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曾经管辖过台湾吗?与明朝为敌的海盗为台湾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明朝曾经管辖过台湾吗?与明朝为敌的海盗为台湾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40 更新时间:2024/1/15 12:22:46

一,关于彭湖巡检司

许多明粉认为:明朝设置了彭湖巡检司,因此台湾岛隶属于明朝。我在这里必须明确说道,彭湖巡检司设置在彭湖岛,不是设置在台湾岛。现在的主要争议是彭湖巡检司的管理范围是否包括台湾岛?

首先,我们必须来了解下澎湖巡检司是怎么一回事。在南宋时期,澎湖被记载为“平湖”。南宋的泉州长官汪大猷派军民屯戍澎湖,标志着澎湖群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赵汝适的《诸蕃志》写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当时的澎湖并不包括流求(台湾)。《元史·琉求传》说:“琉求在南海之东……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

元朝建立后,正式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为了招降琉求,忽必烈两次派遣使团前往。第一次只到达澎湖就返回了,第二次不知道到达了何处,“禽生口一百三十余人”而还。很显然,元朝也未能管辖台湾岛。元朝末年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一书有对台湾的记载,其中有“海外诸国盖由此始”,也就是从流求开始,就进入了海外各国了。

谭其骧版的元朝版图

明朝时期,继承了元朝的澎湖巡检司,不过到洪武五年(1372),就取消了。《皇明世法录》记载:“我朝信国,以岛中余民,叛服难谌,故徙之以实内,湖中虚无人矣。”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海上的百姓难以统治,于是将澎湖群岛的百姓全部迁徙到内地,使得澎湖群岛成为了荒岛。朱元璋实行该政策,是为了配合海禁。

明朝将百姓迁徙走,海盗就高兴了。澎湖群岛等自此成为海盗的基地。到了明朝中期,澎湖群岛的居民又开始增加,于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设澎湖巡检司,但是很快又撤销了。《台湾府志》记载:“明嘉靖间,澎湖属泉同安,设巡检守之。旋以海天遥阻,弃之。”

谭其骧的明朝版图也没有画入台湾岛

到了万历二十五年(1597),为防倭寇,又设澎湖游兵。但是明朝对澎湖的管辖十分薄弱,福建巡抚黄承玄在《条议海防事宜疏》中写道:“(澎湖游兵)有守之名,无守之实矣。”天五年(1625),荷兰入侵澎湖,明朝被迫增加军队,“天启中,筑城于澎湖,设游击一,把总二,统兵三千,筑炮台以守。”但是最终“彭湖撤兵移饷”(引用崇祯二年的圣旨),明朝还是放弃了澎湖。

从上文得知,明朝管理澎湖满打满算,也只有40年的时间。明朝就连澎湖都管不好,更别说台湾岛了。

二,明朝的小流求的关系

古代所谓的“流求”一般是将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并称的。由于琉球群岛地处“万国津梁”之地,因此商业发达,在明朝之前就建立了三个国家。而台湾岛长期以来处于漫荒状态。这也给中央王朝带来了错误的判断,如明朝认为琉球国更大,所以称为“大流求”,将台湾称为“小流求国”。

朱元璋时期,颁布《皇明祖训》,宣布将海外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其中就包括“小流求国”和“大琉球国”。其中大琉球国,“朝贡不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而小琉球国“不通往来,不曾朝贡”。也就是台湾和明朝基本没有政治联系。朱元璋认为“四方诸彝及南蛮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力不足供给,得其民不足使令,吾子孙毋倚富强要战功。”也就是让后代子孙不要讨伐这些国家,因为没用。

的确,翻遍了明朝史料,也无法找出明朝对琉球用兵的记载。这说明朝历代皇帝的确坚守了《皇明祖训》的原则,另外也反映出,台湾在明朝眼中就是“四方诸彝”,蛮荒之地。在农耕文明国家的眼里,能够种地的地方才是好地方,对海洋小国的并不感兴趣。

三,东南海盗势力以台湾为基地

台湾在近代以来的地位不断显得重要,这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以及海盗的开发是分不开的。台湾虽然在明朝被称为“小琉球国”,但实际上总体处于原始社会状态,并没有国家组织。明朝推行海禁后,东南沿海的“倭寇”(大部分是中国人)、海盗就以台湾岛作为落脚点。

《台湾府志》记载最早在台湾经营的是万历年间的海盗颜思齐。颜思齐本来是漳州海澄县人,后来因为犯了杀人罪流亡日本,开始经营中日间的走私贸易(明朝嘉靖之后,中日之间的贸易始终是不合法的),沦为海盗。后来,他密谋在日本推翻德川幕府,遭到失败,流亡台湾北部。从此,他在中日都失去了立足点,于是只有在台湾进行开发。他多次派遣船只悄悄到福建招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他为台湾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

郑芝龙

1626年,福建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饥殍遍野。有一位叫做郑芝龙的海盗就带领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此举完全违背了明朝的“海禁”,泉州的官员许心素主张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共同对付郑芝龙,但东印度公司未允,于是郑芝龙击败了福建军队,杀死许心素,从此在台湾定居,投靠颜思齐。不过,后来郑芝龙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东南沿海的海盗头目。

四,海盗集团和西方殖民者的角逐

在明朝的敌对势力开发台湾的时候,西方的殖民者也开始进入台湾。最初是西班牙占据了台湾南部,随后是荷兰的到来。荷兰能够发现台湾,这完全归功于明朝。1624年,荷兰攻占了澎湖,以此作为远东贸易的据点。之后,明朝派遣官员和荷兰进行了交涉,福建的官员告诉荷兰,在澎湖的东边,有一个比澎湖更大的岛,希望荷兰放弃澎湖,攻占这个岛。这个岛就是台湾,在明朝末年被称为“东番”。

中国使节向荷兰人提议:荷兰人如愿放弃澎湖群岛。而迁往台湾,则可准其通商;该公使亦曾向我方提议,如我方愿往台湾,亦可同样通商。——东印度公司档案

明朝这是做了一个划算的买卖,也就是让荷兰去攻占台湾,帮助明朝除掉台湾的海盗。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昏招。但是荷兰最初并未听取明朝的建议,于是发生料罗湾大海战,这次海战中,明朝以“兵船两百艘,拥众万人之势”对付荷兰的军舰十三艘,士兵九百余名。最终明朝损失惨重,荷兰也孤立无援。于是再次经过谈判,荷兰人撤退到台湾。此后,荷兰击败了西班牙,独占台湾南部。

后来荷兰的势力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郑芝龙海盗集团,双方多次发生了冲突。不过,初期,由于荷兰的人数较少,郑芝龙占据优势。但是随着荷兰人数的增加,郑芝龙越来越感觉自己无立足之地了。因此,1628年,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归顺了明朝,并且开始到福建发展势力。1633年,郑芝龙在金门海战中击败了荷兰,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掌握了东海的贸易霸权。

郑氏军阀的势力范围

我们能说郑芝龙归顺于明朝,就说明朝管辖了台湾吗?郑芝龙归顺明朝只是表面的,实际上是利用明朝来发展自己的势力。现在的郑芝龙不仅是一个海盗,他还成为了地方的军阀。这个军阀就各大势力之间摇摆,也从不属于任何一大势力。该军阀对开发台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如果长期任由其发展,则必定成为独立的一国。

清朝设立的台湾府

明朝灭亡后,郑芝龙投降清朝,而台湾也被荷兰全部占据。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在福建发展势力,利用“南明”旗号发动反清斗争。失败后,郑成功于1661年渡过海峡,以巨大的牺牲才夺回了台湾,史称“郑成功收复台湾”。注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收复其郑氏的台湾,郑氏也是中国人,也可以说中国人收复台湾。但是绝不能说是明朝收复台湾,因为明朝早就灭亡了。就比如,民国倒台后,国民党残余势力窜逃到了“金三角”,称霸一方,能说中华民国占据金三角吗?

结语

从史料来看,明朝从未对台湾用兵,台湾也对明朝“不通往来,不曾朝贡”,可见不管是实际上,还是名义上,明朝都不曾拥有台湾岛。从法律上,朱元璋已经明确规定明朝历代皇帝不允许进攻台湾(小琉球国)。明朝设置的澎湖巡检司只能管辖澎湖一带,并且只存在了40年。因此,明朝并未管辖台湾。

而被明朝打击,与明朝为敌的海盗集团却以台湾为基地,进行移民,开发台湾,使得台湾开始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些海盗集团在在抗击西方殖民者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后来,清朝灭郑氏集团,设置台湾府,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台湾设置机构进行管辖。因此,清朝灭郑氏,标志着台湾正式纳入到了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如果清朝不灭郑氏,那么郑氏集团就会发展成为越南、朝鲜、琉球那样的藩属国,最终带来的损失不可挽回。因此,清朝的历史功绩不可否定。

更多文章

  • 两个小故事告诉你,在宋朝若官员下馆子吃吃喝喝,后果有多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的官员,宋朝历史上的小故事,宋朝真实趣闻事件

    在当时的开封府,餐饮业可谓相当发达,大大小小的饭店遍布大街小巷。想要享受到高品质餐饮服务,可以挑选配有“驻唱”的豪华酒楼;想要以亲民的价格喝顿小酒,亦可选择那些挂着招牌的小酒肆。不过,不论是大小酒店,基本都与官员无缘。在宋朝,官员是不敢堂而皇之地进入酒楼大吃二喝的。因为,官员一旦在某个酒楼与人觥筹交

  • 李莲英、郑和都是大太监,书法却是一流,令当代“丑书大师”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惯例,要求太监的文化水平不能过高,最好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当然了也有例外,明朝大太监冯宝不仅能识文断字,而且还在《清明上河图》上留下了自己的题跋,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原来太监也能这么有才。不过,由于冯宝名声不怎么好,传世作品并不多。反倒都是大太监李莲英、郑和的书法却是一流,看

  • 皇太极的迂回入关:搞得明朝顾彼失此,山海关沦为了摆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太极何时攻入山海关,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皇太极为什么越过山海关

    一,满蒙联军入关侵扰,皇太极计除袁崇焕在宁锦之战失败后,皇太极认识到入关灭明的时机还未成熟,于是集中力量东征朝鲜,西征蒙古,铲除了左右两翼的威胁,并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在西征林丹汗的过程中,许多蒙古部落投降于后金,使得后金的领土向西延伸到了河北以北地区。这给后金骑兵绕开辽西走廊突入关内提供了便利。兼并

  • 除了李清照,这几位古代才女你也应该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清照四大才女,除了李清照中国还有哪些才女,李清照为什么被评为十大才女

    南宋的陆游名气非常大,他的爱国主义题材诗歌流传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篇章,我们记得他北定中原的豪情壮志,也记得他心忧天下的仁者之心,但是在陆游的背后,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人——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是陆游至亲的表妹,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后来因为陆游的母亲非常不喜欢这位儿媳妇,母命

  • 探究历史的真相:张献忠屠川是真实的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目前,人们能够找到的关于张献忠屠川的史料多达450种之多,如此多的史料显然是不可能完全否定的。我们先来分析下这些史料的都是什么性质的史料。首先,清朝官修史书《明史》记载了张献忠的两次屠杀行为,一次是在武汉“录男子二十以下、十五以上为兵,余皆杀之。由鹦鹉洲至道士洑,浮胔蔽江,逾月人脂厚累寸,鱼鳖不可食

  • 宋理宗青楼召妓,死后头骨被做成酒器,可谓是宋代最荒淫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理宗容貌,宋理宗头颅当酒器,宋朝赵理宗头骨

    南宋基因不好,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就是个软骨头,除了杀功臣就是寻欢作乐,可人家却活了80多岁,一辈子都值了。后面的皇帝虽然也有孝宗这样的明主,但昙花一现,整个南宋也只有这一位好皇帝。而南宋皇帝中还有两朵奇葩,争香逐臭,荒淫之极,一个是宋理宗赵昀,一个是宋度宗赵禥。01生前风光无限,死后无比凄惨的宋理

  • 朱元璋生平做得最错的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生平最痛恨什么人,朱元璋生平事迹600字,朱元璋一生的三大遗憾

    继朱温之后,朱元璋成了老朱家第二个开国皇帝。老朱以草根的角度来思考历史,琢磨着如何规划自己和子孙的集权统治,最终,他想出一条良方——废黜丞相。丞相制度由来已久,持续了千年,为何朱元璋要废除丞相制度呢?废除丞相制度后的明朝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历史爱好者众所周知,老朱就是个多疑的皇帝。他有多么多疑?历

  • 同样都是削藩,为什么汉景帝扛住了,而朱允炆却没扛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允炆其实已成功削藩王,朱允炆怎么当上皇帝,汉景帝朱允炆谁厉害

    就形势而言,建文帝的情况原本比汉景帝要好很多。而且,在战争爆发前,汉景帝政策失误比建文帝还要更大!然而,最终结果,却是景帝顺利平叛而建文帝“失踪”。这是什么缘故呢?建文帝削藩的形势好于汉景帝西汉的诸侯王,是真正的“裂土封王”。这些诸侯王的地盘多比较大。比如,初封的齐王有七十二城,吴王有五十三城。汉高

  • 郑成功,抗清运动虽然宣告失败,但是收复台湾一事功垂万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郑成功抗清与收复台湾,为什么郑成功抗清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清军干什么

    一,反对降清郑成功原籍福建,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母亲为日本人。郑成功的父亲是东南沿海的海盗头子郑芝龙。由于明朝采取“海禁”,福建的商业遭到了严重的危机,许多商人被迫进行走私贸易,甚至沦为海盗。明朝中期,将这些海盗统统称之为“倭寇”。这些海盗大多以台湾岛为据点,和明朝进行了斗争,郑氏集团也在明朝后期

  • 明朝的科技水平世界第一?了解下同时期的欧洲科技,就知道差距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的科技成就,明朝科技到底有多牛,明朝十大领先的科技

    一,天文学领域的对比在天文学方面,明朝的天文学没有摆脱传统,主要是在元朝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也就是天象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制定历法和进行了迷信活动,也就是占星术。在观测仪器方面,也主要是汉代张衡发明的浑仪等。同时期,西欧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14世纪,巴黎大学开始传播“日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