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自缢后已无直系后人为其收尸,那么他的身后事到底是谁安排的

崇祯自缢后已无直系后人为其收尸,那么他的身后事到底是谁安排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50 更新时间:2024/1/19 13:24:49

在我国古代,人们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身后事,特别是公贵族,更是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为自己修建坟墓,期望在另一个世界仍然享受荣华富贵,那么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崇祯的后事又如何呢?是谁将他埋入了坟墓之中?

李自成安排了崇祯的下葬

虽然是敌人,但是李自成还是给予了崇祯一定的尊重,给了他一具棺材,并且容许百官前来祭奠。但是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李自成想要一个好名声而已,当时崇祯的遗体情况,可以说是十分凄惨。

根据史书记载,崇祯的遗体,一开始身上只有内衣裤,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另一只脚是光裸的;下葬的时候,好歹把鞋帽给穿上了,却只能枕着土块,棺材也只是柳木的,和他的帝王身份十分不相称。

而且,因为崇祯死的太早,他没有为自己准备陵寝,而李自成自然也不会拿出银子来为他争这一份体面。最后,李自成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把已经去世的田贵妃的坟墓打开,把崇祯和他的皇后周氏埋进去。

崇祯遗骨能顺利下葬,还多亏了一个小吏

李自成定下了事情的大方向,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看手下的人。当时他派人将崇祯的棺木运到了昌平,这里是明朝诸位帝王埋身之地,如今崇祯也来到了这里,可惜却只能被埋在一个规格较低的贵妃墓中。

但常年的战乱,使得昌平地方官府也十分贫困,甚至到了根本拿不出银子雇佣人开墓门,让崇祯入土为安的地步,正当官员束手无策,眼看皇帝就要曝尸荒野的时候,一个名叫赵一桂的小吏挺身而出,和其他人一起捐了几百两银子,将墓门打开,勉强布置。

按照尊卑,赵一桂将原本居于正中的田贵妃挪到右侧,将周皇后放在左侧,让崇祯帝居中。其实在古代的礼仪中,帝王下葬,不能只有“棺”,还要有“椁”,也就是在棺材外面的套棺,可是崇祯只有一具棺材,没有办法,最后将田贵妃的椁挪给了他。

不巧的是,田贵妃其实也死去刚两年,加上明朝国力衰弱,她陵墓的地面建筑还没有完工,于是赵一桂等人又凑了一笔钱,来立冢和修筑冢墙。

人世间的事就是如此的荒唐,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连一个小吏都对自己的旧主有如此的忠心,那些大臣们更不必说,可惜根据史书《烈皇小识》中记载,当群臣面对崇祯的尸首时,“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也就是说,大多数臣子都缺乏对崇祯的尊重和对他死亡的惋惜,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部分是因为想要对李自成示好,害怕自己表现得过于热烈而惹怒对方,部分也是因为崇祯实在是太过多疑,在位期间换了17位尚书,50位大学士,与臣子的关系高度紧张。但是不论如何,一代帝王最后落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崇祯陵墓的最后建设,是由清朝完成的

为了获得民心,清朝一向宣称自己是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那里取得了天下,攻打李自成,其实是在为明朝报仇,既然如此,面对崇祯身后事的凄凉,清政府肯定要表现一番。

于是在顺治朝,崇祯的陵墓被大致修建了一番,才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思陵的样子,后来在乾隆朝的时候,又对其重新修缮了一次。

其实在史书上,对于崇祯的这番经历,并没有太多的渲染:

“崇祯十七年三月乙巳,贼犯京师,京兵营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 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丙辰,贼迁帝后梓宫於昌平。昌平人启 田贵妃墓以葬。明亡。”

短短几行字,帝王崩逝,江山转换。而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崇祯最后在自己衣襟写下的遗诏,“……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作为一代帝王,崇祯确实有错漏之处,但是能够在临死前说出这番话,还是让人忍不住感叹,这是一个有担当的好汉子。

参考资料:《烈皇小识》、《明史·本纪·庄烈帝》

更多文章

  • 刘伯温临终前,送了筐鱼给朱元璋,直到17年后才悟出其中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每一个王朝在刚建立时,都会大量封赏有功臣子。但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古代讲究的是皇权独尊,给臣子们太多封赏,势必会影响皇权。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清朝,所封的爵位大部分不是终身的,一个爵位传承几代就会往下掉一个层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问题会慢慢减弱。其他朝代在这个方面做的就差上一些,比如说

  • 为什么从宋太宗之后,中进士才开始变得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太宗进士名单,宋朝进士到底有多吃香,进士一般做几品官

    古代艰难的成名之路,铸就了科举考试中进士的崇高地位远古时期,人们对于贤者的要求其实粗暴简单:在严峻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之下,谁能带领人们过上好日子,就是有才之士,谁就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并且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说,那时候采取的是禅让制。比如说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尧、舜、禹,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部落首领的。

  • 朱元璋问一女子: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大?女子智答四字,被传诵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十大神奇故事,朱元璋的三大未解之谜,朱元璋十五个遗训

    6岁放牛,17岁当和尚,40岁当皇帝,都说时局造英雄,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可如此巨大的人生跨度,放在整个历史中都是不为多见。即便你再怎么去说他的不足,朱元璋也是当之无愧的逆袭英雄。成为天下之主后,面对的无非两个问题,即稳固人心和加强统治,目的都是为了让民众在无形中自然顺服。放在某些附属国,这根本

  • 猜疑心太重的朱元璋,为什么信任大将军徐达?这六个字给出了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真实的朱元璋和徐达关系,朱元璋对徐达的态度,朱元璋为何信任徐达

    文/书生半凡图/来源网络01纵观中国历史,每朝每代皇权的确立,无不倚仗着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等新皇权确立后,当初的功臣往往都成为权臣,然后这些功臣手上的权利再次威胁到皇权。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例子屡见不鲜,甚至包括功臣权臣黄袍加身。于是,每朝每代新任皇

  • 髡刑看似没什么,实则却极具侮辱性,为何朱元璋会对亲子用此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中国古代酷刑髡刑,朱元璋最狠的酷刑

    虽然他让自己儿子所受之刑并未对其身体造成什么伤害,但是此刑却极具侮辱性,简直比让犯罪之人直接承受那些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的刑罚还要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施用此刑呢?一、有关这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的介绍这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名字叫做髡刑,它是一种将人的须发都剃

  • 朱元璋给大臣吃兔肉和狗肉,为何只有刘伯温看出了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跟刘伯温谈话被人听到,朱元璋有多看重刘伯温,朱元璋和刘伯温吃点心

    下面我来说说这个故事到底怎么讲的:据说:某日,皇帝朱元璋请文臣武将一起吃饭,上了有鸟肉,兔肉和狗肉菜,大家喝酒吃肉,好不快意,唯独百年难得一见的再世诸葛刘伯温心里不快,表面上喝闷酒,假装笑脸。宴会结束后,有人就问刘伯温刚才看见你在酒席上闷闷不乐苦瓜脸是怎么回事?哪里不舒服啊?刘伯温附耳说:你不见那盘

  • 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优势占尽,为何会败给只有八百亲兵的朱棣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朱棣逼死建文

    哥哥关心历史,让我这个搞历史的弟弟脸上是相当有光了,吃饭吃三个小时,我自己喷了两个小时,哈哈哈哈!目前我只看到十集左右,主线剧情应该是围绕靖难之役展开的,导致这场政治悲剧并非朱棣一开始就筹划好的,而是建文帝削藩导致的,可以说,建文帝削藩是历史上削藩失败的一个代表之一,今天纵横就跟大家讨论一下,建文帝

  • 朱元璋是如何处置滞留中原的蒙古人的?方法看似温和实际却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治国失策以及过度压迫汉人,导致元朝末年各地反元起义频频爆发,朱元璋的起义军算是异军突起,靠着“高筑墙、广存粮、缓称王”的策略,让陈友谅、张士诚在前面充当了抗元的炮灰,最后将元朝统治者赶回了草原,也收拾了陈友谅、张士诚,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登基之后,虽然表面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可是残元

  • 宋太宗得位不正,军中也没有根基,又是怎么样扶植自己的亲信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宗履历,宋太宗乘驴车南逃有多快,宋太宗思亡子诗原文

    基于此种情况,宋太宗急需建立太祖没有建立过的功勋来来掩盖上述所说的种种谜团,让人民不再对他的上位耿耿于怀。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南方诸国已被宋太祖扫平,唯一值得宋太宗出手的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当然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前首先需要攻下北汉,关于这项计划在宋太宗上位不久后就很快被提出。对此朝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 《大明风华》,朱棣一口一个“建文”,朱允炆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真实的朱棣与朱允炆,一分钟看懂朱棣和朱允炆,朱棣见到建文完整版

    纵横目前看到第五集,看到朱棣和朱瞻基开口闭口“建文”,实在让人受不了,尤其是朱棣目前大概说了两次“建文,这个小王八蛋”。为什么我感觉建文帝的棺材板是要压不住了!“建文”是朱允炆的年号,是可以随便乱叫的吗?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称谓可是很重要的事情,说包括庙号、谥号、年号,说起来还是挺考究的。一般来说,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