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6岁登基14岁亲政24岁驾崩,顺治用10年时间,给康熙留下了什么

6岁登基14岁亲政24岁驾崩,顺治用10年时间,给康熙留下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05 更新时间:2024/2/5 16:35:14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公元1653年,是6岁就登基,但直到14岁才亲政的顺治亲政的第三年。

据一些资料记载,在多尔衮去世之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顺治不能也不敢进行正常的学习,在多尔衮去世之后,他才开始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知识。

顺治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经常是没日没夜的博览群书,他最喜欢看的书之一,就是介绍前朝历史的《资治通鉴》。

1653年的农历正月29日,顺治的《资治通鉴》读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事迹,他言辞激烈地批评了武则天的一些不道德行为,然后又问陪他读书的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等人:“自汉高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

当时这些大学士没有太理解这句话里的深意,而只是以为小皇帝只是随口一问,于是也就很敷衍地把汉高光武、唐宗宋祖给列举了一遍。然而顺治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发问,这次他的问题是,这帮优秀的人里,谁是最优秀的那个。

一听顺治这么问,这些大学士开始疑惑了,因为选一群没问题,这些君王的优秀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你要是单独拿出一个来说事,你就要有充分的理由,顺治皇帝既然这么问,自然心里有了答案,你要是蒙对了还好说,你要是和领导的意见不一致......

当一帮大学士都挠头时,江南士林的代言人陈明夏打破了沉寂,他的答案是唐太宗李世民。陈明夏的这个答案有点投机,因为他知道顺治读书的进度,而且刚才顺治还聊了唐朝的事,再加上李世民的血统,陈名夏就以为自己摸准了小顺治的脉。

但是,顺治并没有按常理出牌,他自己的答案是明太祖朱元璋,顺治不光给出了答案,还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你们说的皇帝都挺好,但是呢,他们也各有自己的问题,我为啥说老朱同志最优秀呢,因为人家“所定条例章程,规划周详。”

顺治作为一国之君,评价任何事物都不能仅凭自己好恶,尤其是牵涉到国家大事上,顺治这么评价朱元璋,自然是有他的深意的,那么他的深意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朱元璋在位时,都做了哪些大事,制定了哪些章程。

在古代,对一个国家影响比较大的,除了帝王本身和外部强敌之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掌兵的武将,在古代除了那两个猛人之外,最后能改天换日的,基本上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集团的代言人;

第二是文官集团,他们虽然没有武将那种改天换日的能力,但是他们却是影响一个王朝发展的基石;

第三是宦官集团,宦官虽然本身在明面上没什么权势,但是因为他们接近权力中心,所以他们只要有点机会,就能四两拨千斤,

第四是黎民百姓,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针对这四个问题,朱元璋是怎么做的呢?

针对武将统兵可能会尾大不掉,他用的是藩王去分大将的权力,然后又用各种制度去钳制各路藩王,虽然他的制度下养出了朱棣这种大老虎,但那只是个意外,纵观整个明朝,就没有一个武将能翻出花的;

文官最大的危害,是慢慢做大侵袭君权,让皇帝成为一个受他们影响的傀儡,朱元璋为了限制文官的影响,直接废除了宰相制,如果他的后人能像他一样勤奋,可能内阁就永远只能是个秘书处

明朝的宦官并不比前朝的更收敛,但是明眼人应该都能看出,但凡皇帝本人给点力,宦官也不过就是给狐假虎威的小动物,九千岁魏忠贤那么嚣张,但是崇祯说办他也就把他给办了;

朱元璋出身于基层,因此他深知,只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大明的天就塌不了,所以在他登基之后,大明上百年没有加过税,而且因为从朱元璋开始就鼓励农桑,所以大明的百姓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好过;

因此,虽然大明最后也完犊子了,但是你会发现,如果没有女真这个外敌,大明内部的矛盾,他们自己应该是可以内部消化的。

所以顺治皇帝在了解了以往的历史以后,也决定效仿朱元璋,于是就有了那段对话。那段对话的后续,史书中没有再着墨,但是我们从顺治亲政后的一些操作中,还是能看到一些端倪。

顺治没有那么多的儿子当藩王去分武将的兵权,但是他把自己人都当作了自己的儿子,他在位时,曾明确提出,虽然满汉一家亲,但是要以满人为尊,而对满人的掌权者,他又用扩大基数的方式进行了分化,并用相应制度进行了约束

文官团体,以前是满人一家独大,但顺治帝慢慢增加了汉臣的比重,并非常重视科举纳士这条引进人才的渠道,虽然他本人在位时没有吃上这波福利,但是他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用之才,和可用之制

至于宦官,大家能记住的,可能也就是清朝末年的李莲英小德张,在这之前,能青史留名的太监都鲜见,更别说他们能折腾出什么幺蛾子了;

因为顺治从朱元璋那里学习到了治民的办法,所以清廷虽然由满人所建,和中原原住民有一些天然矛盾,但是清廷在内忧外患之下,仅差四年就打破了那个历史魔咒。

一般人在谈论清朝的历史时,往往会提到康乾盛世,而对于顺治这个非著名皇帝,可能印象里的只有董鄂妃、出家这些闲事。但是细读历史就会发现,康熙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帝,除了他个人的英勇神武之外,还不应忘记他继位是,大清的各项制度,基本上已经趋于成型,而辅佐他成事的大臣,很多都是当年他爹留给他的人才......

如果不是顺治为康熙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康熙这个幼年就继位的皇帝,不光需要花时间去理顺发展思路,可能就是斗败鳌拜亲政,都会有所延迟。因此要问顺治对康熙对清廷的作用,杜甫的那句诗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王朝》中的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王朝和珅第一次见乾隆,纪晓岚和珅乾隆坐囚车,乾隆王朝中的和珅人物形象

    零几年的时候,清朝正剧比较流行,二月河的三部曲也纷纷被改编成影视剧搬上银幕。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清居霸占了大屏幕,各种戏说架空层出不穷。在人们的心中,一提起和珅,就会想到王刚老师,他扮演了各种影视剧的和珅,最早认识是在《宰相刘罗锅》中,里面真的是一个妥妥的奸臣形象,后来在《布衣天子》、《铁齿》

  • 明朝官员横行乡里, 为父守丧被人毁掉祖产, 为了报仇投降张献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张献忠 当然,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最后能建立大西政权,定都成都,一定是某些政策符合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最终的失败,定然是失去人心、众叛亲离的结果。由于张献忠接受投降的明朝官员中,多是些狼心狗肺之徒,眼界低且残害百姓,自然就给政权的长治留下阻碍。其中,投降张献忠并且在大西政权中就任官员的典型代表——史可

  • 明朝官员得知崇祯殉国, 把头埋入淤泥自杀, 弟弟只能这样为其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进京 金铉,字伯玉,今江苏常州人,幼年天资聪颖(似乎很多名人都是这样),在天启年间中了举人,崇祯初年中进士,后来外放为官,数年之后又调回京城任工部主事,负责管理军器的制造。金铉为人正直,所以很容易得罪人,没过多久就在朝中得罪人了,最后只能辞官回家照顾父母双亲。随着明朝国事日渐崩坏,形势吃紧,

  • 韩信没有谋反,为何却被刘邦废掉?是皇帝都会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信为什么斗不过刘邦,做人学韩信做事学刘邦,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

    众所周知,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除了韩信之外,萧何、曹参都得以善终。所以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不完全是皇帝诛杀功臣那么简单,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矛盾。简而言之,刘邦废掉韩信是为了巩固汉朝的江山,是个明白事理的皇帝都会这样做!其一,韩信善于用兵,天下无敌。韩信是中国古

  • 傅嘏:曹魏后期的一位谋士,深受司马懿父子的器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懿是曹魏的谋士吗,司马懿晚年最痛恨的武将,司马懿手下的魏国名将

    一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傅嘏的伯父傅巽,曾任侍中、尚书。对于傅嘏来说,可谓年少成名,被司空陈群征召。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芳即位。在此基础上,傅嘏迁任黄门侍郎。当时,大将军曹爽执掌大权,曹爽的亲信何晏,同样受到了重用。因为傅嘏得罪了何晏,所以,后者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从而罢免了傅嘏的官职。后

  •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正史里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翼和张嶷是一个人吗,张嶷张翼,蜀汉后期五虎谁最厉害

    王平,和魏延,张翼合力生擒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鄂焕《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一合生擒夏侯楙《九十二回》;和张翼二打一姜维,不知几回合让姜维力穷不敌,不过这应该属于兵战《第九十三回》;街亭之战,王平先是救出魏延,高详,又和包围街亭的张郃大战了数十回合,终是势单力穷,只好撤退《第九十五回》;押着木牛流马的

  • 吴蜀魏三大名将之死,谁对三国格局影响最大?不是孙策也不是曹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真大败陈仓视频完整版,曹蜀吴三国最后的名将,吴蜀魏关系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张绣再一次投降曹操,孙策遇刺身亡,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其中官渡之战影响最大,不过孙策之死却深刻的影响了当时天下的局势,至少可以这么说,孙策不死,官渡之战变数很大。孙策遇刺身亡的时间点很敏感:一方面孙策趁曹操忙于和袁绍相争无力南顾之际,横扫江东平定了江

  • 辜负诸葛亮苦心的亡国之君刘禅是真的昏庸无能嘛?其实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评价刘禅,刘禅昏庸低能背后的秘密,历史中的刘禅看透了诸葛亮吗

    三国时期有“忠”的代表人物关羽,有“智”的代表人物诸葛亮,有“奸”的代表人物曹操,还有“无能”的代表人物刘禅。甚至还为他们编排了很多的段子,其中关于刘禅的像“扶不起的阿斗”都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在表示对别人极为深切的唾弃时,所经常会使用到的词语。人们之所以认为刘禅无能,最大的因素就是他辜负了刘

  •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短短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如果秦始皇不死秦朝还能灭亡吗,秦始皇死后秦朝为何那么快灭亡

    为什么秦朝中央政府失灵就会导致秦朝的灭亡呢?这就要从秦朝的体制,以法家思想建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体系说起了。商鞅时期,秦国经过了一次变法,通过商鞅的变法,将秦国变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的战争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要素,一是兵源,二是后勤,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兵源你没有士兵去打

  •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手足相残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什么不反目,司马懿和司马昭两人谁死得早,历史上司马师与司马昭

    在三国故事中,亲兄弟为了权利而互相争斗的事情可以说层出不穷。著名的就是河北袁家了,袁绍、袁术兄弟二人是出了名的不合,而袁绍自己家里三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熙也为了争权夺利打的头破血流,白白便宜了曹操;而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是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彰等人也为了权利争斗的厉害,民间传说中曹丕毒死曹彰,还