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策被称“再世诸葛“,包拯为何将他推上虎头铡问斩?原因令人无奈

公孙策被称“再世诸葛“,包拯为何将他推上虎头铡问斩?原因令人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76 更新时间:2023/12/17 4:27:48

《三侠五义》中包拯查案探明真相的故事可谓是令人耳熟能详,而在包拯查案中,他的几个助手可谓是功不可没。首先是“御猫”展昭,护卫包拯安全,捉拿犯人,其次是师爷公孙策,在包拯的办案过程中可谓是功不可没,最后则是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位衙役。这几个人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团队,做着为民伸冤的工作。

公孙策是包拯的师爷,本身才智非凡,人称再世诸葛,为包拯还是将他推上了虎头铡问斩?真实原因令人感到无奈。在演义中,公孙策是以包拯的师爷身份存在的,因此大部分人多是重视包拯,而对他显得不太在意。然而公孙策却是个非常有才学的人,不仅博学,而且足智多谋,除此之外公孙策还有一手非常高超的医术。

然而公孙策尽管本身才学过人,但是却在入仕之后在官场屡屡碰壁,最终遇到了包拯这位伯乐,选择跟在了包拯的身边,成为了包拯的左膀右臂。在演义中,我们最喜欢听的则是包拯用铡刀惩处了坏人。这三个“龙虎狗”三道铡刀它们的来历也非常的神奇。当初宋仁宗时期有一些贪官污吏私吞了朝廷赈灾的银子,因此宋仁宗派遣包拯前去查明真相,惩处贪官,并给了包拯“御札三道”。

包拯收到了命令,但是这所谓的“御札三道”为何包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前去公孙策询问,在公孙策的建议之下,这“御札三道”就变成了“御札三刀”,因此打造了龙虎狗三个铡刀。随后包拯将这三道铡刀呈给了宋仁宗,宋仁宗认为这三个铡刀对于贪官污吏有着很好的震慑作用,于是豪爽的批准了。

而这三道铡刀也有着不同的作用,龙头铡被用来处置皇亲国戚之类的人,虎头铡则用来处置贪官污吏,狗头铡则用来处置那些违法百姓。在包拯后半生的官员生涯中,这三道铡刀也是威名赫赫,处置了无数的违法之人。这三口铡刀的制作是公孙策的提议,然而最终公孙策也死在了自己所提议的铡刀之下。大家或许会迷惑,公孙策是包拯的师爷,为何会犯法被处置呢?其实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孙策本人知法犯法。

包拯奉旨南巡,途中有一次路过太湖时,竟然意外地发现湖中出现了许多的浮尸,随后包拯对这个谜案追寻探究,找到了这件案子的凶手原来是太湖水贼所为。太湖水贼的首领江龙担心自己的罪行暴露,从而引来朝廷的围剿,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派自己的养女江忆引开展昭,自己则带领人马刺杀包拯。

江忆按计划引开了展昭,结果却被展昭轻易打败,并夺走了所带的手镯。江忆撤退之后,展昭及时回援,救回了身陷重围的包拯。后来,展昭将自己从江忆身上夺来的手镯给包拯等人看,旁边的公孙策看过之后大吃一惊,他竟然认识这个手镯。

原来当初公孙策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因为妻子美貌,被当地的知府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受辱之后选择了上吊自杀,公孙策为了替妻子报仇,于是去县衙击鼓鸣冤,然而却被人陷害入狱,后来自己的仆人冒死相救,却被衙役追赶。最终走投无路的公孙策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跳了崖。

最后两人虽然活了下来,但父女二人却失散了,女儿被江龙所救,也就是现在的江忆,而这个手镯,正是女儿手中的信物。公孙策正是看到了这个手镯,认出了江忆是自己的女儿。随后在展昭抓捕江忆的过程中,公孙策假意让女儿捉住自己,要挟展昭,逃到了一座破庙中,在庙中,父女二人正式相认。

然而包拯早已探明了案情的真相,最终还是将江忆江龙等人捉拿归案。公孙策只有这一个女儿,并且还多年不在女儿身边,对女儿非常的亏欠。于是公孙策私自将江忆等人给放了。包拯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虽然与公孙策是至交好友,一同合作多年,然而法不容情,包拯最终判了公孙策虎头铡处死。

而江忆也不想让自己的亲生父亲为自己而背负责任,于是又自己回来自首,在公孙策面前自尽。然而尽管如此,公孙策的包庇之罪却逃不了,最终被包拯用虎头铡处死。当然,这个故事仅仅只是野史中所记载的,真实性值得考量。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不存在公孙策这个人的,他只是《三侠五义》的作者所创造出的一个人物,最终经过小说的传播,成为了一名妇孺皆知的人物。

参考资料:

《题包公遗像》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没钱葬家人,邻居刘继祖送块坟地给他,他称帝后怎么报恩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死后摆了一道迷魂阵,朱元璋报恩汪大娘视频,朱元璋死后埋到哪个墓里

    朱元璋会这么简朴其实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祖上世世代代务农,他1328年出生的时候,家里还是一贫如洗,早早辍学就到了地主刘德家当放牛娃,从出生起就贫苦的他早就树立起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即使后来当了皇帝也难改。刘德是朱元璋小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几次提到他和幼年朱元璋几个小

  • 张献忠征战安徽,碰上了明朝武林第一高手,结果把张献忠打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打败张献忠的女将,张献忠湖广填四川,明末张献忠称帝

    荥阳之会后,各路义军分兵作战,经略各地。张献忠的队伍浩浩荡荡杀进安徽。崇祯八年的正月十五,大雾弥天,张献忠突然出现在凤阳城下,指挥大军攻城。守将朱国相急忙指挥抵抗,结果城中早已混进了大量卧底,乘乱打开城门,凤阳沦陷。张献忠得意洋洋在城头上竖起“古元真龙皇帝”的大旗,又一把火烧了朱元璋的祖陵,这才扬长

  • 朱元璋编了一本书, 不识字的人家里都有这本书, 有了它罪减一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时期的识字课本,朱元璋母亲识字吗,朱元璋临终遗言书籍

    朱元璋自明朝开国以来,朱元璋就不断地诛杀贪官和开国功臣们,仅“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诛杀了超过五万人,对待贪官更是手段残忍。到了洪武十九年,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任满,大部分官员都被杀掉了。而且朱元璋对贪官采用了剥皮实草的处绝方式,即把人皮整张剥下来,然后用草塞满,悬挂示众,甚至还把贪

  • 宋江仗以称雄的“押司”,换成今天算多大的官?说出来很难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江当押司相当于现在何职,宋江何时在郓城县做押司,宋江为什么被称为押司

    宋江著名的代表作品《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中在说到生平志向的时候,便说“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可见宋江年少的时候,也曾经非常认真地攻读过经史典籍,这是要走“学而优则仕”的路。但是很显然宋江在这条路上并没有

  • 李自成手下大将招降崇祯朝官员遭鄙视, 后来该官员被如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与李自成,李自成手下十大将领,李自成搜出崇祯的金银财宝

    明朝官员朱庭焕,在崇祯甲戌年间(1634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工部主事,随后升迁为庐州知府。他精通当时儒家礼法,很有希望成为一代大儒。明朝十分重视孝道,著名政治家张居正就因为父亲去世没有丁忧(辞官回乡守孝)为后世诟病。朱庭焕在任上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请求解除一切官职,回乡为父母守孝三年。等守丧期满,

  • 宋太宗赵光义传下1件东西,祸害了北宋100多年,幸亏被岳飞扔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光义宋太祖,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人现在还有吗,宋太祖为何传位给赵光义

    宋朝立国之初到彻底终结,可以说一直面临着封建时代最为严重的边患。辽国、西夏、吐蕃、金国、元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虎视眈眈,谁都想在宋朝版图上咬一口。偏赶上宋朝的崇文抑武制度,武将阶层萎靡不振,束手束脚,对哪一个对手都不能占据上风。几百年的时间里,宋朝一直提心吊胆,对外战争一直拖泥带水,窝窝囊囊,丝

  • 明朝最大“捡漏王”刘伯温:能在死后封神,全靠这一家三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的刘伯温是怎样死的,明朝第一神人刘伯温,刘伯温为什么在明朝那么厉害

    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出现了这么几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您还别说,是挺押韵的,但本着对历史的好奇心,笔者查了查刘伯温这个人,不是说我不知道,而是在我的印象里,一统天下貌似和刘伯温并没有什么关系。好了,咱们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借这

  • 明朝后宫:虽然张皇后是一夫一妻,但晚景也很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第一名张皇后,历史上的明朝张皇后,明朝皇帝对张皇后的评价

    哪个朝代不是后宫佳丽三千,都围着皇帝邀宠呢。这是几千年的一夫多妻,皇权至高的结果。要说,也有例外,明孝宗朱佑樘,就是一个例外,他只取了一个老婆张皇后。古今中外,他算是最早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据说,明孝宗的生母纪氏,本是宫中专职守内藏的女史,也有说她是专管皇帝小金库的女官,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宪宗临幸

  • 从《清平乐》看宋朝生活百态(1):宋朝官帽上的那一对“翅膀”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最突出的三个特点,从清平乐看宋朝的社会风情,宋朝历史上的趣事

    宋朝百官常朝视事所穿的朝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即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靴或革履。这里着重说一说幞头。幞头是由幅巾发展而来的。古时候,那些身份低贱的人是不能戴冠冕的,为了免除披头散发的现象,他们就以幅巾包头。李贤在《后汉书·鲍永传》中注:“幅巾,谓不着冠,但幅巾束首也。

  • 明朝的廷杖文字狱背后真相,竟是受这两个朝代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第一条恐怕很难被当事人承认。大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就传檄天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还明确指出: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居中国而治天下,夷狄处外围而奉中国,没听说有夷狄可以替天行道,号称中国让四海臣服的。很显然,在这篇政治宣言中,未来的皇帝以中华文明的复兴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