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初魏国如果重用了这五人,统一天下的就没秦始皇什么事了

当初魏国如果重用了这五人,统一天下的就没秦始皇什么事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1/8 2:09:53

[var1]

魏国的历史我们可能都不太清楚。但是说起来魏国名将奇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奇怪的是他们发迹于魏国,但是最后都选择了来报效其他的国家。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魏国错失的这五位人才。

[var1]

一、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兵家亚圣。

吴起一开始是投靠在魏文侯的麾下的,作为魏文侯的一员大将,曾经帮助魏军打赢了与秦国的战争--河西战争。除此以外,吴起还帮助魏国操练军士,即史称魏武卒。这批军队在魏国争霸过程中屡立奇功。

不招人妒是庸才。吴起便是如此。在愈加受到魏王魏武侯重视的同时,他也被魏相国公叔座忌惮。最终是公叔痤的离间计起了作用,两家有了间隙。最后,吴起无奈之下只有选择离开魏国。从此楚国多了一位杰出的改革家,魏国从此就少了一位良才、将才,可叹。

[var1]

二、孙膑

孙膑,原名不详,因为受过膑刑故称孙膑。孙膑与庞涓均为兵家鬼谷子的门徒。学成后孙膑便投奔了同门师兄庞涓。然而师兄庞涓却是一个心思狭隘的小人。害怕孙膑代替自己在魏王身边的位置,庞涓一再在魏王面前诋毁自己的师弟,最终陷害孙膑使其不得不遭受膑刑,被挖去膝盖骨。所幸齐国的使臣正在魏国处理事情,暗中将孙膑护送回齐国。

孙膑入齐国后,很快受到齐国公子田忌的赏识。在田忌赛马利用孙膑的策略出奇制胜后,孙膑很快被推荐给齐威王。之后孙膑被任命为军师,依靠谋略于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败庞涓,最终成功助力齐国称霸,也为自己狠狠报了仇。

[var1]

三、商鞅

提起这位人才,熟读史书的朋友一定第一时间想起来就是商鞅变法。正是通过这场变法,秦国才得以从一个边陲小国得以一步步发展成为其他六国不得不重视的对手,最终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var1]

商鞅,严格来讲叫公孙鞅。因为商是他的封地,号为商君,所以被称为商鞅。商鞅属于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代表,年纪很轻时候就喜欢研究法学,受法家大师影响很深。曾经做过任魏国国相公叔痤(是的他又出现了,就是前文中嫉贤妒能迫害吴起的公叔痤)的家臣,很受重视。公叔痤曾一再向当时魏国国君魏惠王推荐商鞅,但魏惠王始终不加以理会。直到后来公叔痤病重,一再告诫魏惠王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了他。魏惠王依然不以为意。最终公叔痤病逝,商鞅出逃入秦,与秦孝公一见如故,最终大刀阔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

[var1]

四、张仪

张仪与苏秦都被称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其实这里是有区别的。合纵之策是苏秦提出的,主张六国相互结盟共同强秦,所以有一个说法说苏秦挂的六国相印,是六国之相。而张仪则是主张连横,采用游说的方式来对六国的国君采取各个击破,以达到破除合纵联盟的目的。

张仪出身于魏国安邑,却并未在魏国登上政治舞台,反而是入秦国被秦惠文王发现之后才开始发光发热,开始了他传奇的历史生涯。

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自古就是时代难题啊。

[var1]

五、范雎

应该说,范雎绝对是我们今天提到过被魏国错失的人才中最最可惜的一个。

范雎身为魏国大夫的座上宾,却被人怀疑是私通齐国,差点就被人用鞭子抽死。直到后来在秦国使臣的帮助下,范雎通过更改自己的名字和姓氏,和秦国的使臣,一同逃到了秦国。面见秦昭襄王后,范雎提出远交近攻战略,亲齐抗魏,最终被秦昭襄王采纳并实践。实践效果一流,如果说,张仪的连横让魏国摔了一跤,那么,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可以说是直接将魏国的双腿打断了。魏国就是这样被秦国一步步的吞噬掉了。如果一开始在魏国,范雎他没有受到惨无人道的对待,相信这位人才一定会为自己祖国贡献力量,以至于魏国早早亡国。

[var1]

纵观历史,魏国人才出走,原因不一,或者为了实现自我主张,或者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舞台,但是更多的都是被迫害不得不远走他乡。如果魏国当时有良好的职场环境,留下了这五位人才,使他们能够各展所长,那么历史的走向会不会被改变呢?这也是个未解之谜。

更多文章

  • 三招排挤吴起,一计逼走商鞅,提防我们身边的“公叔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赶走吴起的公叔是不是公叔痤,商鞅和公叔痤的关系,吴起为啥没有商鞅有名

    比起后期横扫六合的秦国,其实前期的魏国才是公认的七雄最强。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就在名将吴起的统帅下建立了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吴起统帅魏武卒,对外“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打的秦国割地求和,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魏国是如何从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衰落的呢?其实魏国的衰落

  • 孙膑仅用2个计谋,就打败庞涓,是什么计策如此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膑跟庞涓谁厉害,孙膑怎么战胜庞涓的,孙膑用三十六计对付庞涓吗

    说起孙膑,就会想起战国中期兵家,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军事家。据传,他年轻的时候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后来庞涓成为了魏国的将军以后,觉得自己不如孙膑,于是就将孙膑骗到了魏国,对他实施了膑刑,所以后来人们才会叫他孙膑。最终,孙膑幸运的得到了齐国使臣的帮助,成功的逃到了齐国。公元354年的时候,魏惠王派庞

  • 粽子原本是古人用来祭祖的,为何与屈原扯上关系,还成了他的专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端午的粽子是纪念屈原的吗,粽子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吗,粽子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庆从小时候开始,每逢端午节吃粽子,身边总有人提及一个叫屈原的古人,但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年纪稍大一些以后,才知道这位屈原先生是2000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因为生不逢时,遇到了昏君奸臣的陷害,长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最后在汨罗江边投水自尽了。编辑搜图屈原编辑搜图吴均始作俑者与屈原一样报国无门

  • 输掉长平之战的赵国,如何起死回生免被灭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国长平战败后多久灭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如果赢了长平之战

    [var1]这样不仅仅可以让百姓心安,而且还能够让周围的小国都更加的警惕,由此赵国为自己赢得了一段发展时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飞跃,才能够真正的获得提升。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是他们却并没有乘胜追击,一举攻下照顾。这是因为白起在这场战争中看

  • 端午节,屈原魂,为何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人我们还要每年纪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春节过后虽然节气不断,但是真正浓重的节日,还要看五月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以前还有些地区整个五月都在过,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当然这个五月不是今天用的公历,而是传统的农历五月。[var1]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完全可以作为学术来研究写一本书,但是今天讨论的是跟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一个人,我们大多数节日都是普

  • 赵迁王为何会临阵斩杀大将李牧,招来灭国之祸,仅仅是昏庸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如果赵迁不杀李牧,赵迁为什么要杀李牧,赵偃儿子赵迁

    相对来说,廉颇的处境比李牧还要好一些,廉颇为主将的时候,赵国还处于巅峰时期,李牧为主将的时候,是接替廉颇的人物,这个时候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元气大伤。[var1]李牧的主要功绩是,在北部击败匈奴,使得匈奴十年内不敢南下,而后在长平之战后,击溃燕国的入侵,迫使燕国求和,在此后,李牧成为赵国的支

  • 西府赵王李元霸,匹马双锤,四明山上独战百万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王李元霸出世,李元霸为什么称呼赵王,西府赵王李元霸多大官

    十六年前有一部名叫《隋唐英雄传》的描述隋末唐初的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吸引人的便是里面的隋唐好汉排名了。关于隋末十八条好汉的排名,虽然各个演义小说中都有所不同,但对于居于首位好汉的却是毋容置疑,他就是天下第一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var1]李元霸在隋唐演义中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四儿子,唐太宗李

  • 赵国长平之战损失45万人,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实兵力,长平之战赵国入侵燕国吗,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多少人

    [var1](长平之战)既然赵国已经不堪一击了,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赵国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燕国没有抓住好时机。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上杀掉赵国45万大军,但是自身的损失也相当惨重。这使得他们不敢继续发动进攻。同时,刚获得的上党也人心不稳。因此,秦国把军队撤回去,休养生息。这样延续了整整一

  • 秦始皇身边的红人赵高,是他毁了秦国江山吗?真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他的暴政,大家都了解了,但其实,他很宠幸一个大臣,就是赵高。传闻赵高的身份,有很多,历史上,也没给出,准确的答案。[var1]有人说,赵高其实是,赵国人,因为要报仇,所以潜入秦国,也有传闻说,赵高是秦政的,远方亲戚,母亲在牢里,后来被秦始皇遇到,看他善于朝政,就把他留

  • 《大秦赋》: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与赵姬所生?司马迁也出了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秦赋中的秦王真的符合史实吗,秦始皇是吕不韦和赵姬所生的吗,大秦赋中赵姬的两个孩子的下场

    但是后人总是试图想从先人留下的点点滴滴印迹来还原历史原貌,不论是以文字的形式还是以影像的方法,我们总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想把历史故事的脉络理清。尽管如此,仍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成为谜团,千百年来被人们探寻着,发现着,历史,也因此充满着挥之不去的神秘感。在这许许多多的事件中,也包括秦始皇的身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