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灭明时就没想过清朝会趁机入关?有防备,但却严重低估了

李自成灭明时就没想过清朝会趁机入关?有防备,但却严重低估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47 更新时间:2024/1/26 5:52:10

而且招降吴三桂以后,李自成竟然没有派大顺军队内部嫡系将领前去驻防,只是派降将唐通带领本部八千人马前往接防,这点人马也太少了,而事实证明,当吴三桂降而反悔,从去往北京路上杀回山海关时,唐通的八千人马的确不够看,没费多大功夫就被收拾了。以这个来看,李自成的布置的确太不走心了,但要说他一点都不重视关外大清的威胁,也不全是,首先他在进京以后,是急于招降吴三桂,许诺吴三桂父子都封侯,等到吴三桂反悔以后,更是一边让吴三桂父亲吴襄写信劝他,一边亲自率领北京的兵马前去讨伐,之所以这样,肯定是有着考虑关外大清威胁的因素,不然李自成也不会这么着急。至于兵力为何不足和只派降将唐通去接防呢,一是大顺政权自西北起兵以后攻城略地太快,是东征西讨,兵力分散在西北、湖广、河南一带,进军北京路上,及其一统北方以后,又先后派兵进驻山西和山东,因此北京一带兵力只有约十万;二是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李自成虽然考虑到关外大清的威胁,但却严重低估了清军的威胁性,所以虽然有准备,却还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最后李自成为什么会犯下如此大错呢,一方面是因为他进军北京太顺利了,或者说他颠覆明王朝太顺利了,并没有由农民起义领袖身份及时转变为天下之主的身份,考虑大局不全面,认为关外大清跟明朝的长久战争和恩怨,是他们之间的事情,与自己没关系,殊不知当他攻破北京,占据了北京以后,无论他愿意不愿意,关外大清的头号大敌就已经从明朝变成了大顺政权,而他取明朝而代之以后,就要扛起抵御清军这面大旗。

毕竟很多乱世,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造成的,而是社会矛盾长期存在,并且积重难返之下才爆发出来的。而很多盛世,也不是一代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之前也是有着前人努力甚至几代人汗水的。第二等是顺应局势而为之的人,所谓是时势造英雄,英雄顺风起,顺着大势而成就一番大业。诸如元末乱世之中,顺势而起历时15年便统一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第三等是顺应局势,承前人之荫庇,自己有大才,还有前人基业相助,又顺了天下大势,相得益彰之下,成就了一番大业。诸如唐高祖李渊就是如此,用时一年就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之唐朝,这个速度是相当之快,虽然唐高祖李渊在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之中,相对来说很一般,但只是相对来说,毕竟能成为开国皇帝,还是有着两把刷子的。第四等则是站在风口上,无雄才大略的草莽英雄,或许一时可以风头无两,甚至可以机缘巧合下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当不在风口之上,当站在更高角度,遇到更大挑战以后,那么将是站得越高,跌得越惨,将是上升的有多快,摔下来就有多快,将是巅峰之后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是缓慢下坡路,而是万丈深渊。诸如李自成,就是这类人物,时代造就了他,他顺应了大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却因为自身实力不济,到达了与能力不符的高度,最终虽然结束了一个旧世界,却没有能力维护好新世界秩序,距离真正的雄才大略就差临门一脚,却因为这一步之遥只能是空有破灭之力,却无破而后立能力的草莽英雄,而非雄才大略之主。

更多文章

  • 明英宗复辟,弟弟景帝听到不是于谦所为,为何连声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英宗与明景宗关系,明英宗于谦,于谦对景帝皇位的态度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突然病重,到了十六日晚上至十七日凌晨四更许,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投机者发动政变,拥戴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是为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景帝闻钟鼓声,大惊,问左右曰:“于谦耶?”既知为上皇,连声曰:“好,好!”一

  • 明朝12世16帝,2对亲兄弟,2对堂兄弟,为何天启和崇祯关系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皇帝崇祯有多高,明朝天启到崇祯发生了哪些大事,明朝崇祯算不算好皇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历12世共16帝,国祚276年。明朝16帝之中,有着2对皇帝是堂兄弟组合,有着2对皇帝是亲兄弟组合,也就是说有4对皇帝是平辈,所以是12世。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这4对兄弟组合之中,哪对兄弟关系最好,哪对兄弟关系最差。第一对兄弟组合是建文帝朱允炆与明高宗朱高炽。

  • 明之藩王弊端真不能怪朱元璋,朱棣和朱允炆才是关键问题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关系,朱棣与朱允炆治国谁更好,朱棣惩罚藩王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而提起藩王问题,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错,其实认真说起来,这个真不能怪明太祖朱元璋,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这叔侄俩,就是这叔侄俩才使明朝藩王成为被圈养的高级动物,几乎成为废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关于

  •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结果一个成语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未都反驳司马光砸缸,司马光长大后是砸大缸吗,司马光砸缸马未都怎么评价

    这件事展现出了司马光充足的智慧,更是成为了后人口中神童的代表人物。只不过,如今的时代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了质疑者,这个故事也慢慢被一些人否定了。这一切就源于一位名叫马未都的学者,他根据自己了解的历史,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宋代如何能够烧制出大缸呢?一时之间因为这个问题,很多人也开始怀疑司马光砸

  • 真是成吉思汗的女儿?单恋郭靖的华筝公主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靖华筝吻戏,历史上郭靖和成吉思汗什么关系,郭靖最后有和华筝见面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华筝确实也有历史原型!当然,相对于《射雕》里一些男性角色,小说里华筝的这个形象,可以说演绎的成分就更大一些了。首先,在严肃史书的记载里,其实成吉思汗并没有一个汉文译名叫“华筝”的女儿,但却有一个汉文译名语音和华筝非常接近的女儿,也就是他和正妻孛儿帖的第一个女儿火臣别吉(也被译为火真

  • 明朝曾有明太宗,称号持续100多年,最后怎么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代为什么没有明太宗,明朝各个皇帝下场,明朝第二任皇帝后来怎么了

    其实包括给朱棣改庙号在内的这整个事件在嘉靖初年确实是一件大事,以至于这个事件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大礼议”。而这件事涉及到了从明朝建立到嘉靖年间多位皇帝的地位问题,因此也曾经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这件事的起因就是明世宗嘉靖帝成为皇帝的特殊过程。虽然嘉靖皇帝是出身于明朝皇族,但他的父亲却并不是明朝的皇帝。

  • 朱棣只是24个藩王之一,为啥那么强?他比建文帝高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是唯一成功的藩王,为何朱棣的历史评价很高,朱棣的实力有多强大

    朱元璋杀死反对分封的人那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还是要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所面临的局面说起了。其实对中国历史有些基本了解的朋友恐怕都知道,中国历史上采用分封制的王朝几乎全都发生过重大的藩王叛乱。比如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以及几乎给西晋王朝判了死刑的八王之乱等等。所以在西晋王朝灭亡之后,分封制在中原王朝曾

  • 马皇后好在哪里,为何能让朱元璋钟爱一生?具体原因成熟男人都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皇后为什么看上朱元璋,为什么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情大变,为何马皇后到死都不肯原谅朱元璋

    可是,在那么多的女人中,能够得到朱元璋倾心相待的唯有马皇后一人,她是他的发妻,也是他的一生所爱。根据史书记载,马皇后本人相貌并不漂亮,看上去也就是寻常百姓家女儿的面貌,偏偏这样的女子最后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马皇后到底好在哪里,能够让朱元璋钟爱一生?其实,里面的具体原因,成熟的男人

  • 明朝一囚犯,死前留下一首诗,朱元璋听到后大怒,立马处死了狱卒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最霸气的诗日月星辰伴我眠,朱元璋死前写的诗,朱元璋杀尽江南百万兵全诗读音

    我国古代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这虽然都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却褒贬不一,本质上相差非常大,性格也是截然不同,得来皇位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出身最低而且知名度最高的明君当属朱元璋,也由于他性格十分多疑,昔日替他挡箭救他一命的大将陈德,后代都被他杀尽。像蓝玉等打天下的大将也是难逃一死。朱元璋出身起点很低,曾

  • 为什么李存勖能大败契丹,宋朝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存勖为啥能大败契丹,李存勖为什么能吊打契丹,李存勖和契丹战争

    李存瑁、李嗣源能击败契丹,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自己被逼的没办法,为了生存,只能拼死一搏,要不然死翘翘。至于赵匡胤,听取赵普建议采取先南后北政策,拿下了南方大片土地,这时候再想着北上攻打契丹,有了一定顾忌,宁愿拿大量金钱购买燕云十六州,也不愿意和契丹开战。以两人的境况我们可以知道,李存瑁、李嗣源没啥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