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开狄仁杰不为人知的一面:世故练达的“官油子”

揭开狄仁杰不为人知的一面:世故练达的“官油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22 更新时间:2024/1/22 22:38:04

狄仁杰(公元630-700年),字怀英,并州(今山西太原)人氏,唐代武周时期著名政治家,人们评价他“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连武则天都认为他“地华簪组,材标栋干”。

人格“污点”

这件事对狄仁杰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也为自己的历史增加了一个小小的”污点“。

娄师德)性沉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资治通鉴》)

断案如神的真相

在影视作品中,狄仁杰就是神探,是中国的福尔摩斯。《神探狄仁杰》中大破蛇灵党、黑衣社、铁拳团,可谓精彩之极。实际上可能是后世杜撰的多一些。历史上对他破案的记载,只是说他在唐高宗李治时期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17000多人,但是无一人喊冤。除此之外再无他的破案记载。

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新唐书.狄仁杰传》)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大理丞的职责是根据现有材料判断到底如何量刑,是个法官,并非是去现场勘察、收集证据、分析案情的角色。

而狄仁杰之所以成为神探,有两本书应该功不可没。一本是清代的《狄公案》,第一次让狄仁杰有了侦探这个身份;另一本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他根据《狄公案》,历时15年写成了这本英语巨著,大受欢迎,外国人于是称狄仁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后来这本书转而回到了中国,被翻拍成各种影视剧,狄公”神探“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狄阁老的品秩有多高?

狄仁杰在武周时期被称为”狄阁老“,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在我们的认知中,他乃武则天宠臣,想必是一品大员。然而实际上,他的官职不过是三品,而且当时的宰相也不只一个。按照当时的品秩制度,一品官包括三公、三师,狄仁杰是在唐睿宗时代才被追封为梁国公的;二品为尚书令,这个职位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后世为避讳一直空缺。所以实际来看,三品宰相已经是当时狄仁杰能达到的最高职位了。

世故练达的“官油子”

狄仁杰为官之路并不算平坦,早年一直在基层供职,人到中年才被阎立本推荐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相当于地方法院院长),到担任大理丞时已年近40岁。他从基层一步步升职,在官场历练多年,历任大理丞、侍御史、工部侍郎、尚书左丞、都督、侍中,曾两度拜相,才终于在武周时期达到人生巅峰。

唐高宗李治时期,狄仁杰年轻气盛,是个著名的“反对派”,浑身是胆,敢于反对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事,敢于对抗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狄仁杰却屡次弹劾王立本,即使高宗下旨宽宥他,他还是不为所动:“朝廷可能缺少人才,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不少,陛下怜惜有罪之人,破坏现行的法律,这该怎么办?希望您先处罚他,让大臣们引已为戒。”高宗拗不过他,只好处罚了王本立。

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威成,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新唐书.狄仁杰传》)

可随着年纪增长,到武则天当政时,狄仁杰的处事手法变得越发老辣起来。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将其逮捕下狱,狄仁杰随即承认。因为当时唐法中有规定”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他以此为缓兵之计,然后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放入自己棉衣之中,并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他的儿子将上诉材料转交到了武则天手中,于是他得到武则天召见的机会。武则天问他:”你当初为何主动承认谋反?“狄仁杰回答:”假如我不承认,估计早死于酷刑之下了,哪里有机会见到皇上呢?“他用自己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在武则天立储的过程中,狄仁杰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武则天有两个人选:一个是侄子武承嗣,一个是儿子李显,她一直犹豫不决。他没有像裴炎、刘祎之那样明确地表示反对武则天立武承嗣为翤,并要武则天返政李氏(这样直言导致裴炎被杀、刘祎之入狱),而是运用了曲线救国的策略,他是在立嗣问题上主张立李显为太子,这样就让武则天较容易接受了:返政是要求武则天把政权返还李唐,但立嗣并不是要求武则天活着的时候返政。而且他使用的方法也很讲究,”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以母子亲情来说事,用亲情来打动武则天,“人非圣贤,孰能无情”,是不是就高明多了?更是在选择武承嗣还是李显的问题上,一句”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就直接断绝了武承嗣当太子的机会,不可谓不高明!

狄仁杰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和裴炎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他的话都是站在武则天的立场来看问题的,这种世故练达,也让狄仁杰在武周时期获得武则天的高度信任,武则天常称他”阁老“,并不像电视剧中称呼其”怀英“;对于年老的他,武则天特许他朝堂上不用跪拜;武则天还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历史功绩

狄仁杰一生最大的功绩不是断案,他的功绩总结起来有以下3点:

1、辅政治国

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为相之后,辅国安邦,对武周弊政多所匡正,上承贞观之治,下开元盛世,为唐朝的鼎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劝武则天归政李唐

他劝说武则天复立李显为嗣,才让李唐天下得以延续,可谓”阙功至伟“。

3、举荐人才

他曾说”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一生为唐朝举荐了李楷固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优秀人才。

搜寻历史的点点滴滴,一起感悟中国上下五千年浩翰历史故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除了有四大美女,还有四大妖姬,妲己尚且算不上四妖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四大妖姬妲己长相,四驱兄弟绝美妖姬妲己,古代四大美女中有妲己么

    首先是妺(mò)喜,她姓喜名妺,不过由于“妺”字与“妹”字极为接近,所有也被后世称为妹喜。妺喜是夏朝最后一位君王桀的王后,也有人说正是因为遇到了妺喜,所以才让桀成为了夏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据说妺喜是有施国国主的妹妹,本来为有施国的公主,后来有施国想要报复亡国之恨,于是就向夏桀献上了妺喜,让妺喜去腐蚀他

  • 他是孙膑后人,也是《金史》中的“降人”,为何为后世所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膑后人已几代人了,孙膑当代后人,庞涓砍掉孙膑双脚

    (孙膑)一、孙膑后人孙膑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人,著有《孙膑兵法》,“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他们的老师就是鬼谷子。魏惠王招募人才,庞涓来到魏国,得到魏惠王重用为将军。庞涓知孙膑才华在自己之上,怕他单独来投魏惠王,得到重用,“乃阴使召孙膑”,寻找借口,对孙膑施以法刑,“断其双足而黥之”,让孙膑

  • 荀子为什么针对孟子?他们谁才是孔子真正的传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荀子和孔子孟子的关系,孟子荀子孔子谁更厉害,孔子孟子荀子比较

    孟子和荀子到底谁更接近儒家呢?其实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有人说是孟子,有人说是荀子,从本质上讲,孟子的思想更接近孔子。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孟子在这一基础上继承了他的学说。“礼”不单纯是一种制度,而是有内在含义在里面的。它更强调的是用“礼”这种方式来唤醒人们心中的情感。打个比方,父母死了以后,

  • 古时将士出征,生理问题咋解决的?勾践有个奇策,被后人承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木兰辞》中有这样一句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战争大都旷日持久,需要士兵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历大大小小的战斗,最后有人战死沙场,有人得以归还故乡。但是在这些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古代士兵们怎么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呢?对此,越王勾践曾经想出了一个高招,并且被后人沿用千年!01自

  • 长平之战打的时间太长,赵国的后勤根本支持不住,只能速战速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有胜算吗,长平赵国

    要知道,这仗打的时间太长,赵国的后勤根本支持不住,只能速战速决。换帅反间计是一部分,更多是廉颇防守没问题但根本打不了进攻,赵括还能有一点希望,输了也是正常情况。真打起来不管是不是计都要上,因为不上肯定自己先崩溃。赵国国内需要一个替罪羊来稳定民心,赵括就被黑到了现在。赵括可能确实过于纸上谈兵,但绝不是

  • 为何说六国遗贵不可能尽除,而他们也不可能成为推翻秦的主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六国分秦为何没成功,六国遗族反秦怎么办,秦灭六国视频动画

    首先,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不断削弱宗室的力量,扶持新生的军功贵族。而这也是秦能统一六国最大的原因,到秦二世即位后对宗室继续实行高压政策。项羽攻入咸阳后又再次清理了一遍。可以说,在秦灭亡后,宗室力量已经微不足道了。其次,项羽在攻入咸阳后大肆劫掠,而刘邦进入关中留下的却是约法三章。所以秦人对项羽的恨意是

  • 雍熙北伐再无大战,宋朝迎来百年盛世,战略收缩是幸事还是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如果雍熙北伐成功的话会怎么样,雍熙北伐死了多少人,雍熙北伐的失败造就了一段恩怨

    1.北宋气势。976年,赵光义接过兄长赵匡胤皇位,成为北宋第二任皇帝。暂且不说北宋初年这场皇位继承之谜。赵光义这个人,可以算得上一个马上皇帝,他与哥哥赵匡胤同是后周的将领,助哥哥黄袍加身成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光义继位当皇帝后,979年,便出兵灭了北汉,甚至还击败了辽国南院宰相耶律沙派来的援军,并夺取太

  • 朱元璋给刘伯温的圣旨,开篇一句话锥心刺骨,刘伯温看后不久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得知刘伯温死讯,刘伯温传奇里刘伯温谁演的,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能够打下江山,与他手下那帮谋臣勇将密不可分。正是在这些人竭忠尽智的努力之下,朱元璋才得以坐上皇帝宝座。不过客观而言,明朝开国功臣中,大都是才有余、德不足之辈。明朝开国之后,这些功臣宿将倚仗自己的战功和地位,有的为非作歹干犯法纪,有的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朱元璋后来大动干戈屠戮功臣,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 明朝有一奇人,每天吃两种食物,活到了120岁,名字听着有些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南征百越之后认为自己的江山已经彻底稳固,就开始琢磨长生不老的事,他到咸阳宫中特意开辟了一座宫殿让江湖方士术士在宫中制作药丸;登基之初英明能干的汉武帝到了晚年之后也逐渐变得昏庸,甚至开始修炼仙术来实永生的愿望。 因为对于永生的渴望,人们也编纂出了很多相关的长寿传说。例如尧舜禹时期的名人彭祖就

  • 朱元璋对贪官的刑罚如此严厉,为何贪官的问题还是源源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对贪官的狠话,朱元璋用严苛的刑罚治贪,朱元璋最残忍刑罚

    所以他建国后,采取了“治乱世用重典”的原则。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对待贪官更是零容忍,而且制定了族诛、断手、刖足、阉割为奴、挑筋去膝盖等一系列法外刑。在他统治期间,一共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可是,即使如此,贪官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这也是朱元璋晚年非常郁闷的一件事。朱元璋对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