我们对这个被清流派称之为“奸相”的老者肃然起敬……随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齐牧一族所谓的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