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开国皇帝中,被黑得最惨的应该就是朱元璋了,其次就应该是刘邦,因为两个人都是平民出身,相对来说,朱元璋更是来自社会底层,对于这样的出身,有些人自然是不喜欢的,话不多说,大家能理解就好。
朱元璋,不靠爹不靠娘,愣是自己靠自己成为皇帝,在今天可以说是创一代了。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是生活困难,到了15岁,濠州发生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为了生存,朱元璋和家人们被迫分开逃生。
后来朱元璋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成为了小行童,但是不久当地就闹饥荒,朱元璋不得不另谋出路,靠乞讨生活。
元朝民族矛盾尖锐,主要是蒙古族不需要劳动就可以享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财产。除了蒙古族,其他民族都生活在压迫之下。
自然,朱元璋这个汉族人也是如此,后来矛盾更加激化,很多人不得铤而走险,发动农民起义,想要推翻元朝的统治,在这样的全民起义的环境中,想要置身事外是很难得,当时朱元璋收到朋友汤和的来信,要他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在初期虽然不想参加起义,但还是被逼上了造反的道路。
朱元璋进入军队后,他的军事才能就表现出来了。很多著名的战役,朱元璋都有参与,而且因为有勇有谋、果敢刚毅,深的郭子兴的喜爱,郭子兴还把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
尽管朱元璋还救了郭子兴一命,两个人的关系十分好,但是朱元璋还是靠着自己的本领,另开一片天地。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指挥了郭子兴的军队,因为战功赫赫,后来自立为吴王。
之后朱元璋就是开始自己的宏图大业,平陈友谅,战张士诚,平定江南,成就一方霸业,统一全国,建立大明政权。
那么为什么殉葬在被人逐渐淡忘后,朱元璋却把这个传统发展到顶峰呢?
尽管朱元璋取得了成功,但是人们还是愿意拿朱元璋做的错事来说事,比如朱元璋殉葬这个事情,就被人看作是农民思想上的落后性。
简单说来,就是因为你是农民出身,所以才会有这样糟粕的思想。
大家都认为朱元璋有一个悲惨的童年经历,经历了父母、亲人的先后离世,自己发家完全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身边没有一个人陪伴、鼓励,自己征战沙场多年,感受不到家庭温暖,那种孤独感,极有可能是朱元璋不想在死后还经历。
所以他想要他的妃子全部给自己陪葬,这样黄泉路上也不会孤单,所以身为皇帝的女人既幸运又不幸,享受到普通人享受不到的幸福,就要承受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命运。
其实,殉葬这个习俗在中国社会早已有之,发明这个习俗的人,肯定不是农民,而是贵族,把朱元璋恢复殉葬的黑历史,当作朱元璋是农民身份才能干得出来的解释其实都是耍流氓。
确切地说,朱元璋只有在起义的时候是农民,在起义的过程中,性质早就变成了地主阶级。所以称朱元璋的起义,从来就不是农民起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让后妃殉葬这个行为,我们最早熟知的应该是汉武帝杀钩弋夫人,当时汉武帝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太子,担心“子少母壮”,出现吕后专权这样的局面,也就是最早的“立子杀母”制度,这一制度,在北魏时候更是得到了加强,凡是立了太子,就把他的母亲杀掉。这么做虽然残忍,也未必能够彻底解决外戚干政的局面,但是至少表面了统治者的态度。
朱元璋正是看到前朝无数的外戚专权,所以为了稳定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朱元璋一定会想要清除这个祸根,于是让所有的妃子为自己陪葬。
明朝并没有外戚专权的例子!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别样对待张美人呢?
关于这个没有被殉葬的张美人,还有一个故事。
张美人是朱元璋晚年宠幸的女人,她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她却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她生下了一个公主,取名为宝庆,古代都是母凭子贵,但是对张美人而言,正是这个三岁的孩子,救了张美人一命。
在朱元璋垂暮之年,张美人和宝庆公主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自知自己已经回天乏力了,但是他还是问了宝庆公主:“我能痊愈么?”
只有三岁的宝庆公主天真无邪,她以为他父亲只要睡一觉就会痊愈,于是对父亲说:“会好的”。
正是这句话,张美人才得以幸免于难,朱元璋感慨自己童年的经历,没有了父母,如今女儿的父亲要走了,如果母亲也走了,那宝庆公主岂不和自己童年一样,缺少家庭的温暖。
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朱元璋疼爱女儿这般,也足以看出来朱元璋的父爱,也是浓浓的。况且张美人生的孩子还是一个女孩,威胁不了皇权,因此朱元璋的遗言是其他女人都要陪葬,只是张美人不用陪葬。
所以说,对张美人而言,女儿真的是自己的救命稻草,对朱元璋而言,女儿的天真善良更是温暖了自己,所以宝庆公主,你前世是做了多少好事,今世救了自己的妈妈。
故事的真假性不得而知,因为关于朱元璋的内容,野史杜撰的内容太多,很多需要去甄别,但是不管朱元璋对官员有多残酷,对农民也很严厉,但是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在古代,像朱元璋这样的帝王,实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