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李卫被胤禛派去监视年羹尧,年羹尧究竟知不道?

雍正王朝:李卫被胤禛派去监视年羹尧,年羹尧究竟知不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56 更新时间:2024/2/20 4:00:48

张廷玉说:年羹在杭州城穿着黄马褂,四处招摇,一日不杀,便有辱皇上的圣名。雍正不为所动。

李卫说: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说的就是年羹尧。邬先生早就说过,年羹尧迟早要闯出天大的祸来。年羹尧要是做了对不起皇上的事儿,我第一个不答应。招招要了年羹尧的命,雍正遂决定,由李卫亲自前往,执行对年羹尧的死刑。

为什么雍正皇帝到了最后,要李卫帮其下定决心杀死年羹尧?说明在雍正的心里,待年羹尧其实和李卫相同,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两极分化,李卫是以“忠心”为根本,换来荣华富贵,而年羹尧则是以“博弈”为根本,“忠心”为阶梯,因而断送了荣华富贵。年羹尧的假“忠”和八爷胤禩的假“仁”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夏镇事件后,有感于年羹尧杀伐太重的个性,邬思道建议让李卫去盯住年羹尧,以免他闯出更大的祸事来,当时,年羹尧知道李卫就是四爷胤禛派到他那里的卧底吗?

我想以年羹尧的智商,应该知道四爷胤禛的用意。这源于该死的“江夏镇”。本来,年羹尧在四川做提督做得好好的,可是因为《百官行述》,让胤禛再次起身赶往江夏镇,必须将《百官行述》先于八爷党和太子党找回来。

这是一项硬任务,说年羹尧心狠手辣也是没有办法,七百多人口一夜之间化为孤魂野鬼,这在年羹尧心里,只怕也有些阴影存在,毕竟这是第一次。

任务是完成了,获得了四爷胤禛的认可,但是也得到十三爷的批评,甚至包括张廷玉都出来教训年羹尧。当然,以年羹尧的智商,他绝不会认为张廷玉会批评他,一定是康熙老爷子借张廷玉的口批评他。因为康熙有“礼仪德化”在先,不好既表扬又批评,所以默认了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并擢升他为四川巡抚。

杀了江夏镇七百余口人,侵吞了任伯安刘八女几百万两银子,还被擢升了官职,年羹尧的心里想必也是很打鼓的,四爷和康熙皇帝对于他侵吞几百万银子的事只字未提,尤其让他心有不安。

年羹尧需要知道四爷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按照四爷的脾气,大事不通报是要受惩罚的。年羹尧对胤禛的性格不可能不知道,可又不敢直问,于是想在李卫高福和翠儿的身上找答案。于是,年羹尧在缴获江夏镇的那些财宝之中随便挑选了几件,送与李卫高福和翠儿。也算是“财散人聚”吧,相对于几百万白花花的银子来说,当然是九牛一毛了。

可是年羹尧并没有换来他想要的答案。当然,如果你仅仅认为年羹尧只想知道这件事的答案就错了,他需要的是所有有关雍王府上的信息。这就是他假“忠”而经常博弈的性格。

因为担心太子信件的事情追查到四爷府上,加上高福上了八爷的套,四爷暗中参与夺嫡的事就有可能爆发,康熙最忌惮这事儿,到时候倒霉的就是老四了。在邬思道的建议下,胤禛决定让李卫去监视年羹尧。可是总要有个由头啊,李卫与翠儿偷情被高毋庸抓住了,犯了雍王府的规矩,于是这事就水到渠成了。

李卫与翠儿向来两情相悦,偷情之事相比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何就这次被抓住了,还是在年羹尧回京的时间。一出“苦肉计”专门演给年羹尧看,前次年羹尧没有在他们身上套出什么话来,这下来一个作保救下李卫和翠儿,岂不是更好。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年羹尧后来任抚远大将军,岳钟琪某次在军事行动的时候没有请示年羹尧,而是以密折直接奏报了雍正皇帝。年羹尧道:告诉岳钟琪,他要是再这样,就不要怪我老年不顾往日的交情了。这说明,年羹尧对他身边的人其实警惕性很高。如此看来,对于雍正导演的这出戏,年羹尧岂有看不破之理?

那么,年羹尧为什么要保下李卫呢?之前说他想要知道四爷胤禛为何没有追查他私吞几百万两银子,没有追究他屠戮江夏镇七百余口人的原因尚在其次,主要是他也需要一个耳目,来搭建起自己和四爷胤禛之间的联系。

年羹尧希望建立起李卫这个耳目,自己老老实实地在四川当巡抚,让李卫给胤禛汇报,表现好自然会受到雍正的提拔,这就是李卫的作用。在李卫监视年羹尧期间,也就一件事对于胤禛来说具有意义,那就是西北打仗的时候,老十四胤禵与胤禛达成交易,推举年羹尧为陕甘总督之事,年羹尧回京之后,没有直接到胤禛府上汇报工作,而是跟着老十四跑到老八胤禩府上去了。

这说明,这些年年羹尧在四川的表现还算达标,直到有新的博弈机会出现,后面的事情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年羹尧以一次“乱窜”换取了年秋月受封侧福晋,自己的位置更加稳固,为将来的荣华富贵再进一程。只是不知道永无止境的博弈是福还是祸?

更多文章

  • 杨明运:从光绪23年活到2014年,无儿无女,被侄子赡养晚年很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老人杨明运,杨明运家谱,杨明运传奇一生

    古代人追求永生永世、死后有知,在医疗落后的年代,古人的寿命大多是年过半百,也难怪他们对生死如此忌惮。无论哪种方式,都能看出众生对生老病死的无奈、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大家理所应当的认为长寿是有钱人的专权,只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才能有条件去延续自己的生命,像澳门的赌王便是如此,生命垂危之际硬

  • 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是如何处置她漂亮老婆的?已见怪不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厉害人物有不少,有不用出门就能知道天下运势的能人,也有从一个一分钱都没有的农民慢慢挣下一屋子元宝的大贾,更有从一个拿着刀枪的小兵慢慢成为一个学着皇帝翻牌子找老婆的将军,年羹尧就是这么一个人年羹尧的父亲不是贝勒,他的爷爷也不是什么王爷,年羹尧的母亲更不是皇帝的姐姐妹妹或者总督学士之类大官的女儿。

  • 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理由有多奇葩?听着都觉得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真的诛杀功臣了吗,朱元璋有没有诛杀功臣,朱元璋是以什么理由滥杀功臣的

    那么,刘邦是先逼功臣谋反,再以讨伐名义将其除掉,朱元璋杀功臣又是靠什么方法,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他的方法奇葩呢?提到朱元璋杀功臣的"奇葩"方式,恐怕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会是被誉为"开国第一功臣"的名将徐达。作为朱元璋最倚重的将领之一,徐达有勇有谋、战功赫赫,而又不贪名利、为人谨慎,可以说是深得上意。在正史

  • 明朝开国第一武将,因为一碗剩菜被朱元璋要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杀了哪些武将,明朝哪位大将替朱元璋挡箭,朱元璋要贵妃吃剩菜

    真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朱元璋的大肆杀戮中,昔日那些劳苦功高的大臣们,如蓝玉、徐达、李善长、刘基、冯胜等无一幸免。朱元璋往往以所谓的谋反罪处死这些功臣。然而,有一个功臣被朱元璋处死却跟谋反毫无关系,且朱元璋自己都找不到任何理由,最终竟以“不吃完桌上的饭菜”将其定罪,此人就是傅友德

  • 明朝最严厉惩贪案:老爹贪污,子孙世代还债,男的充军,女的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最轰动的治贪大案,明朝最大的反腐案例,明朝贪腐惩处措施

    赵文华任刑部主事时,因职务之便可预先查看官员弹劾严嵩的奏折,便向严嵩告密,使其设法脱罪并迫害弹劾官员。为博取嘉靖的宠信,赵文华私自向他进献“百花仙酒”,谎称严嵩年近八旬还身体健硕、精神抖擞就是因为天天服用此酒。嘉靖生性多疑,不敢随便服用,便召严嵩询问,结果得知赵文华是胡说八道。嘉靖打算追究赵文华欺君

  • 宰相被废除,皇帝权力高度集中,明朝政治格局的改变与进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废除宰相的弊端,明朝废除的是宰相还是丞相制度,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的单人画像废宰相、设内阁,明朝政治体制的巨变明朝初建,彼时明太祖朱元璋尚且没有废宰相之心,仍然沿袭了元朝旧制,设中书省及丞相。宰相、丞相是各朝代不同的称呼,实际所指官职并无差别。明朝初期的丞相的权力范围依旧广泛,身为中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可统辖百官,皇帝的诏令也需经过丞相及中书省下达。而

  • 方孝孺犯何罪,朱棣下令“诛灭十族”,连他八百多位学生都没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方孝孺为何被朱棣诛灭十族,朱棣杀了方孝孺的后果,方孝孺到底灭了几族

    出生于浙江的方孝孺在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吟诗作对,十岁被时人称为“小韩愈”。但是方孝孺自幼丧母,父亲早早含冤入狱,遭受了杀身之祸。所以方孝孺就按照父亲的愿望拜师到了宋濂门下。宋濂看了方孝孺写的文章,对他大加欣赏,之后方孝孺就成为了宋濂的得意门生。洪武十年,宋濂向朱元璋辞官告老还乡,之后,方孝孺一直在宋濂

  • 飞鱼服、绣春刀御赐之物,是明朝锦衣卫的标配,但不是锦衣卫专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锦衣卫飞鱼袍,明朝锦衣卫飞鱼袍大全,锦衣卫飞鱼服和御赐黄马褂

    飞鱼服上的纹样和蟒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鱼鳍和鱼尾巴,在神话故事中和雷神有一定联系,所以也具有了神性。飞鱼服之所以能够成为锦衣卫的标配,和锦衣卫的工作有关系。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搜查、逮捕、审讯,同时还会搜集军情。锦衣卫的首领一般来说是皇帝最为亲信的武将,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们可以逮捕皇亲国戚,并且有权

  • 最不像汉奸的降清明将,后人只恨崇祯不恨他,他的墓如今远在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祖大寿是土生土长的辽东宁远人,世袭明代军职且得到不断提升,到祖大寿这一辈时,祖家已经是宁远望族,与辽东李家(李成梁家)有着深厚的关系。祖大寿深受祖荫,年纪轻轻就任职靖东营游击从三品。祖大寿大半辈子都在辽东这块土地上转悠,和蒙古人、女真人打交道,十分熟悉各部各边军的情况。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

  • 宋朝大臣勤俭治家,不给晚辈零花钱,看其晚辈如何破局,屡试不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集权措施三大方面,宋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措施,宋朝政府怎么应对贫民问题

    钱惟演虽然从小生活在富贵门庭,但却自幼养成了勤俭简约的习惯,晚年之时他更是将这份勤俭简约的习惯用以治家,并且在家中制定非常严谨的家规:家里的晚辈(子弟们)不到万不得已,非要用到钱的时候不可以向家中拿取一分钱,违规者家法处置。古装人物影视形象(图)文:悔昔道来如此一来,钱惟演家中小孩时常是囊中羞涩,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