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问一女子: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大?女子智答四字,被传诵至今

朱元璋问一女子: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大?女子智答四字,被传诵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20 更新时间:2024/1/17 8:55:06

6岁放牛,17岁当和尚,40岁当皇帝,都说时局造英雄,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可如此巨大的人生跨度,放在整个历史中都是不为多见。

即便你再怎么去说他的不足,朱元璋也是当之无愧的逆袭英雄

成为天下之主后,面对的无非两个问题,即稳固人心和加强统治,目的都是为了让民众在无形中自然顺服。

放在某些附属国,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可封建时期统治者面对的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这也有了一些“歪门邪道”的治国手段。

其中包括一些潜在的道德之说,比如三从四德等等。

不过朱元璋这个人比较特殊,他曾为了稳固统治,问到群臣们这样一个问题,即“天底下什么最大”?

作为开放性的一个问题,答案其实有很多种,只不过提出问题的人为朱元璋。

这可是当朝之主,咱们要做的就是让人家开心,在场的朝廷大臣们的答案也无非是一些拍马屁的言语,譬如皇帝最大、君主最大等。

不过有一位蒙古才女的答案较为特殊,也是只有四个字,没想到被人们传诵至今。

天下奇男

深究故事背后,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即王保保,本名为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的父亲是元朝贵族,有远略能骑射,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虎父无犬子,王保保的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从小就在朝廷效忠尽忠

元朝末期,各地起义军四起,王保保的父亲奉命镇压,其中包括朱元璋参加的红巾军。

在这个过程中,王保保大杀四方,更是获得了“小总兵”的称号。朝廷看在眼里,将其任命为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

要知道,此时的王保保还不过20岁,很难想象他未来会达到多高的上限

后来王保保的父亲因病离世,心怀怨气的王保保在战场上奋力厮杀,更是拿来了田丰、王士诚的首级来祭拜自己的父亲。

在王保保的带领下,元朝给予红巾军重创。

战争尚未完全胜利,王保保心思却放在了其他地方,当时元朝平定叛乱的有多方势力,每个人都在想着朝廷安定后的盛景,自然也引起了内斗。

朱元璋借此机会开始喘息,在刘伯温的带领下,先后灭掉了张士诚陈友谅的势力

虽然王保保是朱元璋的敌人,但这丝毫不影响后者对他的欣赏,朱元璋更是为其送上了“天下奇男”的称号。

如何把这位良将纳入旗下,这才是朱元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朱元璋多次向王保保抛出过“橄榄枝”,但后者根本都不搭理他。在王保保眼里,自己只需要腾出手来进攻,朱元璋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朱元璋开始进攻山西等地,最大限度地确保自己能一举歼灭了元朝。

没想到元朝的最后势力为王保保,朱元璋始终啃不下这块硬骨头,软计策又不吃,那就只有通过武力去解决。

忠孝最大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出了以徐达为首的25万精兵,表面上是为了攻打大元,目的是为了生擒王保保。这样优秀的人才,谁不想为自己所用?

看到朱元璋的队伍打过来,元朝皇宫中的人开始四处逃窜。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俘虏几个人再说,其中有一位就是王保保的妹妹王氏,回到朝廷后朱元璋才得知这一事情。

面对朱元璋抛出的各种诱人条件,蒙古才女王氏丝毫没有动摇,甚至还对其各种痛骂。

后来朱元璋在一次朝见中,问到了大臣们一个问题:天底下什么最大?答案正是我们前面所说到的那些。

恰逢王氏也在场,朱元璋顺带问了一下她,前者回答了四个字:忠孝最大

言外之意很明显,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你无需在这里白费功夫。

一个拥有这般气魄的人,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所用?既然她说到了“忠孝最大”,那我就顺着她的心意往下走。

朱元璋思来想去,最终把王氏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樉

你不是认为忠孝最大吗?那你就对自己的丈夫做到“忠”,对我这个“婆家的父亲”做到孝,随后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封赏。

看似结局是那样美好,可朱元璋只是为了作秀给王保保看,后者将“政治家”的风采和特质展现到完美,在离世前也没有归顺于朱元璋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这不过是高手们之间的博弈罢了。

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朱元璋的行为是典型的离间计。虽然没能将王保保纳入自己的旗下,但无形中也确保了大明的江山。毕竟手里有王氏这张底牌,王保保又怎会贸然进攻?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

抛开此文的故事情节不言,蒙古才女王氏所言的“忠孝最大”,确实是每个人的道德最佳理想状态。不虚此生是人生之道,忠孝仁义才是善良之心,为何不尝试成为其中一者?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猜疑心太重的朱元璋,为什么信任大将军徐达?这六个字给出了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真实的朱元璋和徐达关系,朱元璋对徐达的态度,朱元璋为何信任徐达

    文/书生半凡图/来源网络01纵观中国历史,每朝每代皇权的确立,无不倚仗着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等新皇权确立后,当初的功臣往往都成为权臣,然后这些功臣手上的权利再次威胁到皇权。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例子屡见不鲜,甚至包括功臣权臣黄袍加身。于是,每朝每代新任皇

  • 髡刑看似没什么,实则却极具侮辱性,为何朱元璋会对亲子用此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中国古代酷刑髡刑,朱元璋最狠的酷刑

    虽然他让自己儿子所受之刑并未对其身体造成什么伤害,但是此刑却极具侮辱性,简直比让犯罪之人直接承受那些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的刑罚还要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施用此刑呢?一、有关这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的介绍这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名字叫做髡刑,它是一种将人的须发都剃

  • 朱元璋给大臣吃兔肉和狗肉,为何只有刘伯温看出了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跟刘伯温谈话被人听到,朱元璋有多看重刘伯温,朱元璋和刘伯温吃点心

    下面我来说说这个故事到底怎么讲的:据说:某日,皇帝朱元璋请文臣武将一起吃饭,上了有鸟肉,兔肉和狗肉菜,大家喝酒吃肉,好不快意,唯独百年难得一见的再世诸葛刘伯温心里不快,表面上喝闷酒,假装笑脸。宴会结束后,有人就问刘伯温刚才看见你在酒席上闷闷不乐苦瓜脸是怎么回事?哪里不舒服啊?刘伯温附耳说:你不见那盘

  • 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优势占尽,为何会败给只有八百亲兵的朱棣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朱棣逼死建文

    哥哥关心历史,让我这个搞历史的弟弟脸上是相当有光了,吃饭吃三个小时,我自己喷了两个小时,哈哈哈哈!目前我只看到十集左右,主线剧情应该是围绕靖难之役展开的,导致这场政治悲剧并非朱棣一开始就筹划好的,而是建文帝削藩导致的,可以说,建文帝削藩是历史上削藩失败的一个代表之一,今天纵横就跟大家讨论一下,建文帝

  • 朱元璋是如何处置滞留中原的蒙古人的?方法看似温和实际却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治国失策以及过度压迫汉人,导致元朝末年各地反元起义频频爆发,朱元璋的起义军算是异军突起,靠着“高筑墙、广存粮、缓称王”的策略,让陈友谅、张士诚在前面充当了抗元的炮灰,最后将元朝统治者赶回了草原,也收拾了陈友谅、张士诚,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登基之后,虽然表面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可是残元

  • 宋太宗得位不正,军中也没有根基,又是怎么样扶植自己的亲信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宗履历,宋太宗乘驴车南逃有多快,宋太宗思亡子诗原文

    基于此种情况,宋太宗急需建立太祖没有建立过的功勋来来掩盖上述所说的种种谜团,让人民不再对他的上位耿耿于怀。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南方诸国已被宋太祖扫平,唯一值得宋太宗出手的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当然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前首先需要攻下北汉,关于这项计划在宋太宗上位不久后就很快被提出。对此朝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 《大明风华》,朱棣一口一个“建文”,朱允炆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真实的朱棣与朱允炆,一分钟看懂朱棣和朱允炆,朱棣见到建文完整版

    纵横目前看到第五集,看到朱棣和朱瞻基开口闭口“建文”,实在让人受不了,尤其是朱棣目前大概说了两次“建文,这个小王八蛋”。为什么我感觉建文帝的棺材板是要压不住了!“建文”是朱允炆的年号,是可以随便乱叫的吗?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称谓可是很重要的事情,说包括庙号、谥号、年号,说起来还是挺考究的。一般来说,庙

  • 朱棣做了一个决定,让这座县城成为什么发源地?如今每个人都得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迁都的真正原因,朱棣厉害在哪,朱棣真实经历

    即使在一个省份之内,也因各自居住的区域不同,又在一个省的方言之外,划分出许多小的方言语种,如果真要详细统计,各地的方言,估计不下几千种之多。而在古代社会,没有普通话的概念,最多只有官话的定义,所谓的官话,也因王朝朝代定都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如果定都在南京,那么南京地区的方言就大概率成为了官话;同样

  • 明朝名臣于谦,土木堡之变中守住了北京城,后来皇帝为何杀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谦策划土木堡之变,明朝的于谦是被谁杀的,土木堡之变前后于谦身份变化

    崇祯这个咱今天就不说了,专门来说说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的庙号是英宗,实际上跟英明二字没有任何关系,从基因方面来说,他父亲朱瞻基和他母亲孙氏,那都是人精的存在,善于耍弄权术,但是到了朱祁镇这一辈,算是到头了,明朝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朱祁镇九岁登基,其后国事基本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手中,张氏重用仁宣以来的

  • 赵匡胤心腹杨信,升官的次年就哑巴了,临终前为何又突然能说话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信赵匡胤,杨信大将军高清图片,赵匡胤晚死几年

    赵匡胤是如何坐拥江山的呢?赵匡胤原本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的殿前司都检点,柴荣视赵匡胤为心腹,一直都非常信任他。后来柴荣因病去世,临死前将自己7岁的儿子柴宗训交给他,希望赵匡胤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赵匡胤含着泪答应了。柴宗训称帝后不久,赵匡胤便心生异心了。他看到后周“孤儿寡母”两个好欺负,于是想篡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