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公元630-700年),字怀英,并州(今山西太原)人氏,唐代武周时期著名政治家,人们评价他“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连武则天都认为他“地华簪组,材标栋干”。
人格“污点”
这件事对狄仁杰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也为自己的历史增加了一个小小的”污点“。
(娄师德)性沉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资治通鉴》)
断案如神的真相
在影视作品中,狄仁杰就是神探,是中国的福尔摩斯。《神探狄仁杰》中大破蛇灵党、黑衣社、铁拳团,可谓精彩之极。实际上可能是后世杜撰的多一些。历史上对他破案的记载,只是说他在唐高宗李治时期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17000多人,但是无一人喊冤。除此之外再无他的破案记载。
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新唐书.狄仁杰传》)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大理丞的职责是根据现有材料判断到底如何量刑,是个法官,并非是去现场勘察、收集证据、分析案情的角色。
而狄仁杰之所以成为神探,有两本书应该功不可没。一本是清代的《狄公案》,第一次让狄仁杰有了侦探这个身份;另一本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他根据《狄公案》,历时15年写成了这本英语巨著,大受欢迎,外国人于是称狄仁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后来这本书转而回到了中国,被翻拍成各种影视剧,狄公”神探“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狄阁老的品秩有多高?
狄仁杰在武周时期被称为”狄阁老“,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在我们的认知中,他乃武则天宠臣,想必是一品大员。然而实际上,他的官职不过是三品,而且当时的宰相也不只一个。按照当时的品秩制度,一品官包括三公、三师,狄仁杰是在唐睿宗时代才被追封为梁国公的;二品为尚书令,这个职位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后世为避讳一直空缺。所以实际来看,三品宰相已经是当时狄仁杰能达到的最高职位了。
世故练达的“官油子”
狄仁杰为官之路并不算平坦,早年一直在基层供职,人到中年才被阎立本推荐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相当于地方法院院长),到担任大理丞时已年近40岁。他从基层一步步升职,在官场历练多年,历任大理丞、侍御史、工部侍郎、尚书左丞、都督、侍中,曾两度拜相,才终于在武周时期达到人生巅峰。
唐高宗李治时期,狄仁杰年轻气盛,是个著名的“反对派”,浑身是胆,敢于反对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事,敢于对抗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狄仁杰却屡次弹劾王立本,即使高宗下旨宽宥他,他还是不为所动:“朝廷可能缺少人才,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不少,陛下怜惜有罪之人,破坏现行的法律,这该怎么办?希望您先处罚他,让大臣们引已为戒。”高宗拗不过他,只好处罚了王本立。
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威成,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新唐书.狄仁杰传》)
可随着年纪增长,到武则天当政时,狄仁杰的处事手法变得越发老辣起来。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将其逮捕下狱,狄仁杰随即承认。因为当时唐法中有规定”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他以此为缓兵之计,然后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放入自己棉衣之中,并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他的儿子将上诉材料转交到了武则天手中,于是他得到武则天召见的机会。武则天问他:”你当初为何主动承认谋反?“狄仁杰回答:”假如我不承认,估计早死于酷刑之下了,哪里有机会见到皇上呢?“他用自己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在武则天立储的过程中,狄仁杰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武则天有两个人选:一个是侄子武承嗣,一个是儿子李显,她一直犹豫不决。他没有像裴炎、刘祎之那样明确地表示反对武则天立武承嗣为翤,并要武则天返政李氏(这样直言导致裴炎被杀、刘祎之入狱),而是运用了曲线救国的策略,他是在立嗣问题上主张立李显为太子,这样就让武则天较容易接受了:返政是要求武则天把政权返还李唐,但立嗣并不是要求武则天活着的时候返政。而且他使用的方法也很讲究,”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以母子亲情来说事,用亲情来打动武则天,“人非圣贤,孰能无情”,是不是就高明多了?更是在选择武承嗣还是李显的问题上,一句”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就直接断绝了武承嗣当太子的机会,不可谓不高明!
狄仁杰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和裴炎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他的话都是站在武则天的立场来看问题的,这种世故练达,也让狄仁杰在武周时期获得武则天的高度信任,武则天常称他”阁老“,并不像电视剧中称呼其”怀英“;对于年老的他,武则天特许他朝堂上不用跪拜;武则天还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历史功绩
狄仁杰一生最大的功绩不是断案,他的功绩总结起来有以下3点:
1、辅政治国
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为相之后,辅国安邦,对武周弊政多所匡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的鼎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劝武则天归政李唐
他劝说武则天复立李显为嗣,才让李唐天下得以延续,可谓”阙功至伟“。
3、举荐人才
他曾说”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一生为唐朝举荐了李楷固、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优秀人才。
搜寻历史的点点滴滴,一起感悟中国上下五千年浩翰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