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鲜有人知的乾隆皇帝巡视河南:为岳飞写诗,登顶泰山

鲜有人知的乾隆皇帝巡视河南:为岳飞写诗,登顶泰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4/1/22 2:37:42

鲜有人知的是,乾隆皇帝不仅六下江南,还曾经巡视过河南。乾隆皇帝巡视河南的时间,比第一次下江南(1751年)还早。

1750年8月17日,已经当了16年皇帝的乾隆皇帝,一行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师,动了他的巡视河南之行。这一年,乾隆皇帝39岁。当然,在这之前,河南各级地方官员已经就迎驾事宜,进行了长期准备,修建了行宫和御道,对乾隆皇帝有可能参观的人文古迹进行了修葺,整顿了军队以便乾隆皇帝举行巡视检查,保障社会秩序。

正因为河南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乾隆皇帝亲自表扬河南巡抚:“汝此事办理,实属可嘉,朕甚喜慰。但汝不可满盈,更宜奋勉。则汝受恩之日正长,在国家得一贤臣,在汝家得一令子,岂不美哉?”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素有中州的说法,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乾隆皇帝到了河南后,巡幸了哪些地方呢?

9月18日,在经过1个月的舟车劳顿后,乾隆皇帝抵达了此行的第一站:位于河南北部的汤阴县。

汤阴县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走出了许多著名历史人物,被誉为“三圣之乡”。这里的“三圣”,指的是武圣岳飞、文圣周文王、医圣扁鹊。出人意料的是,乾隆皇帝最感兴趣的不是文圣周文王,也不是医圣扁鹊,而是武圣岳飞。

乾隆皇帝专程来到位于汤阴县西南的岳飞庙(精忠庙),拜谒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乾隆皇帝在拜谒之余,还诗兴大发,写了一首《经岳武穆祠》诗:“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独支。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颂扬了岳飞精忠报国精神,对他遭遇的不公平命运表示同情。

后来,乾隆皇帝的这首诗被刻制成一块御碑,放在了山门的东侧,供游客观摩。

河南有众多名山大川,其中少林寺中外驰名。乾隆皇帝此行自然少不了到少林寺参观、游玩。

9月30日,乾隆皇帝一行来到少林寺,当晚驻跸少林寺行宫。第二天,乾隆皇帝前往离少林寺不远的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少林寺都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人文建筑,一文一武,一释一佛,相映成趣。

乾隆皇帝以文化人自居,在嵩阳书院停留了很久,期间,他创作了13首御制诗,其中有一首叫《汉柏行》:“我曾快读杜甫诗,千秋绝作叹莫比。嵩阳今见汉时柏,学步吟怀不能已。久与公孙并得名,颍川嵩岳近尺咫。颍川马鬣尚存无,嵩岳龙身犹故尔……”这是根据嵩阳书院的3颗汉柏而作。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画了一幅《嵩阳汉柏图》小轴。2010年12月,《嵩阳汉柏图》在一场拍卖会上以8700万元天价被一名买家拍下收藏。

10月2日,乾隆皇帝登上了嵩山。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乾隆皇帝的兴致很高,登上了嵩山太室山的最高峰峻极峰。

峻极峰又叫华盖峰,海拔约1492米。乾隆皇帝返回后,写了一首《登嵩山华盖峰歌》:“嵩高峻极周雅谈,居中镇东西朔南。宇宙以来鲜比参,时巡秩祀驻绛縿……”这首诗被刻成石碑,立于峻极峰上,峻极峰由此被称为“御碑峰”。

10月8日,乾隆皇帝来到了河南的省城开封。在这里,乾隆皇帝视察了满城,检阅了军队。当他得知军队更多地使用鸟枪后,表示了不满。在赏赐扈从王公大臣、近身侍卫以及河南巡抚等官员的宴会上,乾隆皇帝明确指出,这不符合“马步骑射”的祖制,应当纠正。为此下令“将现有鸟枪,每枪给银一两,概行收回”。

乾隆皇帝这道命令,对中国军事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早在明朝时,中国已经出现了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鸟铳。现在,乾隆皇帝鼓励官兵使用旧式弓箭,放弃使用更新式的鸟枪,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导致热兵器的制造和使用逐步落后于欧洲。以至于到了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许多清军还在用弓箭与船坚炮利的英军作战。双方武器差距这么大,清军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10月11日,乾隆皇帝离开了开封,启程回京, 11月13日,乾隆皇帝回到京城,宣告结束这次河南之行。屈指一算,乾隆皇帝河南之行一共耗时76天,差不多3个月时间了。

更多文章

  • 元朝时期中国的国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有哪些国名,元朝时中国的名字,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铁木真一直也是广为人知的一位大人物,他不仅在我们国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外他也有很高名气。这主要是因为铁木真太能打了,他的铁骑都曾经到过东欧。而如果让我评价元朝,我只能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它。是就是说,这个帝国发展的很快,可谓是来势汹汹,可是它消亡也很快,没有统治多久,朝代就灭了。因此,这个王朝就像是

  • 从明朝的选妃制度入手,来看看为什么明朝没有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嫔妃等级制度,明朝太子后宫制度,明朝皇帝选妃多久一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王朝,被称之为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且明朝还没有后宫干政的情况,可以说明朝借鉴了历朝历代的政治得失,在制度上完美的避免了各种势力对于皇权的威胁。明朝唯一明显的弊端就是太监乱政,当然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以后,也曾在制度上限制太监的权力,明

  • 他虽是跛子,更不受朱棣待见,却是大明王朝第一仁爱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重用的七位大臣,朱棣身边的四大名臣,大明风华孙愚不是朱棣的部下吗

    朱棣的太子朱高炽左足残疾,行动不便,因此一直担任驻守后方的任务,靖难之役中,父亲朱棣率领十万燕军在前线奋勇直前,朱高炽则是在北京城抵御南军的进攻。朱高炽剧照后方工作在朱棣眼里是个简单的任务,而跟随他浴血奋战的儿子朱高煦却是格外勇猛,这样一来,朱棣对朱高煦是高看一眼,而对身材臃肿且行动困难的朱高炽百般

  • 朱棣雄才大略,在位期间皇后之位空缺17年,他的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的皇后死后又立谁为后,朱棣的第二个皇后是谁,朱棣的皇后列表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政变取得了大唐的军政权利,朱棣则是发动靖难之役而取得帝位。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之后建文帝为了解除诸侯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于是就施行削藩。但没想到的是,建文帝削藩不成,不仅引来了一场靖难之役,而且自己的帝位也被朱棣抢

  • 魏忠贤死后没多久,明朝就垮台了,崇祯死前大呼群臣误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忠贤临死前对崇祯说了一句话,魏忠贤不死明朝能活得更久吗,魏忠贤死后明朝还能延续吗

    魏忠贤作为明朝最大的宦官,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低,人们都用奸臣、阉党来形容魏忠贤,魏忠贤在位期间由于朱由校对其放任,导致魏忠贤把持了朝政,虽然魏忠贤陷害忠良,贪赃枉法,但是在一些大事上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因为魏忠贤自己也非常明白,依靠自己的出身,不过是皇帝的走狗,就算权力再大也是依附于明朝之上的,如

  • 苏轼:养一个好心态,顶得上世间一切良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轼人生短句,苏轼为人处世的情怀,什么是苏轼豁达开朗的心态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宋朝哲宗年间,苏轼和旧党元老梁焘、刘挚先后被贬往岭南。当时岭南气候湿热,瘟疫流行。梁焘、刘挚到岭南之后,先后病死。只有苏轼,百病不侵,安然无恙。他性情豁达,食肠宽大,无论走到哪里都吃得下,睡得着。什么瘴气、疫病,都影响不到他。别人长吁短叹,垂头丧气。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

  • 康熙效仿朱元璋一招,也想“治隆唐宋”,结果不看教训而贻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治隆唐宋碑康熙曾五次南巡,每次过金陵,都要专程至孝陵致祭,行三跪九叩礼,并御书礼赞朱元璋“治隆唐宋”!可以说,朱元璋是康熙帝的前朝偶像,康熙帝是朱元璋的隔代粉丝。2朱元璋在择储上,推行合乎儒家宗法制的嫡长子皇位继承者,这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赞赏和支持。他在立国之初,即册立皇长子即嫡长子朱标为太子,为之组

  • 明代宗朱祁钰,怎样才能逆天改命,阻止夺门之变,保住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代宗朱祁钰历史评价,朱祁钰死后皇位是谁,明朝朱祁钰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首先,左顺门之变,当文官们一哄而上,以诛杀王振余党之名,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宦官毛贵、王长随等人后,不能如史实一般被吓得惊慌失措,从此给朝臣留下“怯懦胆小”的第一印象,反之,要挺身而出,以朝堂法度怒斥其非,严惩带头斗殴的给事中王竑等人,让朝臣看到自己的胆量和担当。其次,北京保卫战,不能躲在皇宫后

  • 为何金兀术的拐子马铁浮屠遇上岳家军铁输?岳飞的应对战术不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岳家军大破金兀术,金兀术与岳飞关系,岳飞与金兀术之间的战斗

    金兀术既然是一位名将,怎么可能是一直在打败仗呢?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真实历史中的金兀术并非无能之辈,他的战绩也是相当辉煌的,不过不可否认,在后期遇到韩世忠、岳飞等名将后,确实战斗力下滑了不少。从崭露头角到主力战将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金兀术”是女真语的音译。他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女

  • “官二代”李清照:好酒、好赌、好色,中国千古第一风流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当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为什么被评为十大才女,李清照爱喝酒好赌吗

    谁是中国第一才女呢?乍一看,这个问题很像是带节奏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才女那么多,谁家的粉丝有胆子敢去说,自己家的偶像就是第一才女呢?细细一想,好像这个问题又没有了什么争议。论才之一字,从古至今,又有哪个女子敢在李清照面前说自己有才呢?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是精彩至极。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