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奇书:八万外星人“修月亮”,知月球秘密,比伽利略早八百年

唐朝奇书:八万外星人“修月亮”,知月球秘密,比伽利略早八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3/12/25 1:15:12

人类自从诞生灵智以来,从未放弃过对宇宙的往与探索,然而,如今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凭借新兴材料制造宇宙飞船航行太空,可古人却与太空无缘,他们只能看着满天星辰,幻想天空之外的世界。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出现过这样一本奇书,作者在书中对于他幻想中的世界,包括仙、佛、鬼、怪、人物、植物、动物等等都有所记载,其中还包括对于月球的描写,且作者对于月球的了解,竟然与现实十分吻合,而且从时间上来看,竟然比加利率还早八百多年,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西阳杂俎》

这本奇书,便是唐朝著名学家,志怪小说家段成式所作的《西阳杂俎》。

《西阳杂俎》一书前篇全卷二十卷,续卷十卷共六篇,其作品涵盖科技、医药、生物、超自然现象、妖魔鬼怪、礼仪文化等等,用包罗万象来形容毫不为过。不仅如此,作者还在叙述志怪故事的过程中,在文章内保存了唐朝大量珍贵历史文化资料,以供后人研究。

作者段成式对于此书成书可谓呕心沥血,他游览名家大川,走遍中国大小区县,拜访无数名人大家,最终将所见所闻整理编撰成这本《西阳杂俎》。由此可见,此书与清代名著《聊斋志异》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内容也有相似之处。

对于这本书,后代名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鲁迅曾这样说过:“这本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驾齐驱”。

可是,即便《西阳杂俎》再有价值,它终究是古言,且其中的内容早已脱离现代,为这本书如今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这是因为,其中关于月球的描写,非超前,竟然能够领先加利率八百多年,实在是令人震惊。

神秘外星人

在《西阳杂俎》中,讲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唐文宗大和年间,有一名叫做郑仁本的官员,闲来无事和朋友到山林中玩耍,由于山高水远,一群人竟然在其中迷了路。为找到下山之路,俩人只能四处搜寻,结果却偶然在一处空地之上,发现一座凉亭,凉亭当中有一身着厚重白衣人士,此时似乎正在呼呼大睡。

众人见状十分纳闷,荒野森林为何有一凉亭?凉亭中人为何如此穿着?这身白衣看起来就像棉服一般厚重,在这炎热的夏季,难道他不会感到热吗?不过由于天色已晚,众人寻路心切,便把疑问放在心中,走上前将那白衣人士叫醒问路。

或许是太困,那白衣人士被叫醒之后只是看了众人一眼,竟又再次呼呼睡去。众人虽知打扰人睡觉不礼貌,可如果找不到下山之路,夜晚的山林鸟兽遍地,众人恐有性命危险,于是只能再次叫醒白衣人士。这白衣人虽不耐烦,但也知道众人事出有因,于是便和郑仁本等人交谈起来。

在交谈中,郑仁本得知了白衣人士的来历。原来,在白衣人士的自我介绍中,他乃修建月球的工人,月球之上像他这样的人,总共还有八万两千,他因为太过劳累,而到地球上暂作休息,一不小心,便昏睡过去,直到被众人吵醒。

此外那白衣人士还提到,之所以地球人,看到月球凹凸不平,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坑洼处,产生了不同的反射效果。众人听后无不感到惊奇,虽然很想多做了解,但天色已晚,只能匆匆告辞,按照白衣人指示的道路下山。等到下山之后,众人回过头,再望向那凉亭之处,目光所见,只有一片森林,哪里还有凉亭。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包含内容,却非常深刻。首先白衣人穿着不凡,从他描述来看,他在月球做工,那么身着厚重白衣,不正对应着,现代宇航员身穿的宇航服吗?而唐朝显然并未出现宇航服,那么此人,想必是外星人才对。

其次,作者借白衣人之口,描述月球坑坑洼洼,且月球之所以坑坑洼洼被人看到,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坑洼之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射。这篇文章厉害之处就在于此。

要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放大倍数为三十二倍的望远镜,乃公元一六零九年,物理学家伽利略所制作,并首次用于观测月球,在那之后人们才对月球坑洼有所了解。

由此可见,《西阳杂俎》中对于月球的秘密,比伽利略还早了八百多年。如果说这篇故事乃作者编造,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得知月球坑洼,且月球本身不发光,只会反射太阳光呢?而且,如果文章乃作者编造,难不成这一系列符合现实的描述都是巧合吗?如果不是,那是否意味着,在唐朝时期,真有外星人到访过地球呢?

真相疑云

对于此书中描写的故事,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是合情合理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认为,或许故事中的主角郑仁本确实见到过外星人,在人类可观测宇宙之外,仍然有数千万甚至上亿以上的类太阳系存在,由此,诞生除人类之外的生命并非没有可能。

也有人认为,这或许只是一种巧合,毕竟古代著作数不胜数,很多人都曾写过幻想中的未来,根据概率学原理,只要基数够大,总有人能够在文章中,碰运气描述出未来的模样,所以这些人认为,段成式对外星人的描写,不过是一种巧合罢了。

此外,还有人认为,《西阳杂俎》或许就如同《推背图》一样,一开始被人传的十分神秘,最后发现乃后人所做。

结语

综上所述,《西阳杂俎》对于月球的描写,确实比伽利略要早八百多年了,然而其是否属于巧合,又是否真实不作假,就无从得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90年的林芳兵和92年的周洁,谁演得杨贵妃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洁杨贵妃高清图片,扮演杨贵妃的周洁个人资料,周洁和林芳兵

    林芳兵:最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林芳兵在电视剧《唐明皇》在1987年播出,剧中扮演杨贵妃,从形态来说,她是最接近历史记载中雍容丰满的杨贵妃形象,林芳兵的杨贵妃形象十分符合历史的描述,满足了大众对杨贵妃“以肥为美”的想象。珠圆玉润、雍容华贵又不失甜美。林芳兵的杨贵妃太美了,至今无人超越。林芳兵生于1965年

  • 刘邦当的“泗水亭长”,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的泗水亭长能管多少人,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官,刘邦多大当的泗水亭长

    历史上能够作为开国皇帝的人,基本都具有自身的长处。有的能征善战,有的智虑深远,还有的善于笼络人心。其中的某些优秀的君王兼具其中的多项优点,所以才能在一个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和本就是门阀世家或者带兵之将的人不同,有的君王是从微末之中,一步一步打拼下的江山。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除了自身作战能力强以外,不

  • 汉献帝最恨的人不是董卓,也不是曹操,而是一位汉贼,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献帝为什么不恨董卓,董卓为何废掉汉献帝,汉献帝和董卓谁更聪明

    人性都是具有多面性的,皇帝也不例外,但无论是作为暴君还是明君,他们都曾意气风发地掌控过整个王朝的发展和走向。其实做皇帝最无奈的并不是成为怎样的君王,而是想成为怎样的君王却无法做到。这就是皇帝分类中的第三种:傀儡皇帝,这种类型的皇帝很多,但要轮到最为悲惨的,三国时期的汉献帝就算一个。他被董卓推上皇位,

  • 秦始皇的心腹为啥全是姓“蒙”的?蒙家到底是什么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细节映射全局。”的确是这样的,在我国古代,因为古人的隐晦,所以很多的时候,人们很多的行为看似是无关紧要,但是仔细探究其中,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是有很多的联系的,而且也是让人大为震惊的。而很多时候,虽然人们的姓氏看似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其中也是映射出了很多的秘密和真相,甚至很多时候也是折射出

  • 曾国藩子孙兴盛200年,只因“敬恕”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为啥子孙发达,曾国藩的子孙有多厉害,曾国藩的后世子孙

    今曰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凌我之子孙。有人说,按照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标准,中国5000年历史,一共产生了2个半圣人。前面两个圣人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而最后半个圣人则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但是,比起个人的功名荣辱,曾国藩更加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传承百年的治家之道。曾

  •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年后清亡了,剩下的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辛丑条约赔款还清了吗,辛丑条约赔款9.82亿是怎么算的,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两白银

    但是像明抢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早就不是第一次了,早在清朝末年的中国,就被八国联军明抢了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等总合计下来接近10亿两白银,这笔“赔款”对于当时的清政府而言,相当于掏空了多少年的国库。这笔赔款,中国用了整整37年才全部还清,在这37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不仅仅是还款的历程,还经历了一段血泪

  • 拉林: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至今保留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后裔现在在哪里,拉林满族镇八旗,和珅与索额图关系

    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比较了解清朝的历史。再加上不少电视剧都拍摄清朝的故事,导致大家对清朝的统治和政策都非常感兴趣。当时,努尔哈赤建立军队,想要攻打明朝的时候,他选择的人都是正四旗里面的子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更纯正的且地位更高的满族人。但是,清朝建

  • 《儒林外史》: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儒林外史人生哲理,儒林外史感悟简短,儒林外史中的人情世故

    《儒林外史》中,最出名的要属范进。中举前被羞辱成现世报,中举后被吹捧成文曲星。殊不知,范进中举的转折点,全靠一位贵人相助。这个人就是周进。一个同样从底层爬起,为功名耗了大半辈子光阴的人。现在的范进,就是周进的过去。两段循环往复的人生,足以向我们揭露一个扎心真相: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你弱的时候,坏人

  • 16岁少年2次从朱元璋手里死里逃生,实在是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跟随朱元璋却暴毙而亡的人,朱元璋从小就被人追杀是真的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史书记载: 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

  • 朱元璋制定的一句话,如今影视剧都在用,成为宫廷戏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最经典的一句话,朱元璋流行口头禅,朱元璋的霸气宣言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朱元璋的故事为题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究竟是哪一句话现在历史剧都在用?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不理解。首先,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命令并不是都被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