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傅嘏:曹魏后期的一位谋士,深受司马懿父子的器重!

傅嘏:曹魏后期的一位谋士,深受司马懿父子的器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07 更新时间:2024/2/5 16:36:53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傅嘏的伯父傅巽,曾任侍中、尚书。对于傅嘏来说,可谓年少成名,被司空陈群征召。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芳即位。在此基础上,傅嘏迁任黄门侍郎。当时,大将军曹爽执掌大权,曹爽的亲信何晏,同样受到了重用。因为傅嘏得罪了何晏,所以,后者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从而罢免了傅嘏的官职。

后来,司马懿因为欣赏傅嘏的才能,所以重新用了傅嘏,让他担心自己的从事中郎。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发起了兵变,以此除掉了曹爽及其党羽,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曹魏大权。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让傅嘏担任河南尹。

对此,在笔者看来,河南尹因为执掌曹魏都城洛阳等城池,可谓位高权重了。现在,司马懿让傅嘏担任这一官职,自然是重用了。值得注意的是,傅嘏也没有辜负了司马懿的期望,而是很好的治理了曹魏都城洛阳及其周边地区。

在河南尹之后,傅嘏因为成绩优秀,得以被晋升为尚书这一官职。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执掌大权。对于傅嘏来说,自然开始辅佐大将军司马师了。

嘉平四年(252年),孙权去世。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人上奏朝廷,想要趁着这一机会来征讨东吴。面对这一情况,司马师询问了傅嘏的意见。对此,傅嘏不赞成在公元252年征讨东吴。虽然公元252年,孙权刚刚去世。但是,哀兵必胜,如果曹魏趁着这一机会进攻东吴,只会让后者同仇敌忾。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朝廷并没有采纳傅嘏的建议。

嘉平五年(253年)正月,诸葛恪率军拒战,大破曹魏众军于东关,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兴之战。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曹魏可以听从傅嘏的意见,很可能就不会有东兴之战的失利了。

东兴之战后, 诸葛恪威望大增,于是,他扬言要起兵攻青、徐二州,朝廷准备防备。傅嘏则认为:”诸葛恪佯攻给青、徐的守军看,以迷惑、牵制我们,他自己却可能纠集大军进攻淮南。”后来诸葛恪果然图取新城,但不克而归。对此,在笔者看来,作为曹魏后期的重要谋士,傅嘏对于三国形势的判断,自然是十分精准的。不久之后,司马师嘉靖傅嘏的功劳,赐爵关内侯。

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傅嘏进封武乡亭侯。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主要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对于傅嘏来说,由关内侯晋升为亭侯,已经是一个明显的提升了。比如公元200年,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将关羽封为汉寿亭侯,这同样是一个亭侯。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氏。有人认为司马师不应该亲自前往,派遣太尉司马孚前往就可以,只有傅嘏和王肃劝司马师亲自前往。正是在傅嘏和王肃的劝说下,司马师决定亲自率军来平定叛乱。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司马师于是引军亲征,并以傅嘏守尚书仆射,一起前往东征。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司马师将傅嘏当做自己的军师了。不久之后,司马师击破毌丘俭、文钦,颇为依靠傅嘏的谋划。

但是,公元255年,司马师病逝。在司马师去世后,傅嘏与司马昭一起返回洛阳,司马昭于是继任辅政,倚重钟会。钟会于是一副自负的样子,傅嘏告诫道:“你的志向大过你的能力,功业很难建立,怎么能不谨慎一点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汉灭亡后,自大的钟会起兵造反,最终丢掉了性命。

司马昭执掌大权期间,傅嘏因为平定叛乱等功劳,所以被进封为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同年,傅嘏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追赠太常,谥号元侯。傅嘏去世后,他的儿子傅祗袭爵。此外,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西晋泰始年间(266年—274年),傅嘏的夫人鲍氏去世,晋武帝司马炎赐钱十万作为丧葬费,重新以少牢礼仪祭祀傅嘏。而这,自然是傅嘏为司马懿父子立下功劳的原因。

更多文章

  •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正史里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翼和张嶷是一个人吗,张嶷张翼,蜀汉后期五虎谁最厉害

    王平,和魏延,张翼合力生擒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鄂焕《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一合生擒夏侯楙《九十二回》;和张翼二打一姜维,不知几回合让姜维力穷不敌,不过这应该属于兵战《第九十三回》;街亭之战,王平先是救出魏延,高详,又和包围街亭的张郃大战了数十回合,终是势单力穷,只好撤退《第九十五回》;押着木牛流马的

  • 吴蜀魏三大名将之死,谁对三国格局影响最大?不是孙策也不是曹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真大败陈仓视频完整版,曹蜀吴三国最后的名将,吴蜀魏关系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张绣再一次投降曹操,孙策遇刺身亡,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其中官渡之战影响最大,不过孙策之死却深刻的影响了当时天下的局势,至少可以这么说,孙策不死,官渡之战变数很大。孙策遇刺身亡的时间点很敏感:一方面孙策趁曹操忙于和袁绍相争无力南顾之际,横扫江东平定了江

  • 辜负诸葛亮苦心的亡国之君刘禅是真的昏庸无能嘛?其实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评价刘禅,刘禅昏庸低能背后的秘密,历史中的刘禅看透了诸葛亮吗

    三国时期有“忠”的代表人物关羽,有“智”的代表人物诸葛亮,有“奸”的代表人物曹操,还有“无能”的代表人物刘禅。甚至还为他们编排了很多的段子,其中关于刘禅的像“扶不起的阿斗”都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在表示对别人极为深切的唾弃时,所经常会使用到的词语。人们之所以认为刘禅无能,最大的因素就是他辜负了刘

  •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短短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如果秦始皇不死秦朝还能灭亡吗,秦始皇死后秦朝为何那么快灭亡

    为什么秦朝中央政府失灵就会导致秦朝的灭亡呢?这就要从秦朝的体制,以法家思想建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体系说起了。商鞅时期,秦国经过了一次变法,通过商鞅的变法,将秦国变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的战争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要素,一是兵源,二是后勤,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兵源你没有士兵去打

  •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手足相残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什么不反目,司马懿和司马昭两人谁死得早,历史上司马师与司马昭

    在三国故事中,亲兄弟为了权利而互相争斗的事情可以说层出不穷。著名的就是河北袁家了,袁绍、袁术兄弟二人是出了名的不合,而袁绍自己家里三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熙也为了争权夺利打的头破血流,白白便宜了曹操;而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是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彰等人也为了权利争斗的厉害,民间传说中曹丕毒死曹彰,还

  • 冠军侯霍去病英勇无敌,体质自然是绝佳,为什么二十几岁辞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最牛逼的战绩,马踏飞燕和霍去病

    他在十八岁便率八百部下深入匈奴腹地大胜而归,汉武帝不吝以“冠军侯”封之,其后更是数次出征,创造了六天横扫匈奴五国的骄人战绩,“漠北之战”歼敌七万,以“封狼居胥”之举青史留名,也使之成为后世兵家至高的梦想和追求。可惜的是,这位不世出的天才将领,年仅二十三岁便因病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成为一个

  • 刘邦究竟有多流氓?逃亡时为了自己逃命,连女儿和儿子都能踢下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沛郡丰邑人。原名刘季,布衣出身,草莽起家。三年亡秦,四年灭项,七年得治天下,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国之君。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着巨大的贡献,就连我们伟大的毛主席都评价刘邦是中国古代最厉害的一位皇帝。那么刘邦为什么在历史上一直

  • 子婴继位时,赵高已经大权在握,为何赵高还会被子婴轻易除掉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子婴为什么能杀掉赵高,赵高和子婴有多厉害,子婴杀赵高后为啥控不住

    赵高之所以被子婴轻易除掉,也是因为他大权在握,心态越发膨胀,有了轻视心理,对子婴也是如此,所以最终被经过准备的子婴轻易除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赵高是如何掌握大权,再到最后被秦王子婴诛杀。 赵高发动沙丘政变,逐渐掌握秦朝大权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途中染病,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秦始

  • 诸葛亮最不光彩的一次胜利,为生擒此勇猛女将,派出蜀汉五位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生擒姜维,诸葛亮最惨烈的一败,诸葛亮比较出名的战役

    可能很多人对于祝融夫人不是很熟悉,不过对她的丈夫应该非常熟悉,那就是孟获。由于被诸葛亮七擒七放,所以孟获已经成为了诸葛亮确实具有高超智慧的实力人证,因此还成就了一个成语“七擒孟获”,在孟获第五次被擒拿又被放回以后,由于实在无法可施,难以应对诸葛亮的智慧,于是独自回家长吁短叹。此时他的妻子祝融夫人听到

  • 吕后残杀韩信时,他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被刘邦的妻子吕后,将他装于布袋中,然后悬于梁上让宫女用竹签活活刺死的!不过,吕后残杀韩信时,他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刘邦听后却脊背发凉,这是为何呢?要论韩信的战功,整个大汉,可以说已经没有人比他更多了!汉朝的天下几乎绝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就连历史上有名的楚霸王项羽,也在“四面楚歌”声中被韩信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