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虽是跛子,更不受朱棣待见,却是大明王朝第一仁爱之君

他虽是跛子,更不受朱棣待见,却是大明王朝第一仁爱之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87 更新时间:2024/1/19 8:19:50

朱棣的太子朱高炽左足残疾,行动不便,因此一直担任驻守后方的任务,靖难之役中,父亲朱棣率领十万燕军在前线奋勇直前,朱高炽则是在北京城抵御南军的进攻。

朱高炽剧照

后方工作在朱棣眼里是个简单的任务,而跟随他浴血奋战的儿子朱高煦却是格外勇猛,这样一来,朱棣对朱高煦是高看一眼,而对身材臃肿且行动困难的朱高炽百般瞧不上。朱高煦深知父亲对他偏爱,于是想方设法地设下圈套来诬陷哥哥朱高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代替他的太子之位。

朱高炽虽然是先天残疾,但他是恪守儒学之道,对政事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朝中大臣倾向拥护太子朱高炽。再加上学士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朱棣才下定决心,留住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断了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的朱高煦的念想。因此朱高煦对这些辅佐朱高炽的臣子十分嫉恨,认为是他们阻挠了自己的夺位之路。

明太祖朱棣

1414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带着皇太孙朱瞻基,率领大批将士从北京出发,北上亲自征讨瓦剌。三个月后,胜利的朱棣带着军队班师回朝,得知消息的太子朱高炽派一个叫金忠的兵部尚书去迎接朱棣。等到朱棣到北京后,负责迎接王师的使臣金忠去晚了一会,这让朱棣十分不快,而怯生生的金忠送上太子奏章时,朱棣的怒火一下子被激起来了。他将这封奏疏使劲扔到桌上,怒不可遏地说:“这都是你们辅佐的过错。”不死心的朱高煦见此机会,乘机对父亲朱棣进献谗言,说这是太子和诸臣故意做的,是对父皇不忠不义的表现。

朱高炽剧照

本就在气头上的朱棣,听到这句话,更是火冒三丈,他将怒气全部撒在辅佐太子的臣子身上,下令将所有辅佐太子的大臣逮捕,押往京师亲自审问。东宫大臣无一幸免,包括后来的名臣杨溥杨士奇,锦衣卫将他们迅速逮捕,严刑拷打了一番。

尽管这样,朱棣仍然不解气,他派人召来杨士奇,询问太子朱高炽和这件事情的关系,杨士奇先是磕头如捣蒜,随后指天发誓:太子对皇上非常孝敬,前几天之所以迎驾来迟,都是臣等辅佐的罪过。听完杨士奇慷慨激昂的话,朱棣这才放下了对朱高炽的怒火,然而那些可怜的大臣,却在牢狱里待了将近十年。

剧照

1424年,第五次出征蒙古的朱棣在回师途中病逝,临终前遗命英国公张辅,传位给远在南京的皇太子朱高炽。

由于皇位有太多人垂涎,远的不说,单说三番两次陷害太子的汉王朱高煦,那可是为了帝位能置人于死地的主。内阁首辅杨荣和英国公张辅商量再三,决定封锁朱棣驾崩的消息,同时派人密奏皇太子,希望能够尽快来北京继承帝位,那时候朱高煦就算想做什么也晚了。一个月后,得到消息的朱高炽秘密赶往北京城,随后在北京城宣布继位,史称明仁宗。

明仁宗剧照

埋葬的顺序繁琐复杂,斋戒、祭告仪式过后,新帝朱高炽还要进行祖奠大典,他站在朱棣的棺椁的旁边,朝着正西方向,身后是一众大臣跪拜。朱高炽在继位后的第一天,就下令释放了因“迎驾来迟被牵连”的大臣,还挨个提拔了他们,像冼马杨溥被提升为内阁大臣,官居正二品,大学士黄淮则是升为太子少保,官居正一品,这一点可以看出朱高炽的有恩必报,他认为这些大臣是无辜的,就因为使臣迟了一会,白白浪费了他们十年的时间。

朱高炽的帝位生涯很短暂,以至于他的政绩虽然可圈可点,但有关他的事迹又是格外笼统简单。朱高炽颁行的都是倾向于休养生息的安民政策,减轻因成祖朱棣连年北伐和迁都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朱高炽体察民情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朱棣在位时连年北伐,大部分的政事都交给还是太子的朱高炽处理,因此朱高炽即位后的政策和监国时推行的大抵相同。

杨士奇剧照

朱高炽的性格宽厚,他对朱高煦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容忍退让,哪怕朱高煦当面嘲笑他是个跛子,他也只是微微一笑,假装没有听见。可是刚毅的永乐帝朱棣看不到朱高炽的仁爱,他曾多次想要废黜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在他的心目中,朱高煦和他的行为方式十分相似,他们才像一对亲父子。朱高炽能够留住太子之位,除了拼死保护的官员大臣,还有朱棣宠爱看重的皇太孙朱瞻基,机敏勇敢的朱瞻基,让朱棣有了含饴弄孙的快乐。

朱高炽的宽厚大度还体现在为建文遗臣平反这件事情上,对于建文帝这个生死未知的堂哥,不敢违逆父亲的朱高炽无能为力,朱棣在位时抹去了建文帝的存在,不让他入祖宗皇祠。可是对那些忠于建文帝的臣子,像被灭十族的方孝孺,朱高炽能够做到为他们平反正名,将他们从奸臣榜上拉下来。当初不肯依附朱棣、痛骂朱棣是乱臣贼子的奸臣,朱高炽没有站在父亲这一边,而是对那些敢直言顶撞的人一种肯定,忠义没有错,错的是他们跟错了人。

朱高炽剧照

明史对朱高炽的评价颇高,虽然即位不到一年的时间,朱高炽却能够称得上贤君。按照明朝的旧制,守卫皇城的将士必须是紫禁城控制下的亲军兵士,这些将士必须要保证皇帝极其家族的安全,因此他们必须忠于职守,不能随便更换。

为了确保皇帝的安全,他们甚至不能喝自己的妻子儿女见面。朱高炽认为守军将士既是亲军属下,又不能随意更换,对守卫皇城的作用的确加强,可那些守城将士却要不分昼夜地巡视,长年累月不能更替,无法和父母妻儿团聚,这样残酷的做法有违圣君之道。

仁爱的朱高炽下令抽调各地的卫士,用来更换长期守城的将士,让他们有机会休息和调整。兵部尚书吕庆害怕这种做法会带来不小的祸患,他急忙向朱高炽上奏说:“守城事关重大,陛下怎么可以相信那些分散的兵士呢?”朱高炽笑着回答:“对人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怀疑,作为仁君要爱民如子、爱兵如子,如果失去民心,那么即使是亲军也会反目。”朱高炽的一番言论着实感动了不少大臣,同时许多兵士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泪流满面。

朱高炽剧照

明朝经历了洪武、永乐的两个阶段,当政者朱元璋、朱棣都是专制有余、仁爱不足,上到朝臣下到百姓,都能感受到皇帝的威严。作为朱明王朝的第三代传人,朱高炽和建文帝朱允炆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是自幼接受仁学教育,崇尚爱民如子的贤君。朱元璋长在乱世,又是开国之君,猜忌心和杀戮心要重一些,朱棣常年驻守边疆,燕军军纪严明,离不开朱棣的赏罚分明。因此朱棣即位后对待臣子是格外严厉,明朝的特务机构横行无阻,也彰显着明朝的君权达到顶峰。

朱高炽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广施仁爱实属不易,难怪史书对他的评价要好一些。

花开说:但历史就是如此动态的平衡,朱高炽仁爱有余却在位不足一年,而其猝然而死也不免让人怀疑。关于皇权与其施政,关于上层建筑与底层的矛盾等众多的因素也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日间激化...

参考资料:《明史》等

更多文章

  • 朱棣雄才大略,在位期间皇后之位空缺17年,他的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的皇后死后又立谁为后,朱棣的第二个皇后是谁,朱棣的皇后列表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政变取得了大唐的军政权利,朱棣则是发动靖难之役而取得帝位。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之后建文帝为了解除诸侯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于是就施行削藩。但没想到的是,建文帝削藩不成,不仅引来了一场靖难之役,而且自己的帝位也被朱棣抢

  • 魏忠贤死后没多久,明朝就垮台了,崇祯死前大呼群臣误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忠贤临死前对崇祯说了一句话,魏忠贤不死明朝能活得更久吗,魏忠贤死后明朝还能延续吗

    魏忠贤作为明朝最大的宦官,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低,人们都用奸臣、阉党来形容魏忠贤,魏忠贤在位期间由于朱由校对其放任,导致魏忠贤把持了朝政,虽然魏忠贤陷害忠良,贪赃枉法,但是在一些大事上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因为魏忠贤自己也非常明白,依靠自己的出身,不过是皇帝的走狗,就算权力再大也是依附于明朝之上的,如

  • 苏轼:养一个好心态,顶得上世间一切良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轼人生短句,苏轼为人处世的情怀,什么是苏轼豁达开朗的心态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宋朝哲宗年间,苏轼和旧党元老梁焘、刘挚先后被贬往岭南。当时岭南气候湿热,瘟疫流行。梁焘、刘挚到岭南之后,先后病死。只有苏轼,百病不侵,安然无恙。他性情豁达,食肠宽大,无论走到哪里都吃得下,睡得着。什么瘴气、疫病,都影响不到他。别人长吁短叹,垂头丧气。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

  • 康熙效仿朱元璋一招,也想“治隆唐宋”,结果不看教训而贻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治隆唐宋碑康熙曾五次南巡,每次过金陵,都要专程至孝陵致祭,行三跪九叩礼,并御书礼赞朱元璋“治隆唐宋”!可以说,朱元璋是康熙帝的前朝偶像,康熙帝是朱元璋的隔代粉丝。2朱元璋在择储上,推行合乎儒家宗法制的嫡长子皇位继承者,这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赞赏和支持。他在立国之初,即册立皇长子即嫡长子朱标为太子,为之组

  • 明代宗朱祁钰,怎样才能逆天改命,阻止夺门之变,保住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代宗朱祁钰历史评价,朱祁钰死后皇位是谁,明朝朱祁钰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首先,左顺门之变,当文官们一哄而上,以诛杀王振余党之名,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宦官毛贵、王长随等人后,不能如史实一般被吓得惊慌失措,从此给朝臣留下“怯懦胆小”的第一印象,反之,要挺身而出,以朝堂法度怒斥其非,严惩带头斗殴的给事中王竑等人,让朝臣看到自己的胆量和担当。其次,北京保卫战,不能躲在皇宫后

  • 为何金兀术的拐子马铁浮屠遇上岳家军铁输?岳飞的应对战术不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岳家军大破金兀术,金兀术与岳飞关系,岳飞与金兀术之间的战斗

    金兀术既然是一位名将,怎么可能是一直在打败仗呢?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真实历史中的金兀术并非无能之辈,他的战绩也是相当辉煌的,不过不可否认,在后期遇到韩世忠、岳飞等名将后,确实战斗力下滑了不少。从崭露头角到主力战将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金兀术”是女真语的音译。他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女

  • “官二代”李清照:好酒、好赌、好色,中国千古第一风流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当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为什么被评为十大才女,李清照爱喝酒好赌吗

    谁是中国第一才女呢?乍一看,这个问题很像是带节奏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才女那么多,谁家的粉丝有胆子敢去说,自己家的偶像就是第一才女呢?细细一想,好像这个问题又没有了什么争议。论才之一字,从古至今,又有哪个女子敢在李清照面前说自己有才呢?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是精彩至极。在诗词

  • 齐王王保保,为啥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劝降他用了什么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北征王保保,朱元璋7次招抚王保保,王保保与朱元璋的关系

    王保保,汉人还是蒙古人?我们说王保保是一个身世复杂的人,这一点首先体现在他的出身上。首先大家看到王保保这个名字,肯定觉得他是一个汉人。但其实王保保还有一个名字,叫扩廓帖木儿,这个名字又是一个典型的蒙古名字,那么王保保究竟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呢?王保保出生在河南沈丘(其出生地也可能位于安徽省临泉县,当时也

  • 李景隆被笑称是朱棣卧底,他是怎么坑建文帝的?三场大战就是见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对李景隆的态度,李景隆怎么变成朱棣的,朱棣大破李景隆

    李景隆的人生完美的解释了当下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为什么这么说,他的确做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建文帝要追责在靖难之役中的失职人员,李景隆是第一个应该被清算的大将。李景隆之所以能被委以重任,首先要感谢的不是齐泰、黄子澄等文臣,而是他的父亲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

  • 明代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什么能保全子孙?只因铺了一张婚姻关系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陆炳权,陆炳死后谁当了锦衣卫,明朝锦衣卫陆炳之死

    锦衣卫在历史上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国家角度讲,它是皇家特务机构;从家天下的角度说,它就是皇帝的私人打手。由于深得皇帝信任,知道的秘密也多,又可以凭借三言两语决定他人的生死,也做了不少坏事,拉了不少仇恨,因此,这一特殊群体所担的风险也比较高。特别是对于锦衣卫指挥使,能够寿终正寝的人太少,绝大多数都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