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孙膑后人,也是《金史》中的“降人”,为何为后世所诟病?

他是孙膑后人,也是《金史》中的“降人”,为何为后世所诟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99 更新时间:2024/1/19 20:14:30

孙膑

一、孙膑后人

孙膑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人,著有《孙膑兵法》,“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他们的老师就是鬼谷子

魏惠王招募人才,庞涓来到魏国,得到魏惠王重用为将军。庞涓知孙膑才华在自己之上,怕他单独来投魏惠王,得到重用,“乃阴使召孙膑”,寻找借口,对孙膑施以法刑,“断其双足而黥之”,让孙膑成了“刑徒”。

当时“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被视为下贱的奴隶。

齐国使者来魏国,孙膑就以“刑徒”的身份,暗地求见齐国使者。向齐国使者介绍了自己的遭遇,陈述了自己的主张,提出要离开魏国。使者听后甚为惊异,觉得孙膑是人才,对齐国大有用处,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推荐给将军田忌

田忌对他的遭遇很同情,把孙膑留在家中,照顾十分周到。二人经常一起谈论国事与军事上的问题,田忌也常带他观看赛马射箭的活动。

战国时期,骑兵刚刚兴起,既能与车兵、步兵协同作战,又具备超强的机动灵活性,受到各国重视。

齐国统治者十分重视骑兵,还经常组织赛马的娱乐活动,比赛分三局,两胜一负就是赢。

[var1]

田忌与齐威王比赛总输,孙膑观看后,看到这赛马分上中下三等,就对田忌说:下次赛马押“千金”,比赛时以君的下等马与王的上等马赛,以君的上等马与王的中等马赛,以君的中等马与王的下等马赛。田忌按孙膑说的取得两胜一负,赢得千金。

事后威王问田忌,他就把孙膑的推荐给威王,从此走上齐国的政治舞台,任为军师,创造了历史上经典的几个战例,如“围魏救赵”“马陵道斩庞涓”等,后来隐居于山东甲子山中。

孙膑强调以“义”、“仁”、“德”、“信”、“智”治军,赏罚严明,注重选拔士兵与训练,强调将帅的军事素养,灵活运用战术,更要以奇制胜。“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把孙膑帮助田忌赛马取胜的办法,看作兵法,他说:“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孙膑有言曰:以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此兵说也,非马说也。”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吴璘与宋高宗论“胜敌之术”,当吴璘提出必须“弱者出战,强者继之”时,宋高宗立刻指出:“此孙膑三驷之法,一败而二胜也。”

孙邦佐,就是孙膑的后裔,世居泰安,幼年就长了一张圆盘脸,眼睛炯炯有神,刚毅中带有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情,进入少年,魁梧雄壮,英气逼人,精于骑射。

受家学的影响,幼读兵书,对孙吴子、《孙膑兵法》以及鬼谷子之类爱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又颇具文才,精通汉、女真语言文字,善于思考,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被乡里称之为“天下奇才”。

[var1]

二、一生的污点

逢天下大乱,孙邦佐也组织父老乡亲,结社自保,被推为首领。以长清的灵岩寺为根据地,利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声东击西,与金兵周旋,张汝楫率所部红袄军转战到此,两军会合,共同对付金兵,时有斩获,有效地杀伤金兵。

金廷陕西路统军使完颜弼调任知东平府事,山东西路宣抚副使。这个完颜弼不仅善于马矟,“平生无所好,惟喜读书,闲暇延引儒士,歌咏投壶以为常”,完颜承裔、陀满胡土门、纥石烈牙吾塔皆为他的门生,后都“立方面功”,上任后以安抚为主,此时孙邦佐与张汝楫共保济南勤子堌等山寨,他打听到这孙邦佐乃春秋军事家孙膑后人。

完颜弼就派人前往劝降,孙邦佐审时度势,与张汝楫一商量,认为暂时投降,不失为上策,因为山寨中聚集了大量的老百姓,战火一开,黎民百姓深受其害,就致书完颜弼:“我辈自军兴屡立战功,主将见忌,阴图陷害,窜伏山林,以至今日,实畏死耳。如蒙湔洗,便当释险面缚,馀贼未降者保尽招之。”

孙邦佐此言,实是为了保全老百姓免遭杀戮。

完颜弼接书,上报朝廷,得到允许,下诏曰:“孙邦佐等果受招,各迁五职。”

[var1]

于是,孙邦佐与张汝楫率部归降,又出面招抚了周边零散的红袄军梁聚宽等义军,金廷初任孙邦佐为遥授潍州刺史,明威将军(张汝楫遥授淄州刺史,明威将军),不久,因招抚有功,加孙邦佐遥授同知益都府事,成了完颜弼手下兵马提控,力主抗击蒙古兵马,团结境内的汉人,对于红袄“盗寇”主张不要武力镇压,给予安抚为上,这些人也是抗击蒙古人马的重要力量。

当东平府境内初步安定下来,张汝楫来找他,准备重举义旗,孙邦佐审时度势,认为现在举事,不是时机,应该暗暗蓄力,静待机会,慎重行之,未可轻举妄动,张汝楫却不肯听从,决意反金。

孙邦佐彻夜难眠,思前想后,为了长远之计,忍辱负重,把张汝楫要造反的事告诉了上司完颜弼。

完颜弼就命令孙邦佐设下“鸿门宴”,请张汝楫来商计起兵之事,张汝楫没想到孙邦佐出卖了他,欣然赴宴,酒过三巡,突然钟鸣,还未等张汝楫明白过来,伏兵四起,张汝楫被乱刀剁死,张汝楫手下随从如数被杀,据说随后张汝楫手下万余人都遭到清洗被杀。

孙邦佐曾阻止完颜弼不要嗜杀无辜,但回天无力,孙邦佐深为出卖了张汝楫而忏悔,这也是他一生的痛,一生洗不掉的污点与罪行。

[var1]

三、是非留给后人说

金廷在山东,自完颜弼去世后,靠益都田琢、东平蒙古纲与守天胜寨的燕宁苦苦支撑,“相依为辅车之势”,随着“益都张林逐田琢,继而(燕)宁(战)死,”天胜寨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知东平府事蒙古纲,力荐孙邦佐可大任,上书曰:“(燕)宁所居天胜寨,乃益都险要之地。(燕)宁尝招降群盗胡七、胡八,用为牙校,委以腹心,群盗皆有归志。及(燕)宁死,复怀顾望,胡七、胡八亦反侧不安。臣以提控孙邦佐世居泰安,众心所属,遂置招抚使。以提控黄掴兀也充总领,副之。此当先奏可,顾事势危迫,故辄授之。”于是,金廷任孙邦佐为宣差招抚使,泰定军节度使,守把天胜寨。

当蒙古木华黎国王,开始全面经营山东,大部分州县都失陷,金廷无力抗拒,放弃东平,蒙古纲“内徙”,率所部行省邳州,孙邦佐势单力孤,归附了时为宋京东忠义军总管的李全,后受李全排挤,又投降了金廷。

据《金史》记载,元光二年九月,“降人孙邦佐自李全军中归,遥授知东平府兼山东西路兵马都总管”,无非是想借助孙邦佐在山东的威望与能力,支撑山东残局。对于孙邦佐最后的归宿,我们无法从史料中找到准确的记载。

[var1]

有人说,孙邦佐就是山东《泰山孙氏世系谱书》中的孙佑邦,字良辅,由于孙邦佐降金是一生的污点,又因张汝楫事件,近万余原红袄军将士被杀,仇人甚多,故修谱时避讳改成“孙佑邦”;也有的说,后来孙邦佐又归宋,改名为孙昱,授承信郎,驻守泰安魏胜寨。

历史的真相扑朔迷离,让我们无法窥知那个岁月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但笔者认为:孙邦佐,男儿本色,心中怀有远大的抱负,忍辱负重,为天下生灵着想,后世腐儒诟病孙邦佐,浅陋之见认为他政治“失节”,出卖张汝楫是不义,游离于金宋政权之间是不忠,这都是以今人的角度来评说历史,未免偏颇。

青史浩瀚,当为孙邦佐正名,他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人,又怎可能是贪生怕死,追求富贵荣华的宵小。

[var1]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更多文章

  • 荀子为什么针对孟子?他们谁才是孔子真正的传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荀子和孔子孟子的关系,孟子荀子孔子谁更厉害,孔子孟子荀子比较

    孟子和荀子到底谁更接近儒家呢?其实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有人说是孟子,有人说是荀子,从本质上讲,孟子的思想更接近孔子。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孟子在这一基础上继承了他的学说。“礼”不单纯是一种制度,而是有内在含义在里面的。它更强调的是用“礼”这种方式来唤醒人们心中的情感。打个比方,父母死了以后,

  • 古时将士出征,生理问题咋解决的?勾践有个奇策,被后人承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木兰辞》中有这样一句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战争大都旷日持久,需要士兵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历大大小小的战斗,最后有人战死沙场,有人得以归还故乡。但是在这些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古代士兵们怎么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呢?对此,越王勾践曾经想出了一个高招,并且被后人沿用千年!01自

  • 长平之战打的时间太长,赵国的后勤根本支持不住,只能速战速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有胜算吗,长平赵国

    要知道,这仗打的时间太长,赵国的后勤根本支持不住,只能速战速决。换帅反间计是一部分,更多是廉颇防守没问题但根本打不了进攻,赵括还能有一点希望,输了也是正常情况。真打起来不管是不是计都要上,因为不上肯定自己先崩溃。赵国国内需要一个替罪羊来稳定民心,赵括就被黑到了现在。赵括可能确实过于纸上谈兵,但绝不是

  • 为何说六国遗贵不可能尽除,而他们也不可能成为推翻秦的主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六国分秦为何没成功,六国遗族反秦怎么办,秦灭六国视频动画

    首先,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不断削弱宗室的力量,扶持新生的军功贵族。而这也是秦能统一六国最大的原因,到秦二世即位后对宗室继续实行高压政策。项羽攻入咸阳后又再次清理了一遍。可以说,在秦灭亡后,宗室力量已经微不足道了。其次,项羽在攻入咸阳后大肆劫掠,而刘邦进入关中留下的却是约法三章。所以秦人对项羽的恨意是

  • 雍熙北伐再无大战,宋朝迎来百年盛世,战略收缩是幸事还是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如果雍熙北伐成功的话会怎么样,雍熙北伐死了多少人,雍熙北伐的失败造就了一段恩怨

    1.北宋气势。976年,赵光义接过兄长赵匡胤皇位,成为北宋第二任皇帝。暂且不说北宋初年这场皇位继承之谜。赵光义这个人,可以算得上一个马上皇帝,他与哥哥赵匡胤同是后周的将领,助哥哥黄袍加身成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光义继位当皇帝后,979年,便出兵灭了北汉,甚至还击败了辽国南院宰相耶律沙派来的援军,并夺取太

  • 朱元璋给刘伯温的圣旨,开篇一句话锥心刺骨,刘伯温看后不久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得知刘伯温死讯,刘伯温传奇里刘伯温谁演的,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能够打下江山,与他手下那帮谋臣勇将密不可分。正是在这些人竭忠尽智的努力之下,朱元璋才得以坐上皇帝宝座。不过客观而言,明朝开国功臣中,大都是才有余、德不足之辈。明朝开国之后,这些功臣宿将倚仗自己的战功和地位,有的为非作歹干犯法纪,有的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朱元璋后来大动干戈屠戮功臣,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 明朝有一奇人,每天吃两种食物,活到了120岁,名字听着有些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南征百越之后认为自己的江山已经彻底稳固,就开始琢磨长生不老的事,他到咸阳宫中特意开辟了一座宫殿让江湖方士术士在宫中制作药丸;登基之初英明能干的汉武帝到了晚年之后也逐渐变得昏庸,甚至开始修炼仙术来实永生的愿望。 因为对于永生的渴望,人们也编纂出了很多相关的长寿传说。例如尧舜禹时期的名人彭祖就

  • 朱元璋对贪官的刑罚如此严厉,为何贪官的问题还是源源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对贪官的狠话,朱元璋用严苛的刑罚治贪,朱元璋最残忍刑罚

    所以他建国后,采取了“治乱世用重典”的原则。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对待贪官更是零容忍,而且制定了族诛、断手、刖足、阉割为奴、挑筋去膝盖等一系列法外刑。在他统治期间,一共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可是,即使如此,贪官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这也是朱元璋晚年非常郁闷的一件事。朱元璋对贪官

  • 忽必烈立孙子为帝,他的儿子对他没有恨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忽必烈为什么传位给孙子,忽必烈几个孙子,忽必烈算千古一帝吗

    我们不得不说,有恨意也不会怎么样,毕竟有恨意距离造反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像历史上很多有儿子的皇帝,却反而要立自己的弟弟为接班人,这样的案例也不少,毕竟最著名的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了,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却是他的弟弟。即使这两个儿子有恨意,那又如何呢?他们也没有任何能力可以改变

  • “还都之争”七十年:朱棣强行拍板后牵涉大明四代皇帝的国本乱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国本之争完整版,国本之争什么意思,国本之争是真是假

    众所周知,明朝是典型的两都制国家,顺天府(今北京)与应天府(今南京)各有一套中央架构及相应官吏。虽然从政治地位上来说,皇家与内阁所在的顺天府明显远胜于应天府,但这并不代表在明成祖朱棣宣布迁都后,顺天府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明首都。事实上,南京应天府在明初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无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就算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