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和魏延,张翼合力生擒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鄂焕《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一合生擒夏侯楙《九十二回》;和张翼二打一姜维,不知几回合让姜维力穷不敌,不过这应该属于兵战《第九十三回》;街亭之战,王平先是救出魏延,高详,又和包围街亭的张郃大战了数十回合,终是势单力穷,只好撤退《第九十五回》;押着木牛流马的曹魏镇远将军岑威,被王平率军埋伏,只一合便被王平斩杀《第一百零二回》;所以,论武艺,单和张郃一战,足以是这五人最强的。
廖化,襄樊之战期间,单挑曹仁副将翟元,战不多时,诱敌而走《第七十三回》;曹真副将秦良遭遇蜀汉军队埋伏,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第一百回》;姜维北伐,遭遇猛将徐质,廖化不数合败走《一百零九回》。姜维和邓艾斗阵法,邓艾先锋郑伦偷袭不成反遭埋伏,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第一百一十三回》;张翼,生擒鄂焕同王平;先和姜维打了不数合平手,再和王平合作打退姜维《第九十三回》;姜维北伐,遇到曹魏猛将徐质,不数合败走《第一百零九回》。
张嶷,南中平叛和祝融夫人交手,不数合,祝融夫人诈败,以飞刀伤王平左臂被擒《第九十回》;诸葛亮北伐包围陈仓,曹魏猛将王双率军来援,连斩二将。于是,张嶷出阵和王双单挑,数合打平,王双诈败用流星锤打伤了张嶷背部,王平提醒不及《第九十七回》;姜维北伐先胜后败,被陈泰包围,张嶷率百骑拔出姜维,自己被身死,姜维伤感不已。《第一百一十一回》。马忠,单挑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兵战,而且立功不少。唯一一次吃亏的是南中平叛,张嶷被祝融夫人所擒,马忠要去救援,结果马被绊倒,一起被抓了,纯属意外《九十七回》。所以,综上所述,小说中这五位中后期蜀汉将领确实属于中坚力量,但要论实力,无疑只有王平有实力入“小五虎”,其他人对比马岱,吴懿,关兴,张苞,夏侯霸等还差一点,更不用说魏延,姜维。顺便提一句,上文提到的王双,被魏延解决了,尽管是突袭。徐质和郭淮则是被姜维解决。演义说完说正史,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在正史又是什么水平呢?如果以功绩和能力来论,这五人可以说中后期的中流砥柱。
马忠,连刘备都说“虽亡黄权,复得狐忠”,马忠本姓狐,所以,马忠早在刘备在位时就已经出类拔萃了。之后,马忠又得到诸葛亮的重用,参与南中平叛。诸葛亮北伐前,马忠就已经是丞相府参军,辅助丞相府长史蒋琬署理府事。大飞熊曾经分析过,由于蜀汉有北伐任务以及刘备左将军开府,诸葛亮统府事的先例,因此能入府的官员权力和地位要超过正常的职位。所以,马忠是这五人中,地位和权力最高的,后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可谓军权政权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另外,马忠在平复南中的功绩和能力,在几任庲降都督中,最为出色。
王平,其实王平可以说是蜀汉的意外收获,因为刘备收取汉中的速度有些慢,导致汉中巴西许多民众被张郃,曹操迁走,王平就是这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賨人代表。但是,王平被突击提拔是在街亭之战,马谡的失败反而凸显了王平上品的军事能力,这在缺少人才的基础的蜀汉尤为保贵,所以诸葛亮连连提拔王平。关于王平的战绩,大飞熊和其他朋友都说了很多,这里不赘述。总之,到了诸葛亮去世,蒋琬,费祎当政,王平都是蜀汉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蜀汉一旦有军事行动,可以说马忠主内,王平主外,二人不相上下。张嶷,作为马忠的主要副手,参与了南中平定。后来,张嶷升至越巂郡太守,这是南中最大的“刺头”之地,甚至一度不在蜀汉板块之中,张嶷不但能平叛,还对此地进行深度开发,还和当地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因张嶷作战勇猛,在跟随姜维北伐和徐质交战中,杀伤过倍而亡,南中民夷闻之悲伤,为其立庙。张翼,根据《三国志》注引《云别传》在汉水之战中,赵云就是让张翼埋伏劲弩于营中,为赵云后援。后来,张翼升任庲降都督,但是执法太严,朝廷只好调已经在朝中的马忠去南中安抚摆平,但是,张翼还是在马忠破叛军刘胄中,立下功绩。后来,张翼官至左车骑将军,假节,领翼州刺史,在后期蜀汉朝廷,也只有张翼能牵制姜维了。可惜后来和姜维一起没于乱军之中。
廖化,这五人资历最深的就是廖化,后期唯一一个荆州集团的代表。神奇的是,廖化能在失荆州和夷陵之战中成功存活,这绝非廖化贪生怕死,极有可能就是符合正史中对廖化性格的描述“以果烈称”,有时候越果决的人反而更能避开风险。廖化在蜀汉后期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并州刺史,蜀汉灭亡,不久廖化病故。除了张嶷外,马忠,王平,张翼,廖化都在蜀汉中官职很高,也是中后期最重要的将领,但是即便用功绩地位来论他们为“小五虎”,也是不恰当的,更何况马忠,王平去世在姜维北伐前。而且,蜀汉人才虽然少,中后期还有其他的优秀的名将的,比如吴懿吴班兄弟,句扶(前有王,句,后有张,廖),邓芝,高详等等,甚至还有后期名将罗宪,霍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