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奇货可居到饮鸩而死,吕不韦为何会因为秦始皇30个字的信而自杀

从奇货可居到饮鸩而死,吕不韦为何会因为秦始皇30个字的信而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83 更新时间:2024/1/4 12:39:46

吕不韦就变成投资公司,嬴异人就成吕不韦所投资的创业公司,共同的利益把两人紧紧绑在一起,即使是面对异人索取自己姬妾时,吕不韦仍然毫不犹豫地献给了异人,这一切都是因为吕不韦已经投资了异人,他已经没有退路,必须一条路走到底。

[var1]

吕不韦与嬴异人

吕不韦运用一系列商人的手段,成功地将嬴异人推上了秦国太子安国君嫡子身份的宝座,异人因此改名为子楚,只为了讨好安国君的正妻华阳夫人,秦昭襄王去世之后,安国君成为秦王,这就是秦孝文王,守孝一年后,秦孝文王只当了三天的秦王就因病去世了,之后,就是嬴子楚成为秦王,这就是秦庄襄王。

商人吕不韦成功了,他等的就是这一天,子楚成为秦王,于是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封吕不韦为相国,吕不韦从商人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吕不韦当初的投资变成了丰厚的政治回报,投资回报率超过了一百倍,用吕不韦父亲的话来说,投资回报率是无数倍。

[var1]

嬴子楚即位为秦庄襄王

吕不韦时期的秦国是战国晚期天下第一强国,吕不韦担任天下第一强国的相国,地位更在各诸侯国国君之上,秦庄襄王不仅封吕不韦为相国,而且将河南洛阳10万户封给吕不韦作为食邑,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食邑最多的封赏了,十万户的食邑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了,吕不韦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商人成为政治地位奇高、财富无数的政治名流,显示出吕不韦超高的智慧与能力。

秦庄襄王只当了三年的秦王就因病去世了,嬴政即位为秦王的那一年只有13岁,吕不韦作为相国开始辅佐秦王嬴政治理国家,辅政实际上就是代理秦王行使政治权力,等到秦王亲政后再还政于秦王,这个时候的吕不韦实际就是秦国的最高决策人,他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名为相国,手中的权力实际上就是秦王的权力。

[var1]

吕不韦投资成功

处于权力巅峰期的人,难免会头脑发热,这个时候的吕不韦实际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任何朝代的大臣权力一旦超过了国君,都到了危险的地步,吕不韦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与太后赵姬私通。

二是把嫪毐送给太后赵姬。

秦庄襄王去世的时候,嬴政都已经13岁了,这个年龄在今天只是个初中生,但在古代已经是成家立业的年龄了,这个年龄的嬴政其实已经懂事了,但是吕不韦仍然与太后私通,嬴政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知道,从嬴政一生的经历来看,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是当时的嬴政没有亲政,没有任何权力,他根本扳不倒吕不韦,只能默默地注视这一切。

包括嫪毐与赵姬之间的关系,以及嫪毐叛乱的事,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秦王嬴政早有准备,嫪毐率军攻打蕲年宫的时候,秦王嬴政早就做好一切准备,命令昌平君昌文君调动军队攻打嫪毐,调动军队需要时间策划和安排,只有嬴政早就知道这一切才能做出这样的安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嫪毐叛乱的时候,吕不韦的相国之位已经被昌平君所代替。

[var1]

嫪毐与赵姬

试问如果不是秦王嬴政早就知道吕不韦、嫪毐、赵姬之间的事,又怎么会安排得如此巧合,要知道嫪毐发动叛乱的那一天是秦王嬴政举行成人礼准备亲政的第一天,但毕竟还没有亲政,这说明在亲政前,秦王嬴政早就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来预防和准备这一切,而这才是秦王嬴政最可怕的地方。

嫪毐叛乱的这一年,秦王嬴政已经20岁了,按古代的说法,已经是个成年人,嬴政一亲政就能独断乾纲,这说明嬴政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这一切,细思极恐的是嬴政很可能几年前就知道这一切,而一直在忍辱负重,等的就是这一天,把吕不韦及嫪毐等势力一网打尽。

秦王嬴政采取了一种稳妥的政治手段来处理,先灭亡了叛乱的嫪毐,诛其三族,把吕不韦免掉官职,让其回到封地,因为吕不韦不能直接杀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var1]

吕不韦与赵姬

1、吕不韦功劳非常大。

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嬴政就不可能当上秦王,吕不韦对于嬴政及其父亲子楚有着莫大的再造之功,包括嬴政的母亲赵姬都曾经是吕不韦的姬妾,这种功劳不可以否定,也无法直接抹掉,否则会寒了功臣之心,所以嬴政采取了一种稳妥的办法,先把吕不韦免了官,理由是嫪毐反叛受到牵连。

嫪毐本来就是吕不韦送给赵姬的,嫪毐的坐大与反叛与吕不韦脱不了干系,吕不韦本来是用嫪毐来应付太后赵姬的,结果给自己引来的一个政治对手,并且让自己受到牵连,这是吕不韦始料不及的。

[var1]

吕不韦功劳甚高

2、吕不韦是秦王嬴政的仲父。

《史记吕不韦列传》: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史书明确记载了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这既是一种尊称,更是一种荣耀,仲父虽然不是亲生父亲,也有着特殊的关系,当时的社会对于孝道是非常重视的,秦王嬴政囚禁自己的母亲,就不断有人劝谏他,哪怕冒着被杀头的危险。

如果秦王嬴政敢直接杀吕不韦的话,那就是冒天下之大韪,违背了当时标准的社会道德,所以秦王嬴政只能采取一种柔和的办法来处理吕不韦,就是给予免职,仅仅只是免职。

[var1]

吕不韦是秦王嬴政的仲父

3、吕不韦在朝中势力很大。

吕不韦在秦庄襄王时期当了3年的相国,在秦王嬴政时期又当了7年的相国,合计当了秦国10年的相国,执掌秦国权力近10年,吕不韦肯定培养了自己的一大批亲信,要知道吕不韦光养门客就有数千人,家中有奴仆近万人,吕不韦还组织了一批人编写《吕氏春秋》,手下人才济济,包括后来的李斯都是吕不韦的门客。

《史记吕不韦列传》: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史书明确记载了秦王嬴政想杀吕不韦,但是因为吕不韦功劳很大,并且同时有很多宾客辨士为吕不韦说情,所以秦王嬴政为了稳妥起见,没有杀吕不韦,只是免了他的官职而已。

[var1]

秦王嬴政动了杀心

秦王嬴政免了吕不韦官职,并不代表就此放过了吕不韦,而是有后手的,再加上吕不韦被免职之后,居住在洛阳,每天都有各国宾客来拜访吕不韦,这给秦国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因为吕不韦知道太多秦国的秘密了,秦王嬴政并不放心,于是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内容只有30个字,是这样说的: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就是赤裸裸地指责了: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给你十万户的食邑。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迁到蜀地去居住。

秦王表面上是让吕不韦迁到蜀地居住,实际上就是流放,前面已经说过了秦王嬴政不方便直接下命令杀死吕不韦,而只能一步步对吕不韦施加惩戒,吕不韦与嬴政都是聪明人,聪明人说话一下子就能看懂,秦王表面上是流放吕不韦,其实上是动了杀心,但秦王不能直接杀吕不韦,只能用委婉的办法逼迫吕不韦,最好的结局就是逼吕不韦自杀。

[var1]

秦王嬴政要收回王权

局外人从这封30个字的信中看到了秦王是想责备吕不韦,并想流放他,但是吕不韦看到的却是秦王的杀心,现在是流放,将来呢?秦王嬴政对待吕不韦的手段是一步一步加重的,先免职,再流放,最后逼迫自杀,给外人造成一种感觉,是吕不韦自杀的,而不是秦王想杀他。

吕不韦就没有别的办法吗?一定得自杀吗?

当然有,在秦王的步步紧逼之下,吕不韦只有两个方向,一是顺从秦王的意思,迁到蜀地居住,继续接受惩罚,吕不韦是个聪明人,他看得很远,明白继续接受惩罚还是个死,不如现在自杀了,还能保全家族及自己的全尸,以及身后的功名,于是他就选择饮鸩而死。

[var1]

吕不韦饮毒酒而死

二是投靠六国反对秦国,这样的话,吕不韦穷尽一生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将会烟消云散,吕不韦一旦起兵反抗秦国,就成了跟嫪毐一样的叛国者,他在秦国的一切痕迹将被抹去,包括那本《吕氏春秋》可能都无法流传下来,整个家族都会受到迫害,这是吕不韦能想到的,同时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只能选择饮鸩而死。

从奇货可居到饮鸩而死,吕不韦创造了一个商人的传奇,身处权力的高位,吕不韦不可避免地会犯错,相对来说,自杀已经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当初魏国如果重用了这五人,统一天下的就没秦始皇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把魏国灭了吗,秦始皇和魏国的关系,秦始皇时期魏国是哪里

    [var1]魏国的历史我们可能都不太清楚。但是说起来魏国名将奇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奇怪的是他们发迹于魏国,但是最后都选择了来报效其他的国家。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魏国错失的这五位人才。[var1]一、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兵家亚圣。吴起一开始是投靠在魏文侯的麾下的,作

  • 三招排挤吴起,一计逼走商鞅,提防我们身边的“公叔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赶走吴起的公叔是不是公叔痤,商鞅和公叔痤的关系,吴起为啥没有商鞅有名

    比起后期横扫六合的秦国,其实前期的魏国才是公认的七雄最强。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就在名将吴起的统帅下建立了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吴起统帅魏武卒,对外“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打的秦国割地求和,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魏国是如何从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衰落的呢?其实魏国的衰落

  • 孙膑仅用2个计谋,就打败庞涓,是什么计策如此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膑跟庞涓谁厉害,孙膑怎么战胜庞涓的,孙膑用三十六计对付庞涓吗

    说起孙膑,就会想起战国中期兵家,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军事家。据传,他年轻的时候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后来庞涓成为了魏国的将军以后,觉得自己不如孙膑,于是就将孙膑骗到了魏国,对他实施了膑刑,所以后来人们才会叫他孙膑。最终,孙膑幸运的得到了齐国使臣的帮助,成功的逃到了齐国。公元354年的时候,魏惠王派庞

  • 粽子原本是古人用来祭祖的,为何与屈原扯上关系,还成了他的专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端午的粽子是纪念屈原的吗,粽子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吗,粽子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庆从小时候开始,每逢端午节吃粽子,身边总有人提及一个叫屈原的古人,但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年纪稍大一些以后,才知道这位屈原先生是2000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因为生不逢时,遇到了昏君奸臣的陷害,长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最后在汨罗江边投水自尽了。编辑搜图屈原编辑搜图吴均始作俑者与屈原一样报国无门

  • 输掉长平之战的赵国,如何起死回生免被灭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国长平战败后多久灭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如果赢了长平之战

    [var1]这样不仅仅可以让百姓心安,而且还能够让周围的小国都更加的警惕,由此赵国为自己赢得了一段发展时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飞跃,才能够真正的获得提升。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是他们却并没有乘胜追击,一举攻下照顾。这是因为白起在这场战争中看

  • 端午节,屈原魂,为何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人我们还要每年纪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春节过后虽然节气不断,但是真正浓重的节日,还要看五月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以前还有些地区整个五月都在过,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当然这个五月不是今天用的公历,而是传统的农历五月。[var1]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完全可以作为学术来研究写一本书,但是今天讨论的是跟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一个人,我们大多数节日都是普

  • 赵迁王为何会临阵斩杀大将李牧,招来灭国之祸,仅仅是昏庸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如果赵迁不杀李牧,赵迁为什么要杀李牧,赵偃儿子赵迁

    相对来说,廉颇的处境比李牧还要好一些,廉颇为主将的时候,赵国还处于巅峰时期,李牧为主将的时候,是接替廉颇的人物,这个时候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元气大伤。[var1]李牧的主要功绩是,在北部击败匈奴,使得匈奴十年内不敢南下,而后在长平之战后,击溃燕国的入侵,迫使燕国求和,在此后,李牧成为赵国的支

  • 西府赵王李元霸,匹马双锤,四明山上独战百万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王李元霸出世,李元霸为什么称呼赵王,西府赵王李元霸多大官

    十六年前有一部名叫《隋唐英雄传》的描述隋末唐初的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吸引人的便是里面的隋唐好汉排名了。关于隋末十八条好汉的排名,虽然各个演义小说中都有所不同,但对于居于首位好汉的却是毋容置疑,他就是天下第一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var1]李元霸在隋唐演义中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四儿子,唐太宗李

  • 赵国长平之战损失45万人,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实兵力,长平之战赵国入侵燕国吗,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多少人

    [var1](长平之战)既然赵国已经不堪一击了,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赵国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燕国没有抓住好时机。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上杀掉赵国45万大军,但是自身的损失也相当惨重。这使得他们不敢继续发动进攻。同时,刚获得的上党也人心不稳。因此,秦国把军队撤回去,休养生息。这样延续了整整一

  • 秦始皇身边的红人赵高,是他毁了秦国江山吗?真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他的暴政,大家都了解了,但其实,他很宠幸一个大臣,就是赵高。传闻赵高的身份,有很多,历史上,也没给出,准确的答案。[var1]有人说,赵高其实是,赵国人,因为要报仇,所以潜入秦国,也有传闻说,赵高是秦政的,远方亲戚,母亲在牢里,后来被秦始皇遇到,看他善于朝政,就把他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