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生半凡
图/来源网络
01
纵观中国历史,每朝每代皇权的确立,无不倚仗着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等新皇权确立后,当初的功臣往往都成为权臣,然后这些功臣手上的权利再次威胁到皇权。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例子屡见不鲜,甚至包括功臣权臣黄袍加身。
于是,每朝每代新任皇帝上任后,总会千方百计收回这些功臣的权利,及时铲除潜在“威胁”。
“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便成了皇权统治下残酷的事实,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02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明王朝,不得不提朱元璋这位爱用严刑、酷刑的皇帝。他这人猜疑心太重,动不动就给人贴上“死刑”标签。
在他登基后,受丞相胡惟庸牵连被杀的功臣官僚有三万多人,赫赫战功的将领蓝玉被杀,牵连进来的又有几万人,洪武十八年的郭恒案,被杀者更是多达八万多。
可以说,因为朱元璋太重的猜疑心,不论之前有过多么高的功劳,稍微一个不小心让他觉得侵犯自己皇权,结果永远都是被杀。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蛮横无理”皇帝执政的朝代里,有一个人不仅战功显赫,深得朱元璋疼爱,还经得起朱元璋的猜疑,因病去世后,朱元璋更是为之辍朝,悲怆不已。
这个人便是有着“指挥皆上将,谈笑半儒生”美称的大将军徐达,明王朝的建立,徐达功不可没。
其实,说起徐达这个人,他与朱元璋真的很有缘份。小的时候与他在一起放过牛,等成了他的臣子后,朱元璋又将自己的次女许配给他。
在其戎马一生里,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帅人才,同时也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可这样的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却从来不居功自傲,为人处事甚是低调,也不愿争名逐利,只想着过简朴的生活。
有一次,朱元璋与他私下里聊天,不知道两人谈了什么后,朱元璋对徐达说了这么一句:“徐达兄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宅子赐给你,让你好好享清福。”
然而,不论朱元璋怎么劝,徐达就是不肯接受。
见徐达不愿接受自己的赏赐,朱元璋就请他去自己旧宅子喝酒,然后将其灌醉,让佣人把他抬到床上睡下。
徐达酒醒后便问身边的人自己这是在哪里休息,旁边的人回答:“这是旧内。”
徐达一听是旧内,心里一惊,赶忙从床上跳下来,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他如此谦恭,心里很是高兴,命有关部门在此旧宅子门前立一块石碑,并且亲书“大功”二字。
03
儿时的徐达,为了生存下去,有口饭吃,只能被迫去给大户人家放牛,也就失去了很多读书的机会,因此在他从军后,每回出征都会携带大量书籍,一有时间便会仔细研读,遇到不会的地方更是虚心求教。
由于他的好学不倦,严于律己,掌握了渊博的军事理论,因此每每临阵指挥,更是料敌如神,麾下士兵人人皆心服口服。
同时身为将军的他,愿意放低姿态与士兵们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供应不足时,他会不吃不喝,陪着士兵一起挨饿。扎营未定时,他也不进帐休息。赶上士兵牺牲时,他更是筹棺木葬之,这样的一位将军,士兵无不对他爱戴与尊重。
“妇女无所爱,财宝无中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本可以声色犬马的徐达,平生却没有声色酒财之好,就连家臣用权谋私利时,他也会加以指责。
“其无私欲,持大节类如此。”这话说的应当就是徐达这样的人了。
在徐达病逝后,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
04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名气若是大了,不沽名则其名愈溢,一个人的功劳若是大了,不居功则其功愈显。
正如民间的一句俗话:夹着尾巴好做人,说的就是这个理,普通人如此,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更是如此。
居功不自傲的徐达,能得到朱元璋如此信任,除了他个人良好的修养外,那就是他知道功成名就后如何安身立命。
换句话说就是猜疑心太重的朱元璋,为什么这么信任徐达?或许这六个字可以给出回答:低调人生态度。
或许从小就与朱元璋一起放牛的他心里很是清楚“伴君如伴虎”这话道理,他知道与这样的皇帝在一起,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如果自己倚仗功高就骄傲自大,目中无皇帝,那么无异于引火烧身。
或许他已经习惯了每年春天挂帅出征,暮冬之际归来,然后将帅印交还,回家继续过着简单田园生活。
又或许是其他缘由。
但他这种夹起“尾巴”,低调做人的人生态度真的值得我们所有心里浮躁的人去学习、去借鉴。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指,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